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鷯哥骨折怎麼辦

鷯哥骨折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0-04-19 10:03:57

1、我家鷯哥誤撞到吊扇 翅膀好像斷了 怎麼辦?

勸你還是送醫院`畢竟那些是偏方`像你朋友說的`要是骨折``沒扶正`直接癒合`那以後也沒用的``因為鳥類的骨頭是中空,很脆弱`而你自己又不知道骨折的情況是怎樣`假如條件允許的話`送醫

2、我家的鷯哥生病了!!!

一、出世篇——雛鳥的選擇
如何選擇雛鳥,已有很多文章介紹過,比如:搶食能力要強;眼睛要有神;腳爪要有力;鷯哥要平頭帶頭溝;八哥要嘴白而長;有這樣特徵的雛鳥較聰明長大易學語。對於一個老手這些當然不難,但對於一個新手,恐怕聽的越多,越有不知該如何下手的感覺。試問當你第一次看見一隻雛鳥時,你如何判斷它怎樣的表現才算眼睛有神、頭溝夠深、腳爪夠力?加上現在的鳥檔主都很聰明,白天從來不喂飽雛鳥——造成個個雛鳥的搶食能力都超強!
人類都不可能對一個初生的嬰兒准確判斷他是否日後聰明,長大能通曉幾國外語,又如何能判斷目前連公母都難以分辯的雛鳥是否聰明和易學語呢?所以,作為新手我們的目標就是挑一隻健康的雛鳥——身體健康是一切之本嘛!
我們把目標簡化了——就好辦多了——不會挑聰明的,那我們就挑只健康的!
挑選的要求如下:
1)盡量選頭窩雛鳥
——鷯哥雛鳥頭窩3~4月出生,八哥雛鳥頭窩5~6月出生
雖然,說頭窩雛鳥比二窩的聰明學語能力強是沒有太多的根據,但從小鳥的健康和今後的發展來說選頭窩是有道理的。
頭窩雛鳥由於是親鳥的第一胎,親鳥的體質佳精力旺出品自然較高。最重要的是早出生的雛鳥,有更多的時間在換羽來臨前和過冬前進行語言調教和放飛訓練,因為事實證明換羽後和在寒冬大部分的雛鳥學語能力都降低了。而且,頭窩的雛鳥能在寒冬來臨前換好羽對身體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注意:這並不是說二窩、三窩的學語能力差,這只是從健康和發展的角度來說,頭窩的更容易上手)
2)盡量在雛鳥多的鳥檔選
——俗話說:不怕貨比貨就怕人比人。
在7、8隻雛鳥堆里挑比在2、3隻里挑成功率高的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一堆里合眼緣挑出來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那隻——但絕不是最差的那隻。什麼叫合眼緣——就是你第一次見到他/她時的那種暗暗喜歡又不能喜形於色的那種感覺!如果你對雛鳥喜形於色,鳥檔主就會吊起來賣了。你只需要靜靜的看著它而它又能靜靜的看著你就行了——表明它還小(日齡大的會躲)不能獨立需要依賴你或者日後還是個注意力集中學習認真的好孩子。(不建議敲打箱子看雛鳥的反應——只要是餓的都會抬頭搶的——不抬頭搶的不一定是有病的可能只是飽了或困了。當然你不這樣做鳥檔主也會做給你看的——我就是受不了雛鳥搶食的可愛樣子一沖動加入了養鳥大軍的)
3)單獨細看
挑到合眼緣的就把它拿出來放到旁邊單獨細看。
看羽毛、嘴、腳爪是否完整無缺,看泄殖孔周圍有否粘附污物——有則可能身體健康有問題——換!
這樣挑選是不是很簡單呀?我的八哥、鷯哥就是這樣簡單跟我回家的,不同是一個給的錢少一個給的錢多。
或許,你還想問:那雛鳥選公的還是選母的好?選擇八哥還是鷯哥好?
首先,無論八哥還是鷯哥,公母都會說話這是事實,目前不存在某一性別學語能力更強的證據。所以沒必要去分,除非是想繁殖。
至於選擇八哥還是鷯哥好?我正好都養過,說說我個人的意見:
1)八哥——像狗樣貌威武性豪爽、膽大好鬥喜鬧難接近適合初學者和放飛愛好者飼養
