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踝骨折已經兩周了,石膏也拆了,什麼時候能下地走路?
踝關節骨折的康復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治療原則,採取早期被動活動為主、主動活動為輔;後期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的治療方法:
1、早期階段(固定術後1~3周):
置踝關節於跖屈小於10度,接近垂直位。術後3~7天做患足足趾的主動活動,既能促進消腫又能為以後的鍛煉做准備。
一般在術後7天,創傷炎症開始消退,局部疼痛緩解。這時患者在做足趾活動的同時,可做踝關節被動屈伸活動,方法:一手扶住踝關節,另一手握住足前部,做踝關節屈伸活動,同時囑患者做相應肌肉收縮運動。每日早晚各鍛煉50次。
2、中期階段(術後4~6周)
此期骨折已基本穩定,骨折處已有原始骨痂形成。踝關節從以被動活動為主逐漸過度到以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鼓勵患者做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同時輔以外力來增加踝關節活動范圍。每日早、中、晚各鍛煉100次左右。同時鼓勵患者做髖及膝關節的功能活動。此期踝關節活動已基本達到正常。
3、後期階段(術後6~12周)
此期骨折已處於臨床癒合期,囑患者扶拐下床做患肢部分負重功能活動,並逐漸增加負重量,至術後12周離拐完全負重行走。
4、飲食以高熱量、高維生素、高鈣飲食,以利骨折修復和機體消耗的補充。
5、每日到戶外曬太陽1h,對不能到戶外曬太陽的要補充魚肝油滴劑或維生素D奶、酸奶等。
6、保持心情舒暢,以利於骨折癒合。
因早期有石膏固定,所以不要擔心骨折移位,只要患肢不持重就行,可以坐沙發,腳可放在地上。活動方法參照以上方法進行。
2、我腳踝骨裂,打六周石膏,八周復查長的挺好,十一周慢慢負重,現在三個月,走路腳面疼,走時間長了,腳踝
你這個還要好好養喲,估計是你之前沒有養好現在路不要走多了
3、請問腳踝骨折如何以最快的時間康復?
治療方法
針灸取穴:大腸俞、關元俞、秩邊、環跳、殷門、委中 、承山、陽陵泉、絕骨、昆侖及阿是穴。每次取6~7穴,均取患側。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或側卧位,以32號毫針針刺上述穴位,得氣後採用平補平瀉手 法留針30min,每日一次,7日為一療程。取針後施艾柱灸,先將蒜頭切碎搗爛,調成餅狀, 覆蓋於主要疼痛處,再將生薑切成2~3mm厚的薑片,均勻地紮上針眼,覆蓋在蒜泥上,薑片之 上放蠶豆大小之艾柱就灸,每部位施灸8~10壯,溫度以病人能耐受,不起泡為度。每7日為一 療程,每療程間休息2~3天。
護理方法
急性期應卧床休息3~4周,睡硬板床,以利氣血運行。用棉墊軟枕等支托患 肢。病房內要適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但應注意避免直接受風。注意保暖,室 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之間,避免受涼,必要時下肢加蓋棉被。疼痛部位可給熱水袋或 食鹽炒熱後熨貼,以減輕疼痛。操作時間注意防止燙傷。
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及便秘,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以免因咳嗽、噴嚏、大便用力而加 重病情和疼痛。疼痛減輕後要鼓勵病人適當活動,以免引起肌肉萎縮。
施灸時囑病人擺好體位,不要隨便移動,以防止艾柱傾倒或艾灰下落燙傷皮膚和燒壞衣被 。由於薑汁或蒜汁的刺激,容易起泡。起泡後應在常規消毒下抽干泡液,塗龍膽紫或敷以 紅黴素軟膏,以防感染。
