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分為幾類?
(1)根據骨折處皮膚黏膜的完整性分為:
(1)閉合性骨折(closed fracture):骨折處皮膚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與外界相通
(2)開放性骨折(open fracture):骨折處皮膚或黏膜破裂,骨折端與外界相通
(2)根據骨折的程度和形態分為:
(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部分中斷,按其形態分為兩種
①裂縫骨折:骨質發生裂縫,無移位,多見於顱骨肩胛骨等
②青枝骨折:多見於兒童,骨質和骨膜部分斷裂,可有成角畸形
(2)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全部中斷,按骨折線的方向及其形態分為八種
①橫行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接近垂直
②斜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呈一定角度
③螺旋形骨折:骨折線呈螺旋狀
④粉碎性骨折:骨折碎裂成三塊以上
⑤嵌插骨折:骨折片相互嵌插,多見於干骺端骨折骨乾的堅質骨嵌插入骺端的松質骨內
⑥壓縮性骨折:骨質因壓縮而變形,多見於松質骨
⑦凹陷性骨折:骨折片局部下陷,多見於顱骨
⑧骨骺分離:經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
(3)根據骨折端穩定程度分為:
(1)穩定性骨折
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復位後不易再發生移位者,如裂縫骨折青枝骨折橫行骨折壓縮性骨折嵌插骨折等
(2)不穩定性骨折
骨折端易移位或復位後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4)骨折段移位:大多數骨折的骨折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常見有以下幾種
(1)成角移位:兩骨折段的縱軸線交叉成角,以其頂角的方向為准有向前後內外成角
(2)側方移位:以近側骨折段為准,遠側骨折段向前後內外的側方移位
(3)縮短移位:兩骨折段相互重疊或嵌插,使其縮短
(4)分離移位:兩骨折段在縱軸上相互分離,形成間隙
(5)旋轉移位:遠側骨折段圍繞骨的縱軸旋轉
造成各種不同移位的影響因素:外界暴力的性質大小和作用方向;肌肉的牽拉,不同骨折部位,由於肌肉的起止點不同,肌肉牽拉造成不同方向移位;骨折遠側段肢體重量的牽拉,可使骨折分離移位;不恰當的搬運和治療
2、骨折有什麼性的骨折
粉碎性骨折、壓縮性骨折、開放性骨折、陳舊性骨折、病理性骨折、疲勞性骨折、撕裂性骨折、創傷性骨折、腰椎壓縮性骨折、胸椎壓縮性骨折。
3、【骨折】
骨骼的完整性被破壞以至發生中斷的情況就叫做骨折。骨折主要可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兩種。石化工作者在進行勞動時較易發生各種損傷,有可能會導致骨折,因此掌握相關的救治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致病原因
(1)外力因素。當身體受到外界的直接作用力或間接外力時,如果作用力超過了骨骼的承受能力即易導致骨折發生。
(2)缺乏鈣質。由於飲食不當,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元素或營養不充足,這是導致骨折發生的誘因之一。且經常飲用茶水、咖啡及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也會增加骨折的危險。
(3)疾病因素。如本身患有軟骨病等骨骼疾病,就較易導致骨折的發生。
(4)其他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骨質逐漸流失以至越來越疏鬆。在這種情況下發生骨折的可能性也隨之提高。
2.症狀表現
(1)疼痛。傷處會有劇烈疼痛,局部有明顯的叩擊痛或壓痛。如靜止或將傷處固定,痛感即會減輕。
(2)腫脹出現。傷處及周圍會出現腫脹現象,且皮膚出現青紫或青黃色的瘀斑。