2)鷯哥——像貓樣貌嬌美性溫柔、膽小怕事愛靜易親近適合進階者特別是女性飼養
二、幼鳥選購篇
幼鳥的選購方法,由於幼鳥的性質不同,運輸情況不同,所以選購方法上會有差別,一般幼鳥大致分野生鸚鵡和人工繁殖鸚鵡2種,人工繁殖的鸚鵡,由於很多都是由進口繁殖場繁殖,而繁殖場本身具有專業的防疫和飼養管理,所以幼鳥的身體健康情況相對來說是比較有保障的(這里姑且不論人工繁殖的走私運輸和假人工鳥的問題),所以選購時,注意的事項相對沒有野生幼鳥那麼多,那麼麻煩。而市面的大緋胸、小緋胸、亞歷山大,都是野生鸚鵡,野生鸚鵡在自然界可能會有受傷、傳染病等各種情況,所以選購時候要十分留意。
1、盡量在鳥販一到貨就去挑,別等賣剩下1、2個才去挑。
這個做法主要是為了避免幼鳥在鳥店內感染細菌和防止鳥販不懂喂養而對幼鳥造成傷害。鳥店衛生環境肯定是差的,尤其是國內,大部分鳥店衛生環境比廁所還差,細菌無處不在,甚至還有其他病鳥留在鳥店內,幼鳥由於還沒完全發育,身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當然也是沒有完全建立,無論體力和免疫力上,都是比較差的,一旦遇到細菌,就很容易染病,所以為了避免幼鳥在鳥店內感染病菌,鳥友應該在鳥店到貨後,馬上去挑選你要買的幼鳥。另外鳥販餵食問題,國內懂得正確飼養鸚鵡幼鳥是極少數,大部分鳥販都是不懂喂養的,大家別以為鳥販就一定懂得喂育鸚鵡,這是錯的,每年死於鳥販手上的幼鳥不計其數,所以為了避免鳥販亂喂而造成幼鳥傷害,也應該幼鳥到貨後馬上前去挑選。
也許有些鳥友會說讓幼鳥在鳥店呆一段時間後,過了危險期,可以觀察有沒有病,若身體5個指標都正常的,就可以放心購買。這個方法是以前一些鳥友常用的方法,的確有部分幼鳥會在這段時間內由於體力不支,疾病或者其他情況而夭折,採用這個方法購買的朋友的確避免了這些問題幼鳥,但採用這個方法其實也是忽略了上面2個問題,而且還有疾病潛伏期的問題,舉例說,如果幼鳥剛回去時候是健康的,你過了10天才去買,那麼假設幼鳥在10天內感染了其他細菌,但感染後並不是馬上發病,而是處於疾病潛伏期,還沒到病發,那麼處於疾病潛伏期的幼鳥的精神、糞便、食慾等幾個指標依然是正常的,於是就買了,但買了回去後一周,幼鳥才發病,最後甚至死亡。最後,也許有朋友說,剛到的幼鳥也可能有疾病,而疾病還處於潛伏期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是存在的,也是購買野生鸚鵡最根本的風險,這是無法避免的,要減低這個風險,只能靠自己更多的經驗去幫助判斷幼鳥當時的健康情況,但作為我自己,我比較建議鳥友新到鳥就去購買。
2、觀察幼鳥的5個主要健康指標
食慾,如果還沒斷奶的,應該要有強烈而索食反應。可以將洗干凈的手指彎曲輕輕防到嘴巴裡面,就能看到幼鳥的索食反應
精神,健康的幼鳥應該是十分精神,反應靈敏的。試試用手指作為移動物體,檢查幼鳥是否會注視手指,精神好的幼鳥應該表現為十分活潑好動。
糞便,健康的幼鳥糞便絕對不能拉稀,肛門不能沾有大便。幼鳥雖然進食流質食物,糞便會比較多水分,但水分再多,糞便也應該是成條形,不應該出現鬆散情況。
鳴叫,健康的幼鳥應該有響亮的鳴叫,而不是一聲不響。
外表,仔細檢查鸚鵡整個身體,胸部肌肉是否飽滿,體溫是否正常,眼睛,鼻孔無分泌物,嘴巴合閉,無明顯張嘴喘氣現象,羽毛緊貼不鬆散,翅膀收緊不下垂,體表無外傷傷痕、骨折、扭傷情況,腳部4爪有力,無八字腳畸形腳。
當上述指標合格後,就可以判斷為健康的幼鳥。
三、幼鳥運輸、保暖篇
幼鳥的運輸和保暖是十分關鍵的環節,這2個環節是過往很多幼鳥夭折的關鍵
1、運輸
