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
診斷已經很明確了: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護理上,有兩種情況:1、住院治療,那就是手術或牽引,這樣做是為了復位。2、在家休養治療:首先要骨折處對位對線好,病人仰卧硬板床,在臀部位的床板上挖個直徑15厘米的洞,病人大便時可以不動他的身體,而保持正確的體位。這些都說了,再說正確的治療:特效接骨丹(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速生骨痂),是治療骨折的特效葯,新鮮性骨折40天左右骨痂生長良好,骨折癒合。
2、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初期護理
你好,老人現在需要注意卧床休息,適當的給老人牽引,這樣可以減少老人的疼痛,注意由於卧床時間長必須每天2次背部及尾骨擦敷,以免引起褥瘡。
恢復期間建議老人配合服用專業的接骨續筋,消腫止痛,舒筋活絡,活血化瘀葯物8仙接骨寶治療,可以幫助骨折促進骨細胞生長,幫助骨痂(骨頭)快速形成,提前癒合恢復的快些.7天從症狀上明顯感覺患肢有力量,40天拍片就可以明顯看到骨痂形成,這時就可以負重活動,在保養20天就可以治癒,以X光片為依據.
3、股骨粗隆間骨折
一、臨床表現:
1.外傷後局部疼痛、腫脹、壓痛和功能障礙均較明顯,有時髖外側可見皮下瘀血斑,傷後患肢活動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2.大粗隆部腫脹、壓痛、傷肢有短縮,遠側骨折段處於極度外旋位,嚴重者可達90°外旋。還可伴有內收畸形。
二、診斷依據:
1.有外傷史。
2.上述臨床症狀和體征:疼痛、壓痛、外旋畸形等。
3.X線攝片可見骨折。
1.牽引療法
適應所有類型的粗隆間骨折。尤其對無移位的穩定性骨折並有較重內臟疾患不適合手術者。牽引的優點是可控制患肢外旋,對I、II型穩定性骨折,牽引8周,然後活動關節,用拐下地,但患肢負重須待12周骨折癒合堅實之後才可,以防髖內翻的發生。
對不穩定性骨折牽引的要求是:
a.牽引重量,約占體重1/7;
b.一旦髖內翻畸形矯正後,需保持占體重1/7~1/10的牽引重量,以防髖內翻畸形再發;
c.牽引應維持足夠時間,一般均應超過8~12周,骨折癒合初步堅實後去牽引。
2.閉合經距多根斯氏針內固定
先行脛骨結節牽引,進行復位,行全身系統檢查,傷後3~7d內在骨折台上手術。用4枚直徑3.5mm斯氏針同股骨頸骨折多根斯氏針固定術。
3.釘-板類內固定
本方法適用於成人各種類型骨折,常用的內固定有DHS(動力性髖螺釘)和Charnley滑動加壓釘等。
4.Ender釘固定
釘從股骨內髁上2cm處鑿孔,在X線電視熒光屏上觀察Ender針,穿過骨折部直達股骨頭關節面下0.5cm左右。使數根釘端呈扇形或魚叉樣散開,以固定近端骨塊。術後施皮牽引或防外旋鞋。
5.Gamma釘固定
90年代初,一些國家採用Gamma釘,即一根帶鎖髓內針,斜穿一根通過股骨頭頸部粗螺絲釘,因主釘通過髓腔,從生物力學分析,力線離股骨頭中心近,因此,Gamma釘股骨內側可承受較大應力,可達到早期下地負重的目的。
4、股骨粗隆間骨折後怎樣護理
核心提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原則是復位固定。早期手術,採用堅強內固定,患者可以離床下地活動,以免長期卧床引起嚴重並發症。越是年齡大、不能耐受長期卧床的病人,越是要盡可能手術。非手術治療主要是牽引療法,對無移位的穩定性骨折或合並其他疾病,體質較弱不能耐受手術者最為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