1、骨質疏鬆嚴重程度分級
骨質疏鬆嚴重程度根據骨密度測定結果進行分級。骨密度測定T值>-1時,數值正常;T值在-1—-2.5之間為骨量減少;T值<-2.5為骨質疏鬆;T值<-2.5合並脆性骨折為重度骨質疏鬆。
2、骨密度檢查報告單上的Z值和T值代表什麼意思?
骨密度分析儀廣泛應用於骨質疏鬆症的檢測,為骨質疏鬆症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供了必要的保證。現在各醫院骨密度的測定方法有三種超聲骨密度分析儀、雙能量x射線,定量立體骨密度測定。其中超聲波骨密度分析儀是沒有輻射性的。骨密度分析儀會根據病人測出的骨密度數據,自動算出T值和Z值數據。T值與Z值都是相對的數值 。T值是將測出的骨密度數據,與同性別、健康的年輕人的骨峰值資料庫作比較,得出年輕人的標准差,T值是診斷骨質疏鬆症最有意義的指標。Z值是將測出的骨密度數據與同性別、同齡人群的骨密度資料庫作比較得出的值。Z值主要應用於對兒童的骨質疏鬆診斷,對成年人可反映骨質疏鬆的嚴重程度。康宇醫療研發生產的超聲波骨密度分析儀是同時具有兩種軟體,一套是檢測兒童的,一套是檢測成人的,超聲波骨密度分析儀測量骨密度較X線骨密度測量儀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無輻射,可完全避免X線骨密度儀的致癌、致畸副作用。
3、骨密度看哪個t值,T值共有5個
人的一生有骨密度最高值的年齡段,一般是 25到35歲之間,這段時間的骨密度平均值與被測試患者的骨密度的比較,叫做t值,t值大於-1是正常,Z值是被測患者的骨密度與同齡人的比較值,比如測試患者是25歲,則與25歲的年齡的人的骨密度值比較,通俗理解就是t值是與最高值的比較,z值是與同年齡的人的比較。
4、骨密度T值0.3是什麼意思?
骨密度T值0.3屬於正常值。
骨密度T值是一個相對值,正常參考值在-1和+1之間。當T值低於-2.5時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骨密度除了可診斷骨質疏鬆症之外,尚可用於臨床葯效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在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方面有顯著的優越性。
(4)骨質疏鬆t值擴展資料
人體骨礦物質含量與骨強度和內環境穩定性密切相關,是評價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在生理狀態下,人體骨骼中的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而變化。在病理狀態下,有些葯物會導致骨礦物質含量的變化。
因此,定量測定人體骨礦物質含量已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課題。骨礦物的常規檢測是直接通過測定人體骨礦物含量來獲得准確的骨礦物(主要是鈣)含量。它對判斷和研究人體骨骼生理、病理、衰老程度和診斷全身各種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骨礦含量與性別、年齡密切相關。同一年齡組不同性別之間存在差異。女性比男性低。同性隨年齡變化。35-40歲以後,骨礦物質含量逐漸下降,女性尤為明顯。這些生理變化也為不同病因引起的疾病和骨礦含量的變化提供了重要的診斷依據。
5、骨密度正常值是多少呢?T值低於-2.5是屬於骨質疏鬆
骨密度正常值常用於預測骨折風險以及檢測骨質疏鬆程度。
骨密度正常值包括T值、Z值2個指標。T值表示與正常同性別青年人骨峰值的差別,也就是跟30~40歲的同性人群的骨密度來進行比,制定如下標准:T值(常用)正常值:-1SD~+1SD;骨量減少:-2.5SD~-1SD;骨質疏鬆:≤-2.5SD。
6、什麼是骨密度T值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在臨床使用骨密度值時由於不同的骨密度檢測儀的絕對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斷骨密度是否正常。
T值是一個相對值,正常參考值在-1和+1之間。當T值低於-2.5時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由於測量方法的日益改進和先進軟體的開發,使該方法可用於不同部位,測量精度顯著提高。除可診斷骨質疏鬆症之外,尚可用於臨床葯效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在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方面有顯著的優越性。
(6)骨質疏鬆t值擴展資料:
需要檢查的人群:
1、兒童:早產/低體重,營養不良,超重,肥胖兒童;疑似佝僂病(夜驚、多汗、雞胸、O形腿等);偏、挑食,厭食及有不良生活習慣的兒童;生長痛、夜間磨牙等及發育期青少年。
2、孕婦:孕期3、6個月各測骨密度一次,以便及時補鈣;哺乳期的婦女。
3、女性65歲以上和男性70歲以上,無其他骨質疏鬆危險因素;女性65歲以下和男性70歲以下,有1個以上危險因素者(絕經後、吸煙、過度飲酒或咖啡、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
4、其他人群:
