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部磁共振影像學表現:頸椎病並多發椎間盤突出(C3-7),(C5-6)椎體層面頸髓內異常信號灶。
你好,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你應先了解哪些病屬於頸椎病。頸椎病是個統稱,包括: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頸椎小關節功能紊亂,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等等。頸椎病會引起很多症狀,頭部,胳膊,後背等等的暈,麻,酸,漲,疼。有的還會引起高血壓。這么解釋你懂嗎?治療上,我建議你找正宗手法復位的大夫整骨推拿復位。以我個人的經驗手法復位對以上所說各類頸椎病有確切的治療效果。但復位後幾天內必須限制活動。而且不能隨便找人復位,在治療上還要根據情況加針灸治療。
2、拍X光片、CT和磁共振(MRI)檢查有什麼區別?如何選擇?
如何選擇? 退休醫生桑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形形色色的儀器為臨床提供了先進的診療方法,如何選擇一種安全、准確、方便、價廉的檢查方法不但是一個「大醫仁愛」「懸壺濟世」的醫生之責,也是所有病人所祈求的,醫生要提高所檢查項目透明度,讓病人獲得知情權十分重要。 X光片、CT、核磁共振在臨床上是醫學影像檢查的幾種常用的方法,成像原理各不相同,經常碰到一些患者咨詢這三者的優劣,有的以為越貴越好,要求做CT來替代普通X光片檢查或者要求用磁共振代替CT檢查,認為磁共振比CT清楚,CT比X光檢清楚,這從醫學的觀點看有一定的片面性,這三種檢查手段各有所長,對各種所檢查的疾病各有所側重,何況核磁共振價格不菲!下面談談這些檢查的目的和適應症。 1、X光檢查是傳統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它是應用較早、最普遍,價格也相對便宜。主要用於一些疾病的初步檢查,便於發現較明顯病變的組織和結構,是疾病初篩的首選檢查方式。對於有移位骨折、有骨質改變的骨病、關節部位骨性病變、不透光異物存留、心肺器質性疾病、消化系統梗阻等疾病有很好的診斷價值。另外,X光片還能拍攝動力位相,能發現患者在改變體位時才感覺到不適的疾病,尤其是動力位片檢查。X光檢查費用低廉,射線投照量小,適合絕大多數患者的常規檢查。機子是高壓電激發出X射線,但射線量很小,除孕婦外對身體沒什麼影響,不用擔心。2、 CT檢查目前發展得很快,CT機掃描部分主要由X線管和不同數目的控測器組成,用來收集信息。X線束對所選擇的層面進行掃描,其強度因和不同密度的組織相互作用而產生相應的吸收和衰減。探測器將收集到X線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經模/數轉換器(A/D converter)轉換成數字,輸入計算機儲存和處理,從而得到該層面各單位容積的CT值(CT number),並排列成數字矩陣(Digital matrix)。數字矩陣經數/模(D/A)轉換器在監視器上轉為圖像,即為該層的橫斷圖像,它高解析度、結構細節顯示清楚等,但其缺點就是空間解析度不高,不如X光片,且價格也較貴。但在顯示橫斷面方面明顯優於X光片,尤其是對密度高的組織顯像清晰,對於測量骨性結構之間的距離精確度高。CTA能清晰的顯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變,對腫瘤的檢查靈敏度明顯高於普通X光片。而且,多排螺旋CT能進行三維成像,有助於立體顯示組織和器官病變。但是,CT掃描限於技術員的專業水平不同及掃描層面間隔限制,不能整體的閱讀檢查部位的信息,導致有一定的漏診率。另外,CT拍攝動力位相極少運用於臨床工作中,而且CT對軟組織顯像清晰度和解析度不高。 3、磁共振(MRI)檢查現代發展的也很迅速,核磁共振現象來源於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的進動。根據物理學原理當外加射頻場的頻率與原子核自旋進動的頻率相同的時候,射頻場的能量才能夠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為能級躍遷提供助力。因此某種特定的原子核,在給定的外加磁場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頻率射頻場提供的能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核磁共振信號。