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巴通

骨折巴通

發布時間:2020-04-26 07:50:21

1、晚幼粒細胞是什麼症狀

細胞0104 ,晚幼粒細胞0113 ,第5次入院.骨髓象示慢粒慢
性期改變.予以口服羥基脲,干擾素300萬U , 3次/周.
2001年3月21日因全身皮膚瘀點瘀斑第6次入院.血象:
血紅蛋白54g/ L ,白細胞12510×109/ L ,血小板710×109/
L ,骨髓增生極度活躍,原始淋巴細胞0195 , POX(-), Ph′染
色體(+).3月26日便血後突然胸部不適,胸悶,劇烈胸
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難,2 h後呼吸心跳驟停.氣管插管時
見氣道內充滿新鮮血液.臨床診斷肺栓塞,搶救無效死亡.
2 討 論
成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病人中約90%以上可發現有
Ph′染色體,是慢粒的標記染色體.而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
病常見的染色體異常是Ph染色體,見於20 %的成人急性淋
巴細胞性白血病,其預後不佳,常伴高白細胞數,發病年齡較
大,男性居多.慢粒約30 %發生急淋變.急淋變時經長春
新鹼和潑尼松治療可獲暫時緩解,但最終在半年至1年內死
亡.急淋伴Ph染色體是一種預後不良的核型,強烈化療並
不能有效提高其生存率.
本例為女性,慢粒與急淋交替表現,先後6次住院,2次
表現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4次表現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
病,是因為Ph染色體始終存在,且Ph染色體(+)比例逐漸
增高.出現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時,僅用V P,VDP就能使
其緩解,一次緩解時間最長達11月,未接受過強烈化療,共
存活4年,實屬少見.
(編校:程國洲 收稿:002 - 06 - 20)
貓抓病並發腦炎1例
361003 福建廈門 解放軍174醫院
唐冬良 肖 雁 陳培清
1 病例報告
病人男,25歲.因被家貓抓傷手背2周後發熱,頭痛3
d ,周身丘疹2 d ,於2001年8月16日入院.體溫3816℃,脈
搏86/ min ,血壓16/ 10 kPa ,左手背隱約可見抓痕,左腋下可
捫及2枚蠶豆大淋巴結,質中,輕觸痛.腹區及左手背見大
片略高出皮膚,壓之褪色的丘疹,心,肺,腹檢查未見明顯異
常.頸輕度抵抗,布氏征,克氏征均陰性.輔助檢查:血沉
25 mm/ h ,血白細胞1617×109/ L ,中性0172 ,血清弓形體,
風疹,巨細胞,單純皰疹等病毒抗體檢測陰性.腦脊液:壓力
230 mmH2O ,蛋白(+),白細胞400×106/ L ,未見結核桿菌
及新型隱球茵.診斷:貓抓病並發腦炎.靜滴20 %甘露醇,
青黴素640萬U ,2次/ d ,靜推地塞米松10 mg ,1次/ d等治
療2周,復查腦脊液正常,治療19 d痊癒.
