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腦外傷有哪些臨床表現?
腦外傷的發生率僅次於四肢骨折,但死亡率和殘廢率卻更高。腦外傷主要包括:頭皮損傷、顱骨骨折,這些外傷都可導致硬腦膜血腫以及直接的腦組織損傷。
腦外傷的主要臨床表現:
1.頭痛、嘔吐、頭暈和惡心。尤其頭痛越來越重,嘔吐次數越來越多。
2.神志變化。顱腦外傷病人,如果人事不省的時間不超過10~20分鍾,以後一直很清醒,這多半是腦震盪,屬於輕度腦挫傷。傷後一直昏迷,或者傷後昏迷,不久醒來,後又陷入昏迷狀態,這極可能是有硬膜外血腫和嚴重的腦挫傷。
3.瞳孔大小的變化。如果傷者兩眼瞳孔逐漸散大,或者一大一小,昏迷加深,還有偏癱,這是最危險的症狀,常常預示著腦疝即將發生,若不立即就醫搶救可能會很快死亡。
4.如果病人的脈搏越來越緩慢有力,血壓上升,同時呼吸慢而深沉,這是顱內出血或腦水腫的表現。
引起顱腦外傷的幾種主要原因:
1.直接暴力又稱為加速傷,如拳擊、棒擊、飛起的石塊等,常引起硬腦膜外血腫。
2.墜落,從車上摔下時頭部著地,又稱為減速傷,常引起硬腦膜下血腫和腦內血腫。
家庭急救法:
1.昏迷病人,必須保持氣道通暢。舌根下墜、嘔吐物是堵塞的主要原因。
2.開放的顱骨骨折或腦已外露,可以將傷口周圍五厘米范圍內的頭發剪去。輕輕地覆蓋無菌紗布,輕輕地包紮。
3.顱底骨折,耳或鼻內流出腦脊液時,處理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用棉花堵塞鼻、耳等處的外漏腦脊液,它具有減低顱內壓,防止鼻、耳等處病菌從傷口逆行進入顱內的作用。
2.見到耳、鼻流出腦脊液時,嚴禁用水沖洗,可用滅菌棉棍蘸取酒精(70%),對外耳進行消毒。
3.用高枕,使頭處於高位。
4.立即送往醫院,運送時注意,必須用木板或擔架抬送,不能用背負,運送時要盡量減少震動,清醒的病人,適當用高枕,昏迷病人,務必防止氣道不暢及嘔吐物誤吸入肺。
5.遇有昏迷或清醒後再昏迷的患者,要迅速送往醫院,明確有無顱內血腫,爭取手術時間。
2、顱骨骨折的臨床表現
常系強大打擊或高處墜落在有突出楞角的物體上所致,往往頭皮、顱骨、硬腦膜與腦均同時受累,而引起的開放性顱腦損傷。臨床所見開放性凹陷骨折有洞形骨折及粉碎凹陷骨折兩種類型。
⑴洞形凹陷骨折多為接觸面小的重物打擊所致,多為凶器直接穿透頭皮及顱骨進入顱腔。骨折的形態往往與致傷物形狀相同,是法醫學認定凶器的重要依據。骨碎片常被陷入腦組織深部,造成嚴重的局部腦損傷、出血和異物存留。但由於顱骨整體變形較小,一般都沒有廣泛的顱骨骨折和腦彌散性損傷,因此,洞形骨折的臨床表現常以局部神經缺損為主。
⑵粉碎凹陷骨折伴有著力部骨片凹陷,常為接觸區較大的重物致傷,不僅局部顱骨凹曲變形明顯,引起陷人,同時,顱骨整體變形亦較大,造成多數以著力點為中心的放射狀骨折。硬腦膜常為骨碎片所刺破,腦損傷均較嚴重,除局部有沖擊傷之外,常有對沖性腦挫裂傷或顱內血腫。 顱底骨折絕大多數是線形骨折,多為顱蓋骨折延伸到顱底,個別為凹陷骨折,也可由間接暴力所致。按其發生部位分為:顱前窩、顱中窩、顱後窩骨折。
⑴顱前窩骨折:
