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古人骨折的問題
骨折與脫臼
正骨心法要旨
《趙政中醫正骨經驗》
骨折新療法
一、治療骨折為什麼要中西醫結合
在我國有兩種醫學,骨折治療上中西醫各有—套方法。西醫治療骨折時主張「廣泛固定」、「完全體息」。採用包括骨折部上下關節的石膏外固定,長期連續地骨牽引和手術切開內固定等方法。—骨折對位較好,但骨折癒合慢,治療時間長,病人痛苦大,醫療費用高,還會出現一些合並症。
我國傳統中醫治療骨折,具有獨特的理論和方法。依靠長期積累的豐富臨床經驗,應用巧妙的手法將骨折整復,只在骨折局部施用夾板固定,鼓勵病人早期活動,主張「動靜結合」。因而,骨折癒合快,功能恢復好,病人痛苦小,醫療費用低。但對一些難以整復、不易固定的骨折,骨折對位差,往往造成畸形癒合。
固定與活動、骨骼與肌肉、局部與整體。內因與外因是骨折治療中四個重要而又長期未很好解決的矛盾。在中醫與西醫、西醫與西醫之間,始終存在著分歧。提出了「動靜結合」(運動與固定結合)、「筋骨並重」(功能恢復與骨折癒合齊頭並進)、內外兼治(整體與局部兼顧)、醫患配合(醫療措施與病人的主觀能動性密切配合)四項新的骨折治療原則,找到了體現上述原則的以手法正確整復、小夾板局部固定和病人自覺功能鍛煉為特點的中西醫結合骨折新療法。
這種方法不是中醫與西醫方法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對某些骨折操作上的局部改進,而是將中西醫在骨折治療上的精華部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在此基礎上加以提高,而且有了新的發展。它具有骨折癒合快、治療時間短、病人痛苦少、醫療費用低、功能恢復好、合並症和後遺症很少發生等優點。
二、骨折整復手法的關鍵何在
肢體是人體的運動器官,它是以關節為樞紐,以骨骼為支架,以肌肉收縮為動力而進行運動的。當肢體受到強大暴力或因肌肉的強烈收縮造成骨折後,骨折斷端因受外力作用和肌肉的牽拉而移位,肢體因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喪失活動能力。因此,主治療骨折時,首先進行整復,把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對好,恢復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斷端對的越好,支架越穩定,病人就能及早進行活動,骨折就可以迅速癒合。因此,對每一個骨折病例都應當認真地整復到滿意的程度,有的要求解剖對位,有的要求功能對位。為了實現解剖整復和堅強固定的目的,有些西醫學者廣泛地採用了手術切開整復和金屬內固定的辦法治療骨折,這個方法固然治療了不少用手法或牽引不能治療的病例,但也給骨折患者帶來了新的麻煩。手術對骨折病人來講等於傷上加傷,把閉合性骨折變成開放性骨折,增加了創口的感染機會,加重了組織的損傷,減低了骨折的癒合能力,因此骨折遲緩癒合或不癒合率反而增高。
從中醫整復前臂骨折時要用「分骨手法」和固定時要用「分骨墊」的道理受到啟發,認識到前臂的特殊本質就是旋轉,骨折後出現的四種畸形中,旋轉也是主要的,只要解決了旋轉畸形,其他畸形就迎刃而解了。整復時,用力從骨折部的掌背側進行「分骨」,可以使靠攏的骨折段分開,尺撓骨間隙增大,骨間膜緊張,懸張於撓尺二骨間的骨間膜在緊張的情況下就牽動骨間嵴,使之相互對峙,骨折遠近段會旋轉到中立位。在「分骨力」的作用下,遠近段的兩骨相互穩定,兩骨間的寬度自然相等,各自成為一個單位,復雜的雙骨折既能象單骨折一樣一起整復。在夾板固定下「分骨墊」繼續發揮「分骨」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住對骨折癒合不利的旋轉活動,使骨折保持在整復後的位置直至骨折癒合,病人肘腕關節都能照常活動,幾個星期骨折癒合,肢體功能也隨著恢復。用這樣一個簡單的辦法解決了過去用復雜的辦法難以解決的問題,顯示了中西醫結合療法的優越性。前臂骨折是這樣,其他骨折也是這樣。中西醫結合療法由簡單到復雜,由骨幹到關節,由四肢到軀干,由新鮮到陳舊,由閉合骨折到開放骨折,逐步發展起來,並從實踐中模索出一套新的骨折整復手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伸,端擠提按,搖擺觸碰,按摩推拿;夾擠分骨,折頂迴旋。八種手法可以靈活地使用於各種不同類型的骨折,隔著皮肉可以把錯位的骨折對好。這種辦法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技術要求較高,需要反復地實踐,方可純熟掌握。
我國傳統中醫幾千年來依靠手法整骨,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且有較深刻的認識:「夫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於舊也。----故必素知其體相,認其部位,一旦臨症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謂手法也。」這些高度概括的科學性總結仍應為今人所遵循。因此,在整復前,首先要,仔細分析骨折發生的過程,明白了道理,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整復方案,有了方案始可選擇合適的整復手法,有了具體手法才能決定兩手用力的方位和力量的大小,有了力量這個物質基礎,就可以巧妙地將骨折整復。成功了積累經驗,失敗的吸取教訓。經過多次的實踐和反復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就可以逐漸達到古人所說的:「蓋正骨者,須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復善用乎手法,然後治自多效」的程度。
三、小夾板的固定力由何而來
骨折整復後必須固定,是為了保持骨折在整復後的位置,防止再移位。而骨折整復後再移位,主要是受兩種肢體內在力的影響。
1.肢體重力:肢體重量是不能改變的,但是它的重心是隨肢體的伸屈而移動的。重心遠離骨折線,因重力而致的移位傾向力就愈大。
2.肌肉的牽拉力:骨折再移位是被動的,肌肉收縮活動是主動的。肌肉收縮活動,可以引起骨折再移位,是其消極的一面;但是骨折只有通過肌肉的協調活動,才能維持固定在整復後的位置。
任何外固定都是一種外力,它可以保持骨折復位後的位置,把骨折部的活動減低到最小限度,而不能使骨折斷端一點不動。在骨折未癒合前,骨折斷端的活動是絕對的,而固定只是相對的。骨折斷端的活動有兩種:一種是對骨折癒合不利的活動,一種是對骨折癒合有利的活動。問題的關鍵在於採用什麼樣的固定方法,既可以控制使骨折斷端的不利活動(旋轉、成角、分離),又能保留對骨折癒合有利的活動(對向擠壓)。
