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鹽洗骨折部位有什麼好處
是鹽加熱水吧,血液循環
2、對無骨折端外露的骨折肢體,用夾板或樹枝,木棍固定時應
A、超過傷口上、下關節
需要超關節固定
3、骨折手術後六個月用樟木樹枝熬水洗腳好嗎
可以的,就是注意不要泡水太久,還有要是覺得洗完腳癢的話,就不要繼續洗腳啦
4、骨折急救要點有哪些?
※止血:可採用指壓、包紮、止血帶等辦法止血。
※包紮:對開放性骨折用消毒紗布加壓包紮,暴露在外的骨端不可送回。
※固定:以舊衣服等軟物襯墊著夾上夾板,無夾板時也可用木棍等代用,把傷肢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
※治療:如有條件,可在清創、止痛後再送醫院治療。
5、骨折後應進行哪些應急處理?
1.骨折發生後,應當迅速使用夾板固定患處。如果不固定,讓骨折部位亂動,有可能操作神經血管,造成麻痹。但是,骨折時,由於局部有內出血而不斷腫脹,所以不應固定過緊,不然會壓迫血管引起淤血。
2.固定方法可以用木板附在患肢一側,在木板和肢體之間墊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軟物品,再用帶子綁好。松緊要適度。木板要長出骨折部位上下兩個關節,做超過關節固定,這樣才能徹底固定患肢。如果家中沒有木板可用樹枝、擀麵杖、雨傘、報紙卷等物品代替。
3.皮膚有破口的開放性骨折,由於出血嚴重,可用干凈消毒紗布壓迫,在紗布外面再用夾板。壓迫止不住血時,可用止血帶,並在止血帶上標明止血的時間。
4.大腿骨折時,內出血可達1000毫升(人體總血量大約4000毫升)。包紮固定過緊也能引起神經麻痹,鑄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當用夾板、綳帶固定後,每隔30分鍾用手指插進去查看一下,以確認是否松緊適當。
6、骨折患者的救治措施有哪些?
1.搶救生命如發現患者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或瀕於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昏迷者應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其口咽部的異物;開放性骨折的患者傷口處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採用敷料加壓包紮止血,嚴重出血者在使用止血帶止血時每隔3O分鍾應放鬆1次,每次3O~6O秒鍾。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險的患者,應盡量快速送往醫院救治。
2.妥善處理傷口開放性傷口的處理除及時恰當地止血外,還應立即用消毒紗布或干凈布包紮傷口,傷口表面的異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傷口。有條件者,最好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沖洗傷口,再行包紮與固定。
3.固定應力求簡單而有效,不要求對骨折准確復位;開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硬紙板等可應用,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將傷肢綁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懸於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4.止痛骨折經初步固定後,疼痛可以減輕,可對症用些止痛葯,劇痛者可用小劑量的哌替淀。
5.迅速轉運經以上現場救護後,應將病人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進一步救治。在途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壞傷肢,以減少疼痛。脊柱骨折者尤其要注意正確的搬動方法,應由2~3人一起用力將患者托到硬板床上或翻滾到硬板上,使之採取仰卧或俯卧位,並一定要保持其脊柱平直,切忌使其頸部或軀干前屈或扭轉。
7、骨折急救有哪些要點?
骨折急救有哪些要點:1.處理傷口。
(1)對於出血傷口或大面積軟組織撕裂傷,應立即用急救包、綳帶或清潔布等予以壓迫包紮,絕大多數可達到止血的目的。有條件者,在包紮前先用雙氧水和涼開水清洗傷口,再用酒精消毒,作初期清創處理。
(2)對傷口處外露的骨折斷端、肌肉等組織,切忌把它們送回傷口內,因為已被污染,會將細菌和異物帶進傷口深部而引起化膿性感染。如有條件,可用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用無菌敷料或干凈布暫時包紮,送到醫院後再作進一步處理。
(3)骨折部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腫,即使起初包紮得很好,也會變得不舒服,所以每隔30分鍾要重新包紮一次。
2.固定斷骨。
及時正確地固定斷骨,可減少傷者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的繼發損傷,同時也便於傷者的搬運和轉送。
(1)固定斷骨的工具可就地取材,如棍、樹枝、木板、拐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但其長短要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或不使斷骨處錯動為准。
(2)如一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
3.適當止痛。
骨折會使人疼痛難忍,特別是有多處骨折,容易導致傷者發生疼痛性休克,因此,可以給傷者口服止痛片等止痛處理。
4.安全轉運。
經過現場緊急處理後,應將傷者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進一步救治。
(1)轉運傷者過程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撞傷處,以減少傷者的疼痛。同時還要注意傷者的保暖和適當的體位,昏迷傷者要保持呼吸道暢通。
(2)抬運傷者時,要多人同時緩緩用力平托;運送時,必須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擔架或繩床。木板上可墊棉被,但不能用枕頭,頸椎骨折傷者的頭必須放正,兩旁用沙袋將頭夾住,不能讓頭隨便晃動。
(3)脊柱骨折或頸部骨折時,除非是特殊情況(如室內失火),否則應讓傷者留在原地,等待攜有醫療器材的醫護人員來搬動,不要隨便搬動骨折患者。如果病人的意識已經喪失,最基本的處理是保證呼吸道通暢;若沒有呼吸應進行人工呼吸。
8、骨折有哪些適用的家庭急救方法?
骨折,是外傷及暴力造成的骨骼斷裂。骨折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局部有疼痛、壓痛和腫脹;受傷部位有外形改變,如短縮、彎曲或形成不正常的角度(即變形);不是關節的部位,表現異常活動和骨摩擦的聲音;多發性骨折或特殊部位的骨折,可造成大出血、休克,並危及生命。骨斷端可損傷而殘廢。
外傷以及暴力擊打骨骼;從高處跌落或重物擠壓身體;老年人骨質疏鬆導致骨頭不結實,用力過猛,或下樓提物,或跌倒,均可造成骨折。
發生骨折後,應立即進行家庭急救,然後送往醫院。家庭急救方法有以下幾種:
(1)止血和包紮傷口,注意骨折傷口,無論大小都不宜使用外用葯物(如止血粉等葯)和未經消毒的水沖洗。妥當的處理是把傷口周圍消毒後,用無菌紗布覆蓋,加壓包紮止血。沒有大血管損傷時,不要使用止血帶止血。
(2)任何骨折都要給予臨時性固定,其目的是不讓骨折部位活動,以免加重損傷。
骨折固定要點是:固定范圍一定要超過受傷部位上、下的關節;固定時要添加堅硬不易彎曲的支撐物才有效,比如木棍、木板、樹枝、雨傘等物。
(3)骨折端如有畸形、彎曲等情況而皮膚又無傷口時,應使用手法牽引(一般是向兩側牽拉)後,進行骨折復位,再用夾板固定;如骨折斷端已穿破皮膚,應只行包紮而不要復位,以免將污物帶入傷口深處,導致感染。
(4)骨折病人必須固定後才能夠搬動和運送,尤其是脊柱骨折時更應注意,防止不正確的運送方法而加重損傷。
骨折固定如沒有現成的夾板,可就地取材,用木棒、竹板、手杖、傘以及樹枝等。
9、骨折後期用什麼中葯覆洗?
用桑枝、木瓜、獨活、透骨草、秦艽、紅花、荊芥、乳香,沒葯各10克熬水外用敷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