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管的氣管-插管
氣管內插管術
將特製的氣管導管、通過口腔或鼻腔插入氣管內,是氣管內麻醉、心肺復甦或呼吸治療的必要技術。
一適應證
氣管內插管能便於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和易於清除氣道內的分泌物;便於吸氧和施行扶助或控制通氣;能經導管吸入麻醉葯及便於全麻下呼吸管理,因此適於多數需要全麻的手術,尤以下列情況更為適合:
①開胸手術或應用肌松葯後需行人工通氣者;
②需全麻的飽胃或急性腸梗阻病人;
③頭頸部全麻手術,插管後使麻醉操作遠離手術野,尤其是口鼻及顱底骨折手術,可防止血液誤吸。
④氣道受壓或不能保持正常通氣的俯卧或側卧位等手術。此外心肺復甦或呼吸急救時,插管是最緊迫的任務。遇呼吸道急性炎症、嚴重出血素質、胸主動脈瘤壓迫氣管的病人,除非緊急,一般不宜插管。
二方法
1.准備插管用具:氣管導管、喉鏡、噴霧器、牙墊、吸引器、銜接管、麻醉機等。
2.麻醉:
①靜脈誘導插管法:常用葯有2.5%硫噴妥鈉、羥乙酸鈉、安定及芬氟合劑等,可以配合肌松葯如琥珀膽鹼作快速插管或加表面麻醉插管。
②清醒插管:病人清醒或給予適量鎮靜及催眠葯的狀態下,施行完善的表面麻醉,然後插管。適用於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飽胃、張口障礙等特殊情況的病人。
3.插管步驟:插管可經口或鼻腔的途徑,採用喉鏡明視或盲探插入導管,而以口腔明視插管最常用,特殊情況可通過氣管造口插管,也可開展光導纖維喉鏡插管。
插管須在麻醉條件下按步驟作:
①左手持喉鏡沿病人右側口角置入鏡片,將舌體推向左側後使鏡片移至正中,見到懸雍垂。
②鏡片進入咽喉部並見到會厭。
③彎鏡片置入舌根與會厭交界外,使病人頭向後仰再上提喉鏡,隨之會厭翹起而顯露聲門。
④將導管經聲門裂插入氣管內,塞入牙墊後退出喉鏡,妥善固定導管和牙墊,接上麻醉機。
4.注意事項:
①插管操作中必須輕輕柔。
②選擇導管的大小以能容易通過聲門裂為好,太粗或暴力插入時易致喉、氣管損傷,太細則不利於呼吸交換。
③導管尖端通過聲門後再深入5~6cm,使套囊全部越過聲門,但不要誤入一側支氣管或食道。
④套囊充氣恰好封閉導管與氣管壁間隙為度,勿盲目注射大量空氣而造成氣管壁缺血壞死。
⑤放置好手術休位後應試行氣管內吸引,並檢查導管是否通暢。
2、氣管插管途徑和解剖特點
氣管內插管術
將特製的氣管導管、通過口腔或鼻腔插入氣管內,是氣管內麻醉、心肺復甦或呼吸治療的必要技術。
(一)適應證
氣管內插管能便於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和易於清除氣道內的分泌物;便於吸氧和施行扶助或控制通氣;能經導管吸入麻醉葯及便於全麻下呼吸管理,因此適於多數需要全麻的手術,尤以下列情況更為適合:①開胸手術或應用肌松葯後需行人工通氣者;②需全麻的飽胃或急性腸梗阻病人;③頭頸部全麻手術,插管後使麻醉操作遠離手術野,尤其是口鼻及顱底骨折手術,可防止血液誤吸。④氣道受壓或不能保持正常通氣的俯卧或側卧位等手術。此外心肺復甦或呼吸急救時,插管是最緊迫的任務。遇呼吸道急性炎症、嚴重出血素質、胸主動脈瘤壓迫氣管的病人,除非緊急,一般不宜插管。
(二)方法
1.准備插管用具:氣管導管、喉鏡、噴霧器、牙墊、吸引器、銜接管、麻醉機等。