2 討 論
貓抓病病原體屬立克次體目,巴通體科,命名為漢賽巴
體通體.革蘭染色時呈陰性,在普通培養基上不易生長.本
病多為散發,主要傳染源為貓,臨床表現多樣,主要有原發皮
損,局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症狀等.不典型病變如腦病,臟器
慢性嚴重損害,關節病,結節性紅斑等.周圍血白細胞總數
及中性粒細胞增多,特異抗原皮內試驗> 5 mm為陽性,有
條件者可行病原體抗原或DNA檢測.腦病在臨床上常表
現為腦炎或腦膜腦炎,發生於淋巴結腫大後1~6周,病情一
般較輕,很快恢復.腦脊液中淋巴細胞及蛋白質正常或輕度
增加,重症病人的症狀常持續數周,可伴昏迷及抽搐,但多數
於1~6個月完全恢復,偶致殘或致死.
本病多在2~4個月內自愈,治療以對症療法為主,病原
體對很多抗菌葯物敏感,伴發腦炎者宜及時聯合應用多西環
素,環丙沙星,青黴素或紅黴素與氨基糖甙類抗菌葯,最好在
葯敏試驗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編校:王 寧 收稿:2002—02—28)
耳穴按摩治療耳鳴療效觀察
556000 貴州南州 人民醫院 游紹雄 原曉飛①
目前,對耳鳴多採取改善微循環,神經營養及增強細胞
活性等治療,療效欠佳.為此,我們採用王不留行耳穴按摩
結合西葯治療此病93例,並與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比較,前者
效果較好.
1 對象和方法
111 對象 治療組93例,男43例,女50例;年齡12~68
歲,病程1周~5年.對照組92例,男40例,女52例;年齡
14~65歲,病程1周~5年.
112 治療方法 耳穴按摩+丹參組以耳穴治療為主.實
證:主穴為雙肺點,腎上腺點,肝點,心點,外耳點,配穴為內
耳點,內分泌點,神門,腎,交感點.虛證:主穴為肝點,脾點,
胃點,腎上腺點,配穴為神門,內耳,內分泌點.具體方法是
用王不留行壓之,每日按摩5或6次,以不刺破皮膚能接受
為原則,3 d換對側耳穴,30 d為一療程,治療1~3個療程,
輔以復方丹參片,3片/次,3次/ d.單純復方丹參組僅予復
方丹參片,3片/次,3次/ d.
1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AS數據統計軟體對數據進行分析.
2 結 果
211 療效判定標准 治癒:耳鳴消失,好轉:耳鳴發作頻率
減少或耳鳴強度減弱,無效:耳鳴如初.
212 療效 治療組治癒率為6516% ,對照組僅1411 % ,(附
表).
①上海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
347 人民軍醫2002年第45卷第12期(總第517期)
附表 耳穴按摩+丹參與單純復方丹參組治療耳鳴
療效觀察
療 效
耳穴按摩+丹參組
(n= 93)
例數 %
單純復方丹參片組
(n= 92)
例數 %
治 愈61651613141133
好 轉22231610101833
無 效661563681533
失訪或未堅持治療44136615
注:與耳穴按摩+丹參組比較,33P< 0101
3 討 論
耳鳴實證的主要病因為痰,濕,熱.按摩耳穴中雙肺,腎
