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後多久下地

骨折後多久下地

發布時間:2020-04-19 13:16:36

1、骨折多久可以下地走路?

你好 我和你一樣也是腿骨骨折 不過我快三個月了我恢復的還挺好現在能自己慢慢走了 說下我的恢復經歷希望對你有幫助
前期 就是手術後一個月 不能下地或負重走,但要注意腿部肌肉的鍛煉 醫生應該也教過你怎麼鍛煉吧 這個鍛煉可別忽視,要不然你肌肉退化或關節粘連後會很痛苦的(我見過人家被醫生強制掰的,那叫個疼啊)前期就是在床上鍛煉肌肉沒別的。2個月多點 傷口沒別的情況就可以下地了剛開始要用拐杖。
另外 傷口1個月後 已經癒合的話 每天用熱水加一點鹽用毛巾熱敷對消腫活血效果很好的 我一直在用
我也沒吃什麼別的葯 一直挺好的 著不是個急事 別急要慢慢來,希望你也能早日站起來,還有什麼不知道我們可以一起討論 hotbab@163.com
祝你早日康復

2、骨折多長時間可以下地

建議復查X線片,對比骨癒合情況。一般骨折在3個月後就可以下地行走了。

3、粉碎性骨折多久可以下地走路

在臨床上發生了粉碎性骨折,骨折後多久考慮下地,在臨床上沒有統一明確規定的時間。因為要根據病人的年齡和骨折的部位及採用何種方法治療才能決定。如果是腰椎發生了粉碎骨折,骨折後沒有神經損傷症狀,病人比較年輕,一般在正確治療後,在佩戴支具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在傷後4周左右進行下地,可以早期功能鍛煉。如果是兒童發生了脛腓骨骨折,經過保守治療,給予石膏托或支具外固定,一般在傷後3-4周可以考慮下地。但是每個病人在下地之前,一定要拍攝骨折部位的x光片,明確骨折生長的情況。如果骨折位置理想,骨痂生長良好,可以考慮下地。

4、腳骨折了,手術後多久才能下地活動。

注意休息不要活動,休息時抬高患肢有利於水腫消除;大約45天後去醫院拍片復查,根據骨折癒合的情況而確定活動的時間;骨折病人早期先不要採用肉骨頭湯進行補鈣,而要多吃一些能轉化為有機質骨膠原的食品。如豬皮凍、牛奶、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
關鍵在於不偏食,不挑食,飲食品種豐富,只有保證膳食平衡和一定量鈣的攝入量,才能有利於骨骼的再生和康復。 祝你早日康復!!~

5、腳踝骨折術後多久可以下地

一般來說,術後3個月可以負重行走,不過,最好看X片是否骨癒合而定,鋼板去除後1周可以下地走路,但因為存在鋼板應力遮擋效應,骨折處相對脆弱,不可手暴力,去鋼板時間可以看骨癒合情況,X片提示癒合即可去除鋼板,一般需在術後至少3個月後

6、股骨頸骨折術後多久可以長好,多久可以下床?