2.麻醉:①靜脈誘導插管法:常用葯有2.5%硫噴妥鈉、羥乙酸鈉、安定及芬氟合劑等,可以配合肌松葯如琥珀膽鹼作快速插管或加表面麻醉插管。②清醒插管:病人清醒或給予適量鎮靜及催眠葯的狀態下,施行完善的表面麻醉,然後插管。適用於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飽胃、張口障礙等特殊情況的病人。
3.插管步驟:插管可經口或鼻腔的途徑,採用喉鏡明視或盲探插入導管,而以口腔明視插管最常用,特殊情況可通過氣管造口插管,近年來又開展光導纖維喉鏡插管。插管須在麻醉條件下按步驟作(圖1-16,1-17):①左手持喉鏡沿病人右側口角置入鏡片,將舌體推向左側後使鏡片移至正中,見到懸雍垂。②鏡片進入咽喉部並見到會厭。③彎鏡片置入舌根與會厭交界外,使病人頭向後仰再上提喉鏡,隨之會厭翹起而顯露聲門。④將導管經聲門裂插入氣管內,塞入牙墊後退出喉鏡,妥善固定導管和牙墊,接上麻醉機。
4.注意事項:①插管操作中必須輕輕柔。②選擇導管的大小以能容易通過聲門裂為好,太粗或暴力插入時易致喉、氣管損傷,太細則不利於呼吸交換。③導管尖端通過聲門後再深入5~6cm,使套囊全部越過聲門,但不要誤入一側支氣管或食道。④套囊充氣恰好封閉導管與氣管壁間隙為度,勿盲目注射大量空氣而造成氣管壁 缺血壞死。⑤放置好手術休位後應試行氣管內吸引,並檢查導管是否通暢。
圖1-16 聲門解剖
圖1-17 氣管插管步驟
(三)並發症
1.損傷:如牙齒松動或脫落、粘膜出血等。
2.神經反射:如嗆咳、喉痙攣、支氣管痙攣、血壓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驟停。
3.炎症:如插管後引起喉炎、喉水腫、聲帶麻痹、呼吸道炎症等。
二、麻醉裝置
根據氣體排出方式,將吸入全麻裝置分成四類,也是四種基本方法。
(一)開放法 指吸入氣(麻醉混合氣)和呼出氣全部排出到大氣中,無重復吸入。如開放點滴法(圖1-18)、丁型管法(圖1-19)、吹入法。其特點是方法簡單,呼吸阻力和死腔小,但麻醉氣體逸出快,麻醉深度不易保持恆定。一般用於小兒。
(二)緊閉法 吸入氣和呼出氣全由麻醉機控制,呼氣中二氧化碳由鈉石灰吸收。其特點是全麻深度能長時保持穩定不變,便於人工通氣和呼吸管理,但呼吸阻力和器械死腔較大。緊閉法中又有循環式和來回式二種(圖1-20),以循環緊閉式多用。
(三)半開放法及半緊閉法 此二種方法的特點是介於開放法和緊閉法之間,呼出氣都有一定程度的重復吸入,根據所用的活瓣和氣體流量來控制,規定二氧化碳復吸入量半開放式應低於1%,半緊閉式則可高於1%。626型空氣麻醉機即屬半開放式(圖1-21),緊閉法時如將部分呼出氣通過呼出活瓣逸出,即成半緊閉式,需有二氧化碳吸收裝置,實際工作中二者有時很難區別
3、顱底骨折護理常規
1。嚴格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最好將病人安排在單人病室,同時限制、減少探視陪護人員,病室要早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清新,每日紫外線消毒兩次,每次30分鍾。2。保證正確卧位,促進漏口早期閉合有腦脊液外漏時,要維持特定的體位,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腦組織移向顱底硬膜破損處,有助於使局部粘連而封閉漏口。病人要絕對卧床休息,前顱窩骨折且神志清醒者給予半卧位,昏迷者抬高床頭30度,患側卧位;中、後顱窩骨折者卧於患側。