若在較近的地方購買幼鳥(100公里內),氣溫是10-20攝氏度的,一般用塑料箱或者籠子,內墊木屑、報紙等保溫吸水材料,然後在外面再包報紙,留3~4個通風口,即可運送回家。若是10度以下運輸,則需要在箱子或者籠子外包厚布,留通風口才能送回家。
若在其他城市購買的,則應該在幼鳥上車前30分鍾餵食,但不能餵食過飽,一般餵食正常食量的1/3即可,並在流質內添加小量電解質更佳。上車後,盡量保持籠子平穩,不要太顛簸,也不能把鳥防在沒有空氣的行李箱內。若車程超過4小時的,應該每4小時喂一次流質,食量按1/3餵食,以保持幼鳥體力。
無論長途還是短途,都應該確保幼鳥能呼吸新鮮空氣,保持空氣流通,特別夏季,若超過30度氣溫的,應該考慮其他通風降溫措施。
2、日常家庭的保溫
a、保溫箱製作
保溫箱的尺寸基本是隨意的,主要能讓一隻鸚鵡能自然轉身就可以,高度建議是30-35cm以上為佳。保溫箱材質可以選用木箱、紙箱或者塑料箱,木材為最佳,堅固內用,既可以適當透氣,保溫效果也好,紙箱保溫、透氣也不錯,但不耐用,容易破壞,特別是幼鳥斷奶期,紙箱半天就被咬穿個大洞了。用塑料箱,保溫和堅固程度也不錯,但透氣性能就差了,保溫箱內濕度會偏高。
a、箱子處理,一般箱子放鳥之前要先做處理,例如紙箱要先看看之前是裝什麼東西的,如果是裝油漆、天哪水的,那就盡量不要作為幼鳥的保溫箱了,木箱裡面有油漆、石灰、或者其他化學品的,也不能作為保溫箱,如果你看清楚保溫箱內情況安全的,無化學氣味的,那麼只要用布清理干凈箱內灰塵,趕走蜘蛛蟑螂等,最後最好放在陽光下曬2~3個小時消毒,然後在旁邊鑽孔作為通風口後,就可以給幼鳥使用了。
b、箱內情況
箱底一般墊報紙,然後在上面加木屑、紙屑作為墊層,木屑也可以吸收糞便,方便清理,若情況許可的,可以在箱底架起一層鐵網,這樣幼鳥就不會踩到糞便上了。要注意的是千萬別讓幼鳥光著腳站在平滑的木板或者塑料箱上,腳掌一旦沒有任何支撐,不能用力的,那麼很可能會造成幼鳥後天的發育畸形,也就是八字腳。如果沒有鐵網的,也要加木屑和紙屑,以便幼鳥抓穩,站立。
箱蓋,保溫箱的蓋子必須要牢固,並且最好能扣上,因為幼鳥隨著時間長大,是會爬出箱子外的,若幼鳥爬出箱外而家裡有其他動物或者無人的時候,幼鳥就可能飛走或者有危險了。
保溫箱加熱設備,一般比較多用的是陶瓷燈泡、和暖風機,陶瓷燈泡多數是進口的不發光發熱的電熱器,而暖風機就是一般家庭常用的,各大家電店有售,用暖風機要注意室內濕度。
若覺得陶瓷燈泡和暖風機較貴的,可以DIY加熱設備,你可以按不同地區的氣溫,來選擇40或者60w的普通燈泡,然後再找一個可樂罐來,搞好電線後,按燈泡長度,鋸開可樂罐,並固定好可樂罐的位置,把燈泡放進去接上電源給可以了,這樣就可以又發熱,又不會發光,可以讓幼鳥舒適入睡了。要注意的是盡量把燈泡放在保溫箱上端,別放下面,放下面容易燙傷幼鳥,而且注意電線不要留在箱內,不然幼鳥咬到電線就有危險了。
c、根據自己家庭的室溫考慮保溫方案
家內室溫低於10度的,應為幼鳥准備保溫箱和陶瓷燈泡、電暖爐等保溫設備,以確保幼鳥在15-18攝氏度以上。家內室溫10~20度的,例如廣東廣西等較南地區,可以只用保溫箱,不加保溫設備。如果有條件的,也可以購買或者自製保溫箱。目的和上面的一樣,保持幼鳥15~18度以上。
四、幼鳥喂育篇
1、幼鳥食物及相關知識
鸚鵡屬於晚成鳥,跟雞鴨鵝不同,孵化後,鸚鵡自己還不能站立,不能獨立進食,由於鸚鵡體內各消化系統還沒發育,所以需要父母餵食流質才能繼續發育。
自然界的鸚鵡父母是出外進食各種堅果、種子、植物嫩芽、蜂蜜、漿果等東西,經過嘴巴初步分解後進入鸚鵡的胃部(素囊)發酵,變成糊狀物質,也就是我們說的流質,然後父母返回巢內,然後對准一個子女的口部,利用素囊的收縮,將素囊內的食物反芻給幼鳥進食,由於素囊內的食物經過父母分解和發酵,所以到幼鳥嘴巴裡面的食物,基本已經很容易消化了。要記住的是,鸚鵡的體溫是41-43度的,所以,鸚鵡親鳥反芻出來的食物溫度也是這個溫度,所以當我們模仿鸚鵡親鳥喂育幼鳥的時候,也要十分注意這個問題。