夾板只固定骨折局部,它的分量很輕,幾乎不增加肢體的重量,骨折部的上下關節都能活動,骨折遠側段關節面以下的肢體重力被能以活動的關節所吸收,骨折部所受的移位傾向力就大大減少。夾板是用布帶捆在肢體上,保持著合適的松緊度,固定用具與肢體表面總是緊密相貼,隨著肢體一起動。當肌肉收縮時肢體周徑變粗,夾板的壓力增大。有紙墊部位的壓力更大,夾板隨之發生形變,骨折不會變位;反之,當肌肉鬆弛時,肢體周徑變細,夾板對肢體的壓力下降,夾板形變後的彈力集中作用於紙墊的部位,不但可以保持骨折在整復後的位置,原來復位不夠理想的骨折還可以逐漸矯正。
因此,我們認為夾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種積極的能動的固定,它是一種動力平衡,是以動制動,適應肢體的生理要求,符合外固定的力學原理。夾板是捆在膠體外面,它的固定力來自肢體內部,是外力通過內力而起作用。夾板局部外固定還可以將骨折的整復、固定和功能鍛煉三個步驟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整復時即有固定,固定了還可以繼續整復,在固定中肢體都能活動,基本上免除了關節強直、肌肉萎縮、骨質疏鬆、骨折遲延癒合和不癒合等合並症的發生。
四、功能鍛煉可以加速骨折癒合
中西醫結合使骨折癒合明顯加快,整個治療過程顯著縮短,骨質疏鬆、骨折遲緩癒合和不癒合近乎消滅,其原因就在於骨折在夾板固定下,肢體能夠活動。夾板局部固定。—種能動的固定,假若病人不密切配合,不敢活動,不但夾板的固定效果差,骨折的癒合也慢。
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
(一)局部治療與整體治療並重
骨折是外因造成的,但骨折以後會引起整體內一系列的變化。中醫認為「肢體損傷於外,則氣血傷於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很明確的說明了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局部受了傷,不能只從局部著手,而應該從局部與整體的統一關系去考慮。
中醫治療骨折有「去瘀生新」的學說,治療骨折「必須以活血化瘀為先,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能去則骨不能接」。中醫所指的「瘀血」涵意較廣,包括整體的「氣血」障礙和局部的血腫。血腫不是骨折癒合的基礎,血腫過大時,對骨折癒合會起到阻礙作用。從最近的臨床材料和動物實驗證明,骨痂形成主要是靠骨折端的骨外膜深層細胞和骨內膜細胞的增生與分化,血腫過大對於骨折兩端向中央伸展的成骨細胞的「會師」;能起到阻礙作用,這是和祖國醫學的「去瘀生新」學說一致的。為達到早期「活血化瘀」,中醫主張內外用葯。根據動物實驗證明:內用葯有較明顯的活血作用,外敷葯有較好的散瘀作用。
(二)固定與活動相結合
在骨折治療上,為了保持骨折對位,使骨折斷端癒合固定是必要的。而活動則是保持肢體生活能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物質代謝的重要因素,這是對骨折的癒合有利的。但固定勢必影響肢體活動,因而在骨折治療過程中,存在著動與靜、固定和肢體活動的矛盾關系,是促進骨折癒合、保持關節功能的關鍵。
中醫的局部包紮固定方法,體現了骨折癒合所要求的「動靜」結合的原則。因為它只固定受傷局部,而不固定骨折部的上下關節。利用有彈性的紙墊和小夾板,把骨折局部固定起來,既可以保持整復後的骨折位置,限制骨折斷端的活動,尤其是對骨折癒合不利的活動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又能讓肢體和肌肉進行必要的生理活動。當肢體活動時,外固定隨著肢體一塊動。由於紙墊的壓力和固定夾板的彈性作用,使肌肉收縮活動所產生的內在動力,傳達到骨折斷端,在骨折端之間產生一種對向擠壓的作用。這種作用能保持和促進骨折的復位,是一種生理刺激,對骨折的癒合是有利的。
在固定骨折時,應把固定的時間和范圍減小到最低的限度,而使活動在不妨礙骨折癒合所必須的固定條件下擴展到最大程度。在治療過程中,對動與靜,應根據不同部位不同類型骨折的各個不同階段的病理特點,和病人對治療時不同的具體反應,給以適當的配合。一般來說。上肢骨折從治療一開始,就應進行主動活動,活動愈早,骨折癒合愈快,功能恢復也好;下肢肌肉豐富,肢體長,分量重,骨折部的剪力大。因此無論單純局部包紮外固定或同時加用骨牽引,要有一個2至3周的固定維持期,在此期間除被動活動外,病人可主動用力鍛煉肌肉收縮,以後即可逐漸練習肢體伸屈活動。
在骨折未癒合前,無論採用什麼樣的外固定,只能使骨折部的活動減低到最低限度,而不能使骨折部絕對不動。利用局部包紮外固定是使肢體內部動力由骨折所引起的不平衡達到平衡,以保持骨折復位,以及在有限的固定條件下,又能充分進行肢體活動的固定方法,是一種積極的能動的固定,合乎肢體的生理規律,能促進骨折癒合,使肢體功能恢復到正常。
(三)骨折癒合和功能恢復同時發展,相互促進
治療骨折的目的,在於恢復肢體功能,恢復肢體功能的關鍵在於骨和軟組織兩者都得到合理治療。因而在治療骨折時,既要促進骨折早期癒合,又要保持肢體功能。局部包紮固定,能使固定和活動結合起來,加速骨折癒合,又能使骨折的整復、固定和功能恢復三個階段密切聯結在一起,保證肢體功能恢復。如果在一個時期內單純考慮整復、固定或功能恢復,不僅治療過程長,病人痛苦多,且易招致肢體功能難於恢復。治療骨折,在整復時就照顧到固定,在固定中又有部分整復;同時,由固定開始就進行功能鍛煉。這樣把整復、固定與功能恢復有機地結合起來,隨著骨折癒合,肢體功能也基本恢復。在治療骨折的初期,對腫脹的肢體末端,施行按摩,以助腫脹消退,為了不讓關節發生僵硬,每日活動骨折部的上下關節,鼓勵病人在肢體不動的情況下,不斷練習肌肉收縮活動以防肌肉萎縮,肌腱粘連,只要骨折局部穩定,患肢疼痛消失,功能鍛煉就由被動轉為病人自動活動,提倡能動則動,能走就走,採取這種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由於不需要功能恢復期,骨折癒合的全部過程就顯著縮短,大大減少了病人的痛苦。
制定一套完整的骨折治療方法
用一種道德的辦法將骨折復位,把骨折部固定而不要影響肢體的活動,讓病人在骨折癒合期間生活得象正常人一樣,說這是一種理想的骨折治療方法。現在我們通過十大手法,在不增加病人痛苦,不加重局部損傷的情況下可將骨折整復,利用十二種外固定形式進行固定,不但可以將骨折保持在整復後的位置,而且通過合理的功能鍛煉,隨著骨折癒合,肢體功能也基本恢復,原來復位稍差的骨折在活動中還可以自動矯正,骨折對位可以越來越好,病人身心健康,情緒飽滿,與醫生密切配合而使骨折早日康復。
正骨治驗
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是以現代解剖學為基礎,正確的認識骨折的生理、病理規律,吸收中西原有經驗,針對每個不同部位、類型的骨折,應用不同手法進行整復和固定及有效有節制的功能活動,來達到治療目的。