維持特定的體位至停止漏液後3日。絕大部分病人在傷後1周內漏口常能自行癒合。3.加強耳鼻、呼吸道護理,預防顱內感染顱底骨折出現腦脊液漏時,屬隱性開放性骨折,護理不當可引起顱內感染。要及時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內的血跡和污垢,防止液體引流受阻而逆流。於鼻孔處或外耳道口放置一消毒干棉球,浸濕後及時更換,並根據浸濕的棉球數估計漏液的多少。擤鼻涕、打噴嚏、用力咳嗽、屏氣排便等動作均可增加顱內壓,加重腦脊液外漏或引起氣顱,所以顱底骨折病人要注意避免上述動作。禁止摳鼻、挖耳,嚴禁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葯、沖洗和填塞等。對於呼吸道分泌物多的病人,可讓病人深呼吸、淺咳,配合霧化吸入、應用祛痰葯物,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必要時可經口吸痰。加強口腔護理,遵醫囑靜脈應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4.飲食護理,顱底骨折病人的飲食要營養豐富、易消化。不宜進食刺激性和堅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飲食要富含高蛋白和豐富的維生素,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必要時應用開塞露或灌腸,以免用力大便增高顱內壓。5.確定漏出液是否為腦脊液的方法,正常腦脊液為清水樣,無色透亮。腦外傷時,血性腦脊液易與耳鼻道損傷所致的出血混淆。當不能確定漏出液是否為腦脊液時,可通過下列方法鑒別:①將漏出液滴於白色吸水紙或紗布上,血跡外有寬的淡黃色暈圈,猶如月暈樣;②被腦脊液浸濕的手帕,沒有被鼻涕或組織滲出液浸濕的那樣干後變硬的現象;③ 收集血性漏出液觀察,血性腦脊液多不易凝固;④腦脊液含糖量較高,可用尿糖試紙測定;⑤部分顱底骨折病人,鼓膜仍完整時,腦脊液可經耳咽管流至咽部,病人可自覺有成味或腥味液體咽下。6.觀察有無腦損傷和顱內感染症狀,要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肢體活動情況,注意病人有無高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情況;對病情做好記錄。~般對於腦外傷病人,護士往往警惕高顱壓的症狀和體征,而對於低顱壓的重視不夠,值得注意的是,當大量的腦脊液外漏時,可導致低顱壓,病人表現為意識淡漠、頭痛、頭昏、視力模糊、尿量減少等症狀。發生低顱壓時,應取平卧位,減少腦脊液流失,同時靜脈補液。7.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顱底骨折病人一般表現為兩種心理狀態:出現腦脊液外漏、顱神經損傷等症狀時,病人大都十分恐懼;而輕症病人對疾病缺乏足夠的重視,表現為不以為然。在住院治療期間,需長時間卧床,日常活動受到限制,治療費用高,病人往往出現焦慮、煩躁情緒,護士要做好知識宣教和心理護理,使病人了解顱底骨折的相關知識,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4、氣管插管步驟(口腔)
氣管內插管術