上腺,肝,膽,心等穴位,可起到祛痰,除濕,清熱之功效,配以
內耳,內分泌,神門等,可使陰陽平衡,水火調暢,耳聰目明.
虛證的主要病因為脾,胃功能虧虛,氣血生化泛源,不能儒養
肝,腎而致,故耳穴以脾,胃,肝,腎點為主,以調和脾胃,養肝
補腎,配以內耳,神門,內分泌,可達耳聰之效.
(編校:王 寧 收稿:2002—04—30)
片切減阻法拔除下頜阻生齒187例
710600 陝西西安 臨潼第二療養院
王 斌 王 敏 劉榮輝 史 靜 劉 瑩
下頜遲牙近中阻生齒的拔除手術比較復雜.1998~
2001年,我院應用片切減阻法拔除下頜遲牙(第3磨牙)阻
生齒187例,效果良好.
1 臨床資料
111 一般情況 187例中,男109例,女78例;年齡20~42
歲,平均29歲.高位阻生齒44例,中位阻生齒127例,低位
阻生齒16例.冠周炎反復發作119例;阻生齒齲壞11例,
阻生齒致鄰牙齲壞94例.
112 方法 常規行下牙槽神經,頰,舌神經阻滯麻醉,分離
阻生齒牙齦,保持術區視野清楚,根據X線牙片,分析下頜
遲牙阻生齒受鄰牙阻力情況,在不傷及鄰牙的基礎上,將鄰
牙阻擋的下頜遲牙近中部分牙冠用高速鑽與下頜平面垂直,
並成30°左右向遠中方向磨切.阻擋嚴重者沿大於30°方向
磨切.然後用傳統方法將遲牙用牙挺挺出,手術完成.
113 結果 順利拔除下頜阻生遲牙176例,減阻過程中無
震動痛苦,無下頜關節脫位,下頜骨骨折及牙齒周圍組織意
外損傷,無鄰牙受損以及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等常見並發症
發生.因麻醉失敗11例,在片切過程中感疼痛行二次麻醉
後均成功拔除患牙.
2 討 論
下頜遲牙近中阻生齒的拔除關鍵在減阻,通常用劈冠減
阻的方法,易造成許多術後並發症,劈冠時需助手保護,而且
由於震動較大病人很痛苦,劈冠成功與否還需掌握嚴格的適
應證,否則易導致手術失敗.我們採取片切減阻法的優點
是:(1)方法簡單,易掌握:口腔門診均可開展,減阻術成功率
高;(2)手術適應證廣:對下頜遲牙近中阻生齒均適用;(3)手
術時間短,常規拔牙手術時間10 min~3 h ,平均30 min ,片
切減阻手術時間1~5 min ,平均115 min ,明顯減少了整個拔
牙手術時間;(4)創傷小,不易損傷鄰牙,術後並發症少,痛苦
小.
(編校:李 紅 收稿:2002 - 01 - 16)
介紹一種Ⅹ2Ⅰ型擠汞器
125004 遼寧葫蘆島 91202部隊衛生隊
張志釗 趙國新 高 理 曹 林 徐世亮
目前,牙科補牙新材料較多,但銀汞合金仍是一種較好
的充填材料.對於Ⅰ,Ⅱ,Ⅲ度齲齒,在除去牙本質過敏後充
填,備洞良好,充填時加壓較強,可使充填物保持20~30年
之久,甚至更長.但口腔科醫生經常接觸汞,對人體有害.
近3年來,我們採用自行設計製作的X2I型擠汞器代替手接
觸和擠壓汞,效果較好.
1 X2I型擠汞器組成
X2I型擠汞器由盛物器,排汞篩,擠汞板,擠汞軸,排汞
嘴,擠汞把手(上),擠汞把手(下)組成(附圖).均為白鋼(不
銹鋼)板,棒製作.
2 使用方法
211 當齲齒備洞完畢後,把汞倒入乳缽內加少許白合金粉,
研磨1~2 min後倒入雙層紗布內,經過鬆口處打卷,放入盛
物器.
212 持平把手,稍一用力加壓,汞即可流入排汞嘴內窩處,
多餘的汞可倒入盛汞瓶內備用.
附圖 X2I型擠汞器組成