一般護理
(1)體位護理:患者取去枕仰卧位,下肢稍外展,穿丁字鞋防旋或兩腿間置外展支架,避免屈曲,內旋動作。6~8 h後可低枕平卧,術後第二天可半靠坐起。
(2)生命體征護理:密切觀測生命體征直至穩定,必要時ICU監護24~48 h,觀察電子鎮痛泵的使用效果,老年患者對失血敏感,手術耐受性差可及時給予少量、多次輸血,及時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纖維素易消化食物。糖尿病患者術後有發生全身情況惡化的危險,要控制好糖的攝入量,監測血糖,將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
(3)引流管護理:妥善固定切口負壓引流管,保持切口負壓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脫落、扭曲,定時擠壓引流管,每2 小時1次,每班觀察負壓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並記錄,保持引流口敷料清潔,如有滲出及時通知醫生給予更換術區輔料,對於皮膚敏感的患者准備防過敏紙質膠布,防止皮膚破潰給患者帶來的疼痛。引流液減少至〈50 ml/d可拔除引流管,並將引流管殘端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
(4)患肢護理:密切注意傷口和肢端血循環情況,注意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敷料包紮松緊度,傷口周圍皮膚張力,待患者麻醉葯作用消退後及時評估患肢感覺和運動功能。
(5)疼痛的護理:做好患者術前、術後的心裡護理,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加強心理護理 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反應,因此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尊重患者的人格主動詢問,相信患者的主訴,並表示理解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感到護士在分擔他們的痛苦,讓患者有信任感、依賴感、安全感,消除對疼痛的恐懼、焦慮。同時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舒適的卧位。保持病房安靜整潔,有利於患者休息和睡眠,可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合理用葯 盡量早用止痛葯,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葯物,而不是等到疼痛難忍時再給葯。預防性用葯較疼痛劇烈時用葯量小,鎮痛效果好。分散注意力,如:與患者談論一場精彩的體育比賽。也可聽聽音樂,音樂有刺激和分散注意力的作用,具備鎮痛及鬆弛的能力,鼓勵患者聽一些舒緩優美的音樂,可「忽視」疼痛感覺,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力,從而忘記手術造成的疼痛。硬膜外鎮痛泵給葯止痛 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發展,硬膜外鎮痛方法已廣泛應用於臨床,鎮痛效果良好。但在使用硬膜外鎮痛泵時還應注意觀察病人有無惡心及尿瀦留,注意監測血壓、脈搏、面色。並注意觀察呼吸的頻率及深度,防止低血壓及呼吸抑制的發生。
(6)心理護理:動態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和情緒波動,尊重患者的個人生活習慣,保護患者隱私,對於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在術前要告知手術費用,使患者有充分的准備。心理護理貫穿護理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每項操作都要做好相應的告知工作,使患者沒有疑慮,感到舒適放心,更好的配合醫療及護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復。

功能鍛煉的指導
(1)麻醉清醒後鼓勵並幫助患者作踝關節的被動和主動伸屈運動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術後1周可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在卧床期間逐步行抗阻外展等長肌力訓練,直腿抬高及臂肌收縮功能鍛煉,以加強外展肌及股四頭肌肌力。
(2)術後8周。1,股骨頸骨折術後康復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髖膝關節屈伸練習,髖關節內收外旋練習,注意屈髖角度逐漸增加,但應小於90度,保持術側髖關節外展位。2,知道下床方法,即先移至健側床邊,健腿先離床並使足部著地,患肢外展屈髖小於45度,由他人協助抬起上身,使患腿離床並使足部著地,再扶住助行器站立。3,上床時按相反順序進行。4周後根據功能恢復情況,也可扶雙拐下地練習步行,上樓時健側先上,下樓時患側先下。
(3)術後8周至3個月。重點訓練髖關節伸展,直腿抬高和單腿平衡練習。每日10-15次,每次1-2分鍾,直至患肢能單腿站立。術後使用雙拐6周後改用單拐4周。囑患者活動量不能過大,堅持鍛煉,方法正確,保持術側髖關節外展位,屈髖小於90度。
(4)3個月後。股骨頸骨折術後康復如無疼痛,跛行,可棄拐長,可從事日常家務勞動。做到三不:不盤腿,不負重,不側卧。四避免:避免重體力活動和奔跑等髖關節大范圍劇烈活動的項目;避免在髖關節內收,內旋位時從坐位上站起;避免在雙膝並攏雙足分開的情況下,身體向術側傾斜取物,接電話等;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的路面上行走。

和怡在家可以提供專業的出院後護理,和怡在家是上海首家有資質的醫療護理公司。

7、粉碎性骨折術後多久可以下床?

我暈,樓上的你太吹了嘛!! 個人以一個西醫來骨科醫生的身份建議病人,你的骨折是粉碎性的,在骨折未愈前不要源下地,建議3個月後復查X線片,了解骨折癒合情況,現在下床會導致骨折錯位移位,鋼板斷裂等情況,忌吃辛辣食物,其他食物不忌,骨折的癒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聽樓上的知亂說.中醫如果有那麼好的效果還用他來宣傳?我也不是說中醫不好,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道當然希望中醫好,但是要實事求是.

8、骨折術後多長時間能下地行走

你好,根據你的病情描述之前因為小腿 骨折 ,採用鋼板內固定 手術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去復查X光片,看看骨折癒合的怎麼樣了。 一般來說兩個多月的時間骨折線應該模糊了,可以使用拐杖幫助下下地 行走 ,這樣可以鍛煉腿部肌肉又能預防骨折移位,另外多進行踝關節的屈伸鍛煉。一般三個月骨折就能完全癒合,等那時再正常下地行走。願你早日康復。

與骨折後多久下地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