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診斷學便秘病機
個人覺得頑固便秘,可以早上空腹喝芝麻油1大勺,也可以和蜂蜜一起喝。都是潤腸的。一定要堅持,沒有副作用。
2天沒有大便的話,可以用開塞露哦。
2、便秘的癥候 病因 病位 病機
肺癌是一種高發癌症,奪取了很多患者的生命。肺知癌的傳統治療大家都有所了解,無外乎手術治療、放化療,但都不道算是治療肺癌的好方法如果您的身體健康出現了疾病的症狀,千萬不要專耽誤診斷,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屬後果。
3、老人骨折後便秘怎麼辦
不知是哪個部位的骨折?
如果是上肢的骨折,建議患者下床活動,通過活動可以促使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
如果是下肢的、或脊柱骨折,則
應卧床休息。但是長期卧床則往往並發症之一就是便秘。因此,要指導病人多飲水,每日喝水大於2000ml,少吃辛辣的食物,多食粗纖維飲食,如芹菜、韭菜、土豆、白菜等。如無糖尿病,每天晨可飲蜂蜜水。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提肛訓練;腹部順時針環形按摩;呼吸訓練吐氣呼氣等,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瀉葯,如番泄葉,或灌腸。希望對老人有幫助。
4、中醫將便秘的類型分為了幾種
便秘有幾種
5、從中醫看引起便秘的原因是什麼
便秘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使食物的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不足,或因攝入的食物過少、過細,尤其是缺少遺留大量沉渣的食物,使腸道刺激減少,反射性蠕動減弱而造成便秘。
(2)生活習慣改變、排便姿式不當、經常服用強瀉劑及灌腸等,均可造成直腸反射敏感專性下降,以致雖有糞便進入,而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經沖動,使排便反射不能產生而引起便秘。
(3)精神抑鬱或過於激動,使條件反射發生障礙而引起便秘。
(4)不良的生活習慣、睡眠不足、持續高度的精神緊張狀態等,也可造成結腸的蠕屬動失常和痙攣性收縮而引起便秘。
(5)腸道存在如腸息肉、腸癌這樣的病變導致無法通過腸道。
便秘 首先要找出病因,根據病因積極治療。
6、中醫辨證治療便秘有哪些?
(1)熱秘
熱秘即古稱之陽結,腸胃積熱是其主要病機,故治療宜清熱潤腸,方常用麻子仁丸,其葯物組成為:麻子仁20g,白芍15g,枳實10g,生大黃(後下)10g,厚朴10g,杏仁10g,白蜜12g。方中以大黃、麻仁泄熱潤腸通便為主葯,輔以杏仁之降氣潤腸,白芍之養陰,枳實、厚朴之下氣、破氣以行氣除滿,再加白蜜加強潤腸通下的作用。
若病情重則可改用湯劑。大便干結而堅硬者,可加入芒硝以軟堅散結,瀉熱通便;如口乾舌燥,津液耗傷者,可加入生地、玄參、石斛之類以養陰生津;如兼痔瘡、便血,宜加入地榆、槐花以清腸止血;如兼郁怒傷肝,目赤易怒,脈弦數者,宜加入蘆薈、硃砂(更衣丸)以清肝通便;如因痰熱壅肺,以致大腸結熱便秘者,宜加入黃芩、瓜蔞仁之類以清肺潤腸泄熱。
