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顱底骨折護理常規
1。嚴格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最好將病人安排在單人病室,同時限制、減少探視陪護人員,病室要早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清新,每日紫外線消毒兩次,每次30分鍾。2。保證正確卧位,促進漏口早期閉合有腦脊液外漏時,要維持特定的體位,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腦組織移向顱底硬膜破損處,有助於使局部粘連而封閉漏口。病人要絕對卧床休息,前顱窩骨折且神志清醒者給予半卧位,昏迷者抬高床頭30度,患側卧位;中、後顱窩骨折者卧於患側。維持特定的體位至停止漏液後3日。絕大部分病人在傷後1周內漏口常能自行癒合。3.加強耳鼻、呼吸道護理,預防顱內感染顱底骨折出現腦脊液漏時,屬隱性開放性骨折,護理不當可引起顱內感染。要及時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內的血跡和污垢,防止液體引流受阻而逆流。於鼻孔處或外耳道口放置一消毒干棉球,浸濕後及時更換,並根據浸濕的棉球數估計漏液的多少。擤鼻涕、打噴嚏、用力咳嗽、屏氣排便等動作均可增加顱內壓,加重腦脊液外漏或引起氣顱,所以顱底骨折病人要注意避免上述動作。禁止摳鼻、挖耳,嚴禁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葯、沖洗和填塞等。對於呼吸道分泌物多的病人,可讓病人深呼吸、淺咳,配合霧化吸入、應用祛痰葯物,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必要時可經口吸痰。加強口腔護理,遵醫囑靜脈應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4.飲食護理,顱底骨折病人的飲食要營養豐富、易消化。不宜進食刺激性和堅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飲食要富含高蛋白和豐富的維生素,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必要時應用開塞露或灌腸,以免用力大便增高顱內壓。5.確定漏出液是否為腦脊液的方法,正常腦脊液為清水樣,無色透亮。腦外傷時,血性腦脊液易與耳鼻道損傷所致的出血混淆。當不能確定漏出液是否為腦脊液時,可通過下列方法鑒別:①將漏出液滴於白色吸水紙或紗布上,血跡外有寬的淡黃色暈圈,猶如月暈樣;②被腦脊液浸濕的手帕,沒有被鼻涕或組織滲出液浸濕的那樣干後變硬的現象;③ 收集血性漏出液觀察,血性腦脊液多不易凝固;④腦脊液含糖量較高,可用尿糖試紙測定;⑤部分顱底骨折病人,鼓膜仍完整時,腦脊液可經耳咽管流至咽部,病人可自覺有成味或腥味液體咽下。6.觀察有無腦損傷和顱內感染症狀,要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肢體活動情況,注意病人有無高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情況;對病情做好記錄。~般對於腦外傷病人,護士往往警惕高顱壓的症狀和體征,而對於低顱壓的重視不夠,值得注意的是,當大量的腦脊液外漏時,可導致低顱壓,病人表現為意識淡漠、頭痛、頭昏、視力模糊、尿量減少等症狀。發生低顱壓時,應取平卧位,減少腦脊液流失,同時靜脈補液。7.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顱底骨折病人一般表現為兩種心理狀態:出現腦脊液外漏、顱神經損傷等症狀時,病人大都十分恐懼;而輕症病人對疾病缺乏足夠的重視,表現為不以為然。在住院治療期間,需長時間卧床,日常活動受到限制,治療費用高,病人往往出現焦慮、煩躁情緒,護士要做好知識宣教和心理護理,使病人了解顱底骨折的相關知識,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2、腰椎骨折病人的護理措施?