通過以上方法的治療,促進了血液循環,加強了物質代謝,使成骨及軟骨細胞迅速生長而形成骨痂,這樣即加速了骨折癒合又及時的恢復了患肢功能,克服了因長期持續的石膏固定帶來的再移位的傾向性和因循環遲滯造成局部營養不良、肌肉蔞縮、骨質脫鈣、肌腱粘連及一系列合並症的發生。
要想達到正確而順利的手法復位及固定和葯物治療,其首要條件就是必須要有詳細的檢查和確實的診斷,只有這樣才能根據骨折的種類、損傷程度以及骨折斷端移位的形式來確定整復手法及固定和葯物治療方針。
骨折分類的意義:
整復:明確骨折類型常能提示獲得滿意的復位方法。
固定:也能提供骨折斷端復位後是否穩定的條件。
只有明確骨折的類型,才能施用正確的復位手法,選用適當的外固定用具,從而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牽引助手三要求:1、知病情;2、懂手法;3、有臂力。
墊:是維持復位,矯正殘余移位的重要手段。
製作務必適宜,放置必須准確。
《醫宗金鑒》
作者吳謙,字六吉(生活於公元十八世紀),安徽省歙縣人,為清著名醫學家,曾任太醫院刊,為《醫宗金鑒》的總修官(今主編)。此書成於公元1724年。
正骨心法要旨
手法總論
夫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於舊也。但傷有重輕,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遲速,及遺殘疾與否,皆關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盡其法也。蓋一身之骨體,既非一致,而十二經筋之羅列序屬,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或拽之離而復合,或推之就而復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闕,則骨之截斷,碎斷,斜斷、筋之弛、縱、卷、攣、翻、轉、離、合,雖在肉里,以手捫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況所傷之處,多有關於性命者,如七竅上通腦髓,隔近心君,四末受傷,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氣素壯,敗血易於流散,可以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亂施;若元氣素弱,一旦被傷,勢已難支,設手法再誤,則萬難挽回矣。此所以尤當審慎者也。蓋正骨者,須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復善用無手法,然後治自多效。誠以手本血肉之體,其宛轉運用之妙,可以一已之卷舒,高下疾徐,輕重開合,能達病者之血氣凝滯,皮肉腫痛,筋骨攣折,與情志之苦欲也。較之以器具從事於拘制者,相去甚遠矣。是則手法者,誠正骨之首務哉。
手法釋義
摸法:摸者,用手細細摸其所傷之處,或骨斷、骨碎、骨歪、骨整、骨軟、骨硬、筋強、筋柔、筋歪、筋正、筋斷、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熱,以及表裡虛實,並所患之新舊也。先摸其或為跌撲,或為錯閃,或為打撞,然後依法治之。
接法:接者,謂使已斷之骨,合攏一處,復歸於舊也。凡骨之跌傷錯落,或斷而兩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亂,或岐而傍突,相其形勢,徐徐接之,使斷者復續,陷者復起,碎者復完,突者復平。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後而兼用之,是在醫者之通達也。
端法:端者,兩手或一手擒定應端之處,酌其重輕,或從下往上端,或從外向內托,或直端、斜端也。蓋骨離其位,必以手法端之,則不待曠日遲久,而骨縫即合,仍須不偏不倚,庶愈後無長短不齊之患。
提法:提者,謂陷下之骨,提出如舊也。其法非一,有用兩手提者,有用繩帛系高處提者,有提後用器具輔之不致仍陷者,必量所傷之輕重淺深,然後施治。倘重者輕提,則病莫能愈;輕者重提,則舊患雖去,而又增新患矣。
按摩法:按者,謂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謂徐徐揉摩之也。此法蓋為皮膚筋肉受傷,但腫硬麻木,而骨未斷折者設也。或因跌撲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郁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
推拿法:推者,謂以手往下抑之也。拿者,或兩手一手捏定患處,酌其宜輕宜重,緩緩焉以復其位也。若腫痛已除,傷痕已愈,其中或有筋急而轉搖不甚便利,或有筋縱而運動不甚自如,又或有骨節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是傷雖平,而氣血之流行未暢,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經絡氣血也。蓋人身之經穴,有大經細絡之分,一推一拿,視其虛實酌而用之,則有宣通補瀉之法,所以患者無不愈也。
已上諸條,乃八法之大略如此。至於臨證之權衡,一時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器具總論
跌撲損傷,雖用手法調治,恐未盡得其宜,以致有治如未治之苦,則未可雲醫理之周詳也。爰因身體上下、正側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輔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復合,欹者復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則危證可轉於安,重傷可就於輕。再施以葯餌之功,更示以調養之善,則正骨之道全矣。
內治雜證法
方法總論
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損傷之證也。專從血論,須先辨或有瘀血停積,或為亡血過多,然後施以內治之法,庶不有誤也。夫皮不破而內損者,多有瘀血,破肉傷菌,每致亡血過多。二者治法不同。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補而行之。但出血不多,亦無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更察其所傷上下輕重淺深之異,經絡氣血多少之殊,必先逐去瘀血,和榮止痛,然後調養氣血,自無不效。若夫損傷雜證論中不及備載者,俱分門析類詳列於後,學者宜盡心焉。
《傷科匯纂》
