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的臨床表現為??
(一)局部表現
1.骨折的專有體征
(1)畸形長骨骨折,骨折段移位後,受傷體部的形狀改變,並可出現特有畸形,如Colles骨折的「餐叉」畸形。
(2)反常活動在肢體非關節部位,骨折後出現不正常的活動。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接觸及互相磨擦時,可聽到骨擦音或摸到骨擦感。
以上三種體征只有發現其中之一,即可確診。但未見此三種體征時,也可能有骨折,如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縫骨折。骨折端間有軟組織嵌入時,可以沒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動及骨擦音或骨擦感兩項體征只能在檢查時加以注意,不可故意搖動患肢使之發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若,或使銳利的骨折端損傷血管、神經及其它軟組織,或使嵌插骨折松脫而移位
(二)骨折的其它體征
(1)疼痛與壓痛骨折處均感疼痛,在移動肢體時疼痛加劇,骨折處有直接壓痛及間接叩擊痛。
(2)腫脹及瘀斑因骨折發生後局部有出血,創傷性炎症和水腫改變,受傷一、二日後更為明顯的腫脹,皮膚可發亮,產生張力性水皰。淺表的骨折及骨盆骨折皮下可見瘀血。
(3)功能障礙由於骨折失去了骨骼的支架和杠桿作用,活動時引起骨折部位的疼,使肢體活動受限。
以上三項可見於新鮮骨折,也可見於脫位、軟組織損傷和炎症。有些骨折,如嵌插、不完全骨折,可僅有這些臨床表現,此時需X線照片檢查才能確診
2、骨折分幾類?
(1)根據骨折處皮膚、黏膜的完整性分類如下。
①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與外界相通。
②開放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黏膜破裂,骨折端與外界相通。
(2)根據骨折的程度和形態分類如下。
①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部分中斷,按其形態又可分為如下2 種。
裂縫骨折:骨質發生裂隙,無移位。
青枝骨折:多見於兒童,骨質和骨膜部分斷裂,可有成角畸形。
有時成角畸形不明顯,僅表現為骨皮質劈裂,與青嫩樹枝被折斷時相似而得名。
②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全部中斷,按骨折線的方向及其形態可分為如下8 種。
橫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接近垂直。
斜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成一定角度。
螺旋形骨折:骨折線呈螺旋狀。
粉碎性骨折:骨質碎裂成三塊以上。
嵌插骨折:骨折片相互嵌插,多見於干骺端骨折。
壓縮性骨折:骨質因壓縮而變形,多見於松質骨。
凹陷性骨折:骨折片局部下陷。
骨骺分離:經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
(3)根據骨折端穩定程度分類如下。
①穩定性骨折。骨折斷不易移位或復位後不易再發生移位者。
②不穩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復位後易再移位者。
3、骨折分為幾類?
(1)根據骨折處皮膚黏膜的完整性分為:
(1)閉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骨折處皮膚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與外界相通
(2)開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骨折處皮膚或黏膜破裂,骨折端與外界相通
(2)根據骨折的程度和形態分為:
(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部分中斷,按其形態分為兩種
①裂縫骨折:骨質發生裂縫,無移位,多見於顱骨肩胛骨等
②青枝骨折:多見於兒童,骨質和骨膜部分斷裂,可有成角畸形
(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全部中斷,按骨折線的方向及其形態分為八種
①橫行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接近垂直
②斜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呈一定角度
③螺旋形骨折:骨折線呈螺旋狀
④粉碎性骨折:骨折碎裂成三塊以上
⑤嵌插骨折:骨折片相互嵌插,多見於干骺端骨折骨乾的堅質骨嵌插入骺端的松質骨內
⑥壓縮性骨折:骨質因壓縮而變形,多見於松質骨
⑦凹陷性骨折:骨折片局部下陷,多見於顱骨
⑧骨骺分離:經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
(3)根據骨折端穩定程度分為:
(1)穩定性骨折
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復位後不易再發生移位者,如裂縫骨折青枝骨折橫行骨折壓縮性骨折嵌插骨折等
(2)不穩定性骨折
骨折端易移位或復位後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4)骨折段移位:大多數骨折的骨折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常見有以下幾種
(1)成角移位:兩骨折段的縱軸線交叉成角,以其頂角的方向為准有向前後內外成角
(2)側方移位:以近側骨折段為准,遠側骨折段向前後內外的側方移位
(3)縮短移位:兩骨折段相互重疊或嵌插,使其縮短
(4)分離移位:兩骨折段在縱軸上相互分離,形成間隙
(5)旋轉移位:遠側骨折段圍繞骨的縱軸旋轉
造成各種不同移位的影響因素:外界暴力的性質大小和作用方向;肌肉的牽拉,不同骨折部位,由於肌肉的起止點不同,肌肉牽拉造成不同方向移位;骨折遠側段肢體重量的牽拉,可使骨折分離移位;不恰當的搬運和治療
4、骨折的早期並發症有哪些?