將特製的氣管導管、通過口腔或鼻腔插入氣管內,是氣管內麻醉、心肺復甦或呼吸治療的必要技術。
(一)適應證
氣管內插管能便於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和易於清除氣道內的分泌物;便於吸氧和施行扶助或控制通氣;能經導管吸入麻醉葯及便於全麻下呼吸管理,因此適於多數需要全麻的手術,尤以下列情況更為適合:①開胸手術或應用肌松葯後需行人工通氣者;②需全麻的飽胃或急性腸梗阻病人;③頭頸部全麻手術,插管後使麻醉操作遠離手術野,尤其是口鼻及顱底骨折手術,可防止血液誤吸。④氣道受壓或不能保持正常通氣的俯卧或側卧位等手術。此外心肺復甦或呼吸急救時,插管是最緊迫的任務。遇呼吸道急性炎症、嚴重出血素質、胸主動脈瘤壓迫氣管的病人,除非緊急,一般不宜插管。
(二)方法
1.准備插管用具:氣管導管、喉鏡、噴霧器、牙墊、吸引器、銜接管、麻醉機等。
2.麻醉:①靜脈誘導插管法:常用葯有2.5%硫噴妥鈉、羥乙酸鈉、安定及芬氟合劑等,可以配合肌松葯如琥珀膽鹼作快速插管或加表面麻醉插管。②清醒插管:病人清醒或給予適量鎮靜及催眠葯的狀態下,施行完善的表面麻醉,然後插管。適用於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飽胃、張口障礙等特殊情況的病人。
3.插管步驟:插管可經口或鼻腔的途徑,採用喉鏡明視或盲探插入導管,而以口腔明視插管最常用,特殊情況可通過氣管造口插管,近年來又開展光導纖維喉鏡插管。插管須在麻醉條件下按步驟作(圖1-16,1-17):①左手持喉鏡沿病人右側口角置入鏡片,將舌體推向左側後使鏡片移至正中,見到懸雍垂。②鏡片進入咽喉部並見到會厭。③彎鏡片置入舌根與會厭交界外,使病人頭向後仰再上提喉鏡,隨之會厭翹起而顯露聲門。④將導管經聲門裂插入氣管內,塞入牙墊後退出喉鏡,妥善固定導管和牙墊,接上麻醉機。
4.注意事項:①插管操作中必須輕輕柔。②選擇導管的大小以能容易通過聲門裂為好,太粗或暴力插入時易致喉、氣管損傷,太細則不利於呼吸交換。③導管尖端通過聲門後再深入5~6cm,使套囊全部越過聲門,但不要誤入一側支氣管或食道。④套囊充氣恰好封閉導管與氣管壁間隙為度,勿盲目注射大量空氣而造成氣管壁 缺血壞死。⑤放置好手術休位後應試行氣管內吸引,並檢查導管是否通暢。
圖1-16 聲門解剖
圖1-17 氣管插管步驟
(三)並發症
1.損傷:如牙齒松動或脫落、粘膜出血等。
2.神經反射:如嗆咳、喉痙攣、支氣管痙攣、血壓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驟停。
3.炎症:如插管後引起喉炎、喉水腫、聲帶麻痹、呼吸道炎症等。
二、麻醉裝置
根據氣體排出方式,將吸入全麻裝置分成四類,也是四種基本方法。
(一)開放法 指吸入氣(麻醉混合氣)和呼出氣全部排出到大氣中,無重復吸入。如開放點滴法(圖1-18)、丁型管法(圖1-19)、吹入法。其特點是方法簡單,呼吸阻力和死腔小,但麻醉氣體逸出快,麻醉深度不易保持恆定。一般用於小兒。
(二)緊閉法 吸入氣和呼出氣全由麻醉機控制,呼氣中二氧化碳由鈉石灰吸收。其特點是全麻深度能長時保持穩定不變,便於人工通氣和呼吸管理,但呼吸阻力和器械死腔較大。緊閉法中又有循環式和來回式二種(圖1-20),以循環緊閉式多用。
(三)半開放法及半緊閉法 此二種方法的特點是介於開放法和緊閉法之間,呼出氣都有一定程度的重復吸入,根據所用的活瓣和氣體流量來控制,規定二氧化碳復吸入量半開放式應低於1%,半緊閉式則可高於1%。626型空氣麻醉機即屬半開放式(圖1-21),緊閉法時如將部分呼出氣通過呼出活瓣逸出,即成半緊閉式,需有二氧化碳吸收裝置,實際工作中二者有時很難區別