1、工作中注意勞逸結合,姿勢正確,避免超負荷搬運東西。
2、宜選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
3、避寒保暖,戒煙控酒。
4、平時應加強腰背肌鍛煉,加強腰椎穩定性
5、治療期間,決不能通霄打撲克打麻將,不能長途開車,長途旅遊需坐卧鋪等。
注意做到「十不」,即:不久坐,不久站,不負重,不彎腰(急性期),不抱小孩,不穿高跟鞋,不低頭,不坐矮板凳,不勞累,不著涼(腰部).兩護,即:護腰(醫用腰圍),護背(穿毛背心和棉背心等).
3、骨科的術前術後護理
[術前准備]
1.按一般外科護理常規。
2.皮膚准備將准備范圍內皮膚汗毛或毛發剃凈,再清洗擦乾,用碘酊塗擦後再用75%乙醇脫碘,或用苯扎溴胺配於手術前日夜或手術日晨塗擦 一次。
3.對全麻病人,術前晚行清水灌腸。
4.術日晨手術部位的開放性傷口應換葯一次。
【術後護理】
1.選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術後護理常規及麻醉後常規護理。
2.卧位(1)4肢手術後,用支架、枕頭、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於血液迴流。
(2)對石膏外固定的肢體擺放,應以舒適、有利於靜脈迴流、不引起石膏斷裂或壓迫局部軟組織為原則。
3.嚴密觀察患肢血液循環。
4.骨科手術後一般一0-一4d拆線。
【健康指導】
1.指導病人及時恢復功能鍛煉,目的是恢復局部肢體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並發症,使手術達到預期效果。
一般術後鍛煉可分為3期:
(1)初期:術後一~2周,在醫護人員的輔助下,活動量由輕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從手術切口癒合、拆線到去除牽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時間,可根據病情需要,在初期鍛煉的基礎上及時增加運動量、強度、時間,並配合簡單的器械或支架輔助鍛煉。
(3)後期:加強對症鍛煉,並配合理療、按摩、針灸等,使肢體功能盡快恢復。
2.鼓勵病人早期床上運動,手拉吊環,抬高身體,增加肺活量及促進循環,防止肺不張。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石膏固定護理
一.石膏綳帶技術常用於下列治療目的:
(一)保形固定:多用於裂紋骨折,為防止骨折出現移位,保證骨折順利癒合,而骨折處的肢體和關節又要保持一種特殊體位,運用小夾板難以達到以上目的,而石膏托或石膏夾板能達到保形固定作用。
(二)臨時固定:有些骨折,經多次整復後對位不好,或肢休腫脹較重,需要先前以體腫脹減輕後再做進一步治療。為防止肢體活動而引起骨折端移動、損傷周圍軟組織和產生劇烈疼痛,可以臨時用石膏托或石膏夾板將患肢臨時固定。
(三)加強內固定的作用:有此骨折需要手術復位,用鋼板或鋼針將骨折斷端固定在一起。手術後仍無原則石膏固定,目的是加強內固定物的作用,以利骨折癒合。
(四)開放性骨折傷口感染後,傷口換葯要經常搬動肢體,這對骨折固定和癒合不利。為此,用石膏管形將患肢固定,在感染傷口處開一個「窗口」,把傷口暴露出來,既可方便換葯,又保證了骨折固定。
一.注意事項
(一).凡新上石膏病人應進行臨床交接班,傾聽病人主訴,並觀察肢端皮膚顏色、溫度、腫脹、感覺及運動情況,遇有血液循環障礙,立即報告醫師,並協助處理。
(二).石膏未乾前搬運病人時,須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壓,注意保護石膏,不要變形與折斷。
(三).石膏包紮不宜過緊而產生壓迫感。將患肢抬高,預防腫脹、出血,上肢可用枕墊墊起,使患肢高於心臟15cm,抬高下肢可用枕墊或懸吊法。
