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親耳朵疼痛 懷疑是外耳骨折 怎樣判斷
一、外耳外傷
耳廓突出於頭顱兩側,頭面部的外傷常可波及耳部。如並發感染,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外耳缺損和畸形,對功能和外觀均有影響。而且這種畸形的修復比較困難,故必須重視外耳損傷的處理。
(一)耳廓血腫 耳廓挫傷常可有軟骨膜下滲血,局部呈圓形腫起,捫診可觸知有液體感,皮膚表面呈紫紅色。輕度靜止的小血腫一般能逐漸吸收,自行消失,亦有機化為結締組織者。由於血腫是一種細菌培養基,若並發感染,則有發熱、劇痛、耳廓僵硬呈廣泛的炎性紅腫,耳廓結構的標志可完全消失。若繼續發展,尤其是綠膿桿菌感染,可迅速化膿,軟骨逐漸壞死,耳廓明顯縮小,形成顯著的畸形,整復甚為困難。
耳廓血腫的治療原則,早期在24h內先用冷敷,以冰袋置於耳廓,阻止血液繼續滲出。如滲血較多,可在嚴格消毒下,行血腫抽吸術,必要時反覆進行加壓包紮,以利於止血和恢復耳廓正常解剖。右血液凝固的血腫,應及時在血腫最突出處,作一切口,排除所有積血和血塊。但切勿損傷軟骨,同時應用抗生素葯物,預防感染。如處理不當,可出現機化收縮而致耳廓畸形或繼發感染,形成化膿性軟骨膜炎。
(二)耳廓缺損 耳廓缺損多由切割、撕裂或感染所造成。撕裂傷應徹底清創,盡可能保存原組織,修復縫合和控制感染,常可得到良好效果。小缺損的畸形不明顯,一般不需整復。需修復者應充分利用原有外耳組織,可切除三角形全層組織一塊,並在三角形頂角兩邊多切去小三角形組織一塊,然後直接縫合。術後耳廓略縮小,但仍可保持正常外形。較大的耳廓缺損,若對耳輪仍完整,則宜採用耳廓後側麵皮瓣滑行輕度修復。若耳廓上部或中部缺損較大時,多利用耳後區皮瓣和肋軟骨作為修復的材料。如耳垂缺損,可在缺損部相對的耳後皮膚處,形成大小與耳垂相似的袋狀皮瓣,造成一新的耳垂。
(三)全耳廓斷離 耳廓全部斷離多為切割或撕脫等創傷所致,若處理不當,常造成全耳廓缺損。耳廓受外傷而斷離,若處理得當,再植可望成功。耳廓血循環較豐富,在耳前有顳淺動脈的耳前支,耳後為耳後動脈的分支作橫行分布,還有部分分支穿過耳廓軟骨分布到耳前組織。耳廓撕脫或切割傷只要還有一部分皮膚相連,尤其是耳後動脈的總干未被切斷時,經徹底仔細清洗擴創後,將撕脫部分縫合於原位,則存活可能性很大。斷離耳的再植,必須注意妥善處理傷面,仔細縫合,控制感染,局麻葯物忌加腎上腺素,術後使用血管擴張劑和和抗凝葯物,術後要細心換葯嚴密觀察。並需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以防破傷風發生。
二、外耳道外傷
輕度的外耳外道損傷較為多見,多因挖耳,或器械操作不慎所致。一般為皮膚擦傷,局部可繼發感染,並有疼痛。嚴重的損傷常為銳器、槍傷、電灼、燒傷等引起。外耳道皮膚可有腫脹和破損,耳道滲血和積血,甚至骨性外耳道骨折,錯位的骨片將外耳道堵塞。若並發感染,常發生嚴重的外耳道炎。後期耳道皮膚常有結締組織增生,纖維隔形成,疤良收縮,或骨組織增生和新骨形成,造成後天性外耳道狹窄,甚至閉鎖。
外耳道損傷早期的治療是止血,去除積血,清除錯位的骨片,預防和控制感染,盡可能防止狹窄或閉鎖。若已形成狹窄閉鎖,影響聽力,應行外耳道成形術。
三、中耳外傷
中耳損傷常和嚴重的外耳損傷或顳骨骨折同時存在,並常累及鼓膜、聽骨等中耳結構。本節將著重介紹鼓膜外傷。耳膜外傷性穿孔有多種原因。
(一)原因 ①外耳道異物或取異物時創傷,挖耳和沖洗耵聹時均可引起鼓膜穿孔;②氣壓劇變,如炮震、掌擊耳部等;③顱底骨折波及耳膜附著部分;④耳咽管通氣時用力過猛或耳膜菲薄時均可造成穿孔,如:擤鼻用力過猛,分娩時用力屏氣,跳水時耳部先著水面等;⑤液體壓力急變,當外耳道充滿水時,外力作用於耳部所致。
