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頸骨折的護理
股骨頸骨折。為了能順利恢復,加強護理和家庭康復治療特別重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保持樂觀的態度,雖然情況嚴重,但是只要自己配合,護理得當,6周左右就可以明顯好轉的。要多與病人談天,轉移注意力,減少焦慮和痛苦。
保持平卧硬板床,盡量減少體位變動 。要保持患側下肢中立位(股骨粗隆間骨折時為外展位),避免髖關節內收,絕對不能坐起,特別在傷後前6周。要准備使用在醫院用的卧式便器,學會躺著排大、小便。當排便時可以把健側的肢體彎曲。每天可以用按摩乳(或萬花油)按摩臀部、腰骶部容易壓迫摩擦的部位,防止褥瘡發生;如果已經發生褥瘡要每天清洗換葯,盡快控制感染。
每天要為病人進行肢體被動按摩,避免肌肉萎縮,導致以後難以行走;肢體被動按摩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因為血栓形成後如果一旦脫落,會導致嚴重的並發症,如肺栓塞和下肢動脈栓塞,甚至危及生命。這種事特別容易發生在久卧病床以後起床的一瞬間,因此要特別警惕。在4至6周後可以酌情鼓勵病人做局部的肌肉緊張性訓練,保持肌力,防止肌肉萎縮。
加強營養,注意補鈣。可以多吃蝦米皮、鮮牛奶、骨頭湯、芝麻醬、魚等含鈣較多的食品。病人如戶外活動少,容易缺少維生素D,不利於鈣質吸收和骨折處的癒合,可以給病人補充維生素D。還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適量蜂蜜水,保持大便通暢。
每天要為病人輕輕拍胸部,從胸部下方開始向上拍,拍出振動感,囑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生。如果不慎受涼感冒或有咽炎,要及時治療。
也可以配合服用接骨的中葯,但應該按醫生的囑咐服用。
2、男74歲 股骨頸骨折術後護理 請問股骨頸骨折的症狀是什麼?
問答:橈骨遠端骨折症狀-舟骨骨折有哪些症狀,我被確診為雙手舟骨骨折,但雙手的症狀...骨折常識: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症狀體征-骨科:骨盆骨折症狀和治療-神經外科:無脊髓損傷的頸椎骨折脫位症狀及治療- 查看原帖>>
3、右腿股骨頸骨折手術後的護理及復健?
要適當的活動,動作不要太大.如果石膏打的時間比較長的話建議多聯系膝關節踝關節的活動.練習的時候多加小心,等鋼丁去出後多加休息,應該在醫院做手術的時候會買一個墊腳的墊子,如果沒有用被子也行,盡量抬高促使血液迴流.我也打過石膏20個多月呢 剛才說的都是醫生和我說的,不過我不是骨折
4、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護理應該怎麼做?
隨著現在人們壽命的增長,人到老年以後,尤其是到60歲以後,就非常容易骨折,股骨頸骨折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種,專家建議,股骨頸骨折的治療不可忽視,同樣的股骨頸骨折的護理同樣也不可忽視,那麼股骨頸骨折的護理應該怎麼做呢。 股骨頸骨折的護理首先要了解股骨頸骨折病人的主要特徵 病人在受傷後感到髖部疼痛,患肢失去載重功能,並有外旋畸形。凡老年人因輕微外傷或跌傷而引起的髓部疼痛與功能喪失,兒女患肢同時有外旋畸形時,在未明確診斷以前,應按股骨頸骨折對待。有時外展嵌入型骨折後,由於位置穩定,體征較輕,一般僅有髖部疼痛,傷肢無畸形,甚至可以短暫步行。 必須掌握的股骨頸骨折的護理的措施 (1)必須掌握老年病人的特點。 (2)股骨頸骨折病人保守療法的護理。 (3)陳舊性股骨頸骨折手術後的護理。
5、股骨頸骨折的病人寫入院記錄時專科檢查如何寫?
你好,
以左側股骨頸骨折專科情況為例:
左下肢短縮約2cm,外旋畸形,未見水腫,左髖關節處皮膚無淤血、淤斑,未見明顯腫脹、腹股溝韌帶中點下方有壓痛,髖關節活動障礙,髖關節壓痛及縱向叩擊痛,膝關節及踝關節活動正常,左足背動脈可捫及,各足趾活動及神經感覺均正常,右下肢正常。
6、股骨頸骨折的護理
我是一名骨科醫生,治療好的話很快出院
7、股骨頸骨折術後如何進行護理及術後恢復鍛煉治療?
主要是注意休息,避免骨折部位活動,恢復的話大概要三五個月左右的,看實際情況,開元骨科這類的都是,多注意休養。
8、老人股骨頸骨折如何護理
飲食護理:老人股骨頸骨折之後需長時間卧床休息,由於活動少會導致患者消化功能的退化,會引起患者身體出現代謝異常,因此在護理上應該注意飲食,患者在飲食上應該注意多吃些富含營養的食物,飲食調節好了,營養跟上了,患者在飲食上注意做到營養豐富均衡,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多應該吃,還應該吃豆類、魚類、肉類等食物,股骨頸骨折部位疼痛、軟組織損傷的耐受力會好,是有助於老人傷口癒合和身體康復的,這是老人股骨頸骨折術後護理措施。
生活護理:老人生活環境應該安靜整潔、舒適衛生,應該注意保持病室內乾燥整潔,地面應該採用濕式清掃,並且做好定時開窗通風的工作,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維持適當溫濕度。盡量不要影響患者休息,老年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這對於身體的恢復是具有很大幫助的。
傷口護理:觀察傷口滲血、滲液情況,應該注意保持切口的乾燥,做到及時的更換敷料,若傷口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提示傷口感染,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工作。
9、股骨頸骨折護理
應該從飲食調理、功能鍛煉和心理疏導三個方面進行護理,下面分別從三個時期說一下:
早期(骨折後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因素。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的東西,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會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 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功能鍛煉主要以按摩周圍肌肉,尤其是大腿部肌肉為主,按摩得力度以不引起傷處不適感為適宜。此時的心理應該主要以勸慰患者不要過於焦慮,應該平靜卧床修養。不可側卧,不可以使患肢內收,避免骨折端發生再移位。
中期(2-4周):此時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和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 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此期盡量注意不要食用大量糖分、不要偏食,水果蔬菜、牛奶蛋類都應該補充。此時功能鍛煉主要是小范圍的腿部活動,應該從輕從緩,肌肉按摩應該照樣進行,踝關節、膝關節活動應該展開,但是以小范圍運動為主,不要牽扯到髖關節。心理上主要幫助患者進行逐步地功能鍛煉,勸慰患者盡量不要做難度較高的動作和骨折癒合情況而自我檢查,避免導致骨折癒合端的骨痂損傷引起延遲癒合。
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大量纖維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功能鍛煉應該逐漸進行股四頭肌收縮訓練和踝、足趾的活動,避免靜脈血栓的形成,同時可以進行駐拐活動。心理上主要是幫助患者克服驕躁情緒,過早的進行觸地訓練,患腿應該不要稱重,觸地訓練應該在X光片明確,有臨床醫生指導下進行。等內固定取出之後,應該增加髖關節靈活度和腿部肌力的負荷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