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X線顯示骨質疏鬆改變者;接受骨質疏鬆治療需要進行療效監測者;有影響骨礦代謝的疾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狀旁腺亢進等)或服用可能影響骨礦代謝的葯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葯物、肝素等)者。
7、骨密度測試中的T值和Z值分別指的是什麼
人的一生有骨密度最高值的年齡段,一般是 25到35歲之間,這段時間的骨密度平均值與被測試患者的骨密度的比較,叫做t值,t值大於-1是正常,Z值是被測患者的骨密度與同齡人的比較值,比如測試患者是25歲,則與25歲的年齡的人的骨密度值比較,通俗理解就是t值是與最高值的比較,z值是與同年齡的人的比較。
8、骨密度測試中的T值和z值分別指的是什麼
骨密度的值是將檢查所得到骨密度(=XD)與正常年輕入群的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於(-)年輕人的標准差(sD)數,是診斷骨質疏鬆症最有意義的數值。z值是將檢查所測得的D與正常同齡人群的球比較而得出的值。雖然z值對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意義不大,但是可以反映骨質疏鬆的嚴重。
對於中老年人,T值更具有臨床判定意義。
當T值為-1到-2.5時,提示骨密度減低,當T值<-2.5時,提示為骨質疏鬆。
對於兒童、絕經前女性及小於50歲男性,更需要看Z值。
但是與T值直接提示為骨質疏鬆不同的是,Z值即便<-2,也只是提示骨密度降低,「考慮」為骨質疏鬆,要確診是否是骨質疏鬆,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判斷。
(8)骨質疏鬆t值擴展資料
年齡與性別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嬰兒至青春期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且無明顯性別差異。青春期之後,骨礦含量的增加男性較女性顯著,30-40歲達到最高峰值。以後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較男性大。
有資料記載對50-65歲婦女橈骨遠端進行測量,每年骨礦物質含量下降率為0.0118g/cm/year;一個老年人其橈骨遠端的骨礦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
體重、身高和骨橫徑也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絕經期前的婦女骨礦含量與身高呈正相關,絕經前和絕經後的婦女骨礦物質含量與體重呈正相關。由於骨橫徑的個體差異,使同齡人群的骨礦含量變化較大。
若以骨礦含量/骨橫徑(BMC/BW.g/cm2)對骨礦含量(BMC)進行修正,使同齡人正常曲線變異系數由12%降為9%,用多元回歸法處理,將身高、體重、骨橫徑考慮在內,則變異系數降至6%,老年人的變異系數由20%降至10%,兒童降至8%。
9、骨密度測定t值-2.5和-4.2哪個更嚴重
我國將診斷骨質疏鬆的標準定為: 1. 正常:T值≥-1.0; 2. 骨量減少:-2.0<T值 <-1.0; 3. 骨質疏鬆:T值≤-2.0; 4. 嚴重骨質疏鬆:T值≤-2.0並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
10、骨密度檢查t值和z值是怎麼得到的
骨密度檢測「T值」
「T值」劃分為三個區間,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
-1﹤T值﹤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
-2.5﹤T值﹤-1 表示骨量低、骨質流失;
T值﹤-2.5 表示骨質疏鬆症;
【超聲骨密度儀廠家、韓國進口骨密度儀總代理——南京科進】
T值是一個相對的數值,臨床上通常用T值來判斷人體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將檢測者檢測所得到骨密度與30~35歲健康年輕人的骨密度作比較,以得出高出(+)或低於(-)年輕人的標准差數。
骨密度檢測「Z值」
「Z值」劃分為兩個區間,各自也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2﹤Z值 表示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齡人范圍內;
Z值≤-2 表示骨密度低於正常同齡人;
Z值也是一個相對的數值,其根據同年齡、同性別和同種族分組,將相應檢測者的骨密度值與參考值作比較。當出現低於參考值的Z值時,應引起病人和臨床醫生的注意。而Z-值正常並不能表明完全沒有問題,例如老年人Z值正常不能代表其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同一年齡段的老年人隨著骨量丟失,骨密度呈減少態勢,其骨骼的脆性也進一步增加,此時更需要參照T值來准確判斷骨密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