(1)休克
嚴重創傷,骨折引起大出血和重要器官損傷所致。
(2)脂肪栓塞綜合征
由於骨折處髓腔內血腫張力過大,骨髓被破壞,脂肪滴進入破裂的靜脈竇內,可引起肺、腦脂肪栓塞。
(3)重要內臟器官損傷
①肝、脾破裂。
②肺損傷。
③膀胱和尿道損傷。
④直腸損傷。
(4)重要周圍組織損傷
①重要血管損傷。常見的有股骨髁上骨折,遠側骨折端可致_動脈損傷;脛骨上段骨折的脛前和脛後動脈損傷;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側骨折端易造成肱動脈損傷。
②周圍神經損傷。特別是在神經與其骨緊密相鄰的部位,如肱骨中、下1/3 交界處骨折極易損傷緊貼肱骨行走的橈神經;腓骨頸骨折易至腓總神經損傷。
③脊髓損傷。為脊柱骨折和脫位的嚴重並發症,多見於脊柱頸段和胸腰段,出現損傷平面以下的截癱。
(5)骨筋膜室綜合征
即由骨、骨間膜、肌間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內肌肉和神經因急性缺血而產生的一系列早期綜合征。最多見於前臂掌側和小腿。根據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導致:瀕臨缺血性肌攣縮;缺血性肌攣縮;壞疽。如有大量毒素進入血循環,還可致休克、心律不齊和急性腎衰竭。
5、什麼是蒙氏骨折
Monteggia 骨折
1914年義大利外科醫生Monteggia最早報導了這種類型骨折,故稱孟氏骨折。
病因
多為間接暴力致傷,根據暴力方向及移位情況臨床可分三種類型:
(一)伸直型 比較常見,多發生兒童。肘關節伸直或過伸位跌倒,前臂旋後掌心觸地。作用力順肱骨傳向下前方,先造成尺骨斜形骨折,殘余暴力轉移於橈骨上端,迫使橈骨頭沖破,滑出環狀韌帶。向前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掌側及橈側成角。成人直接暴力打擊造成骨折,骨折為橫斷或粉碎型。
(二)屈曲型 多見於成人。肘關節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觸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較高平面橫型或短斜型骨折,橈骨頭向後外方脫位,骨折斷端向背側,橈側成角。
(三)內收型 多發生幼兒。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上肢略內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內方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處橫斷或縱行劈裂骨折,移位較少,而橈骨頭向外側脫位。
凡尺骨上端骨折,X片上沒見到橈骨頭脫位,在治療時,應按此種骨折處理。因為橈骨頭脫位可自行還納。如忽略對橈骨頭固定。可自行發生再移位。
症狀
外傷後肘部及前臂腫脹,移位明顯者可見尺骨成角或凹陷畸形。肘關節前外或後外方可摸到脫出的橈骨頭。前臂旋轉受限。腫脹嚴重摸不清者,局部壓痛明顯。
檢查
當尺骨上1/3骨折時,X片必須包括肘關節,注意肱橈關節解剖關系,以免漏診。
6、青少年同一部位多次骨折多見於什麼原因
多吃些能轉化為有機質骨膠的食品,如瘦肉、魚、雞蛋、牛奶、豆類食品以及新鮮蔬菜、水果等。
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時有發生。病人常為—個部位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經及時恰當處理,多數病人能恢復原來的功能,少數病人可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7、骨折與骨斷的區別
醫學上沒有骨斷這個詞.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中斷稱為骨折,包括兩類:一,不完全骨折:1.裂縫骨折:骨質發生裂隙,無移位.2.青枝骨折:多見於兒童,僅表現為骨皮質劈裂.二,完全骨折:有橫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壓縮性骨折,嵌插骨折,凹陷性骨折,骨骺分離等多種類型.人們所謂骨斷應指完全骨折,就算是骨折的一類吧.
參考資料:www.ccgs120.net
8、骨折的定義概念
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時有發生。
發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種情況: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於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該部骨折,使受傷部位發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軟組織損傷。如車輪撞擊小腿,於撞擊處發生脛腓骨骨幹骨折。
2、間接暴力
間接暴力作用時通過縱向傳導、杠桿作用或扭轉作用使遠處發生骨折,如從高處跌落足部著地時,軀干因重力關系急劇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處的椎體發生壓縮性或爆裂骨折。
3、積累性勞損
長期、反復、輕微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可致使肢體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稱疲勞骨折,如遠距離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幹骨折。
(8)骨折最早見於擴展資料
骨折後的治療一般包括保守和手術治療兩種。對於不同骨折的分型治療都有嚴格考量,只要能保證骨折端充足的血液供應,給予骨骼理想的復位、有效的固定,並且在不影響固定的前提下盡早進行功能鍛煉即可。
大多數骨折都是由於跌倒造成的,同時,它也是導致老人發生血栓、肺部感染等危險情況的一大關鍵原因。導致跌倒的因素多種多樣,但是睡眠過少或過多時都需引起注意。專家提示,積極改善睡眠質量,有助於預防老年人發生骨折。
骨折癒合的標准有局部無壓痛,無縱向叩擊痛;局部無異常活動;X線照片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性骨痂通過骨折線等等。骨折癒合的基礎是骨膜成骨細胞再生。
9、骨折與性生活
最早骨折正常生長,四十五天後,腎主藏精,主骨,生髓,骨髓造血,所以,精血衰敗,對骨折是生長不利的,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