作者胡廷光,字睛川(生活於公元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今浙江肖山縣人,為清代醫學家。此書成於1815年
接骨歌訣
接骨由來法不同,編歌依次說全功,若能洞達其中意,妙法都歸掌握中。骨折大凡手足多,或短或長或脫臼,或凹或凸或歪側,務將手足慎撫摩。長者脫下短縮上,突凹歪斜宜度量,身上骨若斷而分,須用三指摩的當。內如脈動一般呵,骨折斷碎無別何,整骨先服保命丹,酒下骨軟方動他。手足斷須扯捻好,足斷而長添一勞,先須腳底牢袋實,斷傷骨下微譚高。足跟之下更高譚,病痊無患自證驗,如不袋實骨尚長,以後愈長愈可厭。此為縮法之手功,手長難療成廢躬,歪從患骨下托起,扯直無歪歸於同。合奠不突還原樣,凹者捻妥無別尚,試手必以兩手齊,試足須將腳並放。復臼膏葯自急需,光細布攤稱體膚,長短闊狹隨患處,膏宜攤厚摻多鋪。將膏緊裹包貼定,夾非杉皮力不勝,浸軟漸剖去粗皮,板長患處短方稱。還當排得緊重重,夾上布纏纏莫松,纏布闊宜二寸許,從上至下盡力封,布上再扎三條帶,中間上下護要害,先縛中間後兩頭,寬緊得宜始安泰。如縛手足斜折斷,中間緊而兩頭寬,骨斷若如截竹樣,中寬聚氣緊兩端。氣血斷處來聚著,手用帶兒復掌絡,腳要米袋兩邊挨,挨定不動勝妙葯。對症湯丸日日施,葯洗換膏三日期,三七之時骨接牢,房事油腥犯不宜。紫金丹作收功例,骨仍堅固無流弊,我今編此手法歌,傳與後人須仔細。
上骱歌訣
上骱不與接骨同,全憑手法及身功,宜輕宜重為高手,兼嚇兼騙是上工,法使驟然人不覺,患如知也骨已攏。茲將手法為歌訣,一法能通萬法通。
托下巴歌訣
頭骨圓圓曰骷髏,下把骨脫兩般求,單邊為錯雙邊落,上似彎環下似鉤,兩指口中齊重捺,各腮頰外共輕揉,下巴往裡徐徐托,托上還須用帶兜。
提頸骨歌訣
人登高處忽逢驚,首必先墜頸骨頃,面仰難垂惟伸續,頭低不起則端擎,腔中插入須提拔,骨上歪斜要整平,兩看有無他磕碰,臨時斟酌度其情。
整背腰骨歌訣
脊背腰梁節節生,原無脫骱亦無傾,腰因挫閃身難動,背或身僂骨不平。大抵脊筋離出位,至於骨縫裂開弸,將筋按捺歸原處,筋若寬舒病體輕。
上肩骱歌訣
損傷骨膊手筋攀,骨骱猶如杵臼然,若是肘尖彎在後,定當耾骨聳於前。常醫或使兩人拉,捷法只須獨自掮,倘遇婦人難動手,騙中帶嚇秘家傳。
托肘尖歌訣
臂膊之中曰肘尖,凸凹上下骨鑲粘,直而不曲筋之病,屈若難伸骨有嫌,骨裂縫開翻托好,筋橫縱急搦安恬,仍當養息懸於項,屈曲時時疾不添。
挪手腕歌訣
腕似農車水骨聯,仰翻俯復曲如聯,行車竭蹶應防復,走馬馳驅或致顛。手必先迎筋反錯,掌如後貼骨開偏,輕輕搦骨歸原處,骨若還原筋已痊。
上大腿骱歌訣
環跳穴居跨骨前,中分杵臼似機旋,筋翻腫結腳跟趨,骨錯斜行腿足跛,宜用手牽並腳代,或施布縛及繩懸。
推膝蓋骨歌訣
膝骨形圓蓋膝間,原系活動各筋扳,蓋移腿上腰跨痛,骨走臁中步履艱,若出外邊筋腫大,如離內側腘難彎,推筋捺骨歸原位,抱膝相安何足患。
拽腳踝拐歌訣
足趾足跟踝相並,傷筋動骨致難行,腳尖向後應知挫,踝骨偏斜定是擰;骨突骨拗宜摸悉,筋翻筋結要分清,筋須揉撥又須拽,筋若調勻骨亦平。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作者蘭道人(生活於公元九世紀), 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為唐代骨傷科醫家。 此書可能成於公元841—846年。
理傷續斷方
醫治整理補接次第口訣
一,煎水洗,二,相度損處,三,拔伸,四,或用力收入骨,五,捺正,六,用黑龍散通,七,用風流散填瘡,八,夾縛,九,服葯,十,再洗,十一,再用黑龍散通,十二,或再用風流散填瘡口,十三,再夾縛,十四,仍前 服葯治之。
《證治准繩》
作者王肯堂,字宇泰,號損庵,自號念西居士(公元l549一1613年),為明代著名醫學家。此書成於公元1608年。
傷損總論
傷損論曰:夫傷損必須求其源,看其病之輕重,審其損之深淺,凡人一身之間,自頂至足,有砍傷打傷跌傷及諸刃傷者皆有之。凡此數證,各有其說,有當先表裡而後服損葯者,為醫者當循其理治之。然醫者意也,不知意者,非良醫也。或者稟性愚昧,不能觀其證之輕重,明其損之淺深,未經表理通利,先服損葯,誤人多矣。有因此痰涎上攻,有因此大小臟腑閉結,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所謂醫不三世,不服其葯,信哉!此論治損傷之大綱也。然用葯故不可差,而整頓手法尤不可孟浪。
清代宮廷正骨醫療機構
綽班處概況
清代八旗兵善騎射,且又有「善仆營」、「鍵銳營」,故常發生墜仆跌折、關節脫臼、跌打損傷及箭矢傷。由於上駟院主要任務是為宮廷養馬、馴馬,士兵經常受到傷害,在上駟院設有綽班處(綽班即滿語正骨)。同時太醫院沿襲明制設九科,其中有正骨科和瘡瘍科(可治箭傷)兩個機構同時存在。
嘉慶24年(1820年),朝廷對太醫院做了整頓,將正骨科取消劃歸上駟院綽班處,成為宮廷大內唯一骨科醫療機構,進入全盛時期,醫療技術日漸成熟,涌現出大批蒙、滿、漢各族優秀醫生。
清初上駟院綽班處著名蒙族骨科醫生覺羅伊桑阿,(1736-1795年)是以正骨起家而成為巨富。他教授徒弟的方法,是以竹管截為幾段,外用布包,然後讓學生摩擦竹管,使截斷的竹管每節經摩擦對合好,就像沒有截斷一樣。然後再用這種手法接骨,均獲很好效果。上駟院綽班處手法的特點是:穩、准、正、整、接、實,從學術流派上代表綽班處技巧型的手法。傳授方法主要是口傳身授,文字記載較少。
道光中期,德壽田醫生長,滿族人,生卒年月不祥,德公受業於上駟院綽班處。由於治療骨折、關節脫臼、軟組織損傷及其他慢性疾患有獨到之處而名噪京城,人稱「綽班德」。除內值供奉外,還常隨侍聖駕。為正五品銜御醫,嫡傳第子桂祝峰。因德公長壽,光緒年間還曾親傳業於桂祝峰之弟子夏錫五。
由於太醫院與上駟院均未設按摩專科,所以綽班處在德壽田、桂祝峰乃至清末夏錫五期間,同時擔負推拿、按摩的治療。由於封建制度的限制,推拿接摩的對象及病種有一定的局限性。推拿手法強調「意念歸一」和「功力修養」,即重在拇指推拿的「一指禪推拿法法則」,意念歸一即指給病人施用手法時精神要集中,用意念來導引指力,宜輕宜重,柔中寓剛,剛中寓柔,剛柔相濟,辨證施治。功力修養即指力的鍛練與修養,施用手法時柔和深透,重而不滯,輕而不浮,而且含氣功修養之功力。通過手指與患者肌體的接觸而發功,使病人有「得氣」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種感覺是無法用文字語言詳盡描述的。這就是手法功力的體現。德公與其弟子桂公是把技巧與功力集於一身的代表人物。
綽班處著名醫生覺羅伊桑阿教授弟子接骨方法時,口傳身授,其重點在「接」字上。而至道光年間德壽田在綽班處教授弟子手法時從摸字開始,「摸法」用於診斷,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沒有X光機,診斷病情全靠手摸,「摸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公將「摸」的絕技傳授給綽班處每個弟子,一視同仁毫無保留,以治病救人為
2、有人一碰就骨折,動漫中體力為零的柔弱少女哪個最觸動你?
