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腿骨折的急救方法是怎樣的?
大腿骨折:大腿骨,醫生叫它股骨。跌傷、暴力打擊或者受車輛撞擊等,都可引起股骨骨折。
(1)判斷方法:①下肢不能活動。
②骨折的地方很痛,一動就會疼痛難忍。
③可能出現畸形,折成一個角度,腿往外扭轉。
④傷肢比健肢短。
⑤有時還可能有傷口,成開放性骨折。
⑥重傷病人可同時有休克出現。
(2)急救方法:①牽引手法:一手先托住傷腿足跟;另一手拉住足背,順著大腿方向(這是指病人仰卧時的方向)牽拉傷腿,用力要大,但須緩慢,一點點地加力,要移動它,必須用所不的萬式做牽引:雙手托住傷肢的腳脖和腳背,用力拉向自己。
如果要提起傷腿,除了一人牽引,還需要有一人在大腿下面和小腿肚處托住,然後再提起。
②夾板固定:先將傷腿伸直,和健肢並攏,兩肢碰在一起。用4~7塊三角巾(疊成寬條)或寬布條(圍巾、毛巾也可以),一條放在心口處,一條放在大腿根,一條放在膝蓋,一條在小腿。三角巾都要攤平,壓在身子下面,兩頭在身子兩旁外露。
找兩塊窄長木板條(一塊較短)。每塊木板的一頭用棉花墊(毛巾或疊好的布塊)包住。長的一塊塞入腋窩,短的一塊塞入胯下。兩塊木板,正好夾住大腿的內外兩面。如沒有兩塊木板,有長的一塊也可,但需多一塊三角巾,把雙足捆綁在一起。
用幾塊棉花墊,塞在肢體旁和腳脖處,以免突出的骨塊相碰產生疼痛。接著,分別給每塊三角巾的兩頭打結,固定夾板。
③搬運方法:找三個人,並排單腿跪地,跪在病人同一邊的身旁。一人托頭和上背;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住大腿和小腿。一齊起立,一起放下,將病人仰放在擔架上,然後抬送至醫院。
2、骨折的家庭急救方法有哪幾種?
(1)止血和包紮傷口,注意骨折傷口,無論大小都不宜使用外用葯物(如止血粉等葯)和未經消毒的水沖洗。妥當的處理是把傷口周圍消毒後,用無菌紗布覆蓋,加壓包紮止血。沒有大血管損傷時,不要使用止血帶止血。
(2)任何骨折都要給予臨時性固定,其目的是不讓骨折部位活動,以免加重損傷。
骨折固定要點是:固定范圍一定要超過受傷部位上、下的關節;固定時要添加堅硬不易彎曲的支撐物才有效,比如木棍、木板、樹枝、雨傘等物。
(3)骨折端如有畸形、彎曲等情況而皮膚又無傷口時,應使用手法牽引(一般是向兩側牽拉)後,進行骨折復位,再用夾板固定;如骨折斷端已穿破皮膚,應只行包紮而不要復位,以免將污物帶入傷口深處,導致感染。
(4)骨折病人必須固定後才能夠搬動和運送,尤其是脊柱骨折時更應注意,防止不正確的運送方法而加重損傷。
骨折固定如沒有現成的夾板,可就地取材,用木棒、竹板、手杖、傘以及樹枝等。常見中老年骨折固定方法如下:①大腿骨折:將傷腿拉直,夾板長度上至腋窩,下過腳跟。兩塊夾板放於大腿內、外側,用綳帶或三角巾纏繞固定。
②小腿骨折:將傷肢拉直,夾板長度上至膝關節、下過腳跟。兩塊夾板放於小腿內、外側,用綳帶或三角巾纏繞固定。
③前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狀,夾板長度上至肘關節,下過手心。兩塊夾板放於前臂內、外側,用綳帶纏繞固定,然後用三角巾懸吊傷肢。
④上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狀,夾板長度上稍高於肩,下過肘關節。如有兩塊夾板,則一塊夾板放在臂內側,另一塊放在臂外側;如一塊夾板固定,則夾板放在臂外側,用綳帶來回纏繞固定,用三角巾懸吊傷肢。
⑤脊柱骨折:嚴禁亂加搬動,應在保持脊柱安定的狀況下,輕巧平穩地移至硬板擔架上,用三角巾固定,轉至醫院。如扶持傷員走動,或躺在軟擔架上,脊柱骨折會加重並引起神經損傷,發生截癱。
3、骨折應怎樣急救?
