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髁上骨折矯形

髁上骨折矯形

發布時間:2021-06-23 08:58:08

1、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與肘關節脫位的區別?

肱骨小頭骨折的治療措施是:
1、閉合復位
原則是使肘關節前關節囊鬆弛,加大肘關節前外側間隙,以利復位。部分骨折塊大者,無翻轉移位時,可行閉合復位。復位時應輕度屈肘以解除前關節囊對骨折塊的束縛作用。但屈曲過多時,則橈骨頭又可妨礙復位。利用被動肘內翻加大外側關節間隙,用手指將骨折塊向遠側推擠。復位後屈肘位固定,因有橈骨頭的阻擋作用,骨折塊穩定。用石膏托固定4周後,開始主動活動。
2、切開復位
完全型骨折,閉合復位不成功者,應行切開復位。肘關節外側切口,復位後由於骨折而粗糙而接觸面廣泛,屈肘位骨折相當穩定。大多數不需內固定術後在屈肘位石膏固定4周。個別如復位後骨折塊不穩定,有移位傾向者,可用細克氏針,由前外向後內方向交叉固定。但術後不宜做屈肘活動。直到固定3~4周,才能做關節功能練習。骨折塊復位後,也可用松質骨螺絲釘,由肱骨外髁背側固定,但釘尖須止於軟骨下。由於固定牢靠,術後3~5日即可開始屈伸活動。
3、骨塊切除
部分骨折骨塊較小,應及時切除,有利於肘關節功能鍛煉。否則將在關節內成為游離體,發生骨性關節炎
4、陳舊骨折的處理
肱骨小頭骨折後,又未經及時的治療,可導致肘關節功能障礙。肱骨小頭在移位的位置上與肱骨下端癒合。關骨面多已退行性變。切開復位已不可能。可考慮切除阻礙關節活動的骨折塊或橈骨頭,同時再行肘關節松解術。肘關節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http://www.guhuaisi999.cn/guzhe/article/080329111432.htm

2、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前下移位,遠折端向上移位,但肘後三角關系正常。此骨折容易造成肱動脈損傷,出現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導致前臂缺血性肌攣縮。受傷時間短,局部腫脹輕,沒有血循環障礙者,可進行手法復位外固定。

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包括:手法復位失敗;小的開放傷口,污染不重;有神經血管損傷。

無論手法復位外固定,還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後應嚴密觀察肢體血循環及手的感覺、運動功能。抬高患肢,早期進行手指及腕關節屈伸活動,有利於減輕水腫。4 ~ 6 周後即可開始肘關節屈伸活動;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穩定的患者,術後2 周即可開始肘關節活動。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後下移位,遠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線呈前上斜向後下的斜形骨折。可刺破皮膚形成開放骨折,少有合並神經血管損傷。

3、髁上骨折術後鍛煉能否完全恢復?跪求醫療線索!

正常人肘關節背伸一般不超過10度,屈曲一般可達到140度。

您的孩子肘關節的確不是很正常,但是不必過分擔心,因為:

1、肘關節的活動能夠接近正常,只是外觀稍不如人意;
2、孩子在生長過程中,骨骼會隨著力線發生改變,漸漸適合日常正常的活動,長大後,有很大的可能性會恢復正常骨骼形態。

所以,您的孩子現在只有7歲,骨骼第二次快速生長發育還沒有來到,故此您不必過分擔心。

補充:非常抱歉。
兒童四肢骨骨折,在與運動方向一致的前後成角(在側位片上能看出來)小於15度(您的女兒可能就在這個界限左右)一般可在骨痂塑性改造期得到糾正。但這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大概幾年。所以幾年內,這種情況(外觀形體的差異)會影響您的女兒參加舞蹈的訓練。
即使成年後恢復到與正常人完全一樣,也僅是不會影響正常生活,但是在藝術修養方面(舞蹈),可能會因為孩子已經大了,不能達到專業的水準。

這一段補充我想了很長時間,我認為作為日常生活,您的女兒會恢復到接近正常人甚至與正常人無異,至於舞蹈課的訓練,我是完全的外行,不知道形體的要求。但是把舞蹈作為一種藝術修養而不是職業我想不應該放棄。

關於治療,7歲的孩子做矯形手術還太早(影響骨骼發育)也沒必要,保守治療主要是功能鍛煉,各醫院的意見都是一致的。

很抱歉,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您。

4、為什麼肱骨髁上骨折後會伸不直

如果不是接骨問題,那就是愈後問題,另外也可能是心理問題,建議去咨詢一下主治醫生比較妥當。

5、肱骨髁上骨折畸形癒合截骨矯正術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可以報銷嗎???

?

6、右側肱骨髁上骨折康復鍛煉

早期合理的功能鍛煉,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關節僵硬,促進骨折癒合。所以,被固定的肢體,均要作適當的肌肉收縮和放鬆鍛煉。對於沒有固定的關節,應及時鼓勵病人作主動的功能鍛煉,當骨折端已達臨床癒合就逐漸加強負重鍛煉。
臨床上功能鍛煉有兩種形式: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
(一)主動運動
是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根據病人的活動能力,在不影響骨折斷端移位的前提下,盡早進行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未固定關節的各向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減輕創傷對全身反應,防止關節僵硬,因此主動運動應自始至終貫串在整個骨折修復過程中。具體可分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骨折l一2周內斷端雖經整復,但不穩定,偶而伴有輕度側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殘余,此時骨折並發的軟組織損傷尚需修復,局部疼痛,肢端腫脹仍存在,因此鍛煉主要形式是通過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在不影響斷端再移位的情況下,進行上下關節屈伸活動,以幫助血液迴流,促進腫脹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同時也通過肌肉收縮和舒張使壓力墊效應力增強,對穩固斷端和逐漸整復殘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撓骨雙骨折,經復位固定後,即可進行指間關節、指掌關節的屈伸鍛煉,手指內收外展,肘關節屈伸和肩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等鍛煉。
骨折2-3周後肢體腫脹疼痛已明顯減輕,軟組織創傷已基本修復,骨痂開始形成,斷端初步連接,除加強進行肌肉收縮與放鬆運動外,其他關節均可逐漸加大主動活動度,由單一而到幾個關節的協同鍛煉,在牽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過肌肉收縮、放鬆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來帶動患肢的活動。
2、第二階段:此時骨折已達到臨床癒合標准,外固定和牽引拆除後,除了固定期間所控制的關節活動需繼續鍛煉修復外,某些病人由於初期鍛煉比較差,固定拆除後,還可能存在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肢體水腫等症狀,那麼必須繼續鼓勵病人加強功能鍛煉,配合中葯外洗和推拿來促進關節活動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復。另外,還可據病情需要適當配合物理治療,但應仍以主動鍛煉為主。
(二)被動運動
1、按摩:適用於骨折斷端有腫脹的肢體,通過輕微按摩幫助腫脹消退。
2、關節被動活動:骨折固定初期,少數病人因懼怕疼痛不敢作主動鍛煉,宜在醫務人員幫助下進行輔助性活動,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動鍛煉。對早日消除腫脹,防止肌肉萎縮粘連,關節囊攣縮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時要輕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創傷。

與髁上骨折矯形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