2、前臂骨折吃什麼葯比較合適

前臂骨折

佛山市中醫院骨八區 陳衍堯 謝韶東
緒言
骨傷科八區是佛山市中醫院骨傷科閉合病區之一,本病區堅持中醫特色,遵循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保持佛山市中醫院閉合手法正骨傳統技能,對上肢骨折、單純脊柱壓縮性骨折、胸肋骨骨折等病種運用佛山市中醫院的「正骨十四法」進行閉合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病人骨折復位時創傷微、痛苦小,骨折復位準確,並運用中醫中葯進行辯證施治、內外兼治,積極幫助、指導患者進行機體的功能鍛煉,使病人受傷機體得以迅速恢復,取得非常滿意療效。對於一些復雜病例如前臂多段粉碎性骨折、巴通氏骨折、蓋氏骨折及肱骨乾粉碎性骨折等,也無需開刀手術治療,除採用閉合手法復位外,還利用微創技術,採用閉合經皮穿針內固定骨折治療、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治療,加強其骨折固定,該技術具有骨折復位準確、固定牢固、病人痛苦小、療程短、費用低廉等優點,術後第二天,病人可恢復部分生活功能,骨折生長快、傷肢功能恢復好。以下是對於前臂骨折診治的一些方法。

第一節 尺骨上1/3骨摺合並橈骨頭脫位

一、病因及類型 1914年義大利外科醫生Monteggia最早報導了這種類型骨折,故稱孟氏骨折。多為間接暴力致傷,根據暴力方向及移位情況臨床可分三種類型:
(一)伸直型 比較常見,多發生兒童。肘關節伸直或過伸位跌倒,前臂旋後掌心觸地。作用力順肱骨傳向下前方,先造成尺骨斜形骨折,殘余暴力轉移於橈骨上端,迫使橈骨頭沖破,滑出環狀韌帶。向前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掌側及橈側成角。成人直接暴力打擊造成骨折,骨折為橫斷或粉碎型。
(二)屈曲型 多見於成人。肘關節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觸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較高平面橫型或短斜型骨折,橈骨頭向後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背側,橈側成角。
(三)內收型 多發生幼兒。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上肢略內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內方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處橫斷或縱行劈裂骨折,移位較少,而橈骨頭向外側脫位。
凡尺骨上端骨折,X片上沒見到橈骨頭脫位,在治療時,應按此種骨折處理。因為橈骨頭脫位可自行還納。如忽略對橈骨頭固定。可自行發生再移位。。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一) 有明確的外傷史。
(二) 外傷後肘部及前臂腫脹,移位明顯者可見尺骨成角或凹陷畸形。肘關節前外或後外方可摸到脫出的橈骨頭。前臂旋轉受限。腫脹嚴重摸不清者,局部壓痛明顯。
(三) X片必須包括肘關節,注意肱橈關節解剖關系,以免漏診。

三、 並發症:此類骨折的並發症早期主要有前臂間室綜合征,尺神經損傷,後期包括缺血性肌攣縮,遲緩性尺神經炎,旋轉功能障礙,屈伸障礙等

四、治療
(一)手法復位外固定
1.伸直型 全麻或臂叢麻醉。病人平卧肩外展,屈肘90°。前臂中立位,對抗牽引後,術者兩拇指分別放在橈骨頭外側及掌側,用力向尺側、向背側推擠橈骨頭使之復位。一助手固定復位橈骨頭並維持對抗牽引,術者一手捏住尺骨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遠端,使之向掌側成角徐徐加大,然後向背側提拉,使之復位。如已復位用石膏托或夾板將肘關節固定在極度屈曲位2~3周,待骨折初步穩定後,改用紙壓墊夾板局部固定。肘關節在90°屈曲位,開始練習活動,直至骨折完全癒合。

2.屈曲型 麻醉體位同伸直型,肘關節伸直位對抗牽引後,兩拇指用力向內,向掌側推按橈骨頭,復位後一助手用拇指固定橈骨頭,並繼續牽引。兩手分別握住尺骨骨折遠近二段,向背側徐徐加大成角,然後向掌側擠按,如復位滿意用掌背側石膏托固定肘關節在近伸直位2~3周。而後改用紙壓墊短夾板固定,肘關節屈曲90°開始練功,直到骨折癒合。

3.內收型 手法復位橈骨頭後,尺骨多可自行復位,如輕度成角,橈骨頭位置無明顯改變,則不需復位,僅用長臂石膏固定2~3周。矯正尺骨向橈側移位及成角,有時比較困難,在維持牽引下,肘關節屈曲外旋90°,捏住骨折端,使肩關節及上臂外展90°,然後術者捏住骨折近段向尺側提拉,固定遠位助手用力牽引手腕向橈偏,以復位橈骨頭為支點,使尺骨遠段向尺側偏斜而矯正尺骨向橈側移位。

(二)切開復位內固定 手法復位不成功孟氏骨折,或骨折已復位而橈骨頭脫位不能還納者,應早期手術復位內固定。先整復橈骨頭脫位,並了解環狀韌帶損傷情況並加修補,髓內針或鋼板螺釘固定尺骨。

(三) 陳舊性孟氏骨折處理 成人陳舊性骨折,尺骨已獲矯正,骨折癒合堅固,僅前臂旋轉功能受限,切除橈骨頭可改善旋轉功能。如尺骨骨折未癒合,有畸形,可手術矯正骨折內固定。並復位橈骨頭。如橈骨頭不能復位,可切除。兒童陳舊性病例,尺骨骨折移位不大,並非影響橈骨頭復位者可不處理。如果畸形明顯,必須矯正,髓內針固定,以利橈骨頭復位,橈骨頭復位後,修復或重建環狀韌帶,橈骨頭不能復位者暫不行橈骨頭切除,以免影響橈骨發育,待成年後再切除。

