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上肢骨折課件

上肢骨折課件

發布時間:2020-04-25 10:06:24

1、上肢骨折的護理是怎樣的?

【知識概述】上肢以鎖骨、肱骨外科頸、肱骨幹、肱骨髁間、橈尺骨和橈骨下端等部位易發生骨折。骨折後醫生常以綳帶、小夾板或石膏作為外固定物,以維持骨折復位後的位置。
【注意事項】1小夾板局部外固定後護理。①上肢骨折整復、固定後要用三角巾或頸腕吊帶托起,懸掛於胸前,以防搬動或病人肢體位置變動時,使夾板松動引起骨折再移位;②密切觀察患肢血液循環情況,發現皮膚溫度下降或皮膚顏色發青或蒼白、冰冷、血液迴流慢、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而且病人不能自主活動手指時,說明因夾板過緊而影響肢體循環,應立即放鬆夾板,及時就醫;③以外層布帶束縛夾板,要隨時調整布帶的松緊,要求是在捏住布帶時,能不費力地使布帶上下活動1厘米;④除夾板外,還要使用紙壓墊來有效地控制骨折的再移位,如果在紙壓墊部位出現疼痛劇烈,應立即檢查是否發生局部皮膚受壓壞死,必要時放鬆布帶,調整夾板位置。
2使用石膏固定後護理。①要嚴密觀察肢端的皮膚顏色、溫度、有無麻木及持續性疼痛等感覺,如發現應及時就醫;②在石膏殼未乾固前不要覆蓋被物,以使之迅速干固,必要時用特製烤燈烘烤以加快石膏的干固;③四肢手術後上石膏的病人須將患肢抬高,防止腫脹及出血,可用懸吊法或用枕墊高,④患者主訴石膏內某處或某一點有疼痛感時,切不可忽視,疼痛不一定在傷口或骨折處,有可能是因局部石膏過緊而產生的壓迫,必要時做減壓處理;⑤對於裸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膚,特別是石膏邊緣及未包進石膏的骨突部位,每日至少檢查一次,觀察有無紅腫、摩擦等情況,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可用手指蘸50%酒精(或50%紅花酒精)伸入石膏邊緣里,對皮膚進行按摩,促進局部血循環,⑥對開放性骨折,在上石膏後,應觀察石膏裡面有無出血現象,如有出血,血跡可A透到石膏表面,為了明確出血是否持續,可在血跡的邊界用筆描記,若血跡超出描記的范圍,說明傷口繼續出血,須立即去醫院就醫。
3按骨折部位不同注意休養時的體位。①鎖骨骨折禁忌肩部的前伸活動,休養時取坐位,平卧位或斜坡位時,須維持挺胸;②肱骨外科頸骨折取仰卧位時應保持肩部稍抬高,雙側上肢下面墊薄枕與軀干平行放置,避免後伸;③肱骨幹骨折無論採用何種外固定形式,均須取半坐位休養,以保持上肢下垂牽引作用;④肱骨髁間骨折外固定位置應保持屈肘90°以內,三角巾懸吊後須密切觀察肘部腫脹及肢端血運情況;⑤前臂骨折固定後應維持屈肘90°,前臂中立位(虎口朝上位),嚴防做旋轉活動;⑥橈骨下端骨折多採用小夾板固定法,上夾板後注意保持腕關節掌屈尺偏位。若出現嚴重腫脹、手指麻木等現象,說明夾板捆紮過緊,應及時調節。
4在上肢骨折外固定期間,應鼓勵患者主動練習伸指和握拳活動,這樣可以防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還要保持上肢的固有活動——握物,這樣有利於骨折的修復和功能康復。

2、上肢骨折的護理ppt課件

原發布者:明遠圖文

上肢骨折指上肢及上肢帶骨的骨連續性中斷,常見骨折有鎖骨骨折、肱骨外科頸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橈骨下端骨折等。 (一)主因1.多由間接暴力引起。2.好發於中1/3處。 3.成人多為短斜型骨折,兒童多為青枝骨折(青枝骨折多見於兒童,「青枝」兩個字是借用來的,在植物的青嫩枝條中,常常會見到折而不斷的情況。兒童的骨骼中含有較多的有機物,外麵包裹的骨外膜又特別的厚,因此在力學上就具有很好的彈性和韌性,不容易折斷,遭受暴力發生骨折就會出現與植物青枝一樣折而不斷的情況,骨科醫生就把這種特殊的骨折稱之為青枝骨折。由於青枝骨折時,骨骼雖「折」卻仍然未「斷」,因而一般都屬於穩定骨折,通常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四肢骨的青枝骨折用石膏外固定治療都有很好的效果。 1.與疾病的關系:全身及局部的疾病,可使骨結構變脆弱,較小的外力即可誘發骨折,稱之為病理性骨折。(1)全身性疾病:如軟骨病、維生素C缺乏(壞血病)、脆骨症、骨軟化症等。(2)局部骨質病變:如骨髓炎、骨囊腫、骨腫瘤等。2.與年齡關系:骨折與年齡也有一定關系,兒童骨質韌性大而強度不足,易發生青枝骨折。老年骨質疏鬆,脆性大,易發生骨折,且骨折後不易癒合。 1.患肢疼痛、腫脹、瘀斑、功能障礙、畸形等情況。2.患肢活動受限。3.注意有無臂叢神經和鎖骨下血管損傷。 骨折後局部疼痛、腫脹明顯,

3、上肢骨折如何急救?

