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盆骨折後出血怎麼處理
骨盆骨折引起外出血的很少,大部分是內出血,我們外觀看不出來,ct,B超都可以診斷,有的可能是尿道出血,不知道你說的是女性還是男性,
不管是哪種情況,出血都應該重視,要問一下醫生,做做檢查,診斷清楚,才好處理
2、骨盆骨折最常見並發症是腹膜後血腫嗎
骨盆骨折的並發症如下:(最常見的是第一個 )
骨盆骨折並發休克:多見於車禍或高空跌落傷。失血原因有傷口外失血,實質性臟器內出血以及骨折面滲血,盆壁靜脈叢和盆腔中小血管出血等。首先應用腹腔穿刺證實有無實質性臟器出血,以便採取緊急手術的止血措施。嚴重骨盆骨折常有大量失血,多>1000mL,,有時聚於腹膜後,形成腹膜後血腫,血腫可壓迫刺激腹膜後神經叢,導致腹膜刺激征,易與腹部臟器損傷引起的腹膜刺激征混淆。兩者鑒別診斷包括:①單純腹膜後血腫引起的腹肌緊張和壓痛,越近後腰部越明顯,越近前腹部越輕微,且多局限於傷側及下腹部,有時局部可稍隆起;腹肌緊張程度於深呼吸時檢查常可減輕。腹腔內臟器損傷則可引起全腹肌緊張和壓痛,肌緊張程度較重,有時可達「板樣」程度,腹部呼吸常減弱或消失。②腹膜後血腫的叩診濁音區,不因體位改變而移動,肝濁音區不變,聽診時腸鳴音在傷側可減弱或消失而腹腔臟器傷導致的出血,可出現移動性濁音,胃腸穿孑L者有肝濁音區消失。③腹腔穿刺.如吸出血液或體液對診斷腹腔臟器傷很有價值,但須注意假陽性,因在巨大腹膜後血腫隆起靠近前壁者,亦可吸出血液。④腹膜後間隙注射0.25%普魯卡因150~200mL,如系腹膜岳血腫引起的假性腹膜刺激征,注射後可為減輕或消失;而在腹腔臟器傷引起的腹部症狀.則注射後無改變。 對失血性休克的治療,應盡量快速整復後環骨折脫位,減少搬動;輸血量常需很大.2000~3000 mL,多者達9000ml。對腹膜後血腫一般不主張手術探查止血,因盆壁靜脈從出血及中等動脈血管出血,常在剖腹後腹腔壓力減低而出血加重,以致死於手術台上。因此,對該種出血性休克一般應輸血治療;當快速輸血一定數量後,血壓仍不能維持者.可先考慮行雙側髂內動脈結扎。如疑有大血管損傷如髂內動脈損傷,應及時手術探查,控制出血和挽救下肢。Ring等報道可行動脈插管造影,確定出血的血管後行栓塞止血。 2.膀胱及尿道損傷:尿道損傷是骨盆損傷常見的並發症,其發病率為3.5%~28.8%。 WatsOn—Jc)nes指出恥骨弓損傷的嚴重程度,一般能反映出下尿道損傷的情況,空虛的膀胱不易損傷,而充滿尿液的膀胱移動性小,前環移位之骨折片可刺傷膀胱或尿道。膀胱損傷分為腹腔內破裂和腹膜外破裂。前者破裂口大,尿液滲入腹腔;後者破裂口很小,尿液外滲至腹膜外膀胱周圍。 WatsOn—Jones認為前環骨折時,恥骨將前列腺向上向後擠壓,使會陰隔膜上的尿道發生部分或全部斷裂。雙側恥骨上下支骨折,恥骨聯合部骨折段下陷,也可損傷後尿道。 膀胱破裂均應手術治療探查與縫合。不能排尿,尿道流血或尿外滲,是尿道損傷的徵象。放人較細的軟導尿管,不可粗暴放人較硬的導尿管。在部分撕裂傷應保留導尿管,持續10~20天,然後定期擴張尿道,防止尿道狹窄。 3.神經損傷:WatsonJones指出,骨盆骨摺合並神經傷佔1%,主要見於骶骨骨折,多系Sl、S2孔的骶神經在髂腰韌帶處或骶髂關節上部因脫位而損傷,多可自行恢復。此外,腰叢、骶叢或神經幹部亦可損傷。 Denis等認為骶骨骨折並有神經傷者,應視不同情況進行治療。