5、氣管插管方法,根據插管時時否用喉鏡暴露聲門分
是否用喉鏡暴露聲門分:看看就知道
1經口氣管插管術
①准備:根據患者體型選擇氣管導管。擺體位,頭、頸、肩相應墊高,使頭後仰並抬高8~10 cm。對於肥胖病人,可將外耳道與劍突擺在同一水平線上。2%利多卡因對口咽部及下咽區噴霧局麻。
②插管: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呈剪刀手法,使患者張口。用左手持喉鏡沿口角右側置入口腔,將舌體推向左,使喉鏡片至正中位,此時可見懸雍垂,慢慢推進喉鏡使其頂端抵達舌根,稍前上提喉鏡,可看到會厭的邊緣,繼續推進喉鏡,使其頂端抵達舌根與會厭交界處,然後向前上提喉鏡,間接拉起會厭而顯露聲門。右手執氣管導管,斜口對聲門裂,在吸氣末順勢將導管輕柔插入。導管插入氣管內的長度,成人約為5 cm,小兒約為2~3cm。如果用導絲塑型,在導管斜面進入聲門2cm後,要及時抽出導絲。導管插入氣管後,立即塞入牙墊,然後退出喉鏡,檢查確認導管在氣管內。
2經鼻氣管插管術:
①盲探經鼻氣管插管:適應證基本與經口插管的禁忌證相同。
禁忌證或相對禁忌證:主要包括呼吸停止;嚴重鼻或頜面骨折;凝血功能障礙;鼻或鼻咽部梗阻;顱底骨折。
操作要點:先將鼻腔內點滴呋麻滴鼻液,潤滑劑潤滑並作表面麻醉。操作時導管進入鼻腔就將導管與面部作垂直方向插入鼻孔,使導管沿下鼻道推進,經鼻後孔至咽腔,切忌將導管向頭頂方向推進,否則極易引起嚴重出血。操作者可一面注意傾聽通過導管的氣流,一面用左手調整頭頸方向角度,當感到氣流最強烈時,然後迅速在吸氣相時推入導管,通常導管通過聲門時患者會出現強烈咳嗽反射。不要施加暴力。如果推進導管時呼吸氣流聲中斷,提示導管前端已觸梨狀窩,或誤入食管,或進入舌根會厭間隙。應稍稍退出重試。成功率約70%。插入後務必確認氣管導管在氣管內而不是在食管內。反復嘗試插管易造成喉頭水腫,喉痙攣、及出血,導致急性缺氧,誘發心跳驟停。建議在3次不成功後改其他方法。
②明視經鼻氣管插管 :氣管導管通過鼻腔方法同盲插,聲門暴露方法基本同明視經口插管法。當導管通過鼻腔後,用左手持喉鏡顯露聲門,右手繼續推進導管進入聲門,如有困難,可用插管鉗夾持導管前端送入聲門。檢查確認導管位置並固定。
3逆行氣管插管術
所謂逆行氣管插管是相對常規氣管插管而言,先行環甲膜穿刺,將導絲經環甲膜送入氣管,通過喉部,到達口咽部,由口腔或鼻腔引出,再將氣管導管沿導絲插入氣管。清醒、麻醉病人均可實施。根據逆行氣管插管的原理。
適應證:由於上呼吸道解剖因素或病理條件下,無法看到聲帶甚至會厭,無法完成經口或經鼻氣管插管者。
禁忌證: ①甲狀腺腫大,如甲亢或甲狀腺癌;②無法張口;③穿刺點腫瘤或感染;④凝血機能障礙;⑤病人不合作又無法控制。此法體位要求低,一次成功率高,插管過程中缺氧時間短。
4纖維支氣管鏡引導氣管插管術
纖支鏡在人工氣道建立及管理上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具體為:①檢查氣道,明確引起氣道急症的原因;②放置雙腔支氣管導管,用於分側肺通氣;③肺泡灌洗並作病原學檢查;④用於困難氣道插管;⑤成功率高,損傷小,安全性高。它的缺點也很突出:①價格貴;②需要專門維護、保養;③攜帶不便;④操作要專門培訓。
6、顱底骨折 腦脊液鼻漏 怎樣治療?
