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的硬度下降,脆性增加,而髖部是下肢主要的承重部位之一,容易發生骨質疏copy松性骨折。
醫生所說的「打釘子」指的是用內固定材料(多為鈦板、螺釘百)對骨折進行固定,維持骨折的正常位置,為骨折癒合提供條件。髖部骨折按照骨折部位進行分類的度話主要分為兩大類,粗隆部骨折和股骨頸骨折,粗隆部骨折由於局部血液供應豐富,多採用骨折復位後內固定手術,而股骨頸骨折由於可能對股骨頭問的血液供應造成損傷,而出現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答死,造成髖關節功能喪失、肢體殘疾,對這部分病人可以直接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
2、髖部骨折是打釘子還是關節置換
我的母親75歲了,平時有高血壓,身體還可以。前天早上她在小區鍛煉,回來的路上摔倒了,回家就覺得胯骨的地方很疼。我帶她去醫院檢查,拍了X光片和CT,沒想到是髖關節發生骨折!醫生說,還好,骨折的程度不是很嚴重。醫生說可以「打釘子」也可以做關節置換。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全身各個器官功能也會隨之衰退,肌肉彈性的下降、關節靈活性和協調力的減退,這些都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摔跤,而自我保護能力的下降使得老年人往往摔的比較「結實」。至於摔倒後出現髖部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質疏鬆,骨頭的硬度下降,脆性增加,而髖部是下肢主要的承重部位之一,容易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醫生所說的「打釘子」指的是用內固定材料(多為鈦板、螺釘)對骨折進行固定,維持骨折的正常位置,為骨折癒合提供條件。髖部骨折按照骨折部位進行分類的話主要分為兩大類,粗隆部骨折和股骨頸骨折,粗隆部骨折由於局部血液供應豐富,多採用骨折復位後內固定手術,而股骨頸骨折由於可能對股骨頭的血液供應造成損傷,而出現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造成髖關節功能喪失、肢體殘疾,對這部分病人可以直接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但並不是所有股骨頸骨折的病人都需要髖關節置換手術,對於股骨頸骨折移位不明顯,股骨頭血液供應破壞相對較小的患者仍然可以採用內固定手術,術後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幾率相對較小;而對於移位明顯的股骨頸骨折,股骨頭血液供應破壞相對較大,內固定手術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風險相對較高,適合直接採用髖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受傷前就存在嚴重的髖關節疾病,如髖關節炎等,也可直接採用髖關節置換手術,同時治療原發病和股骨頸骨折;如果患者合並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考慮骨質條件無法把持螺釘,也可考慮直接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髖部骨折進行內固定手術後可能出現的相關並發症包括骨折不癒合、內固定松動、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下肢深靜脈血栓和深部感染等等。75歲的老年人根據其受傷前身體的一般狀況、活動能力和預計壽命,可以選擇半髖關節置換或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可以根據骨質條件的不同選擇骨水泥固定型假體或生物固定型假體,費用從1、2萬到3、4萬不等。一般來講髖關節置換手術後10年的假體生產率在95%以上。髖關節的手術並發症包括關節的脫位、松動、感染、深靜脈血栓等等。髖部骨折能不能採用內固定手術主要看骨折的類型和骨質條件,如果是粗隆部的骨折多可以採用內固定手術,如果是沒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可以採用內固定手術,如果是移位明顯的股骨頸骨折,還是建議採用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醫生會根據手術的實際情況制定康復計劃,患者需要配合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並定期復查,一般來講手術後3個月左右可基本恢復受傷前的功能狀態。
3、骨折後費用性骨質疏鬆,還用到醫院吃葯嗎
您好:
骨質疏鬆的危害1、發病率高:老年人骨質疏鬆發病率較高,全球有2億骨質疏鬆患者,並且女性多於男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准,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 Ⅲ,1988—1994年)結果表明,骨質疏鬆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50歲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們的一生中都會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一旦患者經歷了第一次骨質疏鬆性骨折,繼發性骨折的危險明顯加大。中國老年人居於世界首位,現有骨質疏鬆症患者9000萬,占總人口的7.1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預計到2050 年將增加到2.21億,那時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將發生在亞洲,絕大部分在中國。