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足1,3跖骨骨折賠償多少錢,屬於幾極傷殘
最多九級傷殘,工傷保險待遇與個人工資、傷殘等級和所在地工傷保險政策有關,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無法計算建議撥打12333咨詢所在地的工百傷補償標准後自行計算。
根據《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 16180-2014
5.9九級
5.9.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輕度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或者存在一度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9.2九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知5.9.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九級。
21)跖骨或跗骨骨折影響足弓者;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道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回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2、工作中足跗骨撕脫骨折能達到傷殘等級鑒定標准嗎
根據《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14》5.10.2十級條款系列:12)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或輕度功能障礙者。可能構成十級傷殘。
具體的勞動功能障礙等級,應向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由該部門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鑒定結論。申請時需提供材料:工傷認定決定和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等。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二十一條 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第二十二條 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
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勞動能力鑒定標准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等部門制定。
3、跗骨骨折一般多久能癒合
跗骨骨折後癒合多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骨折後要規范進行復位、固定、定期進行功能鍛煉很重要, 一般情況下需要復位後石膏外固定4周,然後拆掉石膏逐步進行功能鍛煉,飲食上加強營養,三個月後再逐步負重。定期復查拍片。建議多注意休息,盡量不要松動外固定,多按摩患肢促進血液循環。多加強營養,吃含鈣量高的食物。
4、腳跗骨撕脫骨折
成年人較多,常由高處墜下或擠壓致傷。經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頭、胸、腹傷,初診時切勿遺誤。跟骨為松質骨,血循供應比較豐富,骨不連者甚少見。但如骨折線進入關節面或復位不良,後遺創傷性關節炎及跟骨負重時疼痛者很常見。
病因病理病機
跟骨骨折為跗骨骨折中最常見者,約佔全部跗骨骨折的 60% 。多由高處跌下,足部著地,足跟遭受垂直撞擊所致。
(1)跟骨結節縱行骨折 多為高處跌下時,足跟外翻位結節底部著地,結節的內側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處理。
(2)跟骨結節水平(鳥嘴形)骨折 為跟腱撕脫骨折的一種。如撕脫骨塊小,不致影響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過結節的 1/3 ,且有旋轉及嚴重傾斜,或向上牽拉嚴重者,可手術復位,螺絲釘固定。
(3)跟骨載距突骨折 為足內翻位時,載距突受到距骨內下方沖擊而引起,極少見。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將其推歸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
(4)跟骨前端骨折 較少見。損傷機制為前足強烈內收加上跖屈。應拍 X 線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即可。
(5)接近跟距關節的骨折 為跟骨體的骨折,損傷機制亦為高處跌下跟骨著地,或足跟受到從下面向上的反沖擊力量而引起。骨折線為斜行。 X 線片正面看,骨折線由內後斜向前外,但不通過跟距關節面。因跟骨為骨松質,因此軸線位觀,跟骨體兩側增寬;側位像,跟骨體後一半連同跟骨結節向後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搖椅狀。
臨床表現
1.外傷後、足跟疼痛、不利站立、行走。
2.局部腫脹、壓痛、畸形、或摸到骨擦音。
診斷
足跟可極度腫脹,踝後溝變淺,整個後足部腫脹壓痛,易被誤診為扭傷。 X 線檢查,除攝側位片外,應拍跟骨軸位像,以確定骨折類型及嚴重程度。此外,跟骨屬海綿質骨,壓縮後常無清晰的骨折線,有時不易分辨,常須依據骨的外形改變,結節 - 關節角的測量,來分析骨折的嚴重程度。
治療
上述骨折可在腰麻下整復,用雙手掌魚際部扣擠跟骨兩側,糾正跟骨體向兩側的增寬,同時在跖屈位,用力向下牽拉跟骨結節,以恢復結節關節角。復位後可用小腿石膏固定 4~6 周。
對波及距下關節的跟骨壓縮粉碎性骨折,治療意見分歧,歸納可有四種方法。
(1)保守療法 又稱不作整復的運動治療。用彈力綳帶包紮傷足,抬高患肢。鼓勵早期開始患肢功能運動及架拐負重。不少人認為這種方法較固定療法功能恢復快,效果好。一般病人在半年內可恢復正常活動,約有 3/4 的病人可恢復正常工作,不波及跟距關節的跟骨壓縮骨折,尤為適用。
(2)骨牽引治療 跟骨結節持續牽引下,按早期活動原則進行治療,可減少病廢。
(3)開放復位 適用於青年人,距骨下面外側塌陷骨折。可先矯正距骨結節角,及跟骨體的寬度,再手術矯正關節面。做跟骨外側切口,將塌陷的關節面撬起,至正常位置後,用骨松質充填空腔保持復位。術後用管型石膏固定 8 周。有人認為術時行內固定,不做石膏外固定,療效更滿意。
(4)早期關節固定術 累及關節的粉碎性骨折,必將引起不可恢復的損害,如於傷後 2~3 周內手術,行三關節或跟距關節固定術,療效較晚期手術好。
上述方法為一般原則,但波及跟距關節的跟骨骨折,極不規則,無法進行正確分類。治療方法不易統一,康復期長,對晚期效果難以做出正確評價,而且無法對每種類型骨折確定一種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
用酒服可能加快葯物的約性釋放和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