歷代醫家都強調「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後醫其身」。應重視心理護理,多與病人交談, 講些預後好的病例給病人聽,以解除其思想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配合醫療護理,安 心治療,以盡早恢復。
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忌食辛辣、油膩刺激之品,多吃蔬菜、新鮮水 谷、瘦肉、雞蛋、魚類、豆製品、牛奶等。鼓勵病人進食,保證營養充足,氣血生化有源 。
患者出院時應勸告其避免直腿彎腰取物,加強鍛煉患部的靈活性和耐力,勿使腰部過度疲 勞、扭傷和受寒。
治療效果
療效標准:痊癒:疼痛消失,活動靈活,Lasegue征陰性;好轉:疼痛基本消失,活動後尚有 牽拉感,Lasegue征陰性;無效:治療5個療程無改善。
本組58例經治療後結果痊癒21例(36.2%),好轉36例(62.1%),無效1例(1.7%),總有效率 98.3%。
踝部骨折是關節內骨折,所以復位要求正確,固定要牢固,還要做早期功能鍛煉。
(一)無移位的單踝或雙踝骨折一般只需用小夾板固定,或用管形石膏將踝關節固定於中立位。4周後拆除外固定,開始行走。
(二)有移位的單踝或雙踝骨折在局部麻醉下,作手法復位和小夾板固定,或小腿管形石膏固定。復位手法視骨折的類型而採用不同的方法,基本原則是與暴力相反的方向進行復位。
1.外翻骨折:兩助手各握住傷足和小腿,作相反方向的拔伸牽引。術者一手頂住內踝上方,另一手將外踝和足外側向內擠壓,同時將踝部置於內翻位。若下脛腓韌帶同時有斷裂,距骨向外側移位。術者可用兩掌擠壓兩踝部,使之湊合。如果合並外旋骨折,復位時加用內旋手法。
2.內翻骨折:在牽引下,術者一手頂住外踝上方,另一手將內踝和足內側向外擠壓,同時將踝部置於外翻位。若距骨向後脫位,應先將跟部向前推,然後外翻傷足,保持足於外翻背屈位。
不論是外翻骨折或內翻骨折,經整復後,X線片顯示內踝斷端間對合不良,特別是側位片顯示內踝斷端分離者,說明其間有骨膜或韌帶嵌夾,應將受嵌夾的軟組織撬開,或作切開復位。內踝的不癒合將引起疼痛。
(三)三踝骨折的復位
先手法復位內、外踝,然後再使後踝復位。後踝復位時,足部應先稍跖屈使距骨不致因跟腱的牽拉壓迫脛骨下端關節面,然後用力將足跟向前方推擠,以糾正距骨後移,然後背伸踝關節,用緊張的後側關節囊拉下後踝,直至與脛骨下關節面相平,則後踝的骨折片可復位。
(四)、切開復位內固定
(一)手法復位失敗者。
(二)踝部多處骨折並有脛腓骨下端分離。
(三)合並有踝部神經、血管傷或開放傷,需施行清創術或探查修復者。
手術方法:手術復位後用螺絲釘固定內、外踝或後踝,外用石膏固定8~10周。
4、腳踝骨骨裂後多長時間能好
僅就骨折而言,踝部是脛骨還是腓骨百?一般是6-10周癒合,而骨裂的癒合時間就會少一些,如果使用主動治療會更少.約4-6周<骨折>,而要度是粉碎性骨折就很長時間,每人的情況不一,踝關節扭傷能導致骨折的勢必韌帶撕裂,兼見韌帶錯位的可能較大,待骨折痊癒後也內許會留下韌帶錯位後的後遺症,行走還會疼痛,但這可以用手法復位,比較重要還是骨折治療容.處理好不會有太大後遺症,
5、踝骨骨折10周能下地走路嗎?
不可以,踝骨骨折後至少三個月,復查片子骨折線模糊後方可下地。
6、男,35歲踝骨骨折10周能下地走路嗎?
10周有點早,一般要12周左右,復查片子骨折癒合確切,方可負重此時的負重要在持拐保護下。
7、我是一個足踝骨折患者,做完手術十周,檢查位置挺好的。現在不疼不腫,用拐杖做保護走路,腳踝又腫了,但
可能還有沒有復位的地方,所以會腫。傳說術後或現在的照片看看再說。
8、右腳踝骨裂,8周拍片長的挺好,十一周慢慢走路,現在三個月了,一走路腳面疼,慢走沒事,只要一快走,腳
腳踝不容易好,盡量不動,應該是沒事,如果不放心,可以去中醫摸骨,他看的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