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戶外骨折

戶外骨折

發布時間:2020-04-22 01:40:32

1、骨折病人一個月後是經常卧床休息好還是白天戶外活動好?

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骨折啦一個月還是少戶外活動,注意休息,可適當室內活動!

2、戶外運動骨折如何處理

以腿骨折為例..用樹枝木板之類的夾住傷腿..用繩子固定住..不能移動傷腿..盡快送到醫院

3、"在野外旅遊時,如果骨折要怎麼辦? 用"

用夾板固定後,再用冰冷敷。

4、骨折病人一個月以後可不可以戶外活動

不可以,時間太短,骨折端還沒有穩定。不能進行戶外運動。術後一個半月再復查再看。

5、戶外活動發生骨折應該如何應急處理?

假如傷者嚴重流血,可以嘗試止血。

若骨骼外露出傷口,可以厚的東西包裹傷口,減少傷口受外界感染的機會。

把骨折部位固定,例於斷腳可以固定在另一隻腳上,斷手可以固定在胸部丶堅硬的木板上等等。

若懷疑是脊骨受傷,則切勿移動傷者或讓其他人移動他。若傷者在馬路中間,應該指揮汽車駛開而不應移動傷者,否則可能令傷者更傷。5)致電999求救。

6、戶外運動摔傷了該如何處理

止血

1、冰敷

如果只是淤青,在摔傷後24小時內用冰敷,過了24小時用熱敷,有利於外傷癒合。淤青的消散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少則幾天,多則半月也說不定,要看淤青大小和自體的吸收快慢。如果真的要快好,最常見的方法就是使用活血止痛葯。

2、止血

常用的止血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壓、包、塞、捆。

①壓:當看見傷口流血,最常做的急救動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區,這就是壓迫止血法。

②包:無論什麼樣的出血,最終都要用包紮來解決。包紮所用的材料是紗布、綳帶、彈性綳帶等。包紮的原則是先蓋後包,力度適中。

③塞:用於腋窩、口、鼻、宮腔等處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直至確實止住出血。

④捆:止血帶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是有效的,如較大的肢體動脈出血等。但止血帶止血法有潛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暫時的或持續的對神經和肌肉的損傷,因此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非醫務人員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使用此法。

3、包紮

用綳帶包紮傷口,目的是固定蓋在傷口上的紗布,固定骨折或挫傷,並有壓迫止血的作用,還可以保護患處。

4、骨折固定

①首先要判斷是否是骨折,在判斷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況下,應按骨折來處理。

②對有傷口的開放性骨折患者,應立即封閉傷口,最好用清潔、干凈的布片、衣物覆蓋傷口,再用布帶包紮。

③如遇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嘗試將骨折端放回原處,應繼續保持外露,以免將細菌帶入傷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

④要記住的是一旦採用布帶、繩子捆紮止血時,必須記錄扎帶的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小時,以免時間過長導致肢體缺血壞死,一般每1小時需放鬆止血帶至少5分鍾。

⑤骨折後最忌諱自己亂動或是被別人錯誤包紮。骨折後的每一次移動都有可能對以後的恢復造成損失。搬動傷者前一定要確定傷肢不會發生相對移動,否則血管和神經都可能在搬動時受到傷害,對以後的痊癒造成不好的影響。

7、幼兒在戶外活動時發生骨折老師有那些責任

管理不善,負有一定的責任。

與戶外骨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