有學者對1995—1996年美國骨質疏鬆、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年發生數進行調查顯示,每年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150萬次,其中椎體骨折70萬次,腕部骨折20萬次,髖部骨折30萬次,其它骨折30萬次,高於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發生數。2、臨床表現:⑴疼痛:半數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為多發性和全身性,最常見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頸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說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發生於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時,症狀時輕時重;⑵骨骼變形:彎腰駝背,身材變矮;⑶骨折:脊椎、腕部(橈骨遠端)和髖部(股骨頸)骨折常見。脊椎骨折中,常是壓縮性、楔形骨折,使整個脊椎骨變扁變形,這也是老年人身材變矮的原因之一。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可明顯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殘率,調查顯示,骨質疏鬆性骨折後1年內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髖部骨折是最嚴重的骨質疏鬆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術,術後只有少數患者能夠完全恢復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後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髖部骨折更嚴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1年內死亡,有20﹪的髖部骨折患者將在1年內再次發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並發症,導致肺部感染和褥瘡等多種並發症的發生,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達10﹪~20﹪。3、骨質疏鬆的危害性還在於多數人無明顯症狀,而隨著年齡增長,骨鈣在不斷流失,一旦出現症狀,骨鈣丟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療難以湊效。 所以呢,骨質疏鬆的治療刻不容緩、 治療一般就是以以下三方面為主:
1、骨吸收抑制劑,以減少骨量的進一步丟失:雌激素、降鈣素、二磷酸鹽、異丙氧黃酮都屬於這一類;2、骨形成促進劑,以增加骨量,包括氟化物、維生素K、甲狀旁腺素、雄激素、生長激素等;3、骨礦化促進劑,促進骨鈣沉著,增加骨量,這類葯物有維生素D與鈣劑。 不要盲目的以為補鈣就能好、而大量的吃鈣片、補鈣等方法來用以治療,其實是不科學的,預防為主,多鍛煉,發生以後,及時治療! 希望可以幫到你!早日康復!
4、骨質疏鬆性骨折易發部位有哪些?
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並發症是骨質疏鬆性骨折,由於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嚴重威脅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並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其致殘率、致死率以及醫療護理費用均十分高,其重要性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在骨質疏鬆性骨折中,脊柱骨折、髖部骨折和橈骨遠端骨折最為常見。 1、原因, 骨質疏鬆症患者骨量減少,骨的顯微結構受損,骨小梁破壞,皮質骨變薄,骨骼脆性增加,應力低於骨折閾值,從而導致骨骼發生骨折的危險性升高。骨折的發生與骨密度降低密切相關,骨質疏鬆患者骨密度明顯降低。 2、發生的誘因, 骨質疏鬆性脊柱骨折多半在沒有較大外力作用下發生,如在扭轉身體、持物、開窗、咳嗽或乘車震動等日常動作中發生。發作時疼痛突然加重,部分患者(20%)無疼痛,部分病人在沒有任何外力情況下發生自發性骨折。髖部骨折和橈骨遠端骨折大多是由於跌倒而引起的。 3、發病情況,男性骨折的發生率從65歲開始上升,而女性則從45歲開始不斷上升。女性骨折佔全部骨折的85%。女性一生中發生各種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險性估計為30%~40%,男性為10%~15%。骨折發生部位比較固定 4、骨折好發於胸椎、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髖骨(股骨近端骨折)、橈骨遠端(Colles骨折)和踝骨。 骨質疏鬆性骨折屬於脆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後果。由於骨強度下降,輕微創傷甚至日常活動也可導致骨質疏鬆性骨折。最常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髖部、腕部。由於骨質疏鬆性骨折後再次骨折的風險明顯增大。因此在治療骨折的同時,還要積極治療骨質疏鬆。
5、求高手翻譯,機翻不要
髖部骨質疏鬆性骨折相關的死亡率和發病率高,往往造成的損失的流動性和獨立性。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是通過測量骨密度(骨密度),衡量的數額在骨礦物。雖然骨密度繼續服務以及它不能完全帳戶的骨骼強度,只有部分賬戶的髖部骨折的危險。形狀和結構的股骨近端還幫助確定如何部隊採取行動的髖關節在下降,其測量結果可以幫助預測髖部骨折。本次審查審專查之間的聯系,簡單的幾何措施股骨近端和髖部骨折,骨強度。它將探討它們如何相互關系和體位因素如性別,身高,體重和年齡。這屬些措施的限制將識別fi艾德和新方法的分析審查,其中包括許多不同方面的形狀股骨。這些新的方法顯示偉大的承諾改善的預測骨折風險的未來。©2008封裝。由愛思唯爾公司保留所有權利。
6、怎麼才能預防老人的骨質疏鬆?