(四) 本專科的特色治療:我們認為,尺骨上1/3骨摺合並橈骨頭脫位的治療應以閉合為主,由於近關節部位,切開復位對於近期的對位對線可以達到極佳位置,由於二次損傷,後期的關節活動和前臂旋轉功能將有一定程度的損害,因此,我們治療蒙氏骨折的主要包括兩種方法:首選閉會復位加小夾板固定法,以佛山中醫院正骨十四法為基礎,這種方法有不加重損傷,痛苦少,合適所有的骨折類型的特點,對於屈曲型和內收型效果尤佳,對於伸直型的骨折,由於合並環狀韌帶損傷,橈頭經常脫出,容易出現二次骨折和脫位 ,我們通常採用閉合復位加克氏針內固定內固定術:首先通過閉合復位,整復骨折及脫位,使之達到良好位置,其次以尺骨鷹嘴為入針點,選擇合適克氏針順行固定尺骨,加以適當的外固定,這樣使肘關節系統得以穩定,從而避免骨折和關節的二次移位。通過臨床觀察,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蒙氏骨折獲得滿意的療效,真正需要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患者只是極少數。

第2節 尺橈骨幹骨折
橈尺骨雙骨折甚常見,多發生青少年。尺橈骨雙骨折可發生重迭、成角、旋轉及側方移位四種畸形:橈骨幹單骨折較少見,因有尺骨支持,骨折端重迭,移位較少,主要發生旋轉移位。尺骨幹單骨折少見,因有橈骨支持移位不明顯,除非合並下尺橈關節脫位。

一、骨折原因和類型
(一)尺橈骨雙骨折
1.直接暴力 多見打擊或機器傷。骨折為橫型或粉碎型,骨折線在同一平面。
2.間接暴力 跌倒手掌觸地,暴力向上傳達橈骨中或上1/3骨折,殘余暴力通過骨間膜轉移到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所以骨折線位置低。橈骨為橫型或鋸齒狀,尺骨為短斜型,骨折移位。
3. 扭轉暴力 受外力同時,前臂又受扭轉外力造成骨折。跌倒時身體同一側傾斜,前臂過度旋前或旋後,發生雙骨螺旋性骨折。多數由尺骨內上斜向橈骨外下,骨折線方向一致,尺骨幹骨折線在上,橈骨骨折線在下

(二)橈骨幹骨折 幼兒多為青枝骨折。成人橈骨幹上1/3骨折時,附著在橈骨結節肱二頭肌及附著於橈骨上1/3旋後肌,使骨折近段向後旋轉移位。橈骨幹中1/3或下1/3骨折時,骨折線在旋前園肌抵止點以下,由於旋前及旋後肌力量相等,骨折近段處於中立位,而骨折遠段受旋前方肌牽拉,旋前移位,單純橈骨幹骨折重迭移位不多。
1 骨折在旋後肌和旋前園肌之間,近折段向後旋,遠折段向前旋轉
2 骨折在旋前園肌下方,遠折段向前旋轉

(三)尺骨幹骨折 單純尺骨幹骨折極少見,多發生在尺骨下1/3,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端移位較少。

二、臨床症狀及診斷
外傷後局部疼痛、腫脹、肢體畸形,旋轉功能受限。完全骨折有骨擦音。X片可確定骨折類型及移位情況。但應包括上下尺橈關節。注意有無關節脫位。

三、並發症:早期包括前臂間室綜合征,擠壓綜合征,神經(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後期包括後期包括缺血性肌攣縮,骨折端遲緩癒合或不癒合,神經損傷性掌指功能障礙,骨橋形成,旋轉功能障礙等

