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發傷的緊急救護原則
(一)先處理後診斷、邊處理邊診斷
(二)可迅速致死而又可逆轉的嚴重情況先處理
1.通氣障礙 其中以上呼吸道堵塞最為常見,如果不能及時解除堵塞,任何搶救都無濟於事。
2.循環障礙
(1)低血容量:多發傷出血是十分常見的,無論內出血還是外出血都可導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如果救治措施不得力,將進入一種不可逆狀態,死亡在所難免。
(2)心力衰竭和心搏停止:多發傷的突然打擊可以導致心臟驟停,也可以由其他許多綜合因素而引起心力衰竭,如果此種情況能及時處理,絕大部分可迅速逆轉。
(3)張力性氣胸:因胸腔氣體對心、肺的明顯壓迫,可嚴重干擾呼吸和循環功能,可迅速致死。
(4)開放性氣胸:開放性氣胸使縱隔來回擺動,嚴重干擾心肺功能而致死。
(5)連枷胸:由於多發性多段肋骨骨折,局部胸壁失去支架作用,與呼吸運動相對形成一種反常運動,嚴重影響心肺功能而致死。
(6)心包填塞:心包填塞明顯影響靜脈迴流,心排血量也因此而嚴重不足,最終導致死亡。
3.出血不止 無論是內出血還是外出血,如果出血不止且出血量大時,也是致死原因。現場急救時,如果經大量補充血容量後血壓仍不能糾正者,要考慮出血未止的可能,應追究其原因:①檢查傷口,外出血是否停止。②是否存在胸腔出血,如胸壁血管破裂。③是否存在腹部內出血,如肝、脾破裂。④是否存在腹膜後出血,如腎損傷、骨盆骨折等。⑤四肢骨折如果損傷大血管,則出血量大,局部形成大血腫,而且血腫還會不斷擴大。
2、當發現有人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你作為第一目擊者應如何進行院前施救?
嘻嘻,上課不停課吧~
第一步:一旦發現身邊有心臟驟停、呼吸停止的患者,應緊急呼叫120或999,同時觀察患者有無意識,可以輕拍患者的肩部,邊拍邊呼喚患者,高聲問:「喂,你怎麼啦?」如認識,可以直接呼喚患者的名字。
第二步:確定患者沒有意識後,要緊急進行急救復甦,應立即呼叫周圍的人前來協助搶救,周圍人的配合和幫助非常重要。
第三步:將患者擺到復甦體位,即馬上將患者就地躺平,保持氣道暢通,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
第四步:解開患者衣帶、腰帶,有益於放鬆,且便於急救人員到來之後實施急救措施。
第五步:清除口鼻中堵塞物,一手扶住患者的下頜,一手摳除異物;用手摳除異物時,注意手不要被患者咬到。
第六步:抬起患者下頜,保持氣道暢通。
第七步:觀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可以通過看胸腹部是否有規律起伏來判斷。
第八步:捏住患者鼻子,進行人工呼吸。
第九步:觸摸頸動脈,觀察患者是否有心跳。通常應該觸摸頸動脈,找准頸動脈的位置,食指及中指指尖觸及氣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至3厘米,胸鎖乳突肌內側。發現患者沒有脈搏和呼吸,要做兩件重要的事——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同時進行胸部按壓。
第十步:進行胸部按壓要注意定位準確,用力適度。左手的掌根放在胸骨中下1/3處,右手掌根重疊放於左手手背上,手指翹起脫離胸壁,雙肘關節伸直,雙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壓(要注意,部位不對,或手的按壓角度不對,或是用力過大,都會導致骨折)。按壓的深度是4至5厘米,按壓的頻率為每分鍾100次,按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胸部按壓和人工呼吸同時進行,比例為30:2。
3、胸外心臟按壓常見的錯誤有哪些?