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的預防
人們稱「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靜悄悄的流行病,是因為它的發生、發展都在無聲無息中進行著,沒有明顯的症狀,極易被人們忽視,當已經出現骨折(最常發生骨折的部位為胸椎、腰椎、髖部、腕部)的時候,再進行防治為時已晚。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病,以骨量減少、骨的微結構破壞為特徵,進而導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該病的特徵是骨強度的損害,骨折的危險性增加。骨質疏鬆症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確定為是繼心血管疾病之後的第二個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且目前還沒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骨質疏鬆症的危害骨質疏鬆症具有「四高一低」的特點,即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費用和低生活質量。
患有骨質疏鬆症的人最嚴重後果是骨折,因為骨質疏鬆會大大增加骨折的幾率,患者可因劇烈咳嗽或汽車的顛簸而發生骨折,嚴重者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輕輕一碰、一扭都會發生骨折,並可能因骨折而造成壓迫神經,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甚至癱瘓。
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折部位最常見的是椎體、髖部和前臂等,其中以髖骨骨折造成的後果最為嚴重。美國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當骨質疏鬆性髖部骨折發生後的1年內,約有1/5的患者死於肺炎、血栓等各種並發症,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僅有1/4能夠恢復到骨折前的健康水平。
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表現及診斷早期的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的症狀,不易被人們發現。當骨量丟失12%以上時才會出現腰肌酸軟、腰背疼痛、跟骨疼痛、長管骨隱痛、乏力畸形等症狀,所以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以下症狀時應引起注意:
1、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痛為主,並沿著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時疼痛減輕,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會使疼痛加劇,並有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疼痛加重的現象。
2、身高減少,出現駝背。由於骨質疏鬆會造成脊椎壓縮變形、前傾、背曲加劇,所以會出現身高減少,形成駝背。
3、骨折。主要表現為脊柱壓縮性骨折、前臂骨折和髖骨骨折等。下面介紹一種自測自評骨質疏鬆症的簡單方法:男性年齡在50歲以上,女性年齡 40歲以上記1分;缺乏體育鍛煉記3分;長期卧床記4分;婦女停經在 2年以內記1分,2~5年記3分,5~10年記4分,10年以上記5分;有骨質疏鬆症家族史者記3分;出現身高變矮者記3分;經常服用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激素者記5分;生長期鈣攝取不足記2分;嗜酒、吸煙記1 分。
各項分數累計達到10分或10分以上,則提示有可能患有骨質疏鬆症,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以免延誤病情。目前,對骨質疏鬆症診斷的標準是以人體骨密度(BMD)的測定數據為依據的,具體的檢測方法有單光子吸收法(SPA)、雙光子吸收法(DPA)、雙能量X線放射檢查 (DEXA)、定量計算機斷層掃描(QCT)及超聲定量法(UQS)等,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相關檢測。
骨質疏鬆症的預防1、飲食預防合理膳食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於鈣參與骨的代謝,是形成骨的重要營養元素,在日常飲食中增加鈣的補充是有效的預防措施。眾多研究證實,在兒童期或青春期進行補鈣能夠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1)攝取食物中的鈣比補充鈣劑更有效。含鈣量高的食物有牛奶、奶製品、豆類、芝麻等。
(2)維生素D可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參與骨重建的調節。動物肝臟、奶油、蛋黃、魚子、海魚及魚肝油等含量較多。(3)適量的蛋白質攝入有助於鈣的吸收,過高過低均不利。大豆蛋白的攝入有利於鈣的吸收,特別是大豆中含有異黃酮,有較好的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作用。
2、運動預防運動鍛煉是通過肌肉張力的機械應力刺激成骨細胞,促進骨形成和骨重建,可以維持或增加骨量,而且增加骨的彈性。中年時期運動可對機體產生多方面的益處。
老年時期運動不僅可減緩骨量的丟失,還可以改善機體的各項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跌倒的風險。(1)運動方式:走路、慢跑、體操、跳舞、騎車、球類運動等。(2)運動強度:以心率+年齡=170次。
(3)運動時間:20~30分鍾,每周3~5次。
(4)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3、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骨質疏鬆症有益。吸煙、酗酒、喝濃咖啡均可增加骨質疏鬆症的危險性。啤酒比其他酒類對髖關節骨折的影響更為顯著。
(1)一級預防:強化全民健康教育,增強防治意識。從青少年起就要合理膳食,多吃富含鈣、磷的食物;適當運動鍛煉;不吸煙,少飲酒,少喝濃咖啡、濃茶和碳酸飲料;適量地攝入蛋白質。
(2)二級預防:對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絕經後的婦女,開展骨密度檢測,對確有明顯骨量丟失及骨質疏鬆者進行積極、有效的綜合性防治。加強防跌、防碰等措施,積極預防骨折。
(3)三級預防:對患有嚴重骨質疏鬆症或已骨折者進行積極、有效的綜合治療,並進行各種康復訓練,最大程度地改善功能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7、骨質疏鬆如何預防?
