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踝關節骨折術後功能鍛煉

踝關節骨折術後功能鍛煉

發布時間:2020-04-23 11:06:13

1、求下肢骨折術後功能鍛煉指導!!!

下肢骨骨折膝關節康復護理
下肢骨折術後,患者因擔心過早運動影響骨折癒合,往往習慣性制動限制了膝關節的活動。長時間的制動後表現為膝關節屈曲、伸展受限,常伴有股四頭肌攣縮、肌力下降,以及關節囊及四周組織的粘連,導致膝關節的僵硬,下肢骨折術後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對改善和消除創傷後膝關節功能障礙取得較好效果。
1.術後第1d即開始指導患肢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及足趾、踝關節的伸曲活動,每次維持5~10s,每組作50次,作3~5組/d,每次練習量以不引起肌肉酸痛為度。
2.關節松動手法:根據骨折類型及癒合情況對患膝進行關節松動手法治療,重點是改善膝關節的活動范圍。首先髕骨松動練習,患者取仰卧位,患膝稍屈曲,膝下墊薄枕,以雙手拇指抵於髕骨的上、下、左、右邊緣,使髕骨向上、下、左、右滑動,時間15~20min,1次/d。膝關節被動屈曲練習,患者取俯卧位,醫護人員一手固定大腿遠端,一手握小腿遠端,緩慢向膝關節屈曲方向加力,患者感到酸脹疼痛時持續30~40s,休息1~2min後繼續重復,1~2次/d。
3.採用O

2、請問腳踝如何進行功能鍛煉才能恢復靈活度

醫生給你的處理建議是完全正確的,只是拆石膏的時間略微遲了一些,通常在術後4-6周拆石膏,開始進行關節功能的鍛煉。 你現在需要注意的是,滿3個月之前不要下地負重行走,關節功能鍛煉在床上進行,最好讓家人輔助你。關節功能鍛煉的原則是「循序漸進」,具體方法如下:1、先根據你自己的最大能力,進行關節活動,並記錄一下最大活動角度;2、在家人的輔助下,增加活動角度3-5°(以不出現嚴重疼痛為度),並維持一段時間(剛開始堅持10秒鍾就行,逐漸增加到5分鍾),放鬆,再重復;3、大約過3-5天的時間,上次增加後的角度已經能完全適應,沒有疼痛感,再按照上述原則增加活動角度;4、如此堅持鍛煉,大約1個月左右的時間,在你可以下地行走前,應該可以恢復到正常活動角度了。 【注意事項】1、功能鍛煉肯定會有疼痛感,只要不嚴重就行,需要你的毅力與恆心;2、「循序漸進」的原則非常重要,上述提供的時間、角度僅供參考,如果達不到可以再減半執行;3、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去醫院的康復科/理療科進行功能鍛煉,有專門的儀器幫助你鍛煉,更精準。 祝早日康復!

3、踝關節骨折術後護理

內固定的目的強調早期鍛煉,35天了如果內固定穩固的情況下 逐步開始小范圍踝關節屈伸,逐步加大,還有就是懸吊患肢鍛煉,下垂患肢待患肢腫脹了就抬高患肢,一般骨折和手術打擊 術後患肢下垂後會腫脹很明顯,大約3個月左右會逐步明顯好轉。其他倒沒什麼,再過1,2周也可以扶拐患肢不負重下地活動了 主要鍛煉的強度還需要復查X片經過X片顯示的骨折癒合的情況來判斷,因此,術後1月、3月時一般需要復查X片 希望能幫倒你 如有需要可追問

4、踝關節骨折功能鍛煉方法

可以關注這個
到掏寶網點首頁
搜[關節粘連中葯熱敷]
仔細閱讀使用說明
簡單安全
會有收獲的

5、骨折術後如何進行功能鍛煉?