(二)症狀和體征 ①耳部疼痛:耳膜破裂時有暫時性劇烈疼痛,破裂後疼痛緩解;②耳聾:單純性小穿孔,聽力輕度下降,大穿孔者則出現明顯耳聾,電測聽示重度傳導性聾、甚至混合聾;③耳膜呈不規則穿孔,邊緣不整齊,其周邊充血;④出血:耳道或鼓室有血或血痂附著。
(三)治療 外傷性單純小穿孔,在避免感染的情況下,一般均可自選癒合。嚴禁用水沖洗或用滴耳葯,並以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口,以防臟物進入,直到穿孔癒合為止。同時可用一些口服抗菌葯物預防感染。如3~4周仍未癒合的耳膜小穿孔,可用三氯醋酸等化學葯物燒灼穿孔邊緣,用油紗或帶少量血的明膠海綿覆蓋穿孔。經以上方法處理,仍不癒合的小穿孔或大穿孔者,可行鼓膜修補術。
四、內耳外傷
內耳外傷單獨發生者很少,常伴發於外耳及中耳外傷。所以,在檢查病人時除對耳部詳作一般檢查外,還須作內耳功能檢查(聽力檢查及前庭功能檢查),並注意有無內耳症狀。
(一)迷路震盪
1.病因及病理 顱腦受到外傷以及空氣、大地發生強烈震盪之時,常可引起內耳的損傷。震盪所致的損傷為內耳淋巴間隙出血,前庭膜移位和支持細胞的脂肪變性。也可發生聽神經損傷或螺旋神經節變性。
2.症狀 病人除有耳聾、眩暈、耳鳴、惡心、嘔吐、眼震及平衡障礙外,常伴有腦震盪症狀。
3.治療 卧床休息,按腦震盪處理。治療中把聽力治療和耳部治療結合起來。
(二)爆震性聾 爆震引起的內耳損傷,可引起耳蝸和前庭的損害。病人立即出現嚴重的耳聾和耳鳴,甚至全聾,常伴有眩暈、眼震及平衡失調。輕者聽力可完全恢復,必要時給予休息和鎮靜劑。
(三)顳骨骨折損傷內耳 顳骨骨折有三種情況。
1.分類
(1)縱形骨折:較常見。骨折線與岩部長軸相平行,可從鼓室延至咽鼓管頂壁,主要破壞中耳,極少傷及迷路。
(2)橫行骨折:較少見。骨折縫與顳骨岩部長軸垂直,多起自頸靜脈需經岩部而達前面。易傷及內耳的前庭部及內耳道,耳蝸及半規管內亦要發生出血。傷及中耳少見。
(3)岩尖部骨折:可引起頸內動脈破裂而發生大出血,多不及救治而死亡。
2.症狀和體征 病人常有耳鳴、耳聾、眩暈、惡心嘔吐等症狀。體征首見為耳內出血。如鼓膜未破裂則發生鼓室積血並使鼓膜呈藍色;如硬腦膜和鼓膜同時破裂。則發生腦脊液耳漏,第Ⅶ、Ⅷ腦神經受損,則出現面癱與內耳功能喪失,舌前2/3味覺消失。顱骨X線或CT檢查有助於診斷,但如X線或CT檢查未見明顯骨折線,亦不能除外岩骨骨折,須結合臨床表現診斷。
3.治療 顳骨岩部骨折常伴有顱腦損傷,故以外科治療為主。在耳科方面須嚴防中耳繼發感染,如腦脊液耳漏發生於卵圓窗處可經中耳乳突行耳漏修補術。
2、顳骨骨折應該做哪些檢查?
對本病的輔助檢查,主要是X線檢查和CT檢查,但臨床上對診斷幫助最大的是高解析度CT。 高解析度CT可直接顯示顳骨骨折線,根據骨折線的走行可將骨折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①縱形骨折:最多見,約佔70%~80%,CT上骨折線與岩錐長軸平行,由於骨折多位於骨迷路前方,並不貫穿骨迷路,故常無內耳損傷,而主要損傷中耳結構,並可合並聽小骨的脫位、骨折以及面神經管的損傷,本型骨折出現面癱的機會約15%~20%,面神經損傷部位多在膝狀神經節的遠側段; ②橫行骨折:骨折線與岩錐垂直,約佔10%~20%,該型骨折易累及內耳結構,向外可損傷中耳,此時可見骨折線通過內耳道,耳蝸、前庭或半規管,並常累及面神經管,其中約50%的橫行骨折可出現面癱; ③混合性骨折:是指兼有縱行和橫行骨折的復合骨折。 另外,CT上有的骨折既非縱形,也非橫形,也可能只局限在岩錐某一局部,因此不能包括在上述三種類型之內。由於CT圖像上無法直接辨認面神經結構,因此對於面神經的識別,只能藉助其鄰近結構及面神經顳內段的面神經管來識別。鼓室和乳突氣房積血可造成鼓室、乳突氣房實變,少數情況下,由於骨折輕微或掃描體位的影響,CT上不能明確顯示骨折線,鼓室及乳突氣房的實變能是顳骨骨折唯一的間接徵象。【顳骨骨折】其他相關疾病信息:
3、顱底骨折有何臨床表現?