上臂、前臂和手處的骨折,都屬上肢骨折。

1.上臂骨折:上臂只有一根骨頭,名叫「肽骨」。人在跌倒時手或肘著地,暴力直接沖擊在上臂上面,或者人在投擲時用力過大過猛,都有可能使防骨承受不了,發生斷裂。

(1)判斷方法

①上臂腫、痛,出現畸形。

②病人不敢活動上臂。

③按傷處,馬上引起疼痛。

(2)急救措施

①邊牽引,邊放好傷肢的位置。

牽引的做法是:一手握住前臂近肘彎處,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握前臂的一手,慢慢地用力,往下的方向拉(假如病人站著)。拉時,必須順著傷肢原來的位置成一條直線,切不可猛然拉動。握住病人手腕的一手,要逐漸把前臂一點點地彎曲,使患者的前臂彎成直角(於是前臂就垂直於上臂),並使上臂漸漸向身體靠攏,病人傷肢手心緊貼胸壁。這樣做,傷肢不會痛,且能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醫生稱這種姿勢為「功能位」)。固定包紮時,要一直保持這種姿勢。

②用夾板固定傷肢。

用兩塊夾板把傷肢夾在中間,使傷肢不能活動。夾板最好有長短多種,按病人上臂長度來選用。為了貼住傷處不痛,每塊夾板貼住傷肢的一面,最好放上棉花墊或舊布塊(緊急時,干毛巾也可以),外用綳帶或布條纏好。沒有夾板,樹枝、木棍、雨傘等,都可代用。

用於肽骨骨折的夾板,應一長一短(寬約8厘米,一塊長約46厘米;另一塊稍短些,從腋窩到肘彎的長度即可)。在短的一塊夾板頂上裹一塊棉花墊或毛巾,夾在腋窩內,頂住腋窩;另一頭在肘彎之上,板面貼住上臂的內面。長的一塊貼在傷肢外面。再用兩塊三角巾折疊成條,將兩板縛住,結頭朝外。另找一塊三角巾(布條、繩子都可代用),兜住前臂,吊在頸項上。手掌應貼胸,比肘高7厘米左右較好。為了避免傷肢隨便移動,再找一塊三角巾,把傷肢和胸壁一起捆住,接頭打在腋窩前面。①牽引:一手握住病人的上臂,順著前臂的方嚮往上拉;另一手拉住病人的手,也叫「J」字形,頂著前臂的方向向下拉。拉時要緩慢而輕,逐漸加力,使兩頭斷骨離開。前臂伸直之後可以固定。

②夾板固定:用寬約8厘米,長約46厘米的兩塊薄木片,兩板各裹上棉花(同上臂骨折相同)。一塊放在前臂的手心面,一塊夾在前臂手背面,兩塊夾板把整個前臂夾住(包括手在內),兩塊三角巾折成寬條(或用布條),把夾板捆住。接著一手捏住上臂,另一手握住兩塊夾板,輕輕將前臂放平(即肘彎彎曲),手心貼胸,手應略高於肘。用寬三角巾把前臂懸掛在頸項上。

如果一時找不到木片,可用書報代替。找幾張報紙或幾本雜志,用這些書或報圍住前臂,一頭從肘彎以內起,另一頭包到手指,用三角巾把它捆好,再用大三角巾把前臂懸吊在頸上(手心朝胸)。注意點和用夾板固定法相同。運送和上臂骨折相同。

①將大卷書報疊在一起;

②書報卷裹住傷肢

③用布條或手帕捆住;

④再用大三角巾兜住整條胳臂常見的腕部骨折從側面看,整個手腕不是平直的,成鍋鏟狀畸形;此外,還有腫、痛,腕關節不能活動。牽引和固定的方法,和前臂骨折相同。

手指骨並伴折:容易出現畸形和畸狀活動;稍一移動傷指,可以聽到「骨擦音」,並伴有腫痛。

急救方法:

①牽引:一手握腕,不動;另一手捏住傷指遠端,順著手指方向輕輕拉開。然後找干凈棉花或柔軟布塊,揉成拳頭大小的一團(用紙團也可以),外麵包上一塊干凈布片,讓傷指輕輕握住,將傷手用綳帶包紮起來。

②固定:以三角巾兜住前臂,懸吊在頸項上。但要注意手心朝地,傷手高於肘。

與上肢骨折課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