對Sl神經損傷、坐骨神經痛者,可先保守治療,無效者可手術探查;有足下垂者,75%保守治療無效,應盡早手術探查減壓;骶管區骨折伴大小便功能障礙者,手術椎板減壓比保守治療為好。 4.直腸肛管損傷:直腸肛管損傷多由坐骨骨片刺傷引起。傷後盆腔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原因在於:①合並直腸、肛管撕裂的開放骨折,受腸道污染機會很多;②開放性骨盆骨折時軟組織挫傷嚴重,一次清創不易徹底,殘存失活組織;③病人取仰卧位,不科引流,盆腔後壁陷凹較多,滲液易積聚,一旦感染,骨折處浸泡於膿液之內,感染沿骨折線及血腫在盆腔內擴散,可形成化膿性骨髓炎、骨盆周圍膿腫,有的甚至形成包括髖關節在內的一側骨盆、臀部、腹股溝的嚴重化膿感染。因此,骨盆骨摺合並直腸肛管損傷是極為嚴重的並發症。肛門有滲血是重要體征,應常規肛診。 對此種損傷感染的治療及預防是:直腸傷應給予修補並作結腸造瘺;低位直腸傷常不能滿意的縫合腸壁破損處,要強調局部引流,經會陰的引流應達盆膈以上,使坐骨肛門窩完全敞開;清創要盡可能徹底,可能時用附近有活力的組織覆蓋已暴露的骨折端;腹股溝及其他適當位置均安置引流管,必要時持續負壓吸引;同時給予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5.女性骨盆骨摺合並生殖道損傷:子宮和陰道的前方是膀胱、尿道和恥骨聯合,後方是直腸和骶尾骨,故骨片損傷可傷及子宮和陰道。損傷原因除骨折片直接刺傷外,有時是騎跨傷導致會陰撕裂。l凋道破裂後與骨折相通,可引起骨折深部感染,故對其損傷應及時手術修補。
3、骨盆骨折的並發症有哪些?
4、內出血和外出血
內出血是指血液流入體腔或組織間隙;外出血是指血液就出體外。
5、骨盆骨折疾病
1.預防: 本病無特殊的預防措施,主要是注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創傷。 2.急救: 1)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路,加壓輸血、輸液,必要時骨盆骨折--護理靜脈切開,確保有效的靜脈通路。 2)迅速止血、止痛是搶救的關鍵。多數骨盆骨折的病人是失血性休克,因此,必須有效的止血,及時進行骨折復位固定,可以減少骨折端的活動,防止血管的進一步損傷,同時可以減輕疼痛,為下步治療提供條件。 3)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時改善缺氧。 每15min觀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1次,留置導尿,詳細記錄,及時匯報醫生,為搶救提供有力的依據。骨盆骨折休克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因此,應給予低流量吸氧,以改善機體缺氧狀態,提高搶救成功率。 3.其他注意事項: 本病並發症較多,常見的並發症包括以下幾種: 1)膚膜後血腫: 骨盆各骨主要為松質骨,盆壁肌肉多,鄰近又有許多動脈叢和靜脈叢,血液供應豐富,盆腔與後膚膜的間隙又系疏鬆結締組織構成,有巨大空隙可容納出血,因此骨折後可引起廣泛出血。巨大膚膜後血腫可蔓延到腎區、膈下或腸系膜。病人常有休克,並可有腹痛、腹脹、腸鳴減弱及腹肌緊張等腹膜刺激的症狀。為了與腹腔內出血鑒別,可進行腹腔診斷性穿刺,但穿刺不宜過深,以免進入腹膜後血腫內,誤認為是腹腔內出血。故必需嚴密細致觀察,反復檢查。 