三.預防褥瘡
(一).經常觀察和檢查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膚,石膏邊緣及足跟、肘部等未包石膏的骨突處,每日按摩2次以促進血循環。檢查有無水腫、擦傷等早期褥瘡症狀,防止褥瘡形成。
(二).要加強按摩,每日 2次用手指蘸 50%乙醇伸入到石膏邊緣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四.出血觀察
(一).石膏裡面切口出血時,可滲到石膏表面,出血多時可沿石膏內壁流到石膏外面,污染床單,所以除了觀察石膏表面外,還要檢查石膏邊緣及床單位有無血跡。
(二).為了判斷石膏表面上的血跡是否在擴大,可沿著血跡邊界用鉛筆做記號,並註明時間,如發現血跡邊界不斷擴大,應報告醫師。駝用石膏綳帶固定技術是治療骨折的方法之一。由於它的可塑性好,能更好適應人體的各種形態,固定效果可靠,因此應用非常廣泛。應用時,根據需要固定肢體的長度,將石膏綳帶製成條狀,放在溫水中浸透,取出後把水擠干、抹平,貼敷在肢體上使其和肢體內外形相適應,再用紗布將石膏綳帶條纏繞在肢體上,保持不動,5-15分鍾後,石膏凝固變堅硬即可。這叫石膏托或石膏夾板。如將石膏綳帶直接放在溫水中浸透,取出將水擠干,直接纏繞在肢體上,待石膏凝固變硬後即可,這種方法叫石膏管型固定。
小夾板固定病人的護理
四肢骨折,特別是上肢和小腿骨折的病人,經整復及小夾板固定後不必住院治療,可回家休養。但是對於用小夾板固定的病人的觀察護理仍然十分重要。病人家屬如不了解小夾板使用後哪些情況是正常的、哪些情況不正常、應注意些什麼,勢必會給病人帶來不應有的後果。因此對應用小夾板固定的病人,正確的家庭護理指導必不可少。
4、內踝骨折病人的護理診斷
所有內踝骨折均採用手法復位,巾鉗經皮外固定。C臂機透視滿意後,在皮膚表面觸摸確定內踝前丘位置後,於前丘內0.5 cm處所有內踝骨折均採用手法復位,巾鉗經皮外固定。C臂機透視滿意後,在皮膚表面觸摸確定內踝前丘位置後,於前丘內0.5 cm處及向後1~1.5 cm處,呈外展30°,後傾10°方向,經皮平行鑽入直徑1.1 mm的導針2枚,直至對側皮質下。切開導針進入處的皮膚約0.5 cm,分離皮下組織直至骨面並測深。以空心鑽沿導針於骨皮質面表開口後擰入直徑3 mm的AO鈦合金空心螺紋釘2枚。 手術後處理 術後常規抗炎、消腫、止血處理。所有患者均無需石膏或支具固定,術後第2天即可行踝關節屈伸鍛煉,術後1周可行內外翻及旋轉功能鍛煉,術後4周便可負重行走。
5、急診護理常規
急診科護理常規
第一節 嚴重復合傷病人的急救護理
l.根據病情採取適當的體位。
2.解除窒息,清除口鼻腔的積血、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氧氣吸入,心跳呼吸停止行心肺復甦術。
3.迅速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路,便於快速擴容或葯物應用需要。
4.制止大出血,加壓包紮或止血帶止血,骨折病人行簡單有效的固定。
5.配合醫生對張力性氣胸減壓或開放性氣胸的傷口閉合,腹部臟器損傷的初步處理。
6.嚴密觀察神志、血壓、脈搏、呼吸、尿量變化,並作記錄。
7.除去臟衣服、擦凈血跡,初步清潔等生活護理及各項術前准備。
8.血壓平穩或經初步處理病情允許後護送入院。
快速記憶程序:一體位、二給氧、三通道、四配血、五置管、六皮試,七記錄
第二節 休克病人的急救護理
1.取休克體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
2.給予氧氣吸入,流量2~4ml/min。
3.迅速建立靜脈通路,雙管輸液。
4.根據病人情況進行病因治療及處理,如:外傷的包紮止血,過敏的抗過敏等處理.