累及眶頂和篩骨,可有鼻出血、眶周廣泛瘀血斑(熊貓眼)以及廣泛球結膜下出血等表現。其中「熊貓眼」對診斷又重要意義。若腦膜、骨膜均破裂,則合並腦脊液鼻漏及/或氣顱,使顱腔與外界交通,故有感染可能,應視為開放性損傷。腦脊液鼻漏早期多呈血性,須與鼻衄區別。此外,前窩骨折還常有單側或雙側嗅覺障礙,眶內出血可致眼球突出,若視神經受波及或視神經管骨折,尚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
⑵顱中窩骨折:
中窩骨折往往累及岩骨而若累及蝶骨,可有鼻出血或合並腦脊液鼻滑,腦脊液經蝶竇由鼻孔流出。若累及顳骨岩部,可損傷內耳結構或中耳腔,病人常有第Ⅶ、Ⅷ腦神經損傷,表現為聽力障礙和面神經周圍性癱瘓,腦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時,則合並腦脊液耳漏,腦脊液經中耳由外耳道流出;若鼓膜完整,腦脊液則經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可誤認為鼻漏。若累及蝶骨和顳骨的內側部,可能損傷垂體或第Ⅱ、Ⅲ、Ⅳ、Ⅴ、Ⅵ腦神經。若骨折傷及頸動脈海綿竇段,可因動靜脈瘺的形成而出現搏動性突眼及顱內雜音;破裂孔或頸內動脈管處的破裂,可發生致命性的鼻出血或耳出血。
⑶顱後窩骨折:
累及顳骨岩部後外側時,多在傷後1—2日出現乳突部皮下瘀血斑(Battle征)。若累及枕骨基底部,可在傷後數小時出現枕下部腫脹及皮下瘀血斑;枕骨大孔或岩尖後緣附近的骨折,可合並後組腦神經(第Ⅸ一Ⅻ腦神經)損傷。
3、腦骨折壓迫神哪看的好
您好
顱骨骨折 單純線形骨折本身不需特殊zd處理,但應警惕是否合並腦損傷;骨折線通過腦膜血管溝或靜脈竇所在部位時,要警惕硬腦膜外血腫的發生;需嚴密觀察或CT檢查.骨折線通過氣竇者可導致顱內版積氣,要注意預防顱內感染.顱底骨折本身無需特別治療,著重於觀察有無腦損傷及處理腦脊液漏,顱神經損傷等合並症.合並腦脊液漏時,須預防顱內感染,不可堵塞或沖洗,不做腰穿,取頭高位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權,打噴嚏和擤梯建議您可以到專業的醫院,結合DR等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祝您早日康復!
4、骨折的症狀有哪些?
凡因外力致使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遭到破壞,稱為骨折。骨折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閉合性骨折,指骨折處沒有傷口;一是開放性骨折,指骨折處有傷口,折斷的骨頭有的碎成幾片,也有的已露出傷口。骨折的主要症狀是疼痛、壓痛、腫脹、瘀斑、功能障礙、畸形等。骨折常合並有軟組織損傷,這些合並損傷造成的嚴重後果往往超過骨折本身,如頭顱骨骨摺合並腦組織損傷或顱內血腫;肋骨骨摺合並血氣胸或肝脾破裂;脊柱骨摺合並脊髓損傷使下半身癱瘓等,甚至可直接危及生命。
5、在什麼情況下會摔成腦骨折
判斷輕傷等級的依據主要看是否留下不可消除後遺症狀,顱骨骨折是有可能的,但不排除列外情況
6、顱腦骨折後怎麼調理?