動漫中的人物,哪個一碰就骨折?體力為零的柔弱少女更能觸動我?我想到不用想,就有一個畫面印在我的腦海里,那就是《犬夜叉》裡面的桔梗,它是阿離的前世,也是已經死去的幽靈!它太難了。活著不能和愛的人在一起,死了又變成實力很弱的幽靈,這是誰都難以接受的!所以一想到它我都會非常的心疼它,真的太可憐了。
大家有沒有想到它為什麼會變成一個可憐的女人?因為她中了別人的圈套。它本來可以和犬夜叉相愛的,但是她因為救了一個壞人,這個人利用了她的善良,最後傷害了她和犬夜叉的感情,讓它鬱郁而終,最後兩人生死兩茫茫。
這個時候我想起了東郭先生和蛇的故事,東郭先生救了蛇,最後被蛇咬死了,所以說啊,我們不要隨隨便便做好事。因為你不知道你做的這件好事,給你換來的是什麼!都說要有感恩之心?但是現實生活中,只有孩子才會有感恩的心,大人已經被社會的邪惡給扼殺了。
想到桔梗,我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不要隨隨便便地做好事,做好事你要想到後果是什麼?我們去拯救一個人,去渡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要想這個人該不該救?值不值得?他是不是真的需要我們的幫助?還是他在欺騙我們?他是不是犬夜叉裡面的奈落?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乞丐在外面裝瘋賣傻,裝可憐!其實他們背地裡大多都是用她的可憐來換錢來過逍遙的日子?像這種人就應該受到鄙視,雖然說這樣說話有點難聽,但是我希望國家建立一個機構去給他們放飯吃,而不是在社會上欺騙我們這些吃瓜群眾。
3、我要寫一個故事,裡面人物A導致人物B被磚砸到左腿,我要怎麼寫他的傷?
裂紋骨折,就是骨頭有裂紋但沒有完全斷,本人親生經歷。。。。。。修養四周。。。。
傷的話不要寫什麼鮮血直流的,骨折流什麼血。。。寫的話可以寫B左腿腫脹有瘀血行動不便
形容描寫交給你了
4、身殘志堅的名人事跡6人左右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並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2.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之所以在輪椅上坐了47年,是因為他在21歲時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後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
3. 孫臏(?-前316年),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漢族,山東鄄城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孫武後代。身長七尺約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騙孫臏到魏,用刖刑(即砍去雙腳),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後,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山東省臨沂銀雀山出土殘簡,有一萬一千餘字。關於孫臏臏刑其實是錯誤的,在太史公自序這本書中提到「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講的是孫臏被砍掉雙腳,而不是挖掉膝蓋骨。
4.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於濟南,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60年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1970年又隨父母下放至山東聊城莘縣,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學習,並學習針灸,在當地行醫。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結婚。1983年中國共產黨決定將張海迪樹立為宣傳偶像。張海迪得到了兩個贊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歷任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08年11月當選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
5.桑蘭(1981年6月11日—),浙江寧波人,原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1993年進入國家隊,1997年獲得全國跳馬冠軍,1998年7月22日,桑蘭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練習中不慎受傷,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其表現出頑強意志,在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並成為2008年北京申奧大使之一,又於2008年北京奧運官方網站擔當特約記者。
6。
貝多芬晚年失聰,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位,也不要忘記真理。」 —— 貝多芬(1792年手記)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1770-1827) 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 「樂聖」。
5、年紀大的人骨折怎麼辦?