顱底骨折在所有的顱骨骨折中佔19%~21%,在所有的顱腦損傷中佔4%。顱底骨折的產生多因為顱蓋骨折的延伸,但也有是暴力直接作用的結果。在顱底有幾處薄弱的區域,如蝶竇、蝶骨翼的內側部、顳骨岩尖部,這些區域易發生骨折,骨折的類型則取決於外力的方向、局部骨結構和顱底的孔隙。顱底骨折一般皆屬線性骨折。顱底與硬腦膜粘連緊密,骨折時易致硬腦膜撕裂,加之顱底孔道眾多,骨折線又常累及副鼻竇,皆可使蛛網膜下腔與外界相通,故顱底骨折多具開放性質,稱「內開放性骨折」。顱底骨折的臨床表現為相應部位的軟組織出血、顱神經損傷、腦脊液漏和腦損傷。顱前、中、後窩解剖結構不同,骨折後臨床表現亦各具特點。典型的顱前窩骨折具有「熊貓眼」,伴有腦脊液鼻漏和嗅、視神經的損傷。顱中窩骨折多以岩尖部骨折為主,岩尖部骨折佔全部顱骨骨折的15%~48%。它又可分為橫行骨折(5%~30%)和縱行骨折(70%~90%)。一半的橫行骨折病人可有第5、6、7或8對顱神經的損傷,而縱行骨折則往往造成傳導性耳聾。兩者皆可表現出腦脊液耳漏、鼓室積血和Battle征。顱後窩骨折可有乳突皮下淤血和頸部肌肉腫脹,少數可有後組顱神經的損傷。顱底骨折多憑臨床症狀體征診斷,顱底攝片診斷率不高。治療主要是預防顱內感染,合並腦損傷者按腦損傷原則處理。
4、顳骨橫行骨折至使耳聾能做人造耳蝸嗎
根據您顧客的情況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個不好下定論
5、面癱的種類有哪些?
一來般,常見的面癱的分型有:
1、周圍型
這種面癱的分型為面神經核或面神經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灶同側全部面肌癱瘓,從上到下表現為不能皺額、皺眉、閉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溝變淺,不能露齒、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灶對側,即癱瘓面肌對側)。多見於受寒、耳部或腦膜感染、神經纖維瘤引起的周圍型面神經麻痹。此外還可出現舌前2/3味覺障礙,說話不清晰等。這是常見的面癱的分型之一。
2、中樞型
為核上組織(包括皮質源、皮質腦干纖維、內囊、腦橋等)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灶對側顏面下部肌肉麻痹。這也是常見的面癱的分型。從上到下表現為鼻唇溝變淺,露齒時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灶側,即癱瘓面肌對側),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這種面癱的分型多見於腦血管病變、zd腦腫瘤和腦炎等。
6、顳骨骨折算是輕傷害
顳骨是顱底骨的一部分,顳骨骨折就是顱底骨骨折,顳骨骨折根據骨折方式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有些就是單純顳骨骨折,可能會出現咳嗽以後或者唾液中帶血,平時沒有什麼特殊症狀,這種比較輕微的。
還有一些顳骨骨折會出現一些腦積液的耳鼻漏,這種情況就相對比較嚴重,說明腦子與外界相通了,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長期卧床休息,避免出現顱內感染,顳骨如果是出現的眼瞼部的骨折,這種很少見,可能損傷一些視神經,發生一些眼皮下垂、眼瞼變小的並發症,這種相對就比較嚴重了,如果一旦出現神經的損傷恢復起來比較麻煩,而且恢復起來的效果非常不佳。
7、什麼叫耳朵骨折
顳骨骨折損傷內耳 顳骨骨折有三種情況。
1.分類
(1)縱形骨折:較常見。骨折線與岩部長軸相平行,可從鼓室延至咽鼓管頂壁,主要破壞中耳,極少傷及迷路。
(2)橫行骨折:較少見。骨折縫與顳骨岩部長軸垂直,多起自頸靜脈需經岩部而達前面。易傷及內耳的前庭部及內耳道,耳蝸及半規管內亦要發生出血。傷及中耳少見。
(3)岩尖部骨折:可引起頸內動脈破裂而發生大出血,多不及救治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