(一)顱腦損傷康復治療目的:
閉合性顱腦損傷隨嚴重程度的不同可能有下表中的結局:
格拉斯哥結局量表
⒈死亡;
⒉植物狀態:無意識,有心跳和呼吸、吸允、呵欠等局部運動反應;
⒊嚴重殘疾:有意識,但認知、言語和軀體運動有嚴重殘疾,24小時均需他人照料;
⒋中度殘疾:有認知、行為、性格障礙,有輕偏癱、共濟失調、言語困難等殘疾,但在日常生活、家庭與社會活動上尚能勉強獨立的狀態;
⒌恢復良好:能重新進入正常社交生活,並能恢復工作,但可有各種輕的後遺症;
治療的目的旨在使重型腦損傷病人達到表中第4項結局;使輕中型病人力爭達到表中第5項結局。顱腦損傷患者的康復目標是多方面的。
但總的來說是要使其感覺運動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認知功能、言語交流功能和社交生活技能恢復到可能達到的最大限度。
(二)顱腦損傷康復治療原則:
在閉合性腦損傷康復中,運動和知覺障礙的治療可參考腦血管以外的康復部分;情緒障礙易於用葯物和心理治療所控制。最有特徵性的是認知障礙的治療,應依據障礙程度的不同而應採用不同的治療原則。
⒈早期(Ⅱ、Ⅲ):對病人進行軀體感覺方面的刺激,提高其覺醒能力,使能認出環境中的人和物。
⒉中期(Ⅳ、Ⅵ):集中在減少病人的失定向和言語錯亂,進行記憶、注意、思維的訓練,訓練其組織(分類、排列順序、補缺填空)和學習能力。
⒊後期(Ⅶ、Ⅷ):增強患者在各種環境中的獨立和適應,提高在中期訓練中各種功能的技巧,並推廣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顱腦損傷治療方法:
⒈認知障礙:認知康復的方法可從兩個角度來分類:
(1)單維或多維法:但維法即單獨地治療認知障礙中的某一功能如知覺、記憶等。多維法是一種環境治療,即治療不僅針對某一種認知缺陷,而且將患者的性格、情緒、生活和社會等多維因素都考慮到康復計劃之中,多維法現已成為較公認的方法。
(2)直接法和代償法:直接法是直接治療存在的功能缺陷從而提高或恢復其功能的方法;代償法是通過其他完好部分的功能或外界的輔助來代償有缺陷的功能的方法,對於重症患者,代償法常比直接法有效。
1) 記憶的訓練:每次訓練,患者需要記住的內容要少,信息呈現的時間要長些;兩種信息出現的間隔時間也要長些;在襲擊出現和反應之間的間隔也應加大。對於信息量較大的內容可採用PQRST法
P(先預習要記住的內容);
Q(向自己提出與內容有關的主要問題);
R(為了回答問題而仔細閱讀資料);
S(反復陳述閱讀過的資料);
T(用回答問題的方法來檢驗自己的記憶);
2) 注意力訓練:
A猜測游戲;
B刪除作業;
C時間感;
註:以上3點請咨詢康復中心作業治療師
3) 思維的訓練:思維包括推理、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多種過程,而這些過程往往表現於人類對問題的解決中,因此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就等於訓練了上述大部分的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
⒉行為障礙
1) 發作性失控:往往是聶葉內部損傷的結果,發作時腦電圖有陣發性異常,是一種突然無誘因、無預謀、無計劃的發作,直接作用於最靠近的人或物等。給予卡馬西平0.1-0.3/次,一日2-4次,配合行為療法中的暫停法。
2) 額葉攻擊:因額葉受損引起,漸發,特點是對細小的誘因或挫折發生過度的反應,其行為直接針對誘因,最常見的是間歇性的激惹,並逐步升級為一種完全與誘因不成比例的反應。
A 用神經行為療法中的成型法訓練病人完成晨間ADL活動。
B 用負懲罰法要求患者行走等。
⒊情緒障礙:
常見為抑鬱症狀,甚至有自殺念頭,除心理治療外,可投與丙米嗪25mg/次,1日2次。⒋言語障礙:
失語和構音障礙的治療見言語治療部分,至於言語錯亂,其原因主要為認知功能障礙引起,認知障礙的改善即隨之相應的言語障礙也改善。
