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後有哪些常見的並發症?
骨折後的並發症在早期和晚期都會出現,早期的並發症是和骨折相伴隨的,主要有骨折引起的全身和局部損害如休克、感染、創傷後急性呼吸衰竭、脂肪栓塞綜合征或合並顱腦、內臟、血管及神經等的損傷,這些並發症均和損傷的部位和程度有關,需要到醫院進行及時的處理。骨折早期還有一種並發症叫做缺血性攣縮,這種並發症如不及時的發現相處理會造成肢體缺血性壞死。
2、骨折常見的並發症有哪些
骨折的常見並發症分為早期並發症和晚期並發症。
(1)早期並發症
1)休克:是由於嚴重創傷、骨折引起的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損傷所導致。
2)脂肪栓塞:是由於骨折處髓腔內血腫張力過大,骨髓被破壞,脂肪滴進入破裂的靜脈竇內,隨著需要到達肺、腦引起肺、腦脂肪栓塞,嚴重影響生命。
3)重要的內臟器官損傷:如肝、脾破裂、肺損傷、膀胱和尿道損傷、直腸損傷等。
4)重要周圍組織損傷:包括四肢血管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脊柱脊髓損傷等。
5)骨筋膜室綜合征:由於肢體創傷嚴重,引起局部骨筋膜室內壓力增高,導致周圍神經軟組織缺血缺氧,嚴重時導致肢體壞死,常常產生截肢等嚴重後果。最常發生於前臂掌側和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一經確診,應立即切開筋膜減壓。
(2)晚期並發症
1)墜積性肺炎:長期卧床導致肺部活動量減少,引起肺部長期處於充血、淤血、水腫而導致炎症。
2)壓瘡:常見部位有骶骨部、髖部、足跟部。
3)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多見於骨盆、下肢骨折。
4)感染:開放性骨折如損傷嚴重,壞死組織殘留或軟組織覆蓋不佳,可能發生感染。處理不當可致化膿性骨髓炎。
5)創傷性關節炎:任何關節外傷後,尤其下肢關節損傷,關節面遭到破壞或關節內骨折未解剖復位,畸形癒合後,因關節面不平整,長期磨損引起創傷性關節炎。
6)關節僵硬:骨折和關節損傷最為常見的並發症。患肢長時間固定,靜脈淋巴系統迴流不暢,滲出物使局部軟組織發生粘連,並伴有關節囊和周圍肌肉攣縮,導致關節活動障礙。及時拆除固定和積極進行功能鍛煉是預防和治療關節僵硬的有效方法。
7)廢用性骨萎縮
8)缺血性骨壞死:常見的有股骨頸骨折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9)缺血性肌攣縮:骨折最嚴重的並發症之一,是骨筋膜室綜合征發生後導致的嚴重後果。
10)骨質疏鬆。了解更多骨折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平台登錄黃慶茁疼痛科
3、造成骨折的原因有哪些呢
4、最常見的骨折是哪些
常見的骨折 1科雷氏骨折 2踝部骨折 3前臂骨折 4鎖骨骨折 5股骨頸骨折 6腰椎壓縮骨折 7肋骨骨折 8根骨骨折 9掌指(趾)骨折10小腿骨折
5、骨折的常見分類及原因有哪些?
"骨折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1)按骨折處是否與外界相通可分為:閉合性骨折(無表皮傷口)和開放性骨折(有傷口,骨頭露在傷口外面)。(2)按骨折的損傷程度可分為:單純骨折(只有骨折,其他組織未損傷)和復雜骨折(合並有血管、神經損傷者);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摘自:MDSIN麥森中國區產品服務中心(mdsin#com)。(3)按骨折線的形態可分為:橫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骨頭碎成3塊以上者),嵌插骨折、壓縮骨折(骨松質像麵包一樣被變形),裂縫骨折、青枝骨折等。"
6、骨折的全身表現有哪些?
大多數骨折一般只引起局部症狀,嚴重骨折和多發性骨折可導致全身反應。
(1)休克。骨折所致的休克主要原因是出血,特別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發性骨折。嚴重的開放性骨折或並發重要內臟器官損傷時亦可導致休克。
(2)發熱。骨折後一般體溫正常,出血量較大的骨折,血腫吸收時可出現低熱。開放性骨折,出現高熱時,應考慮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