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骨容易骨折的部位是()A股骨:股骨頸B肱骨:解剖頸C肱骨:內、外側髁上
單選題
1、新鮮脫位:脫位時間未滿( B )周。
A 2 B 3 C 4 D1
2、陳舊性脫位:脫位時間超過( B)周。
A 2 B3 C 4 D1
3、完全離斷的斷肢(指)應採用( C)的方法保存。
A冷凍 B冷藏 C乾燥冷藏 D浸泡
4、(B )是斷肢術後極其嚴重的並發症,可導致病人死亡。
A休克 B 腎衰竭 C感染 D出血
5、(A )是臨床鑒別血管栓塞或痙攣的重要指標。
A毛細血管迴流測定 B皮膚溫度 C皮膚顏色 D腫脹程度
6、再植肢(指)體的皮膚溫度應保持在33—35℃,與健側相比溫差在( A )℃以內。
A2 B3 C4 D1
7、( D)大多是靜脈部分栓塞或早期栓塞的表現。
A皮膚紫紺B皮膚蒼白 C皮膚干癟 D皮膚散在性瘀點
8、(B )損傷可發生猿手畸形。
A尺神經 B正中神經 C橈神經 D腓總神經
9、(A )損傷可發生爪狀手畸形。
A尺神經 B正中神經 C橈神經 D腓總神經
10、(D )損傷可發生足下垂。
A尺神經 B正中神經 C橈神經 D腓總神經
11、牽引分( B )種
A2 B3 C 4 D5
12、皮牽引分(A )種
A2 B3 C 4 D5
13、骨折癒合的血腫機化演進期約需 (C ) 周。
A2 B3 C2-3 D6-8
14、骨折癒合的原始骨痂形成期約從傷後( B )周開始。
A2 B3 C2-3 D6-8
15、骨折癒合的骨痂改造塑形期約從傷後約( D )周開始。
A2 B3 C2-3 D6-8
16、脊柱骨折最常見的合並症是( B )
A截癱 B脊髓損傷 C休克 D脂肪栓塞
17、一旦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應立即( C )
A抬高患肢 B切開引流 C 切開減壓 D應用脫水葯
18、脊髓型頸椎病一般不宜採用 ( B )
A骨牽引 B頜枕帶牽引 C皮膚牽引 D兜帶牽引
19、粉碎骨折是指骨折塊碎裂成( A )塊以上。
A2 B3 C4 D5
20、肩關節脫位可出現( C )
A拾物征陽性 B四字試驗陽性 C搭肩試驗陽性 D抬高試驗陽性
21、復位後將關節固定於穩定位置( D )周。
A 2 B3 C 4 D2—3
22、肌力分( D )級。
A 5 B3 C 4 D6
23、皮牽引的重量一般不超過(B )㎏。
A 7 B5 C 4 D6
24、骨的關節面失去部分正常對合關系稱為(A )
A半脫位 B脫位 C先天性脫位 D習慣性脫位
25、中心型椎體結核好發於( B ),多見於10歲以下的兒童。
A頸椎 B胸椎 C 腰椎 D 骶椎
26、邊緣型椎體結核好發於( C ),以成人多見。
A頸椎 B 胸椎 C 腰椎 D 骶椎
27、骨折專有體征不包括( D )
A 畸形 B反常活動 C骨擦音和骨擦感 D疼痛
28、骨折的處理原則不包括( D )
A復位 B固定 C功能鍛煉 D止痛
29、2歲男孩,股骨幹中1/3,有移位,其治療最好採用( E )
A.手法復位,石膏固定 B.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 C.切開復位,內固定
D.外展位骨牽引 E.垂直懸吊皮牽引
30、成人股骨頸血液供應的主要來源於( B )
A.股骨頭圓韌帶的小凹動脈 B.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 C.旋髂深動脈支
D.股骨乾的滋養動脈 E.旋股外側動脈
31、下列哪種骨折不容易癒合( A )
A.脛骨下1/3骨折 B.股骨轉子間骨折 C.鎖骨骨折
D.肱骨下1/3骨折 E.橈骨骨折
32、下列哪項不是髖關節後脫位的臨床表現( D )
A.患髖疼痛,不能活動 B.髖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 C.大粗隆上移明顯
D.髖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E.部分有坐骨神經損傷表現
33、下列哪項最易發生缺血性骨壞死( A )
A.股骨頸骨折 B.股骨粗隆間骨折 C.髕骨骨折
D.脛骨下段骨折 E.肱骨上段骨折
34、(A)是有效預防壓瘡的關鍵。
A間歇性解除壓迫 B勤翻身 C勤按摩 D保持皮膚清潔
35、將止血帶綁扎在上臂中下段,可壓迫( A )
A橈神經 B 尺神經 C正中神經 D腋神經
36、牽引的護理措施不包括(A)
A引流管的護理 B維持有效血液循環 C保持有效牽引
D並發症的預防和護理
37、斷肢(指)的現場急救不包括( C )
A止血、 B包紮創面 C固定斷肢(指) D迅速轉運
2、肱骨內上髁骨折和肱骨髁上骨折有什麼區別?