骨折,是外傷及暴力造成的骨骼斷裂。骨折的主要臨床表現:
1.局部有疼痛、壓痛和腫脹。
2.受傷部位有外形改變,如短縮、彎曲或形成不正常的角度(即變形)。
3.不是關節的部位,表現異常活動和骨摩擦的聲音。
4.多發性骨折或特殊部位的骨折,可造成大出血,休克,並危及生命。骨斷端可損傷而殘廢。
引起骨折的幾種主要原因:
1.外傷以及暴力擊打骨骼。
2.從高處跌落或重物擠壓身體。
3.老年人骨質疏鬆導致骨頭不結實,用力過猛,或下樓提物,或跌倒均可造成骨折。
家庭急救法:
1.止血和包紮傷口,注意骨折傷口,無論大小都不宜使用外用葯物(如止血粉等葯)和未經消毒的水沖洗。妥當的處理是把傷口周圍消毒後,用無菌紗布覆蓋,加壓包紮止血。沒有大血管損傷時,不要使用止血帶止血。
2.任何骨折都要給予臨時性固定,其目的是不讓骨折部位活動,以免加重損傷。
骨折固定要點是,固定范圍一定要超過受傷部位上、下的關節;固定時要添加堅硬不易彎曲的支撐物才有效,比如木棍、木板、樹枝、雨傘等物。
3.骨折端如有畸形、彎曲等情況而皮膚又無傷口時,應使用手法牽引(一般是向兩側牽拉)後,進行骨折復位,再用夾板固定;如骨折斷端已穿破皮膚,應只行包紮而不要復位,以免將污物帶入傷口深處,導致感染。
4.骨折病人必須固定後才能夠搬動和運送,尤其是脊柱骨折時更應注意,防止不正確的運送方法而加重損傷。
4、摔傷急救方法
1、摔傷的急救方法之擦傷
擦傷是最常見的損傷。通常情況下,用溫水將傷口的臟物和血液擦洗干凈即可,不用包紮。只是在受傷較重時才需要給傷口消毒,並貼上創可貼或外傷膏葯。
2、摔傷的急救方法之傷筋
這種傷痛是肌肉負擔過重造成的。負重時疼痛加劇。馬上給受傷部位降溫(最好冰敷30分鍾至60分鍾)。耽誤一個小時的急救意味著增加一天的後處理。傷者至少要停止運動一周。
3、摔傷的急救方法之青腫
青腫是腳踢--例如在踢足球時--或者猛烈碰撞引起的。它們會使皮下血管破裂,血液流到周圍組織里,從而出現一塊紫斑。馬上給受傷部位降溫,可能的話用有彈性的綳帶包紮
4、摔傷的急救方法之骨折
骨折部位一般都有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等症狀,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時還有大出血。骨折或疑為骨折時,要避免移動傷者或傷肢,對傷肢加以固定與承托(有出血者要先止血後固定),使傷員在運送中不因搬運、顛簸而使斷骨刺傷血管、神經,免遭額外損傷,加重病情。
5、摔傷的急救方法之顱腦創傷
輕者為腦震盪,一般無顱骨骨折,有輕度頭痛頭暈,有昏迷也不超過30分鍾。重者顱骨骨折,腦挫傷、腦出血、昏迷不醒。對。顱腦刨傷病人,要分秒必爭,通知醫院前來及時搶救,要保持安靜卧床,不作不必要的搬動和檢查,保持呼吸道通暢。
6、摔傷的急救方法之頸椎損傷
跌倒時可引起腰椎、胸椎、頸椎損傷,以後者最為嚴重、如:跌倒時頭部著地可造成頸椎脫位、骨折,多伴有脊髓損傷,四肢癱瘓。必須第一時間通知醫院從速前來搶救。現場急救時,應讓傷者就地平躺或將傷員放置在硬質木板上,頸部兩側填充沙袋,使頸椎處於穩定狀態,保持頸椎與胸椎軸線一致,切勿過伸過屈或旋轉。