但須注意不可長期服用清下苦寒之劑,一般情況下當大便通後即應停葯,長期服用清下之劑易傷津耗液,對於便秘傷陰者可佐加養陰之品。歷代醫家所用方葯很多,如《類證治裁》治熱秘用四順清涼飲(生大黃10g,赤芍10g,歸身10g,薄荷10g,炙甘草6g);火盛者用涼膈散(生大黃12g,芒硝8g,梔子10g,薄荷8g,黃芩10g,連翹10g,甘草6g);或小承氣湯(生大黃12g,枳實10g,厚朴10g)。
(2)氣秘
氣秘的病機在於氣機郁滯,故治宜順氣導滯,方常用六磨湯(《證治准繩》),其葯物組成:檳榔18g,沉香6g,木香10g,大黃10g,枳實12g,烏葯10g。方中檳榔、枳實破氣下氣,檳榔並能攻下;烏葯、木香行氣;沉香降氣;合大黃共奏理氣通下導滯之功。
如氣郁化火,證見口苦咽干、苔黃、脈數者,加梔子、夏枯草之類清熱瀉火;七情郁結,憂郁寡歡者,可加柴胡、白芍、合歡皮之類疏肝解郁;如蟲積阻滯氣機者,重用檳榔,並加雷丸、使君子等;如跌仆損傷或術後腸粘連者,於理氣之外宜加活血化瘀之品,如桃仁、紅花之類;如痰飲阻滯氣機者,宜加皂莢、甘遂之類逐飲通下。
氣秘由於肺氣不降者,當肅降肺氣,因肺與大腸相表裡,方用蘇子降氣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葯物組成:蘇子15g,半夏10g,陳皮10g,當歸10g,前胡10g,厚朴8g,肉桂6g,甘草6g,生薑6g,大棗5 枚。如中風、癱瘓致氣滯便秘者,可用搜風順氣丸(《類證治裁》),其葯物組成:生大黃12g,麻仁15g,郁李仁12g,山萸肉10g,山葯10g,車前子10g,牛膝10g,菟絲子10g,防風10g,獨活10g,檳榔12g,枳殼10g。
(3)冷秘
冷秘即是陰結,其病機在於腎陽不足,陰寒內生,留於腸胃,陰氣固結,陽氣不運,使腸道傳送無力而排便困難,故治宜溫潤通便,方用濟川煎為主,其葯物組成為:當歸15g,肉蓯蓉20g,牛膝10g,澤瀉10g,升麻10g,枳殼10g。方中肉蓯蓉溫陽補腎,並能潤腸以通便;當歸辛甘而潤,養血和血,又能潤腸;牛膝強腰腎,善於下行;澤瀉性降而潤,配牛膝引葯下行;枳殼寬腸下氣;升麻輕宣升陽,與當歸、肉蓯蓉相配亦可通便潤燥;升麻與澤瀉、枳殼相合,能升清降濁。氣虛者加黃芪。
老人虛冷便秘,尚可用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葯物組成為半夏、硫黃,其中硫黃性大熱,能補命門火衰,推動陽氣以疏利大腸,佐半夏之降濁,葯簡力專。如無成葯,亦可於方中加硫黃1 ~ 2g 沖服。冷秘尚可用附桂八味丸,加肉蓯蓉、當歸、鎖陽,或用四神丸、理中丸等加味治療。
(4)虛秘
虛秘可分氣虛便秘、血虛便秘、陰虛便秘三種。
①氣虛便秘。病機在於肺脾氣虛,運化失職,大腸傳導無力。
治宜補氣健脾,常用黃芪湯,其葯物組成:黃芪30g,陳皮10g,麻仁15g,白蜜10g。本方以黃芪峻補肺脾之氣,為君;以麻仁、白蜜潤腸通便為臣;陳皮理氣為佐。氣虛下陷脫肛者,可加升麻、柴胡、桔梗、黨參,協同黃芪以益氣升陷。肺虛久咳短氣者加生脈散及紫菀、白前。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氣虛日久,服上方不效者,宜兼補腎,可用大補元煎加味。
②血虛便秘。病機在於血虛不能下潤大腸,腸道干澀。故治宜養血潤燥,方用潤腸丸,葯物組成如下:當歸15g,生地15g,麻仁15g,桃仁10g,枳殼10g。本方重在補血潤下,方中當歸、生地補血養陰;麻仁、桃仁潤腸通便;枳殼破氣下行。若血虛有熱,兼見口乾、心煩,苔剝、脈細數,宜加生首烏、玉竹、知母以生津清熱;若津液已復而大便仍乾燥者,可用五仁丸以潤滑腸道。