常見的錯誤:
1.胸外按壓前未檢查呼吸道是否通暢。未清除口腔內異物,造成窒息,使搶救失敗。
2.操作不及時或操作時間過短。在心臟停止跳動後的5分鍾內,由於某種原因而未及時實施有效的心臟按壓而延誤了寶貴的搶救時間,致使搶救失敗。即使心跳恢復,也可能因大腦長時間的缺血缺氧而造成不可逆轉的腦損傷,成為植物人。同樣操作時間過短,少於30分鍾而又未掌握有效的按壓指征,過早放棄也是錯誤的。特別是對於電擊與溺水者。
3.操作不規范。由於搶救床過高或過軟而使操作者兩臂不能伸直,肘部彎曲。下壓時肩部及軀千的力量不能傳導於掌根部,造成力度不夠,不能使胸骨下陷3~5厘米而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氣胸等並發症。另外,按壓部位不準確,盲目地將整個手掌置於前胸大面積地按壓是錯誤的。
4.對有廣泛肋骨骨折、血氣胸、心包填塞使用此法者,均為錯誤實施。
注意事項:
1.首先檢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阻塞。口腔內如有異物應及時清除(包括假牙),為人工呼吸或氣管插管打下基礎。因為維持循環與呼吸功能同等重要,兩者缺—不可。最好同時進行。
2.准確、及時判斷心跳停上,果斷有效地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是保障搶救成功的關鍵。在胸外按壓的同時建立良好的靜脈通路,以保障復甦葯物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
3.操作者准確、熟練、動作要到位。對於搶救床過高者將患者放低,搶救床過軟可於患者背部墊硬木板。如在現場則可於地上搶救。按壓的正確部位應是胸骨下1/3處,或將食、中兩指橫放在劍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為按壓區。嬰幼兒應按壓胸骨中部,即兩乳頭連線與胸骨高界處下移患者的—橫指,用力不可過大,深度為1.5~2.5cm,100次/分,術者將手掌根部放在按壓區而不是整個手掌,手掌要與病人胸骨長軸方向平行,另—手掌重疊放在前—手背上,並保持平行,手指應上翹,速率約80~100次/分。按壓應平穩、均勻、有規律。按壓時手掌不得離開胸壁,並配合人工呼吸,以15:2的比例進行,按壓和放鬆時間大致相等。
4.掌握有效按壓指征,為復甦打下良好的基礎:①能摸到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②收縮壓在60毫米汞柱以上③口唇發紺逐漸轉為紅潤④散大的瞳孔開始縮小⑤自主呼吸恢復
4、腦復甦的初期復甦(基礎生命支持)
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就應迅速開始就地搶救。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心搏驟停,現場搶救的基礎生命支持措施相同,包括
A(air way)--保持呼吸道通暢;
B(breathing)--進行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環。
1、開放氣道 保持氣道通暢是人工通氣的先決條件。最常見的氣道梗阻原因:舌後墜、異物阻塞、誤吸、粘膜水腫等。處理:托下頜、頭後仰、去除氣道內異物或分泌物。
2、人工通氣 口對口人工呼吸是公認的最簡便有效的現場急救人工通氣法。
(1)實施方法:以頭後仰方法保持呼吸道通暢。術者一手將病人的下頜向上、後方托起,另一手以拇指和食指將病人的鼻孔捏閉,然後深吸一口氣,對准病人口部用力吹入,見到病人胸廓抬起,口部有氣流呼出,才屬有效。開始時先迅速連續吹氣3~4次,然後以每5秒種吹氣一次的頻率進行。小孩則為每分鍾20次。
(2)注意事項:注意吹氣結束時,應同時松開捏鼻孔的手。吹氣時要配合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每次深吸氣時須盡量多吸氣,吹出時必須用力。
3、建立人工循環 即胸外心臟按壓術,是維持人工循環的第一手法,通過有節律地按壓心臟以維持人工血液循環。
(1)胸外心臟按壓的實施方法:病人仰卧於硬板床或地上,兩下肢抬高15°,術者在病人一側,選擇胸骨下半部為按壓點。將一手掌跟部置於按壓點,另一手掌的跟部復於前者之上,兩臂伸直。術者憑自身重力,垂直向下按壓,使胸骨下陷5cm,隨即放開,使胸骨自行復位,如此反復操作。小兒僅用一手加壓即可,新生兒用拇指按壓法。按壓應與人工呼吸同時進行,單人復甦時胸外心臟按壓100次/min,按壓與通氣之比為30:2,雙人復甦時按壓與通氣之比與單人相同。
(2)禁忌症:a、心包填塞;b、心臟創傷;c、張力性氣胸;d、廣泛性肋骨骨折。
(3)並發症:a、肋骨骨折;b、內臟損傷(心、肺、肝、脾等);c、胃內容物返流、誤吸等。
有效復甦的標志
①按壓時可觸及大動脈搏動(頸、股動脈),或可測到血壓;
②瞳孔縮小,並有對光反應,甚至出現自主呼吸;
③紫紺消失,口唇、皮膚轉為紅潤等。瞳孔的變化只能作為復甦效果的參考,切不可以根據瞳孔變化來決定是否繼續復甦。
5、下列屬於胸外心臟按壓禁忌症的是
您沒有給出選項,過往曾經認為胸肋骨骨折、胸廓畸形、心包填塞、主動脈瘤患者不適合進行胸外按壓,但是事實上一方面很內多疾病在現場可能無法被判別,另一方面出於權衡利弊,對於患者而言進行心肺復甦獲得的好處可能遠比什麼都不做等待救援好得多,因此在現在看來胸容外按壓是沒有明確的禁忌症的。
6、車禍後左胸下兩根肋骨骨折,有些腫,去過醫院要求住院治療
如果肋骨骨折,斷端沒有明顯錯位,可以採取保守治療。但是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建議手術,
1、肋骨骨摺合並血胸或者氣胸,需要胸腔穿刺甚至胸腔閉式引流術。
2、肋骨骨折斷端錯位明顯,疼痛劇烈,呼吸、咳嗽或者活動時為甚,那麼可以通過切開皮膚,肋骨復位+記憶合金內固定手術。
3、肋骨骨摺合並反常呼吸的,就是說骨折的這塊地方的胸廓是軟的,已經沒有骨骼支撐了,那麼需要做手術固定。
4、肋骨骨摺合並其他嚴重傷情的,比如說心包填塞、縱膈血腫等情況者,也需要急診手術。
另外提醒一句,作為一個胸外科醫生,我見過很多病人,X線胸片檢查提示一兩根肋骨骨折的,最終通過高速螺旋CT掃描+肋骨三維重建,發現有更多的肋骨骨折,最誇張的一次,我有個病人,普通x線檢查只發現一根肋骨骨折,最終做肋骨三維重建,發現有8根肋骨骨折,因為x線胸片檢查,在很多位置,肋骨都有重疊或者肋軟骨不成像,造成誤診,建議如果有條件,可以做一下三維重建檢查。
7、人工呼吸不當會致死嗎?
