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病人中葯食譜

骨折病人中葯食譜

發布時間:2020-04-25 17:04:58

1、骨折食譜

早期(1~2周)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甲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
中期(2~4周)飲食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多喝骨頭湯,最好能買些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吃湯肉。

2、骨傷病人營養菜譜

方1 月季花茶

組成:月季花瓣5克,紅茶3克。
用法:月季花瓣洗凈,與紅茶一起開水沖泡,飲用,每日1次,連服1周。
功效: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脫位復位早期,瘀腫疼痛較劇者。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1

方2 黃酒燉河蟹

組成:小河蟹5隻,黃酒150克。
用法:小河蟹洗凈搗爛,沖熱黃酒,隔水燉悶,去渣取其汁,適量溫飲,其渣可塗患處,每日2次,連續1周。
功效:消腫止痛,祛瘀消斑。
主治:脫位復位早期,腫脹,皮膚青紫明顯者。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1

方3 炒油菜莧

組成:油菜莧250克。
用法:油菜莧洗凈,切成小段,菜油起油鍋,將油菜莧炒熟,加少許精鹽、味精,分次食用,每日2次,連續1周。
功效:活血祛瘀通絡。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早期,腫脹明顯不退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4 赤小豆竹筍湯

組成:赤小豆100克,綠豆100克,竹筍30克。
用法:將赤小豆、綠豆、嫩竹筍分別洗凈,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鍾,文火煮20分鍾,分次食用,連服1周。
功效:消腫活血,逐血利濕。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早期,局部腫脹明顯,瘀塊不退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5 薤白鯽魚湯

組成:鯽魚1條,薤白25克。
用法:鯽魚活殺,去鰓、內臟等,洗凈,油鍋煎至魚背微黃,加清水500毫升;薤白洗凈,紗布包紮,同置鍋中,急火煮開3分鍾,加黃酒、姜、蔥、精鹽等,改文火煮20分鍾,去薤白,食魚及湯,連續1周。
功效:消腫行氣活血,利水濕。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早期,關節部脹痛明顯,關節活動受限者。
來源:薛秀娟,等.大眾葯膳.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l,14

方6 韭菜炒佛手

組成:韭菜250克,佛手200克。
用法:韭菜洗凈,切成小段;佛手洗凈,切成小片。油鍋燒熱, 將韭菜、佛手同置鍋內,熱炒炒熟,分次食用,連續10天。
功效:行氣止痛,溫經通絡。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中期,關節仍腫脹,活動不利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7 蔥油拌萵筍

組成:萵筍300克。
用法:將萵筍洗凈,去皮切成絲,熱油加蔥末,與萵筍絲拌勻,分次食用。
功效:通經絡,養筋骨。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僵直不能動者。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2

方8 百合桃仁湯

組成:鮮百合250克,桃仁20克。
用法:鮮百合洗凈,桃仁洗凈,同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鍾,文火煮20分鍾,分次食用,連續10~15天。
功效:活血止痛,和營通絡。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活動不利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9 木瓜粥

組成:木瓜250克,粳米50克。
用法:木瓜洗凈,切成小片,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開3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成粥,趁熱食用,連服10~15天。
功效:接筋續損,和營通絡。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活動不利者。
來源:王慕同.大眾葯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44

方10 大棗甘草米粥

組成:大棗10枚,炙甘草5克,粳米50克。
用法:大棗、炙甘草洗凈,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開3分鍾,改文火煮20分鍾,成粥,趁熱分次食用。
功效:調衛調營,緩急止痛。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中期,關節隱痛不愈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11 豬蹄黃豆湯

組成:豬蹄2隻,黃豆100克。
用法:豬蹄洗凈,剁碎,置鍋中,加黃豆,加清水10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鍾,加黃酒、姜、蔥、精鹽少許,改文火煮60分鍾,分次食用,連服10天左右。
功效:滋養筋骨、滑利關節。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晚期,關節僵硬,不能伸屈者。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2

方12 豬肝炒首烏

組成:豬肝250克,鮮首烏10克。
用法:豬肝洗凈,切成小片;鮮首烏洗凈,切成片。起油鍋,將豬肝片與鮮首烏同炒熟,加少許黃酒、精鹽等,分次食用。
功效:補血養陰止眩。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期,伴關節酸軟、目視昏花者。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2

方13 龜肉胡桃湯

組成:龜肉50克,胡桃仁20克。
用法:龜肉洗凈,切成塊,胡桃仁洗凈,剁成小塊,同用豬油熱炒後,再加清水10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分次食用。
功效:大補陰血。
主治:中老年患有習慣性脫位,伴陰血不足,五心煩熱,口乾乏力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14 牛蹄筋白芷湯

組成:牛蹄筋100克,白芷20克。
用法:牛蹄筋洗凈,切成小塊;白芷洗凈,紗布包紮。牛蹄筋、白芷同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鍾,去浮沫,加黃酒、姜、蔥、精鹽等,文火煮30分鍾,分次食用,連服10—20天。
功效:強筋骨,利關節。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晚期,關節仍僵硬不能伸屈,腰膝酸軟乏力者。
來源:薛秀娟,等.大眾葯膳.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58

方15 豬蹄筋杞桂湯

組成:豬蹄筋100克,紅棗15枚,枸杞子10克,桂圓肉15克。
用法:干豬蹄筋水發後洗凈,切成小段,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加紅棗、枸杞子、桂圓肉,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分次食用。
功效:養氣補血,滑利關節。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期,氣血虛損,肝腎不足,或有習慣性脫位者。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3