5.嚴密觀察病情、神志、生命體征變化,每 15~30分鍾測血壓.脈搏一次,並記錄。
6.注意保暖和病人安全,預防病人墜床。
7.記錄出入量,觀察尿量,必要時留置導尿管。
快速記憶程序:一體位、二給氧、三雙通道、四抗毒升壓去病因、五保暖、六置管、七記錄
第三節 心肌梗塞病人的急救護理
1. 病人取平卧位。
2. 給予高濃度氧氣吸入,流量3-4ml/min。
3. 建立靜脈通路,根據醫囑進行用葯,注意滴速,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4. 進行心電圖、血壓、呼吸的監測,發現心律失常如室顫時及時給予除顫。
5. 盡快有效地控制胸痛,遵醫囑給予安定或杜冷丁注射。
6. 做好心理護理,保持病人情緒穩定,以免加重病情。
7.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並做好各項記錄。
快速記憶程序:一體位、二鎮痛、三給氧、四通道、五監護、六安慰、七記錄
第四節 心跳呼吸停止病人的急救護理
1.病人平卧於硬板床或地面。
2.解松衣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備好吸痰器。
3.胸外心臟按壓,緊急氣管插管,呼吸器助呼吸。
4.迅速建立靜脈通路 (雙管輸液),按醫囑進行各種葯物治療。
5.備好除顫器,准備除顫。心電監護觀察復甦情況.
6.根據病因進行相應的處理.
7.測量生命體征並記錄。
8.傳染病人按傳染病消毒隔離原則處理。
快速記憶程序:一體位與評估、二暢通呼吸、三按壓、四插管輔助呼吸、五通道、六監護、七再評估記錄
第五節 腦卒中病人的急救護理
1.病人平卧位頭偏向一側,抬高床頭l5~30º。
2.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氧氣吸入。
3.迅速建立靜脈通路,按醫囑應用脫水劑,利尿劑或其它搶救葯物。
4.嚴密觀察神志,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肢體活動情況。
5.留置尿管,記錄出入量。
6.注意安全、預防墜床。
快速記憶程序:一體位、二給氧、三通道、四觀察、五去病因、六置管、七記錄
第六節 重度有機磷中毒病人的急救護理
1. 取平卧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
2. 根據病情給予氧氣吸入,流量2~4ml/min。
3. 呼吸慢或停止病人首先進行氣管插管,呼吸囊輔助呼吸。
4. 建立靜脈通道,准確執行醫囑。
5. 及時、有效、徹底洗胃,中毒原因不明者常規用溫開水或淡鹽水洗胃,必要時保留標本送檢。
6. 嚴密觀察神志、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及用葯後的反應並做好記錄。
7. 注意保暖,除去被污染的衣物.
8. 做好心理護理。
快速記憶程序:一體位、二給氧、三通道、四置管、五洗胃、六觀察記錄、七安慰
第七節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
1.保持安靜,取頭側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暢,解開衣物和褲帶。
2. 驚厥患兒應就地搶救、吸氧,及時清理咽部分泌物及嘔吐物,以免發生窒息。
3.用止驚葯,開通靜脈通,密切觀察病情,避免因用葯過量而抑制呼吸。
4.驚厥時可將紗布包裹的壓舌板或開口器放於上下門齒之間,以防舌咬傷。
5.高熱驚厥時應及時給予降溫措施,如物理降溫、酒精擦浴或葯物降溫,新生兒解開包裹降溫。
6.對驚厥持續不止者,應密切觀察呼吸頻率、節律、深淺等,同時觀察生命體征及瞳孔、囟門、神志的變化,防止腦水腫的發生。
7.驚厥發作時,禁食。待驚厥停止、神志清醒後根據病情適當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8.治療和護理操作要盡量集中進行,動作輕柔敏捷,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快速記憶程序:一體位、二給氧、三止驚、四通道、五防咬傷、六、降溫觀察、七禁食少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