骨折一般多見於老年人。因為老年人肌力嚴重衰退,下肢無力,走路不穩,反應遲鈍,加上骨質疏鬆,外力直接作用於疏鬆的骨質上,而極易發生骨折。如老年人晚上起床小便,不能承受自身重量就容易發生骨折。骨折的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畸形、功能障礙等。
養生指南:
一.練功強身:應積極長期地堅持鍛煉,增多在戶外活動時間,多呼吸新鮮空氣,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可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保健操等項目。多活動能使血液中的鈣質更多地在骨骼內存留,因而提高骨的硬度,能有效地減少骨折的發生。
二.多曬太陽:陽光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而鈣的代謝依賴維生素D的作用;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體內鈣的形成和吸收,維持正常的鈣磷代謝,使骨骼中鈣質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
三.未病先防: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車多的地方活動,下雨、下雪或地上積水、結冰時不要外出,以免跌倒而發生骨折。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活動,不宜在陡坡上行走,因老年人下肢無力,反應遲鈍而易跌倒。平時出門時,須緩步慢行,若有眼花、耳聾、頭暈等症狀時盡量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要有幫助攙扶走路或手拄拐杖。夜間上廁所之前,應先在床沿坐上片刻,以使腿部肌肉力量處於興奮狀態,並可防止體位改變時的一時性低血壓的發生。洗澡時,要准備好小凳子,坐著穿褲和鞋,防止跌倒。
四.飲食調攝:多吃蔬菜、蛋白質和富有維生素的飲食,可防止骨質疏鬆的發生和發展。骨折早期飲食宜清淡,以利於祛瘀消腫,後期應偏味重,選擇合適的飲食調補肝腎,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和功能的恢復。
五.密切觀察:當遭受損傷後,如懷疑有骨折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在轉送途中,應採取必要的臨時固定措施。如上肢骨折應用木板將手臂固定,木板長度應超過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面。也可將骨折的手臂與胸部縛在一起固定。下肢骨折可用長木板將傷肢縛扎在一起,木板長度上至腋下,下應超過腳跟,或可將患肢與另一健肢縛扎在一起固定。脊柱骨折應由雙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縛扎固定,頸椎骨折應將頭部兩側用沙袋墊好,限制頭部活動,然後才能送醫院。如有出血,應用清潔布臨時包紮傷口,然後用止血帶結扎。一般止血帶結扎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每隔1小時可放鬆止血帶1~2分鍾,以看到鮮血流出為止,可防止因結扎時間過長而引起肢體缺血壞死。用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後,24小時內須密切觀察傷肢末端皮膚色澤的變化和腫脹情況。如發現腫脹加劇,皮膚有瘀紫應立即就診,放鬆或拆除石膏,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緊而引起肢體缺血、迴流不暢而壞死。骨折固定期應遵醫囑定期復查。
六.功能鍛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鍛煉未受傷的關節,每天每小時一百次,能避免關節僵硬、攣縮和肌肉萎縮。採用輕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骨折的恢復。
骨折的治療 棟華 骨科副主任醫師
突然受傷骨折,傷情特別嚴重的,即發生休克甚至昏迷的人,心理上沒有更大的精神負擔。而那些神志清醒的傷員,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經受巨大痛苦,陷入極度緊張之中,有的感到生死未卜,非常恐懼。在事故現場,搶救人員及傷員家屬,必須保保持沉著、冷靜,一方面盡可快全力搶救,設法送附近醫院;同時安慰傷員,不要緊張。對傷情嚴重者。要用語言、眼神、形體動作,鼓勵他們堅強一些,消除絕望心理。要知道,驚慌大驚小怪、哭泣流淚,對傷員都是惡性刺激。
骨折傷員入院後,進行緊急救治時,也要注意心理治療和護理。有的醫生護士當著病人的面,向領導或家屬交待病情,表示治療困難,必有殘廢,甚至說出不行了,沒有希望等話。可能這是事實,但是卻嚴重傷害病人心理,有悖於醫德。即使病危,也要向單位和家屬個別交待。醫務人員應通過自己的形象和語言,讓病人感到信賴和安全。應該安慰病人,病情雖重,並非沒有希望。受傷不幸,但活著入院,是不幸中的萬幸。
傷員入院,經過初步救治,心理上可能感到安全,情緒好轉,但大多數病會怕痛、怕手術。骨折早期及以後手法整復或手術治療,疼痛都是難避免的。思想上越是害怕,就越是敏感。尤其是病房其他病人的呻吟、呼叫,會相互激惹。病人家屬,此時不宜過分遷就病人向醫護人員提出不合理要求。可以向醫護人員反映病情變化,同時給予病人以精神安慰,和他們談一談與傷情無關的事情,以分散注意力,減少疼痛。看望病人也要做到表情自然。若愁眉苦臉,病人會以為是自己病情轉重,後果不好,平靜的情緒又趨於沮喪。
有的病人傷後,巴不得骨折馬上就癒合,「病急亂求醫」,到處求治,亂用葯物,這可能幹擾治療程序。對此,醫生最好盡快制訂出治療方案、並告知病人及家屬,並做適當解釋說明。骨折不同於一般皮肉受傷那樣,縫合後幾天就能痊癒拆線。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骨折,治療時間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時間比較長,短則1月,長則半年以上。讓傷員思想上早有打算,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
骨折致殘率、致畸率較高,有的完全恢復,也可能遺留外傷或手術疤痕,對形體外觀影響較大。病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往往對此格外關注。有時對此鬱郁寡歡,甚至喪失生活信心。有的病人擔心留下殘疾,影響事業、婚姻、家庭等,為此終日愁眉不展;有的脾氣變得暴躁、容易激惹。醫護人員應做解釋工作,家屬親友也要理解病人,從各方面多加關懷體貼,勸慰他們:「留得青山在,何愁沒柴燒」,不要過分憂慮。只要及時治療,以後進行刻苦的功能鍛煉,可以恢復正常,彌補損失。即使因為傷情關系,留下一些後遺症,造成一定損失,也能減少到最低程度。對於已經留下癱瘓或肢體殘疾的傷員,要用中外名人和英雄人物,如保爾·柯察金、吳運鐸、張海迪等人的事跡激勵他們,面對現實,樹立戰勝傷殘的信心,做到身殘志不殘,殘而不廢。