喂育幼鳥的食物可以是多樣化的,跟自然界一樣,可以是多種食物經過分解和發酵的混合物,但提供多樣化的食物雖然對鸚鵡有益,但製作的過程將會很復雜,也很浪費時間,所以對於一般家庭來說,這個方法並不實際,但上面說的並非廢話,而是提醒各位鸚鵡主人知道,鸚鵡是需要多樣化的食物才會健康的,單一的食物會造成鸚鵡營養不良。
2、幼鳥食品分類介紹
一般國內我們人工喂育鸚鵡的食物主要有:
a、鸚鵡奶粉
所謂奶粉,並非含有奶類成份,只是鸚鵡奶粉跟人類奶粉一樣,經過溫水開稀後,會變成糊狀,所以一般鸚鵡朋友稱為鸚鵡奶粉而已,事實上,鸚鵡奶粉並不含有奶類成份,有些朋友會用牛奶喂育鸚鵡,但其實這是不對的,牛奶裡面含有乳糖,而對於鸚鵡來說,鸚鵡體內並沒有分解乳糖的酵素,所以,鸚鵡是不能有效分解乳糖,一旦乳糖不能分解,鸚鵡就會腹瀉,嚴重的腹瀉可以導致鸚鵡脫水的,所以不要以為牛奶就是好營養。當然,有一些鸚鵡書籍是說可以使用牛奶作為流質食物的一部分,但這是建立在有豐富經驗的飼養者喂育的情況下的,並非適用於所有人,因為有些鸚鵡進食小量牛奶,並沒有出現腹瀉現象,但如果沒有經驗的人,胡亂餵食牛奶,那鸚鵡的生命可以說是很危險的。
鸚鵡奶粉一般都是國外進口的,奶粉的製造是經過國外鸚鵡學家分析和參考鸚鵡的食物,然後購買採集這些食物,並按比例將這些食物原材料分解,經過處理後而製成鸚鵡奶粉的,所以一般鸚鵡奶粉的營養是足夠的。但不同牌子的鸚鵡奶粉,裡面的食物成份會有不同。具體那個好,我就沒有做研究分析了,大家自己探討一下吧。這里給幾個我用過的奶粉牌子給大家參考:kaytee、perrtybird、roudybush、harrison這幾個牌子的鸚鵡奶粉都不錯,harrison是美國和紐西蘭獸醫推薦的牌子,不過我就沒錢買這個牌子的奶粉了,因為貴的要命,呵呵
如果各位覺得鸚鵡奶粉價格太高的,可以自製鸚鵡幼鳥食品。
b、自製鸚鵡幼鳥食品
原材料上面說了,可以多樣化的,可以是各種蔬菜或者水果的混合物,又或者其他種子壓成粉末後製作的混合物,但為了方便大家製作,按自己的經驗,我一般用麥片+葡萄糖+玉米粉或者亨氏胡蘿卜米粉,比例大概是6:1:3。麥片和玉米粉必須是選購無糖無鹽,需要經過煮食的原麥片,不能買含奶類成份,或者含有糖和鹽的。
製作方法如下:先把適量的麥片和玉米粉加熱水,放火裡面煮1~2分鍾,待麥片和玉米粉煮沸後,放常溫下降溫,當接近40度時候加入適量葡萄糖,攪拌均勻後喂育鸚鵡即可。切忌喂過熱的食物給鸚鵡進食,會灼傷鸚鵡素囊的,太冷的食物,鸚鵡也不會感興趣的,甚至會出現拒食。
c、特別注意
在這里慎重的提醒各位,不是人吃的東西都能給鸚鵡進食的,很多東西鸚鵡是不能進食的,有些東西甚至是有毒的,舉例說說部分鸚鵡不能進食的食物:咖啡、酒精、巧克力、苦瓜、牛油果以及含油鹽的食物,和帶苦澀味道的植物。
3、餵食器具及其衛生
a、鸚鵡的餵食器具主要有2種,1是餵食器,我們俗稱的針筒,2是匙更。所謂餵食器,其實跟我們的針筒基本一樣,不同的是針頭部分,餵食器的針嘴是塑料的,而且長5cm左右,針嘴直徑大概0.2-0.4cm,不是人類用的尖尖的不銹鋼針頭。匙更,就是一般家用的匙更,可以是瓷的,也可以是塑料和不銹鋼的。

3、我的鷯哥一隻腿好像骨折了,怎麼辦?

送去寵物醫院看看。。。據樓主所講,貌似有些嚴重。。建議不要自己動它,拎上籠子去醫院吧。。。祝好運!

4、鷯哥飛的時候撞的翅膀下垂飛不起來!聲音也沒有了!怎麼治療翅膀下垂啊

骨折了吧這是,固定起來靜養。你受傷的時候還有心情唱歌啊?肯定不叫了撒

與鷯哥骨折怎麼辦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