(3)喪失功能。骨折可使肢體喪失部分或全部功能,導致行動受限,嚴重者甚至出現功能障礙。如不能行走、站立等。
3.治療方法
(1)進行復位。骨折後應盡快進行復位,最好爭取在1~4小時之內。根據不同的骨折情況可採取相應的復位方法,通常包括手法復位、牽引復位和切開復位。手法復位適用於多種骨折;牽引復位則不僅可達到復位的目的還能夠起到維持作用;而遇到不能進行手法復位的骨折情況則應採取切開復位。
(2)固定斷骨。通常進行復位之後應馬上將斷骨固定。固定有外固定和內固定兩種之分。進行手法復位後的骨折通常都採用外固定,根據具體骨折情況以及年齡和個體差異可靈活運用石膏固定、牽引固定、穿針骨外固定和夾板固定等方法;同時還應採用螺絲釘、鋼板等材料進行內固定。
(3)功能恢復。進行復位及固定後,就應盡快開始恢復功能。可在醫生指導下在不同的治療階段採取相應的鍛煉方法將功能恢復到最大程度,直到骨折癒合。鍛煉時應以主動活動肌肉和關節為主,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4)擦塗葯物。可用跌打葯酒擦塗患處,並配合按摩。或早期選用雙柏散或跌打膏外敷;中期可將等量大駁骨、小駁骨、大羅傘、斑鳩酸、兩面針等研碎加水、酒調成糊狀,煮熱之後外敷;後期則可用跌打膏或駁骨膏外敷。
4.預防措施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日常生活時注意採取正確的站立、行走、端坐姿勢,以防脊椎骨彎曲。並適當多曬太陽,可促進身體中鈣質生成,並應補充一些維生素D。穿松緊適宜的鞋襪,並盡量避免服用消炎和抗過敏的皮質激素,以免影響骨骼硬度。
(2)加強身體鍛煉。適當進行一些健身運動,如跑步、彎腰練習、游泳等,可增強體質,有助於骨質增長,提高骨密度,預防骨折發生。
(3)合理飲食。多吃含鈣食物,如各類乳製品和核桃、穀物、魚、深色蔬菜等。同時還應控制咖啡因和鹽的攝入,以免發生骨病。
4、骨折分幾類?
(1)根據骨折處皮膚、黏膜的完整性分類如下。
①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與外界相通。
②開放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黏膜破裂,骨折端與外界相通。
(2)根據骨折的程度和形態分類如下。
①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部分中斷,按其形態又可分為如下2 種。
裂縫骨折:骨質發生裂隙,無移位。
青枝骨折:多見於兒童,骨質和骨膜部分斷裂,可有成角畸形。
有時成角畸形不明顯,僅表現為骨皮質劈裂,與青嫩樹枝被折斷時相似而得名。
②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全部中斷,按骨折線的方向及其形態可分為如下8 種。
橫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接近垂直。
斜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成一定角度。
螺旋形骨折:骨折線呈螺旋狀。
粉碎性骨折:骨質碎裂成三塊以上。
嵌插骨折:骨折片相互嵌插,多見於干骺端骨折。
壓縮性骨折:骨質因壓縮而變形,多見於松質骨。
凹陷性骨折:骨折片局部下陷。
骨骺分離:經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
(3)根據骨折端穩定程度分類如下。
①穩定性骨折。骨折斷不易移位或復位後不易再發生移位者。
②不穩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復位後易再移位者。
5、骨折分為哪些?
第一、骨折分為開放性骨折以及閉合性骨折,1、開放性骨折指骨折斷端刺破皮膚以及皮下組織;2、閉合性骨折指骨折斷端沒有刺破皮膚及皮下組織;第二、按照骨折的形態分為:1、橫斷骨折,橫斷骨折指骨折線與骨頭是垂直的,2、斜形骨折,骨折線與骨頭程銳角的角度,3、嵌插骨折,骨折斷端嵌插在骨折的另一端,主要是見於干骺端,4、青枝骨折,骨折出現但是沒有完全的斷,主要見於青少年,因為青少年的骨頭比較有彈性,5、壓縮骨折,主要是見於椎體,在胸腰段的位置容易出現,6、撕脫骨折,由於力量過大,韌帶肌腱的附著點,會把小部分的骨片撕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