8、老年人應該怎樣預防骨質疏鬆
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9、骨質疏鬆症會對身體有什麼害處?
骨質疏鬆的危害性
1、發病率高
老年人骨質疏鬆發病率較高,全球有2億骨質疏鬆患者,並且女性多於男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准,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 III,1988—1994年)結果表明,骨質疏鬆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50歲以上人群中,/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們的一生中都會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一旦患者經歷了第一次骨質疏鬆性骨折,繼發性骨折的危險明顯加大。我國老年人居於世界首位,現有骨質疏鬆症患者9000萬,占總人口的7.1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預計到2050 年將增加到2.21億,那時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將發生在亞洲,絕大部分在我國。有學者對1995—1996年美國骨質疏鬆、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年發生數進行調查顯示,每年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150萬次,其中椎體骨折70萬次,腕部骨折20萬次,髖部骨折30萬次,其它骨折30萬次,高於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發生數。
2、骨質疏鬆的臨床表現主要為
1)疼痛:半數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為多發性和全身性,最常見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頸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說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發生於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時,症狀時輕時重;(2)骨骼變形:彎腰駝背,身材變矮;(3)骨折:脊椎、腕部(橈骨遠端)和髖部(股骨頸)骨折常見。脊椎骨折中,常是壓縮性、楔形骨折,使整個脊椎骨變扁變形,這也是老年人身材變矮的原因之一。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可明顯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殘率,調查顯示,骨質疏鬆性骨折後1年內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髖部骨折是最嚴重的骨質疏鬆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術,術後只有少數患者能夠完全恢復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後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髖部骨折更嚴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1年內死亡,有20﹪的髖部骨折患者將在1年內再次發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並發症,導致肺部感染和褥瘡等多種並發症的發生,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達10﹪~20﹪。
3、骨質疏鬆的危害性還在於多數人無明顯症狀,而隨著年齡增長,骨鈣在不斷流失,一旦出現症狀,骨鈣丟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療難以湊效。
測測你有沒有骨質疏鬆
1、您的父母有沒有輕微碰撞或跌倒就會發生髖骨骨折的情況?
2、您是否曾經因為輕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會傷到自己的骨骼?
3、您經常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強的松等激素類葯品嗎?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經常過度飲酒嗎?
6、每天您吸煙超過20支嗎?
7、您經常患痢疾腹瀉嗎?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歲之前就絕經了?
9、您曾經有過連續12個月以上沒有月經(除了懷孕期間)?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勃起功能障礙或缺乏性慾的症狀?
如果受試者有任何一條問題的答案為「是」,就表明有患上骨質疏鬆的危險,但這並不證明受試者就患了骨質疏鬆症,是否患有這種病症需要進行骨密度測試來得出結論。
老年人治療骨質疏鬆三大誤區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發生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逐漸增加,由於骨質疏鬆
症會帶來疼痛,並容易引發骨質疏鬆性骨折,使得老人們對骨質疏鬆心存恐懼,再加上廣告上對補鈣作用的誇大宣傳,使許多老年人開始盲目補鈣。其實,老年人補鈣過量,不但無益反而有害,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認識上存在著三個誤區。
誤區一:補鈣能治好骨質疏鬆
許多老年人錯誤地認為,人老了,骨頭脆了,所以要吃鈣片來防治骨質疏鬆。其實不是這么回事。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是人體衰老的表現。女性在絕經以後5~10年,男性在65~70歲一般都會出現骨質疏鬆。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一般在30~35歲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稱為峰值骨量。此後骨質就開始丟失。由此可見,要想老來骨頭硬朗,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補鈣並不能逆轉骨量減少的趨勢,也不可能治癒骨質疏鬆。
誤區二:治骨質疏鬆不辯病因
骨質疏鬆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和繼發性的骨質疏鬆。針對不同類型的骨質疏鬆,治療手段也不一樣,千萬不能不加區分,一律補鈣,否則會出現並發症。繼發性的骨質疏鬆,如鈣營養不良等引起的骨質疏鬆,補充鈣劑就非常有效;而對於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就不能依靠補鈣來治療。絕大多數老年人發生的骨質疏鬆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這類老年人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盲目補鈣沒什麼作用。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什麼有效手段能治癒骨質疏鬆,能做到的只是預防和減緩。像某些廣告上宣傳的那樣,吃了某種補鈣制劑,就能治癒骨質疏鬆,這是沒有道理的。
誤區三:鈣補得越多越好
許多老人誤認為,鈣補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實不是這樣。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鈣含量過高。可導致高鈣血症,並會引起並發症,如腎結石、血管鈣化等,危害老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