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內上髁骨折,兩者斷的地方不一樣;前者在內外髁的近端,後者只限於內上髁;
3、肱骨內上髁骨折能治好嗎
對Ⅰ°Ⅱ°骨折,在屈肘、屈腕、前臂旋前位,用手指向後上方推擠內上髁即可復位。用長臂石膏托或夾板制動3周。Ⅲ°骨折,應盡早復位。在伸肘背伸腕,伸直手指,前臂旋後位,使肘極度外翻,利用屈肌群的緊張,將骨塊由肘關節拉出,按Ⅱ°骨折處理。Ⅳ°骨折,應使屈肌群保持緊張的情況下,整復肘關節脫位。避免脫位整復後,將內上髁嵌於關節內。內上髁拉出關節後,即可按Ⅱ°骨折處理。, 對手法復位失敗,有尺神經症狀,或同時合並其他骨折者,以及陳舊損傷,應作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用兩枚克氏針交叉固定,較為適宜。對尺神經有明顯的扭曲、輾挫時,應同時將尺神經前移。 查看原帖>>
4、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幹與肱骨髁的交界處發生的骨折。肱骨幹軸線與肱骨髁軸線之間有30°~ 50°的前傾角,這是容易發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在肱骨髁內、前方有肱動脈、正中神經經過。在神經血管束的淺面有堅韌的肱二頭肌腱膜,後方為肱骨,一旦發生骨折,神經血管容易受到損傷。在肱骨髁的內側有尺神經,外側有橈神經,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側方移位而受到損傷。肱骨髁上骨折多發生於10 歲以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復位時,橈側或尺側移位未得到糾正,或合並了骨骺損傷,骨折癒合後,可出現肘內外翻畸形。
5、肱骨骨折為什麼容易損傷神經?求答案
肱骨骨折容易損傷橈神經,據統計,肱骨幹骨折的患者中橈神經受累的約佔5%-10%。這與橈神經的解剖路徑有關,橈神經緊貼肱骨幹後方的橈神經溝走行,如果遇到較大的暴力,骨折移位較多或搬運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固定措施,均可以造成神經損傷。
橈神經損傷後的表現:不能抬手腕,不能翹大拇指,不能把手完全伸直,手背虎口區感覺麻木。
肱骨骨折損傷橈神經常見的原因有三個方面:①肱骨髁上骨折
,伸直型,骨折近端尖銳,似刀樣,向前下移位,在外力作用下與前方組織切割造成橈神經損傷及其它組織合並損傷和壓迫;
②肱骨中下1/3處,橈神經與肱骨緊貼,骨折後斷端可對橈神經產生牽拉、嵌壓、撕裂等方面的力量,致神經損傷。另外骨折移位時斷端尖銳骨面切割橈神經造成斷裂、挫傷;
③骨折後中途搬運不當或治療不當使神經牽拉、撕裂或者嵌壓,致神經損傷。
橈神經損傷是肱骨骨折的並發症之一,大多數橈神經損傷是由於牽拉和挫傷造成的不完全損傷,在數日至數月能夠自行恢復。
6、肱骨內上髁骨折的臨床表現
<
7、你好。請問,在工廠上班,左肱骨內上髁粉碎骨折能鑒定幾級傷
您好,一般骨折的處理都是固定,保養,服用促進骨質生長的葯物。
一定要及時處理骨折,避免骨頭的斷端刺傷體內的其他組織,引發不必要的感染。希望我的答復能幫組到你,祝您早日康復!
8、人體肱骨易發生骨折是什麼位置
您好:
肱骨是臂的長骨,分為一體和兩端。肱骨上端與體交界處骨稍細,叫做外科頸,是骨折的易發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