③陰虛便秘。病機主要在於陰虛不能下潤大腸,腸道干澀。治宜滋陰補腎,常用六味地黃丸,葯物組成:熟地20g,山萸肉10g,山葯10g, 丹皮10g, 雲苓8g, 澤瀉8g, 並可加麻仁15g, 玄參15g,玉竹15g,蜂蜜10g,以滋陰潤腸通便。此外《溫病條辨》的益胃湯和增液湯等亦可選用。
臨床上常見虛、實夾雜之便秘,如熱秘兼氣虛者宜黃龍湯加減,以芒硝、大黃攻下泄熱,以黨參、當歸補益氣血。
(5)濕滯便秘
濕滯大腸,氣機不暢,便溏而滯,或有殘便感,或伴里急後重,可表現為大便難,此便秘的主要病機是濕滯大腸,因此清利大腸之濕,調達氣機是主要治則,治療分濕熱和寒濕兩種。
濕熱者,大便困難,努責不下,或里急後重,腹脹脘悶,便溏而滯,納呆,舌質紅苔膩或黃膩,肛門灼熱或腹中熱,可試用下方治療:枳實、黃連、白頭翁、厚朴、半夏、蒼術、澤瀉、葛根、防風等,水煎服。
寒濕者,大便溏滯不爽,腹脹或不適,舌質淡苔膩,納呆,困疲無力,胸悶脘痞,或下肢浮腫,可服下方:厚朴、枳實、蒼術、茯苓、砂仁、蘇子、乾薑、桔梗、大腹皮、半夏等。
7、懂中醫的進來,有關便秘的問題
不要太心急啊,建議你喝普洱茶,早晨起來喝400ML的溫水,過一段時百間再吃早餐,要吃容易消化的,膳食纖維多的,把平時吃的大米換成度糙米,也可問以用黑米煮粥喝,多吃蔬菜,適量水果,太甜的水果少吃,堅持每天早晨喝200ml的豆漿,中午或晚上吃凍豆答腐,少吃肉類,可以吃芝麻醬和花版生醬,對身體皮膚都好,也可以通腸,不要喝什麼碧生源的通腸茶,對身體很不好。
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給我留言權。
8、中醫學認為便秘的基本病機是什麼?
飲食入胃,經過脾胃運化,吸收其精華之後,所剩糟粕由大腸傳送而出,即為大便。如大腸傳導功能失常,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糞質乾燥或堅硬,即可形成便秘之病。
中醫學認為,便秘的基本病變,雖屬大腸傳導失常,但與脾胃肝腎等臟腑的功能失調有關。如陽明胃熱過盛,熱灼津液,津傷液耗,腸道失潤;脾氣不足,則氣虛而傳送無力;肝氣郁結,氣機壅滯,則「氣內滯而物不行」,或氣郁化火,火邪傷津,亦可使腸道失潤;腎開竅於二陰而惡燥,又主五液,腎陰不足,則腸失濡潤,腎陽不足,則陰寒凝滯,津液不通。故四者功能失調,皆為便秘之由。
便秘一病,可概括為寒熱虛實四個方面。腸胃積熱者屬熱秘;氣機郁滯或飲食積滯,腑氣不通者屬實秘;氣血虧虛者,則為虛秘;而陰寒凝滯,滯液不行者,稱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虛實為綱,如熱秘、氣秘屬實,虛秘、冷秘屬虛。而寒熱虛實之間,常互相兼挾或演變。如熱秘誤治或失治,經久不愈,津液日耗,進損腎陰,而致津液不足,大腸失潤,其病由實轉虛。氣機郁滯,日久化火,則氣結與熱結並見。氣血虛弱者,易受飲食所傷,或情志怫鬱,則虛實相兼。冷秘者,乃陽虛陰寒凝滯,但若溫燥太過,耗其津液,或陽損及陰,可見陰陽並虛之證。
總之,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是便秘發生的主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