5、骨折的急救處理步驟
步驟一:先止血
因車禍、塌方以及高空墜落等情況造成的骨折患者,在強大的外力作用下還可能會造成其內臟的損傷,如肝脾破裂、腦外傷等。這些都會嚴重地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在現場救助中,救助者應首先觀察患者是否有這類損傷,一旦發現就要緊急處理。
如果沒有這類損傷,則要盡快為患者進行包紮止血,以防止其休克。這是由於人體的骨髓中充滿了血液,骨質中還含有豐富的血管。骨質出血時,其血管裂口不像軟組織那樣可以收縮變小,因而,出血量會比較多。當患者發生閉合性骨折時,雖然在外觀上看不出有血液流出。但實際上血液已淤積在斷骨的周圍。
據估計,人體骨盆骨折的出血量可超過其總血量的80%。開放性骨折或伴有軟組織損傷患者的出血量會更多。突然的大量出血會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對骨折的患者進行急救時首先要止血。
步驟二:先固定再搬運
人體脊柱有椎管和馬尾神經。當脊柱發生骨折時,患者極易出現身體某些部位的癱瘓,如胸腰段骨折時常引起截癱;頸椎骨折時除了癱瘓部位升高外,還會引起呼吸肌麻痹,甚或威脅生命。此外,由於骨骼的附近常有神經走行,患者發生骨折後,其神經就會受到挫傷或嵌壓,進而影響局部組織或器官的功能,出現局部的感覺喪失,以及所支配肌肉的癱瘓。
所以,在搬運骨折尤其是脊柱和四肢骨折的患者時,更要特別小心。在搬運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時,應幾個人一起配合將其放在硬擔架或門板上,以保持患者身體平直。當患者的長管狀骨骨折時,由於骨髓腔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不恰當的搬運會使大量的脂肪溢出並進入血管,使患者形成肺栓塞、腦栓塞,從而引起氣急、胸痛、紫紺、發熱、休克、昏迷等症狀。
此外,不正確的搬動方法還可造成患者的骨折斷端對神經及血管的損傷。因此,患者發生四肢骨折時,應盡量不要搬動,可就地取材用夾板或代用品做簡單的固定後再迅速將患者送往醫院,以避免患者出現骨折並發症。
步驟三:有開放傷時要盡早手術
當患者發生開放性骨折時,由於傷口容易被污染,所以,患者常常會因為疼痛、失血,而使抵抗力降低。假如傷口得不到及時的清理,就容易形成化膿性感染並導致敗血症或骨髓炎等病症。因此,患者一旦出現開放性骨折應盡快進行手術治療,並使用抗生素和破傷風抗毒素。
一般情況下,骨折的患者被送往醫院,經復位、石膏或夾板固定等方法後多可逐漸康復。但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一旦發現骨折部位的皮膚由紅變紫或起水皰、活動時疼痛劇烈或感到麻木時,一定要請醫生檢查,以免出現嚴重的後果。
6、骨折後的救護方法有哪些?
骨折的急救方法為:保持呼吸道順暢,防止休克,有大出血者,立即止血,不要運送骨折未固定的患者。運送脊椎骨折患者時,要注意防止損傷脊髓;開放性骨折,局部要消毒處理,拿紗布把傷口裹好,暴露在外的骨頭不能送回組織內。
7、前臂骨折的急救方法是怎樣的?