因顱底骨折而引起的急性腦脊液鼻漏或耳漏絕大多數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而愈僅有少數持續3~4周以上不愈者始考慮手術治療。
一. 非手術治療:一般均採用頭高30°卧向患側使腦組織沉落在漏孔處以利貼附癒合同時應清潔鼻腔或耳道避免擤鼻咳嗽及用力屏氣保持大便通暢限制液體入量適當投給減少腦脊液分泌的葯物如醋氮醯胺(Acetazolamide,Diamox)或採用甘露醇利尿脫水必要時亦可行腰穿孔流腦脊液以減少或停止漏液裨使漏孔得以癒合大約有85%以上的腦脊液鼻漏和耳漏病人經過1~2周的姑息治療而獲愈。
二. 手術治療:需行手術治療的外傷性腦脊液漏僅佔2.4%只有在漏孔經久不愈或自愈後多次復發時才需行腦脊液漏修補術。
1.腦脊液鼻漏修補術:術前必須認真作好漏孔的定位方法已如上述確定漏口位置之後可行患側或雙側額部骨瓣開顱首先應通過硬腦膜外探查按術前疑及的部位將硬膜自額竇後壁眶頂蝶嵴或篩板區小心分離凡漏孔所在處常可見硬腦膜增厚並陷入骨折縫中應盡量靠近顱骨分離剔下漏孔勿使漏口擴大顱骨破孔處的軟組織電灼後推入骨縫內如為竇壁則推入竇腔再用骨蠟或醫用凝膠封閉顱骨裂口然後密切縫合或修補硬腦膜上的破孔通常多用顳肌筋膜骨膜或帽狀腱膜作為修補片縫合務求嚴密完善若漏口較大或經硬腦膜外有困難時好可瓣狀切開硬腦膜抬起額葉底部經硬腦膜下直接查尋前窩底部的漏口通常漏孔多位於篩板區額竇後壁鞍內或鞍旁偶爾也可能發生在過度氣化的蝶骨大翼部有漏孔的地方蛛網膜與腦組織往往突向患處局部有粘連及膠質增生有時還可見到炎性肉芽組織甚至有膿腫形成在良好隔離的情況下先將粘附在漏孔處的腦組織分離抬起再將漏口部炎性組織刮凈電凝止血漏孔不大的可以用肌肉片蘸醫用膠填堵其上再用手術區可利用的硬腦膜腦鐮骨膜顳肌筋膜或帽狀腱膜平鋪在漏口上然後嚴密縫合或用醫用膠貼牢壓緊若顱底骨缺損較大則常須經硬膜內外探查根據發現決定修補硬腦膜破口及顱骨缺損的手術方法一般多採用組織片鋪蓋粘合硬腦膜內面破口再以較大的帶蒂顳肌及盤膜瓣於硬腦膜外面修補以提高成功率然後將醫用凝膠與骨屑或肌肉碎塊混合填堵骨缺損處若顱骨缺損與鼻副竇相通則應先刮除竇內粘膜再用肌肉塊堵塞竇腔然後粘堵骨孔嚴密縫合傷口各層不放引流術後應降低顱內壓並強力抗菌治療常用的醫用膠有氰基丙烯酸異丁酯(Isobuty1-2-Cyanoacry-lateIBC)氰基丙烯酸甲酯氰基丙烯酸烷(Alkyl-2-Cyanoacrylate,Biobond,Aron-Alpha)等。
2.腦脊液耳漏修補術:術前必須查明耳漏的具體部位由顱中窩骨折累及鼓室蓋使腦脊液直接進入中耳腔經破裂耳鼓膜流至外耳道屬迷路外耳漏;因顱後窩骨折累及迷路使蛛網膜下腔與中耳腔交通者屬迷路內耳漏兩者手術入路不同採用顳枕骨瓣開顱可修補顱中窩耳漏以外耳乳突為中心作顳部弧形皮瓣骨瓣基底盡量靠近中窩先經硬膜外循岩骨前面探查鼓室蓋區有無漏孔若屬陰性即應改經硬腦膜下探查切勿過多向中窩內側分離以免損傷岩大淺神經三叉神經腦膜中動脈及海綿竇發現漏孔後封堵及修補方法已如上述若屬岩骨後面骨折此入路尚可兼顧後窩即沿岩骨嵴後緣切開天幕注意勿損傷岩上竇及乙狀竇將天幕翻開即可探查岩骨後面的漏孔其位置多在內聽道稍外側局部常有小腦組織及蛛網膜突入較易識別此處漏孔較難縫補一般均以肌肉或筋膜片蘸醫用膠粘堵其上再加帶蒂肌肉覆蓋固定術畢嚴密縫合頭皮各層不放引流術後應降低顱內壓並強力抗菌治療另外對迷路內耳漏亦可經枕下部顱入路進行岩骨後面漏孔的修補。
3.腦脊液傷口漏(皮漏):首先應認真進行非手術治療大力控制感染同時在距傷口漏以外(>6cm)頭皮完好處行腦室穿刺或行對側腦室穿刺持續引流或經腰穿置管引流腦脊液調節引流量至漏口停止溢液為度不宜過多傷口漏處如無急性炎症可剪除皮緣壞死部分然後全層縫合若有急性炎症應清除膿液和腐朽組織清潔消毒繼續更換敷料裨使肉芽組織健康生長待急性炎症控制後再次期縫合或於肉芽面上種子植皮消滅創面封閉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