三、治療
(一)手法復位外固定 整復前,根據受傷原理及X片顯示骨折類型、部位和移位方向,確定整復步驟及復位手法。
麻醉:臂叢麻醉或全麻。
復位方法及步驟:病人仰卧肩外展90°,屈肘90°。中或下1/3骨折時,前臂中立位,即手掌、前臂和地面平行。上1/3骨折時稍旋後位,即手掌前臂和地面有45°傾斜。肘上和手掌兩處對抗牽引,重迭和成角畸形糾正後,首先採用分骨方法,然後根據骨折移位情況可分別用提按、折頂、搖擺等手法使骨折斷端復位。骨折已復位,骨擦音完全消失,手下有一種穩定感。
如有一骨折為橫形穩定骨折,另一骨折為不穩定骨折,首先整復穩定骨折。若兩骨折均為不穩定骨折,先整復結構上粗大的那根骨折。再整復細小的骨折。如兩骨折均屬穩定骨折,可先整復尺骨,再復位橈骨等等。
固定:4塊小夾板,二個分骨及手紙壓墊固定。也可用長臂石膏固定。固定期間注意松緊度合適,8周後折除外固定,加強功能鍛煉。

(二)切開復位固定受傷時間不長,傷口污染較輕,手術後不會感染或術後不易固定的開放性骨折;上肢多處骨折,尺橈骨間膜破裂者;手法復位失敗或整復後固定困難者;陳舊性重迭旋轉畸形癒合骨折,需要手術治療。

(三)本專科特色治療:治療尺橈骨幹雙骨折需將兩骨近遠段正確對位,矯正四種畸形,恢復兩骨的生理長度。通過我們採用佛山中醫院的正骨十四法合治療骨折經驗證明,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治療大多數病例可以治癒。但對於一些骨折,如上段骨折,復位比較困難,復位後亦容易移位,如果是斜行骨折,外固定更加困難,我們在閉合復位的基礎上,採用尺橈骨雙向克氏針內固定術,配合適當的外固定。這種方法具有骨折復位準確、固定牢固等優點,骨折生長快、傷肢功能恢復好,病人痛苦小,療程短,費用低廉的特點。

第3節 橈骨遠端骨折
橈骨遠端骨折極為常見,約占平時骨折1/10。多發生老年婦女、兒童及青年。骨折發生在橈骨遠端2~3cm范圍內,多為閉合骨折。
一、骨折原因及類型
(一)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見,多為間接暴力致傷。跌倒時腕背屈掌心觸地,前臂旋前肘屈曲。骨折線多為橫形。兒童可為骨骺分離,老年常為粉碎骨折。骨折遠段向背側,橈側移位,近段向掌側移位,可影響掌側肌腱活動。暴力輕時可發生嵌入骨折無移位。粉碎骨折可累及關節,或合並下橈尺關節韌帶斷裂,下尺橈關節脫位,分離,或造成尺骨莖突撕脫。

(二)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較少見。骨折發生原因與伸直型相反,故又稱「反科雷氏」骨折。跌倒時腕掌屈,手背觸地發生橈骨遠端骨折。骨折遠端向掌側移位,骨折近端向背側移位。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腕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伸直型骨折移位明顯時,可見餐叉狀及槍刺樣畸形。

1.餐叉畸形2.槍刺畸形 1.正常 2.科雷氏骨折後量尺與尺骨莖突間距離縮短

尺骨莖突和橈骨莖突在同一平面,量尺試驗陽性。放量尺在肱骨內上髁和小指尺側,量尺與尺骨莖突間距離正常為2cm左右,橈骨下端骨折後。因手向橈側移位,此距離減少或消失。
正位X片示橈骨遠端橫形骨折,遠端向橈側移位,橈骨遠端關節面切線傾斜角小於正常20~25°,甚至變成0°。兩斷端嵌入縮短,尺骨莖突經常有小撕脫骨片。側位X片示橈骨下端向背側移位,橈骨遠端向掌側傾斜的關節面角消失或向背側傾斜。