2)尿道或膀胱損傷: 對骨盆骨折的病人應經常考慮下尿路損傷的可能性,尿道損傷遠較膀胱損傷為多見。患者可出現排尿困難、尿道口溢血現象。雙側恥骨支骨折及恥骨聯合分離時,尿道膜部損傷的發生率較高。 3)直腸損傷: 除非骨盆骨折伴有陰部開放性損傷時,直腸損傷並不是常見的合並症,直腸破裂如發生在腹膜反折以上,可引起彌漫性腹膜炎;如發生在反折以下,則可發生直腸周圍感染,常為厭氧菌感染。 4)神經損傷: 多在骶骨骨折時發生,組成腰骶神經乾的骶1及骶2最易受損傷,可出現臀肌、腘繩肌和小腿腓腸肌群的肌力減弱,小腿後方及足外側部分感覺喪失。骶神經損傷嚴重時可出現跟腱反射消失,但很少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予後與神經損傷程度有關,輕度損傷予後好,一般一年內可望恢復
6、骨盆骨折出血血壓上不來是怎麼回事
骨盆骨折是一種嚴重外傷,半數以上伴有合並症或多發傷。最嚴重的是創傷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臟器合並傷,後腹膜出血等。然後就血壓上不來了。
救治不當有很高的死亡率。
7、求專家,外傷,砸的,骨盆骨折,內傷出血,導致腹腔內有積液和積血。怎麼辦???最好能具體一點。
骨盆骨折是一種嚴重外傷,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擠壓所致
骨盆骨折創傷在,半數以上伴有合並症或多發傷。最嚴重的是創傷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臟器合並傷,救治不當有很高的死亡率。
骨盆骨折的處理
1.對骨盆邊緣性骨折。只需卧床休息。髂前上棘骨折病人置於屈髖位;坐骨結節骨折置於伸髖位。卧床休息3-4周即可。
2.對骨盆單環骨折有分離時,可用骨盆兜帶懸吊牽引固定。骨盆兜帶用厚帆布製成,其寬度上抵髂骨翼,下達股骨大轉子,懸吊重量以將臀部抬離床面為宜。5-6周後換用石膏短褲固定。
3.對骨盆雙環骨折有縱向錯位時,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復位。復位方法是病人仰卧時,兩下肢分別由助手把持作牽引,用寬布帶襯厚棉墊繞過會陰部向頭側作對抗牽引,術者先將患側髂骨向外輕輕推開,以松介嵌插,然後助手在牽引下將患側下肢外展,術者用雙手將髂骨嵴向遠側推壓,矯正向上移位,此時可聽到骨折復位的「喀嚓」聲,病人改變健側卧位,術者用手掌擠壓髂骨翼,使骨折面互相嵌插。最後病人骶部和髂嵴部墊薄棉墊,用寬15~20厘米膠布條環繞骨盆予以固定。同時患肢作持續骨牽引。3周後去骨牽引,6~8周後去固定的膠布。固定期間行股四頭肌收縮和關節活動的鍛煉。三個月後可負重行走。
4.對有移位的骶骨或尾骨骨折脫位可在局麻下,用手指經肛門內將骨折向後推擠復位。陳舊性尾骨骨折疼痛嚴重者,可在局部作強地松龍封閉。
5.髖關節中心性脫位,除患肢作骨牽引外,於大粗隆處宜再作一側方牽引。予以復位。
6.對累及髖臼的錯位性骨折,手法不能整復時,應予以開放復位內固定,恢復髖臼的介剖關節面。
休克的防治。患者因腹膜後大量出血,常合並休克。應嚴密觀察進行輸血、輸液、骨盆骨折的輸血可多達數千毫升,若經積極搶救大量輸血後,血壓仍繼續下降,未能糾正休克,可考慮結扎一側或兩側髂內動脈,或經導管行髂內動脈栓塞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