骨折進入恢復期,解除石膏或夾板後,關節往往變得僵硬,稍稍活動即感到疼痛或腫脹。由於長期不活動,肢體肌肉萎縮,周徑變細。不少病人擔心能否恢復,有的則臆測莫非醫生給治壞了?恐怕留下終身殘廢,於是整天憂心忡忡,茶飯不思。其實,這種情況多半是恢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可向病人解釋,這是由於關節固定後、其內部、肌肉之間、肌暖周圍粘連所致,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鍛煉就可能消除。
骨折恢復期的功能鍛煉十分重要,又相當痛苦。不少病人怕痛,產生畏難情緒,有的病人寄希望於葯物和醫療儀器。有些骨折病人的親友、從感情出發,不肯讓他們吃苦,對功能鍛煉陽奉陰違,消極等待,遲遲不練。必須懂得,開始鍛煉時,有些痛、腫反應,是正常現象。功能鍛煉是肢體康復的必由之路,任何內服、敷葯和先進儀器均無法代替。今日不練,明日不動,勢必痛不得止,腫不得消。家屬應鼓勵病人,幫助克服畏難情緒,對微小的進步,也應加以贊嘗、鼓勵。
另外,也要克服急於求成的心理。有的病人恨不得今日拆了石膏、夾板,明天就活動自如。某些招搖撞騙的江湖「醫生」,便迎合這些人的心理,用粗暴力量狠命扳拉僵硬的關節,使關節內外發生損傷和出血。引起疼痛不說,還會引起嚴重的粘連,影響治療效果。千萬不要上當。
骨折的內固定器材 徐棟華
骨折的治療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用各種手法將斷骨對合,再在皮膚外面用石膏或夾板固定、保護,使骨折癒合。在這里,石膏、夾板是外固定器材。如果無法採用這種方法,「或者用了效果不好,便需採用第二種方法——手術治療:由醫生切開皮肉,在直視下將斷骨准確對位,再選用接骨鋼板、螺釘、鋼針等接骨器材固定。這些接骨器材即為內固定器材。
骨折完全癒合後,內固定器材便失去了作用。這時,內固定器材是一直留在體內,還是取出來好呢?製造內固定器材的金屬,都經過反復測試選擇,對人體安全無毒,相容性良好。但它們畢竟與機體有生命的組織根本不同,終究是一種異物,長期留在體內,可能引起多種不良反應。
一是可以誘發遲發性感染。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常可乘皮膚、粘膜受到微小創傷、局部抵抗力低下之機,進入人體。機體活組織內布滿毛細血管,其中具有識別、攻擊病原體的白細胞,可將病原體很快殲滅。而置於骨骼內的堅硬鋼板、鋼針等,由於沒有血管分布,缺乏這種抵抗能力,因而容易成為細菌的藏身之地。細菌生長繁殖起來,即造成感染。
二是造成附近骨質疏鬆。骨骼的基本功能是保護、支撐和運動,總之是受力。在一定范圍內,它受力越多,越是堅強。內固定器材,尤其是鋼板,具有一種應力遮擋作用。它承受了本應由骨骼承受的應力,這在骨折早期,對於保持位置、恢復運動功能等有好處。但骨折癒合後,其就有弊端了。由於缺乏力的刺激,附近骨質可愈來愈疏鬆。骨質過於疏鬆,螺針固定不牢,可發生松動,這時可以導致再次骨折。
三是置於骨外的內固定器材,可刺激軟組織,產生滑囊炎等並發症。如股骨骨折的髓內針尾部位於臀部皮膚、肌肉深面,由於破關節活動,表面可以形成滑囊發炎,產生積液,可引起疼痛或限制關節活動。在個別情況下,兒童骨折的內固定器材如果久不取出,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內固定器材的位置可能發生變化,壓迫神經血管,引起癱瘓或血管瘤等嚴重並發症。
四是個別人可發生電解反應。人體的血液、淋巴液和組織液等,含有各種離子,是一種電解質溶液。內固定鋼板雖然化學性質相當穩定,但日積月累,也可發生明顯的電解反應,導致組織水腫。因此,骨折內固定器材,一般均應在骨折癒合後適當時機拆去。這個時機,很有講究。骨折癒合的時間與骨折部位、類型,病人年齡,營養狀況及治療方法有關,短則一月,長則半年以上。但這並不意味著骨折一旦癒合,就應立即取出內固定器材。早期骨痂是堅硬的類骨質,多呈梭形,包裹骨折斷端。它的外表租糙,內部結構雜亂無章,牢固度也差。這時拆除內固定器材,為時過早。
隨著關節不斷活動、用力,那些受力大的部位,骨質逐漸變得堅硬,而那些多餘的骨痂,則由破骨細胞破壞吸收。經過如此改造,斷骨上下惲然一體,十分堅固。這時即可拆除內固定器材了。具體時機,應由醫生確定。除了引起並發症者以外,原則上應寧可適當推遲,而不要提前。加壓鋼板十分堅強。固定後承受骨骼大部分應力,骨折癒合後的塑形期往往較長,鋼板早期取出容易發生再骨折。因此,取出時間應較一般鋼板向後延遲。國外專家建議取出內固定器材的時間分別為:脛骨1年,股骨2年,前臂骨及肱骨1.5-2年。個別手術風險大,或高齡病人,也可暫不拆除,長期觀察。
少數情況下,內固定器材的位置恰好靠近神經、血管,二次手術解剖層次不如首次手術清楚,反更增加損傷機會。此外,也有由於骨骼生長過牢,將內固定器材包埋其中,尋找困難的,或螺釘尾槽損傷變淺,或釘、針、鋼絲折斷,拆除費事、甚至取不出的。經驗豐富的骨科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恰當處理。總的說來,拆除內固定器材的手術,一般比第一次對位固定術要容易一些,手術時間也短。
最後需提到的是,經過多年探索、現在已經製造成功可以在體內自行吸收的骨折內固定器材,現在許多醫院正在推廣應用。這種材料是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對人體無毒。用它固定斷骨,隨著骨折癒合,它本身會緩促降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使用這種內固定器材一次手術就可「一勞永逸」,病人無須冒二次麻醉手術的風險。
免費醫院網天天健康報編輯部www.cmn.com.cn2000/12/18
骨折 積水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張伯松
一、定義
骨或軟骨失去完整性或連續性,稱為骨折。
二、 骨折原因
(一) 外傷性骨折:暴力造成骨質的完整性破壞,稱為外傷性骨折。為最常見的骨折原因。按暴力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分為三種:
1.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於骨折部位。
2. 間接暴力:暴力作用於遠離骨折的部位,通過骨、關節、肌肉或韌帶等傳導,造成一定部位的骨折。
3.重復暴力:反復的暴力作用於同一部位,可逐漸發生骨折,也稱為疲勞骨折。如長途行軍或反復運動後發生的第二、三跖骨、脛骨、股骨、腓骨或股骨頸骨折等。
(二)病理性骨折:由於全身或骨本身局部的病損引起的骨折,稱為病理性骨折。
三、 骨折分類
(一) 按骨折線形狀:分為橫形、斜形、螺旋形、粉碎形等。
(二) 按骨折發生部位:骨幹骨折、關節內骨折及骨骺損傷等。
(三) 按骨折程度:完全骨折及為完全骨折,後者也稱青枝骨折。
(四) 骨折斷端是否與外界相通:分為閉合骨折與開放骨折。
(五) 按傷後時間:新鮮骨折——傷後3周以內的骨折。陳舊骨折——傷後超過3周。
四、 骨折治療
治療骨折的最終目的是使受傷部位最大可能、盡快地恢復正常功能。為此應選擇最為簡便、完全而又有利於骨折癒合以及功能恢復的治療方法。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是治療骨折的基本措施。
五、 骨折的急救