屈曲型骨折與伸直型骨折症狀相似,畸形相反,X片顯示橈骨遠端向掌側移位。

三、治療
(一)手法復位小夾板或石膏固定 新鮮有移位橈骨遠端骨折,應盡早整復、固定。下面以伸直型骨折為例介紹兩種復位固定方法。整復前了解移位方向及決定採用手法,局麻或臂叢麻醉。
1.牽抖復位法 適用於骨折遠端向背側移位或骨折斷端向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關節,不是粉碎者。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上臂,術者兩手緊握手腕,雙拇指放在骨折遠端背側,觸摸准確繼續牽引,待重迭基本矯正後,稍旋後猛力牽抖,同時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復位。
2.提按復位法 適用於老年患者,骨折累及關節,粉碎骨折病人。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上臂對抗牽引,待嵌插骨折矯正後,術者先矯正旋轉移位及側方移位,然後雙拇指擠按骨折遠端背側,其他手指置近端掌側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復位。

整復後小夾板固定。無移位橈骨遠端骨折僅用小夾板3~4周。屈曲型骨折復位方法相似,復位和固定方向相反。

(二)陳舊骨折處理 陳舊骨折,無明顯功能障礙,尤其老年人聽其自然。骨折僅向掌側成角,無橈偏及重迭移位,骨折雖達3~4周,仍可按新鮮骨折處理。青壯年骨折畸形癒合,有神經症狀或肌腱功能障礙,或者前臂旋轉受限,應早期採用手術治療。
畸形不嚴重,僅有前臂旋轉障礙者可行尺骨頭切除術。畸形嚴重,無前臂旋轉障礙者可行尺骨頭部分切除及橈骨遠端截骨術。因掌側骨痂隆突引起神經、肌腱刺激受壓者,可行骨痂切除等。

四、並發症
1、 腕部神經損傷:主要是正中神經損傷,輕者當畸形糾正後,往往可恢復。
2、 伸母長肌腱斷裂,通常不會馬上出現,繼發在3~4周。
3、 Sudek』s骨萎縮,亦稱反射性交感性骨萎縮、創傷性骨萎縮,其特點是疼痛,腕及手指腫脹僵硬,皮膚紅而變薄,骨質普遍脫鈣,疏鬆。
4、 肩手綜合征
5、 畸形癒合。

五、本專科特色治療:治療橈骨遠端骨折重點在於恢復橈骨的掌傾角和尺偏角,然後才是骨折的對位,由於骨折部位為松質骨,骨折出現不癒合的情況很少,反倒骨折出現畸形癒合屢見不鮮,我們採用佛山中醫院的正骨十四法合治療骨折經驗證明,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是簡便易行,療效確切的方法,大多數病例可以治癒。但對於並發尺橈下關節脫位的骨折,復位並不困難,但復位後容易移位,外固定通常並不牢固,下尺橈關節再次脫位,並發骨折後期的二次移位。我們在閉合復位的基礎上,採用克氏針斜向固定尺橈骨,配合適當的外固定。這種方法具有骨折復位準確、固定牢固等優點,骨折生長快、傷肢功能恢復好,病人痛苦小特點。

第四節 橈骨幹下1/3骨摺合並下尺橈關節脫位
一、骨折原因及類型
橈骨中下1/3骨摺合並下橈尺關節脫位稱Galeazzi骨折。前臂極度旋前直接暴力,腕背屈、手掌橈側觸地間接暴力致傷最常見。暴力通過橈腕關節造成橈骨骨折,同時撕裂三角纖維軟骨或尺骨莖突撕脫骨折,致下橈尺關節脫位,骨折多為短斜、橫斷型,少數骨折為粉碎型。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前臂及腕部腫脹、疼痛,尺骨莖突突出。移位多者畸形明顯。前臂旋轉活動受限。X片檢查包括腕關節,明確下橈尺關節脫位情況,骨折類型及移位方向。

三、並發症
同橈骨遠端骨折。

四、治療
根據我們在臨床對一些病例的觀察,蓋氏骨折手法復位比較容易,但固定不穩,關節易再脫位。常殘留有尺橈下關節半脫位,我們採用「L」型克氏針固定方法,療效明顯,即豎形克氏針固定橈骨,橫向克氏針固定尺骨。這樣形成一個穩定的平面,起到類似鋼板內固定的作用,又避免了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損傷性。