前臂骨折:發生前臂骨折,多因受到外力的直接沖擊,或跌倒時手掌著地引起。
(1)判斷方法:前臂不能活動,又腫又痛;如果斷骨錯位,還能出現小胳臂扭轉、折成角度等畸形。
(2)急救方法。
①牽引:一手握住病人的上臂,順著前臂的方嚮往上拉;另一手拉住病人的手,也頂著前臂的方向向下拉。拉時要緩慢而輕,逐漸加力,使兩頭斷骨離開。前臂伸直之後可以固定。
②夾板固定:用寬約8厘米,長約46厘米的兩塊薄木片,兩板各裹上棉花(同上臂骨折相同)。一塊放在前臂的手心面,一塊夾在前臂手背面,兩塊夾板把整個前臂夾住(包括手在內),兩塊三角巾折成寬條(或用布條),把夾板捆住。接著一手捏住上臂,另一手握住兩塊夾板,輕輕將前臂放平(即肘彎彎曲),手心貼胸,手應略高於肘。用寬三角巾把前臂懸掛在頸項上。
如果一時找不到木片,可用書報代替。找幾張報紙或幾本雜志,用這些書或報圍住前臂,一頭從肘彎以內起,另一頭包到手指,用三角巾把它捆好,再用大三角巾把前臂懸吊在頸上(手心朝胸)。注意點和用夾板固定法相同。運送和上臂骨折相同。
①將大卷書報疊在一起;
②書報卷裹住傷肢;
③用布條或手帕捆住;
④再用大三角巾兜住整條胳臂。
8、骨折的急救方法是什麼?
人一般不易骨折,但也架不住來個車禍,摔倒什麼的,尤其是老人,骨頭一碰幾乎就要斷掉,如果家裡有人受傷骨折,應做緊急處理,然後送醫院救治。緊急處理方法是:病人疼痛劇烈的可服一些止痛葯,幫助止痛;如有開放傷口,應注意保護,防止污染,有出血者應先設法止血。千萬不要讓已經骨折的肢體活動,以防骨折斷端刺破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把受傷肢固定起來,是防止損傷周圍組織和止痛的好方法。固定的方法可用木板附於患肢一側,在木板與肢體間墊上棉花或毛布等松軟的物品,再用帶子綁好,松緊要適度。木板長出骨折部位上下兩個關節,做超關節固定,這樣才能徹底固定患肢。如果沒有木板可用樹枝、擀麵杖、雨傘、報紙卷等物品代替。
9、小腿骨折的急救方法是怎樣的?
小腿骨折:外力打擊或從高處跌下時腳著地,或者腳著地後猛力一扭,都能引起小腿骨折。
(1)判斷方法:①腳往外扭。
②受傷後的小腿比沒受傷的小腿短。
③傷處腫、痛,不能活動。
(2)急救要點:①牽引方法:和大腿骨折相同。
②夾板固定的做法:找一塊長木板條,一面墊上棉花或衣服,外纏布條,用來貼在傷腿的外方或下方,夾板的一頭放到大腿上部,另一頭放到足跟。用4條三角巾分別放在大腿,膝蓋上、下方,腳脖子上方,連腿帶夾板一齊扎緊,注意固定帶放置的位置,一條在腳脖,另在膝關節的上下各一條,再在大腿根處放一條,一共4條。夾板外面要用布塊或軟毯裹住。
如用兩塊夾板,夾住傷肢的內外兩面(板和腿之間一定要墊好棉片或布塊),這樣,更牢靠,更結實。
③運送:病人應該仰卧在擔架上,運送至醫院。
五、脊柱骨折如何急救
由於脊椎管內有脊髓,如有損傷常會引起截癱。
(1)判斷方法:①從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著地。
②重物從高空直接砸壓在頭或肩部。
③暴力直接沖擊在脊柱上。
④正處於彎腰弓背時受到擠壓。
⑤背腰部的脊椎有壓痛、腫脹、畸形。
⑥雙下肢麻木,活動無力。
(2)急救方法:①如傷者被瓦礫、土方等壓住時,不要硬拉強拽暴露在外面的肢體,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損傷。立即將壓在傷者身上的東西搬掉。
②頸椎骨折要用衣物、枕頭擠在頭兩側,使其固定不亂動。
③如胸腰脊柱骨折,應使傷者平卧在硬板床上,身體兩側用枕頭、磚頭、衣物塞緊,固定脊柱為正;搬運時需3人同時工作,具體做法是:3人都蹲在傷者的面前,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協同動作,將病人仰卧位放在硬板擔架上。腰部用衣褥墊起。
④身體創口部分進行包紮,沖洗創口,止血包紮。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損傷均在現場做好固定且防止並發症,特別要以最快方式送往醫院,在途中應嚴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