口對口人工呼吸是不可能致死的,但是心肺復甦時胸外心臟按壓所產生的並發症有可能,其zd可導致的並發症中最嚴重的是由胸肋骨骨折繼發的心臟破裂,心臟破裂所致大量出血短時間內就能導致失血性休克和心包填塞。
但是這些並發症內最後是否會發生其實不是很有意義,對於一個已經要接受胸外按容壓沒有心跳呼吸已經處於臨床死亡的患者而言不做心肺復甦肯只能是死路一條。
回答僅供參考,如有其它疑問請補充…
8、關於護理學知識
胸外心臟按壓
1.適應證:各種原因所造成的循環驟停(包括心跳驟停、心室顫動及心搏極弱)。
2.禁忌證
(1)胸壁開放性損傷。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臟壓塞。
(4)凡已明確心、肺、腦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無法逆轉者可不必進行復甦術,如晚期癌症等。
3.方法
(1)證實:主要採取「一看」:看形態、面色、瞳孔;「二摸」:摸股動脈、頸動脈搏動;「三聽」:聽心音。證實病人心跳停止後立即進行搶救。
(2)體位:去枕平卧,將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後墊一塊硬板,盡量減少搬動病人。
(3)暢通呼吸道(仰額舉頜法):一手置於前額使頭部後仰,另一手的食指與中指置於下頜骨近下頦或下頜角處,抬起下頦(頜)。有假牙托者應取出。
(4)人工呼吸:一般可採用口對口呼吸、口對鼻呼吸、口對口鼻呼吸(嬰幼兒)。
(5)按壓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處的下中線上或劍突上2.5~5cm處。操作者將食、中兩指橫放在劍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為按壓區。
(6)按壓方法:搶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緊放在按壓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兩手平行重疊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脫離胸壁。搶救者雙臂應綳直,雙肩中點垂直於按壓部位,利用上半身體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壓,使胸骨下陷4~5cm(5~13歲3cm,嬰幼兒2cm)。按壓應平穩、均勻、有規律地進行,不能間斷;下壓與向上放鬆時間相等。按壓至最低點處,應有一明顯的停頓,不能沖擊式地猛壓或跳躍式按壓;放鬆時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離開胸骨定位點,但應盡量放鬆,務使胸骨不受任何壓力。
(7)按壓頻率:成人80~100次/分,小兒90?100次/分。單人操作,心臟按壓15次,吹氣2次(15∶2)。雙人操作按5∶1進行。吹氣時應停止胸外按壓。
4.按壓有效的主要指標
(1)按壓時能捫及大動脈搏動,收縮壓>8.0kPa(60mmHg)。
(2)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膚等色澤再度轉紅。
(3)擴大的瞳孔再度縮小。
(4)出現自主呼吸。
(5)神志逐漸恢復,可有眼球活動,睫毛反射與對光反射出現,甚至手腳抽動,肌張力增加。
5.注意事項
(1)在胸外按壓的同時要進行人工呼吸,不要為了觀察脈搏和心率而頻頻中斷心肺復甦。
(2)按壓停歇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0秒,以免干擾復甦過程。
(3)遵循正確的操作方法,盡量避免並發症的發生。
(4)胸外按壓不等於對心臟實施按壓,因此,在按壓的同時,必須設法迅速恢復有效的自主心律。
6.並發症
(1)肋骨或胸骨骨折。
(2)心包積血或填塞。
(3)血胸,氣胸。
(4)肺挫傷。
(5)肝或脾撕裂。
(6)脂肪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