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復位
如果是才骨折,當然最好是不讓成角度。如果已經長好,負重稍有影響,堅持補鈣和21金維他,完全恢復好後,打球也要很小心。
2、骨折手法復位是什麼
骨折手法復位 即應用手法將移動的骨折復位。復位前必須了解骨折類型、骨折移位情況,分析創傷病理改變,有針對性地選用適當手法,如在麻醉下解除疼痛,使肌肉鬆弛,對准方向,採用牽引、反折、迴旋、按壓、分骨和扳正等手法進行。
3、骨折是手法復位的好還是開刀復位好感
能復位最好是復位!
4、骨折的復位方法有哪些?
(1)手法復位。大多數骨折均可採用手法復位的方法矯正其移位。
進行手法復位時,其手法必須輕柔,並應爭取一次復位成功。手法復位的步驟如下。
①解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經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後者多用於兒童。
②肌鬆弛位。麻醉後,將患肢各關節置於肌鬆弛位,以減少肌肉對骨折段的牽拉力。
③對准方向。骨折復位時,是將遠側骨折段對准近側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④拔伸牽引。在對抗牽引下,於患肢遠端,沿其縱軸牽引,矯正骨折移位。
術者用兩手觸摸骨折部位,根據X 線片所顯示的骨折類型和移位情況,分別採用反折、迴旋,端提、捺正和分骨、扳正等手法予以復位。
(2)切開復位。切開復位的指征主要有:骨折端之間有肌和肌腱等軟組織嵌入,手法復位失敗者;關節內骨折,手法復位後對位不良,將影響關節功能者;手法復位未能達到功能復位的標准,將嚴重影響患肢功能者;骨折並發主要血管、神經損傷,修復血管、神經的同時,宜行骨折切開復位;多處骨折,為便於護理和治療,防止並發症,可選擇適當的部位行切開復位。
切開復位的優缺點。切開復位的最大優點是可使骨折達到解剖復位。有效的內固定,可使患者提前下床活動,減少肌萎縮或關節僵硬。還能方便護理,減少並發症。缺點主要有:可能引起骨折延遲癒合或不癒合;增加局部軟組織損傷的程度,易於發生感染;所用的內固定器材不當,術中可能發生困難或影響固定效果,可發生無菌性炎症,內固定器材的拔除,大多需再一次手術。
5、骨折手法復位的要點
骨折手法復位來 即應用手法將移動的骨折復位。復位前必須了解骨折類型、骨折移位情況,分析創傷病理改變,有針對自性地選用適當手法,如在麻醉下解除疼痛,使肌肉鬆弛,對准方向,採用牽引、反折、迴旋、按壓、分骨和扳zd正等手法進行。
6、我33歲,右腿脛腓骨骨折,找的是民間保守治療,復位時偏差約5mm,而且右腳比比左腳短5mm現在已長
去正規醫院啊,說起來有點殘忍,就是要把骨頭鋸斷從新固定。不過會打麻葯的,也沒什麼風險,希望你早日康復啊
7、手骨折復位了又移位了
首先應該說明是手的什麼具體部位骨折,如果是掌骨或指骨的骨幹部位且錯位不大,癒合後應該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是臨近關節或是關節內的骨折,那應該盡可能的達到解剖復位,這樣對你以後才不會有什麼影響。
4周了,如果是正規醫院的醫生說的,應該沒必要在重新復位;除非手術切開復位固定。
8、發生骨折後,立即現場復位,然後趕至醫院就診(為什麼不對)
不對。
理由:
立即現場復位,骨頭可能碰到肌肉,使人感到疼痛,對患者造成不必要地傷害。另外,可能由於復位技術不好,骨折得更厲害,後期可能產生後遺症,對以後生活造成影響。因此,骨折太嚴重連動都不可以,應該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著名事例:彭宇案
滿意請採納,
不懂請追問,
O(∩_∩)O謝謝
9、骨折復位有哪些方式
1、手法復位:治療骨折方法中,手法復位應用最廣泛,也較安全。復位後,必須認真地檢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長短,是否已恢復正常。在給予適當有效的外固定後,進行x線透視或攝片,以確證復位結果。如復位不良,根據需要,再予以矯正。 2、牽引復位:牽引既可用為復位的方法,又是維持復位的措施。主要用於手法牽引不能復位、或復位後不穩定的骨折。 3、切開復位:是骨折不癒合的重要原因,應慎重選擇,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防止濫用。 如下幾種情況可做為切開復位的參考指征: ①累及關節面的骨折,手法復位不能達到關節面良好對位者。 ②骨折後,因附著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縮,使骨片移位,不易對合者。 ③骨折端剪式傷力大,血液供應差,骨斷端需要嚴格固定才能癒合者,如股骨頸囊內骨折。 ④骨折斷端間有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經等嵌入,手法復位失敗者。 ⑤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復位困難者。 ⑥長骨骨幹不穩定性骨折,手法復位不滿意,又不宜應用牽引方法治療者,而用內固定又有較好的療效。 ⑦骨折伴有肢體主要血管斷裂,治療中應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體斷離。 ⑧骨折不連接或發生畸形癒合,功能恢復不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