3、要回家過年了,手腕骨折了555。求人來看看。

樓主,你的復報告結果是骨折一大堆,但其實都不具備手術指證,因為沒有移位,沒有大的游離骨片影響到關節功能,沒損傷到知名神經或者肌腱。你看的這倆家醫院都是中國骨科界公認的權威醫院,打石膏就是為了避免移位,使骨折穩定,處理方式正確。
但是不做手術也制有個問題,那就是恢復起來慢,腫脹消退的慢,你說的跳痛就是由於內部血腫沒有消散,加上外在的石膏包著限制,引起的。如果感覺石膏緊就有必要去醫生那裡調整一下大小。
石膏三周拆掉顯然是知不合適的,作為骨科醫生,我的建議是:4-6周,才可能達到骨折斷端間的初步穩定。
有必要說明一點:任何的骨折癒合期限都不是絕對的,拆之前都需要拍片復查,看看骨痂的生長塑形情況。
至於你說的可不可能以前的傷,這是有可道能的,X光能夠區別是新鮮骨折還是陳舊骨折,靠我們在這里猜測沒用!所以當然要去找給你看片子的醫生去問了。
最後祝福年輕的樓主早日康復!

4、五個多月的阿拉斯加母狗突然小便有血什麼原因

表現為排紅尿(血紅蛋白尿、血尿)的疾病

                                                             

疾   病                             主   要   症  狀

                                                                      

Ⅰ 排血紅蛋白尿的疾病

1.腔靜脈綜合征     心臟雜音、血紅蛋白尿、貧血、黃疸、血紅蛋白血症、腹

                             圍膨滿

2.洋蔥中毒            血紅蛋白尿、貧血、嘔吐、黃疸、腹瀉、膽紅素尿、海蒽

                             茨氏小體、紅細胞再生

3.自身免疫性溶     貧血、黃疸、呼吸促迫、脾腫、血紅蛋白尿、皮膚糜爛

  血性貧血        

4.輸血反應            呼吸促迫、流涎、興奮、嘔吐、眼球振顫、血紅蛋白尿、

                             黃疸、虛脫

5.全身性紅斑狼瘡    發熱、多發性關節炎、貧血、血小板減少、粘膜出血斑、

                             皮膚和粘膜炎症、血紅蛋白尿、血尿、咀嚼困難、淋巴結

                              腫大、LE細胞

6.新生仔犬黃疸     貧血、血紅蛋白尿、黃疸、精神沉鬱、血紅蛋白血症、同

                             窩仔犬疾病、急死

7.犬巴貝蟲病        發熱、貧血、黃疸、脾腫、肝腫、膽紅素尿、紅細胞壓積

                             容量減少、血紅蛋白血症

8.犬血巴通體病     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脾腫、紅細胞點狀寄生物、紅

                             細胞再生

9.葡萄糖-6-磷酸    血紅蛋白尿、貧血、海蒽茨氏小體、黃疸、遺傳病

脫氫酶缺乏症      

Ⅱ 排血尿的疾病

1.尿石症                     尿頻、血尿、尿閉、努責、腹圍膨隆

2.膀胱炎                      尿頻、混濁尿、膿尿、鹼性尿、血尿

3.丙酮苄羥香豆素中毒粘膜下出血、血便、血尿、貧血、前眼房出血、心臟衰弱、

                                呼吸困難

4.前列腺炎                 發熱、食慾不振、便秘、努責、血尿、膿尿、排尿困難、

                                   5歲以上

5.念珠菌病                 皮膚糜爛與肉芽腫、口炎、腹瀉、肺炎、外耳炎、角膜炎、血尿

6.尿道損傷                  血尿、少尿、排尿困難、尿道周圍浮腫、尿道狹窄、尿毒症

7.先天性血液凝固障礙 出血素質、皮膚粘膜出血斑、血腫、血尿、血便

8.原發性甲狀旁腺      食慾減退、嘔吐、骨骼脆弱、骨折、多飲多尿、血尿、結

 機能亢進症             石、痙攣                                          

 

由於你描述的情況太少,請核對以上症狀。如狗狗情況嚴重,請及時就醫。

與骨折巴通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