(四)運動控制訓練
運動控制訓練
俯卧位
位置:患者肘撐俯卧(以雙手支撐起上部軀干俯卧),胸部墊稧形塑料枕,若能維持正確位置也可不用枕。
目的:減弱仰卧時出現的伸肌張力增加;促進肩屈和外展;促進對頸的控制;牽站髖屈肌並降低其張力;使患者能自發地屈伸膝。
活動:將體重從一肘向另一肘轉移,以抑制肩伸和內收姿勢以促進肩胛帶肌,准備做俯到仰的翻身。治療師對頸伸肌施加震顫或輕拍,或讓患者注視掛於不同位置和高度上的畫,以增強對頸的控制。
爬位
位置:患者爬在塑料圓筒上,如不用也能維持爬位則不用筒。
目的:減輕上肢肩伸、內收、內旋,肘腕屈曲的姿勢;促進肩屈、外展,肘、腕伸站;促進肩胛帶和骨盆帶的穩定;促進保護和平衡反應。
活動:將體重從一側上肢向另一側上肢、從一側下肢向另一側下肢、從雙上肢向雙下肢和一側上下肢向另一側上下肢轉移,以降低肘、腕屈肌張力,促進肘、腕伸肌肩胛帶和骨盆帶的穩定;在圓筒上向前、向後滾動以促進自發的負重、促進保護和平衡反應;利用在附卧位時促進對頸控制的方法,促進對頸可控制。
跪位
位置:患者靠著一個塑料滾筒跪著,如不用也能維持該位置則不用滾筒。
目的:促進頭和軀干控制;抑制下肢整個屈、伸肌模式;促進在屈錫情況下的伸髖;在較應急的情況下促進肩屈和外旋;促進保護和平衡反應。
活動:將體重從一側髖向另一側轉移以促進髖穩定和平衡反應;用輕拍方法促進背、髖伸肌和髖外展肌;上肢抓起放在滾筒上方的物體並活動,以鼓勵應用上肢時的身體平衡。
坐位
位置:患者在治療床邊,雙足放在地板上,如足達不到地板可墊木塊。當坐穩且姿勢良好後,改坐在氣墊上。
目的:促進頭和軀干穩定;抑制下肢總的屈、伸肌模式;促進保護和平衡反應;通過支撐促進上肢伸展。
活動:輕拍患者背和軀干側面的伸肌以促進頭直立和垂直以及對軀乾的控制;先在輔助下讓患者將軀干向前、後、左右運動和旋轉以改善保護和平衡反應以及從側卧到坐起的能力,上肢支撐在床上負重,以促進上肢的伸肌;交替地提腿、伸膝和拍踏兩足,以促進往復運動和肌活動的節拍,以准備站立或步行。
站位
位置:患者藉助支持物體站著,如能站則不用支持物。
目的:進保護和平衡反應;促進頭、軀乾和下肢的控制以備行走。
活動:站在站立台中以促進軀乾的控制和促進下肢的負重;當一下肢有骨折或嚴重痙攣時特別需要這種活動。將體重從一下肢向另一下肢轉移、向前和後轉移;或用關節壓縮法通過骨盆向下壓縮以促進關節穩定;在體重轉移時給予反饋以鼓勵鬆弛或激活所需的肌肉;體重轉移時使骨盆前挺和後退,以促進步態所需的骨盆旋轉;在不移動下肢的情況下旋轉軀干,以促進以後的自發旋轉,輔助直立位時的功能活動,同時減輕由於缺乏軀干旋轉而出現的機器人樣活動;在平衡板上從一側向另一側搖動,或一足在前一足在後地搖動,以促進快速的屈、伸膝和步行所需的平衡反應
7、顱腦骨折有什麼症狀
顱骨骨折吧 這個症狀很多 也很復雜 最簡單的就是照x光片ct 核磁檢查
顱骨骨折並不可怕 頭部受到撞擊 顱腦的損傷是可輕可重的 一般傷後有昏迷史、有惡心嘔吐 眼花 四肢麻木 這些症狀的話就要去醫院觀察了 因為顱腦損傷到症狀嚴重有一個過程
還是到醫院檢查清楚了放心
8、腦骨折是什麼
應該是「顱骨骨折」吧?你查這個應該方便。
9、我表妹車禍,腦受傷,並伴有腦內骨折,現在人都還成昏迷症狀,有意識,但沒行動,請問,這是不是腦震盪
腦震盪是百腦部外傷中最輕的,其次是輕型顱腦損傷,老百姓不懂,總以為腦震盪是重傷其實不是,但臨床上為了防止普通人發生誤解或產生恐懼心理,醫生一般不說。
根據你所說的情況,那是度重型顱腦損傷,比你說的腦震盪重很多,腦震盪很輕,最多內可能會有一小會的昏迷,但很快會好,而且不值有後遺症。而你表妹現在應該說還沒脫離危險期,但目前處於淺昏迷,問題不是太大。需要專心的照顧。
腦內骨折不太對,腦內沒有骨頭,哪來骨折?應該是顱骨骨折。腦容內只能是血腫或者出血。
10、腦骨折後遺症嚴重嗎
主要看腦組織有無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