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肱骨髁上骨折易導致

肱骨髁上骨折易導致

發布時間:2020-04-23 18:16:17

1、肱骨內上髁骨折和肱骨髁上骨折有什麼區別?

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內上髁骨折,兩者斷的地方不一樣;前者在內外髁的近端,後者只限於內上髁;

2、人體肱骨易發生骨折是什麼位置

您好:
肱骨是臂的長骨,分為一體和兩端。肱骨上端與體交界處骨稍細,叫做外科頸,是骨折的易發部位。

3、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前下移位,遠折端向上移位,但肘後三角關系正常。此骨折容易造成肱動脈損傷,出現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導致前臂缺血性肌攣縮。受傷時間短,局部腫脹輕,沒有血循環障礙者,可進行手法復位外固定。

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包括:手法復位失敗;小的開放傷口,污染不重;有神經血管損傷。

無論手法復位外固定,還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後應嚴密觀察肢體血循環及手的感覺、運動功能。抬高患肢,早期進行手指及腕關節屈伸活動,有利於減輕水腫。4 ~ 6 周後即可開始肘關節屈伸活動;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穩定的患者,術後2 周即可開始肘關節活動。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後下移位,遠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線呈前上斜向後下的斜形骨折。可刺破皮膚形成開放骨折,少有合並神經血管損傷。

4、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幹與肱骨髁的交界處發生的骨折。肱骨幹軸線與肱骨髁軸線之間有30°~ 50°的前傾角,這是容易發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在肱骨髁內、前方有肱動脈、正中神經經過。在神經血管束的淺面有堅韌的肱二頭肌腱膜,後方為肱骨,一旦發生骨折,神經血管容易受到損傷。在肱骨髁的內側有尺神經,外側有橈神經,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側方移位而受到損傷。肱骨髁上骨折多發生於10 歲以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復位時,橈側或尺側移位未得到糾正,或合並了骨骺損傷,骨折癒合後,可出現肘內外翻畸形。

5、如何科學地進行右肱骨髁上骨折康復鍛煉

首先和你說一下,肱骨髁上骨折很容易將來造成內外翻畸形。如果是我的老師對待這個病症,是不建議作手術治療的。用復位是最好的,雖然時間長且疼痛厲害,但對將來的發育有很大的好處。畢竟你孩子才6歲。現在既然已經作了手術只能在後期加強鍛煉。
兒童的骨頭癒合很快,現在後期鍛煉應該循序漸進,切忌粗暴的被動活動,屈曲性骨折不要做過多的屈曲活動,伸直型骨折不要做過多的伸展活動。多做握拳,腕關節伸屈等活動。
對於中葯在骨折的早期可以服用一些活血祛瘀的,對於現在後期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營養就多吃些高蛋白食品就可以了。多曬太陽。

6、骨折的早期並發症有哪些?

(1)休克

嚴重創傷,骨折引起大出血和重要器官損傷所致。

(2)脂肪栓塞綜合征

由於骨折處髓腔內血腫張力過大,骨髓被破壞,脂肪滴進入破裂的靜脈竇內,可引起肺、腦脂肪栓塞。

(3)重要內臟器官損傷

①肝、脾破裂。

②肺損傷。

③膀胱和尿道損傷。

④直腸損傷。

(4)重要周圍組織損傷

①重要血管損傷。常見的有股骨髁上骨折,遠側骨折端可致_動脈損傷;脛骨上段骨折的脛前和脛後動脈損傷;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側骨折端易造成肱動脈損傷。

②周圍神經損傷。特別是在神經與其骨緊密相鄰的部位,如肱骨中、下1/3 交界處骨折極易損傷緊貼肱骨行走的橈神經;腓骨頸骨折易至腓總神經損傷。

③脊髓損傷。為脊柱骨折和脫位的嚴重並發症,多見於脊柱頸段和胸腰段,出現損傷平面以下的截癱。

(5)骨筋膜室綜合征

即由骨、骨間膜、肌間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內肌肉和神經因急性缺血而產生的一系列早期綜合征。最多見於前臂掌側和小腿。根據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導致:瀕臨缺血性肌攣縮;缺血性肌攣縮;壞疽。如有大量毒素進入血循環,還可致休克、心律不齊和急性腎衰竭。

與肱骨髁上骨折易導致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