臨床上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同樣的骨折,同樣的醫生做手術,恢復的效果卻千差萬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骨折術後的功能鍛煉沒有跟上。功能鍛煉對於術後恢復起著重要作用。常可分為以下幾階段進行鍛煉,對於孩子骨折宜在家長監督和指導下進行。

第一階段:骨折炎症消退期功能鍛煉。

患處局部腫脹、疼痛、大都術後輔以石膏或其他外固定,軟組織正處於修復階段,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使腫脹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粘連。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使患處肌肉做舒縮活動。上肢骨折患者可作握拳、提肩活動,握拳時使整個上肢肌肉用力,而後放鬆,活動肩關節時要用另一隻手托住患肢的前臂作肩關節的環行活動。下肢骨折患者可做股四頭肌收縮動作,使整個下肢肌肉用力後再放鬆,但不一定使膝關節屈曲。踝關節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動作。

第二階段:骨痂形成期功能鍛煉。

患肢腫脹消退,局部疼痛逐步消失,軟組織損傷已漸修復,部分患者己拆除外固定,骨折斷端部分纖維連接並在逐漸形成骨痂,骨折的部位日趨穩定。此期鍛煉的形式除繼續進行患肢肌肉的收縮活動外,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進行骨折附近的關節功能鍛煉;上肢骨折患者除做握拳、活動肩關節動作外,還可作一些主動性的關節伸屈活動,如活動腕關節、肘關節,整個上肢的伸屈、外展、內收,先由簡單動;作開始,逐漸增加,動作須柔和緩慢,隨著骨折的癒合,活動次數可適當增加。下肢骨折患者可進行抬腿和髖關節伸屈活動,並可上下肢結合,進行攀扶站立,逐步開始輕度負重活動。下肢股骨骨折患者,在第4 周後,可用雙手撐床,作抬臀,伸屈髖、膝關節等動作。到4 ~ 6 周後,可遵醫囑起床扶拐活動,但不能負重。

第三階段:骨痂成熟期功能鍛煉。

這時患處軟組織已恢復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夠的骨痂,外固定一般已拆除,一般接近臨床癒合,除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某一方面的關節活動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動都可以進行,活動的次數及范圍可擴大。

第四階段:臨床癒合期功能鍛煉。

此期患者的骨折已達臨床癒合,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運動,使各共節迅速恢復正常活動。上肢骨折患者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工作。下肢骨折患者可作上下坡、上下樓活動,在拐杖或手杖保護下,做一些負重的活動。

6、腳踝骨折恢復期怎麼鍛煉

骨折沒有恢復期的說法,如果有恢復期,那說明還沒有治癒。鍛煉不是治療,那是沒辦法沒能力治好的不治療方法。

腳踝骨折如果是打的石膏很容易有僵硬感,所以建議用點活血類的中葯洗洗。如果是手術的話,會加重骨頭和局部創傷,容易損傷軟組織,大損氣血,造成諸多後遺症,而且恢復時間長。所以骨折還之後,還要治療軟組織損傷。軟組織再生能力弱,不能自己癒合,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治癒就會出現西醫說的「創傷性關節炎」,其實就是傷口沒有癒合,寒濕聚集在傷處,由於壓力的作用,產生疼痛。去掉寒濕就會舒服一點,但如果傷到的組織不修復,遇天氣變化又會疼痛。而現在西醫院還沒有更好的葯物讓其修復,只能開一點消炎葯,然後讓你回去鍛煉。
其實就是不治療。

建議找傳統中醫骨科治療,骨折一個月左右就可好,軟組織一個多兩個月就好了。

7、踝骨骨折 如何功能鍛煉

你好,沒看見的片子,不知道你已經術後多久了,那就給你說些我在臨床上處理的時候一些原則性的東西吧:

建議扶雙拐行走,患肢負重從10kg左右開始,適當的負重可刺激骨癒合。可在台秤上用患肢踩10kg明白力量大小後扶雙拐,逐漸加大負重力量。

扶雙拐至少一月後復查平片,癒合良好可改為單拐。單拐一月後復查平片,若骨性癒合可不扶拐。

期間加強踝關節屈伸功能鍛煉,(特別是背伸功能的鍛煉,防止跟腱攣縮。)可以在外力的輔助下行屈伸功能的鍛煉,注意力量適中,循序漸進,目標是健側踝關節活動范圍,避免以後走路跛行。

與踝關節骨折術後功能鍛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