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側肘關節組成骨未見明顯骨折徵象,左側肱骨幹軸線與前臂軸線交角頂端指向外
你好朋友你的情況建議你最好結合臨床考慮內固定和打石膏外固定為好,結合口服接骨片和補鈣為好,一般需要3個月以上,祝你健康。
2、頸椎骨折什麼時候可以進行軸線翻身
你這情況2個月後你帶著頸托復查後骨折癒合可以的話,可以適當活動一下
3、骨科學的骨折復位基本知識
把復位的要求與可能統一起來
人體正常運動功能的基礎
從運動系統本身來看(不涉及到神經支配), 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基本條件:
1.正常的肌力與肌肉的長度-張力關系 通過骨折部位的肌肉與骨折有粘連時,肌力將削弱。當骨幹向一側成角時,對側肌肉因長度-張力關系的改變而影響肌力。
2. 正常的關節活動范圍。
3.生理的關節運動軸
包括每個關節本身的軸線和各關節軸線的相互關系,上肢主要關節運動軸,肩關節有三個:沿額面軸的運動是前屈、後伸,沿矢面軸的運動是內收、外展,沿垂直軸的運動是內旋、外旋。肘關節只有沿額面軸的屈曲與伸直運動。腕關節有沿額面軸的背伸與掌屈,以及沿矢面軸的橈偏與尺偏。前臂的旋轉運動則是以橈骨上端為頂的圓錐形運動。下肢的主要關節運動軸髖關節有三個,與肩關節的相當,膝關節的運動軸主要是額面軸,運動是屈曲與伸直,踝關節的運動軸與額面軸成10°
傾斜並向外旋20-30°,其運動是背屈及柘屈。
膝、踝關節的運動軸在水平面上是相互平行的,即均與地面大致平行。如果小腿骨折出現向內成角及外旋畸形癒合時,則不但踝關節的運動軸將更加偏離額狀面,而且也失去了與膝關節軸在水平面上的正常關系。
4.生理的軀干曲線 脊柱在矢狀面上,頸及腰段是前突的,胸段是後突的,在額狀面上是直的.沒有側方彎曲或傾斜。
5.上、下肢生理的肢體軸線和骨幹軸線
肢體軸線是指整個上(下)肢的軸線。上肢軸線在肘部有15°以內的外翻角,即攜帶角。下肢軸線在股骨的解部軸(骨乾的軸線)與運動軸(即股骨頭與股骨髁間的連線)之間有5-7°的外傾,膝部也有相應的外翻角。骨幹軸線則是指膠體各管狀骨本身的軸線,基本上是直的,其中股骨與脛骨有輕度的前側弧度,橈骨有輕度的橈側弧度。
6.下肢的對稱長度。
7.手的拇指與其餘四指的對掌關系。
8.足的正常縱弓與橫弓。
然而,作為正常運動功能的這些基本條件並不是絕對的。在上肢,活動是主要的,應充分滿足以胸鎖關節為支點,整個上肢為杠桿的手的使用功能。因此,肌力、其長度-張力關系、關節活動范圍、上肢的軸線、手的對掌關系必須有所保證;肢體長度、骨幹軸線、關節運動軸則是次要的,允許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下肢,負重及行走是主要的,應充分保障其在使用中的穩定與平衡。因此,肌力、其長度-張力關系、關節活動范圍、肢體及骨乾的軸線、關節運動軸、長度及足弓都應有較嚴格的要求
另一方面,上述基本條件的欠缺,可以通過某些方式得到一定的補償,在骨折癒合過程中以及隨後的發育過程中,可以通過骨痂的改造和骨骼發育的塑形來補償,已定型的畸形也有可能通過人體的姿勢和關節代償來部分地彌補其功能不足。
4、腰椎骨折患者為何要求軸線翻身?
預防脊椎再次損傷及關節脫位;預防壓瘡,增加患者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