它主要的優勢是可以在三維空間任意平面上成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被檢部位的病變情況,但它與CT片一樣,空間解析度也不高(三者中最差),價格也貴,另外,在身上帶有磁性或金屬物質的病人無法做磁共振。磁共振與X光和CT檢查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X線輻射,對機體的損害很小。其主要用於發現軟組織疾病,在骨科主要用於發現椎間盤病變、脊髓病變、半月板病變、炎性病變和出血性病變等。通過不同的處理技術能早期發現松質骨骨折如椎體骨折、骨盆骨折;早期發現炎性疾病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骨結核、骨腫瘤等。MRA對血管方面的疾病靈敏度高;每個部位檢查時間較長;體內有非鈦質金屬患者無法進行磁共振檢查;對骨組織的顯像精確度不如CT;動態MRI費用是動態X光片的數十倍。 綜上所述,根據不同情況(病人身體、疾病、經濟等),考慮拍X光片、做CT或者磁共振。一般對不太明白病因的患者,最好先做X光平片,看看有沒有異常;如果未發現明顯異常或者發現異常而又不太清楚,在考慮進一步檢查,腰椎的疾患,一般就是普通的骨科問題,如脊柱外科,診斷脊柱骨折、脊柱滑脫、脊柱畸形、脊柱失穩等疾病首選X光片就會解決!如果不能滿足臨床檢查需要,最好聽取專科醫生的建議採用合乎病情的檢查手段。在診斷椎間盤病變尤其是頸椎病,以及脊髓形態、脊髓畸形、脊柱腫瘤、脊柱結核等疾病檢查時首選MRI。對於脊柱骨折、椎管病變、關節突關節病變診斷中,CT檢查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總之,三者是不可相互替代,不是越貴的檢查越能發現問題,就診時最好了解一些檢查項目的知識,以便能盡早、准確的發現問題。
3、脊柱骨折,看得懂放射報告的進,急
關鍵要看L1椎體壓縮骨折到何程度?要是輕、中度無脊髓受壓情況完全可以卧床休息一個月,絕對卧床。一月後拍X線片比較癒合情況。
這個要結合X線片看。目前沒有脊髓受壓症狀和表現,可暫不用管椎間盤。(因為臨床上好些椎間盤突出還沒有症狀)。
你那是CT報告,可以參考,不過要結合X線片才能看清L1壓縮程度,才好下結論。
要是下肢功能感覺和大小便無異常,暫不考慮手術。
4、磁共振表明 檢查名稱:胸椎MR 影像表現:胸椎生理曲度存在,胸12椎體壓縮變扁,胸11、12椎體及
不嚴重。你的是後柱損傷為主,沒有脊髓壓迫和神經根受壓症狀,一般卧床一個月,就可以了,不需要手術治療。
5、x光機,ct和mri分別適用於哪些組織或器官的成像,各有什麼優點
胃腸,仍主要 使用 x 射線檢查.骨骼肌肉系統和胸部也多首先應用 x 射線檢查。
CT 的密度 分辨力要遠高於 x 射線圖像、這就是它的突出優點。它能夠使軟組織這種密度差別小,吸收 系數接近於水的結構也形成對比而成像,不論是那些由軟組織構成的器官,如腦、脊髓、縱 隔、肺、肝、膽、胰以及盆部器官等,還是其病變都可清晰顯示
磁共振(MRI)檢查與 X 光和 CT 檢查最大的不同在於檢查過程中沒有 X 線輻射,對 機體的損害很小。 其主要用於發現軟組織疾病, 在骨科主要用於發現椎間盤病變、 脊髓病變、 半月板病變、 炎性病變和出血性病變等。 通過不同的處理技術能早期發現松質骨骨折如椎體 骨折、骨盆骨折;早期發現炎性疾病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骨結核、骨腫瘤等。MRA 對血管 方面的疾病靈敏度高。但是,MRI 也是有缺點的。普通 MRI 檢查費用相對較昂貴;每個部位 檢查時間較長;體內有非鈦質金屬患者無法進行磁共振檢查;對骨組織的顯像精確度不如 CT;動態 MRI 費用是動態 X 光片的數十倍;MRI 檢查與 CT 檢查一樣,在選擇圖像時受到技 術員水平的限制。 因此,在脊柱外科,診斷脊柱骨折、脊柱滑脫、脊柱畸形、脊柱失穩等疾病首選 X 光片檢查, 在判斷是否為新鮮骨折時可以使用脫脂相 MRI 檢查; 在診斷椎間盤病變尤其是頸 椎病的診斷時,首選 MRI 檢查,在進行脊髓形態、脊髓畸形、脊柱腫瘤、脊柱結核等疾病檢 查時亦首選 MRI。對於脊柱骨折、椎管病變、關節突關節病變診斷中,CT 檢查有著不可替代 的優勢。
6、20歲男孩脊柱骨折【脊柱骨折】
的確存在腰椎骨折,不過是不是百新鮮骨折要取決於磁共振影像,現在您的脊柱已出現畸形,必須進行手術治療,度防止脊柱退變加速。回
(趙傑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答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7、磁共振做出th12椎體壓縮性骨折,骨髓水腫表現,能側卧嗎
你好,據你描述胸12壓縮性骨折,可以側卧,但也平卧為主,如壓縮程度不大沒有神經受壓可保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