方16 龍眼大棗粥

組成:龍眼肉50克,大棗10枚,粳米50克。
用法:龍眼肉、大棗分別洗凈,置鍋中,加清水1000毫升,加 粳米,急火煮開3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成粥,趁熱食用,連續10~20天。
功效:壯陽益氣,溫補中陽。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期,屬腎陽虛損,怕冷,手足不溫者。
來源:王慕同.大眾葯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90

方17 蓮肉米粥

組成:蓮子肉30克,粳米50克。
用法:蓮子肉洗凈,置鍋中,加清水l 0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成粥,分次食用,連續10~20天。
功效:補益脾腎。
主治:關節脫位復位後期,脾腎兩虛,腹瀉便溏,心煩失眠者。
來源:王慕同.大眾葯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04

3、骨折病人的飲食如何調養

骨折後病人的營養需求與膳食,患者和家屬大多感到困惑。多數情況下需要醫生的專業指導。
其實,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裡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症狀外,其餘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症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介於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4、骨折病人的飲食療法有什麼?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多有骨質疏鬆現象,容易造成骨折知。一旦骨折,飲食上需給以豐富的蛋白質和含鈣多的道食物,以達到氮和鈣的正平衡,促進骨折的癒合。通常每日每千克體重應供給蛋白質l.5~2克、鈣1.5~2克。這些營養素的獲得,除正常專飲食外,每日可增加牛奶500克、雞蛋2隻、爆濃骨頭湯2碗、豆腐200克或豆腐乾屬50克。其他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蝦皮、海帶、薺菜等也應適量服用。

5、摔傷骨折飲食要注意什麼,最好提供幾個食譜,

骨折病人的飲食調養

對骨折病人的營養需求與膳食,患者和家屬大多感到困惑,常常不得不向醫生請教。
其實,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裡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症狀外,其餘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症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介於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6、骨折的人的食譜應該怎麼編排

骨折患者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外,其餘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症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狀明顯時,應給予介於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這是骨折患者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患者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及骨痂生成。

早期(1~2周) 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甲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 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 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位腫脹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甲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薏苡仁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在康復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忌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癒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加速斷骨的癒合,而對於長期卧床的骨折患者,還有引起血鈣增高、血磷降低的潛在危險。對於骨折患者來說,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癒合。

忌多吃肉骨頭 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患者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促進骨折早期癒合,反而會使癒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分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會對骨折的早期癒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慾作用,少吃無妨。

忌偏食 骨折患者,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癒合的關鍵是營養要全面。

忌不易消化之物 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易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忌喝水少 卧床骨折患者,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次數,如此雖小便次數減少,但更大的麻煩也產生了。如卧床患者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再加上飲水減少,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長期卧床,小便瀦留,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患者想喝水就喝,不必顧慮重重。

另外,骨折患者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這些元素有的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紅蛋白的原料。經測定,骨折後患者體內上述物質的血清濃度均明顯下降。因此,在骨折早期適當補充,可能有利於癒合。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麵粉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骨折患者可適當多吃。除此以外,也可服用含有這些物質的葯物。

來源:中國中醫葯報

7、骨折吃什麼中西葯好的快

骨折後想盡快好,這是骨折病人及家人非常關心的問題,但是骨折癒合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而且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骨折部位、 以前的健康狀況、是否手術治療都會影響骨折的癒合過程。飲食僅僅起到輔助作用,不要奢望通過飲食明顯縮短骨折癒合時間,但科學研究確實已經證明某些食物會 加快骨折癒合進程,專家的建議是什麼?

1.均衡飲食很重要,創傷後消耗多,需要營養支持,骨折的癒合和組織修復需要均衡飲食;人體所需的五類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都要保證攝入,要特別注意增加蛋白攝入量,富含膠原的豬皮或豬蹄類食物對骨折癒合有益。
2.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賴氨酸:多吃含鈣的食品和促進鈣吸收的食品對骨折有益,如蝦米、芝麻醬、豆製品、奶製品等,
3.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是骨折癒合促進劑,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益骨折病人康復,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山楂、鮮棗、獼猴桃、草莓、桂圓、荔枝、柑橘等,蔬菜西紅柿、辣椒、甜椒、苦瓜、豆瓣菜、花菜、青莧菜等。
4.補充礦物質:多食富含銅、鋅、鐵元素的食物。海產品、黃豆等含鋅比較多;麥片、蛋黃等含錳較多
5.補充纖維素:多食蔬菜、水果,除了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外,還因纖維含量高,可增加腸蠕動,防治卧床期間易發生的便秘,如粗纖維蔬菜芹菜、韭菜等。潤腸作用明顯的還有香蕉、蜂蜜等。
6,具體吃什麼葯,建議到正規醫院定期檢查或復查,按專業醫生的醫囑進行。

8、骨折病人治療期間可以吃哪些食譜

對於吃的東西,並無禁忌。隨知意就好,癒合的快慢與飲食關系不大道。只有合適的葯物才可以促進恢復。如果有靠譜的中醫骨科的醫生,可以吃一段時間的接骨葯。版飲食上只要是順口和容易消化的就行,不必特意骨權頭湯啦、鈣片了什麼的。這回明白了吧。

與骨折病人中葯食譜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