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發生後的即刻處理,包括檢查診斷和必要的臨時措施。骨折的急救很重要,處理不當能加重損傷,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殘廢影響生命。因而,及時進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急救應在現場進行,首先扼要地了解傷情,先查生命體征後查局部傷情,以確定損傷性質、部位和范圍。要觀察有無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紫紺、異常呼吸等現象;注意病人有無休克;有無傷口出血及內出血;注意病人的精神狀態,有無瞳孔、眼、耳、鼻出血,及顱腦損傷體征;有無胸、腹、盆腔內臟損傷;有無脊髓、周圍神經損傷及肢體癱瘓,注意肢體有無腫脹、疼痛、畸形及功能喪失表現,確定是否有骨折及脫位。
急救處理應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暢。②防止休克。嚴重或多發骨折及合並有其他創傷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預防,更要早發現,早處理。防止休克包括:止痛,固定患肢有止痛、止血、減輕組織損害和休克的作用;止血,內或外出血為損傷性休克主要原因,不加以控制會加重休克,一般傷口局部加壓包紮,即可止血。對於四肢大出血,不能控制者,可上止血帶,但綁扎的部位要正確,松緊要合適,否則會加重出血,上止血帶時間最長不能超過二小時,應每隔一小時左右放鬆一次,但不可冒再次大出血危險,輕易將止血帶放鬆。在可能條件下,應立即輸液、輸血和給氧。③骨折肢體臨時固定:上肢骨折主要用夾板固定,用三角巾懸吊,並將傷肢用綳帶固定在胸壁上;下肢骨折主要用半環托馬斯架固定或綁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夾板上;疑有脊柱及骨盆骨折損傷時,應盡量避免骨折處有移動,以免引起或加重損傷。不論病人是仰卧或俯卧,盡量不變動原來位置將四肢理直,准備好硬板擔架後,由兩人輕輕將病人滾翻到木板上仰卧,用寬布帶捆在擔架上。如骨折位於頸部,則一人必須把住下頦和枕部略加牽引。滾翻時脊柱應保持中立位。腰或頸下墊一小布卷則更好。
骨折癒合
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為外傷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兩大類。骨的再生能力很強,經過良好復位後的外傷性骨折,一般在3~4個月或更長一些時間內,可完全癒合。骨外、內膜中骨母細胞的增生和產生新生骨質是骨折癒合的基礎。骨折後經血腫形成、纖維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過程而完全癒合,使骨在結構和功能上恢復正常。
一、骨折癒合過程
骨折癒合(fracture healing)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血腫形成
骨折時除骨組織被破壞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軟組織的損傷或撕裂。骨組織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後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兩斷端及其周圍組織間,形成血腫。一般在數小時內血腫發生血液凝固。和其他組織的創傷一樣,此時在骨折局部還可見輕度中性粒細胞浸潤。
骨折時由於骨折處營養骨髓、骨皮質及骨膜的血管隨之發生斷裂,因此在骨折發生的1~2天內,可見到骨髓造血細胞的壞死,骨髓內脂肪的析出,以後被異物巨細胞包繞形成脂肪「囊」(fat「cyst」)。骨皮質亦可發生廣泛性缺血性壞死,骨壞死在鏡下表現為骨陷窩內的骨細胞消失而變為空穴。如果骨壞死范圍不大,可被破骨細胞吸收,有時死骨可脫落、游離而形成死骨片。
(二)纖維性骨痂形成
大約在骨折後的2~3天,從骨內膜及骨外膜增生的纖維母細胞及新生毛細血管侵入血腫,血腫開始機化。這些纖維母細胞實質上多數是軟骨母細胞及骨母細胞的前身。上述增生的組織逐漸彌合,填充並橋接了骨折的斷端,繼而發生纖維化形成纖維性骨痂,或稱暫時性骨痂(provisional callus)肉眼上骨折局部呈梭形腫脹。約經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組織及纖維組織部分可進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軟骨。透明軟骨的形成一般多見於骨外膜的骨痂區,而少見於骨髓內骨痂區,可能與前者血液供應較缺乏有關。此外,也與骨折斷端的活動度及承受應力過大有關。但當骨痂內有過多的軟骨形成時會延緩骨折的癒合時間。
(三)骨性骨痂形成
骨折癒合過程的進一步發展,是骨母細胞產生新生骨質逐漸取代上述纖維性骨痂。開始形成的骨質為類骨組織,以後發生鈣鹽沉著,形成編織骨(woven bone),即骨性骨痂。纖維性骨痂內的軟骨組織,和骨發育時的軟骨化骨一樣,發生鈣鹽沉著而演變為骨組織,參與骨性骨痂的形成。此時所形成的編織骨,由於其結構不夠緻密,骨小梁排列比較紊亂,故仍達不到正常功能需要。
按照骨痂的細胞來源及骨痂的部位不同,可將骨痂分為外骨痂和內骨痂。
1.外骨痂(external callus)或骨外膜骨痂(periosteal callus),是由骨外膜的內層即成骨層細胞增生,形成梭形套狀,包繞骨折斷端。如上所述,以後這些細胞主要分化為骨母細胞形成骨性骨痂,但也可分化為軟骨母細胞,形成軟骨性骨痂。在長骨骨折時以外骨痂形成為主。
2.內骨痂(internal callus) 由骨內膜細胞及骨髓未分化間葉細胞演變成為骨母細胞,形成編織骨。內骨痂內也可有軟骨形成,但數量比外骨痂為少。
(四)骨痂改建或再塑
上述骨痂建成後,骨折的斷端僅被幼稚的、排列不規則的編織骨連接起來。為了符合人體生理要求而具有更牢固的結構和功能,編織骨進一步改建成為成熟的板層骨,皮質骨和髓腔的正常關系也重新恢復。改建是在破骨細胞的骨質吸收及骨母細胞新骨質形成的協調作用下進行的,即骨折骨所承受應力最大部位有更多的新骨形成而機械性功能不術需要的骨質則被吸收,這樣就使骨折處上下兩斷端按原來的關系再連接起來,髓腔也再通。
在一般情況下,經過上述步驟,骨折部恢復到與原來骨組織一樣的結構,達到完全癒合。
二、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
1.全身性因素 ①年齡:兒童骨組織再生能力強,故骨折癒合快;老年人骨再生能力較弱,故骨折癒合時間也較長。②營養:嚴重蛋白質缺乏和維生素C缺乏可影響骨基質的膠原合成;維生素D缺乏可影響骨痂鈣化,妨礙骨折癒合。
2.局部因素 ①局部血液供應:如果骨折部血液供應好則骨折癒合快,如肱骨的外科頸(上端)骨折;反之,局部血液供應差者,骨折癒合慢,如股骨頸骨折。骨折類型也和血液供應有關:如螺旋形或斜形骨折,由於骨折部分與周圍組織接觸面大,因而有較大的毛細血管分布區域供應血液,癒合較橫形骨折快。②骨折斷端的狀態:骨折斷端對位不好或斷端之間有軟組織嵌塞等都會使癒合延緩甚至不能接合。此外,如果骨組織損傷過重(如粉碎性骨折),尤其骨膜破壞過多時,則骨的再生也較困難。骨折局部如出血過多,血腫巨大,不但影響斷面的接觸,且血腫機化時間的延長也影響骨折癒合。③骨折斷端的固定:斷端活動不僅可引起出血及軟組織損傷,而且常常只形成纖維性骨痂而難有新骨形成。為了促進骨折癒合,良好的復位及固定是必要的。但長期固定可引起骨及肌肉的廢用性萎縮,也會影響骨折癒合。④感染:開放性骨折(即骨折處皮膚及軟組織均斷裂,骨折處暴露)時常合並化膿性感染,延緩骨折癒合。
骨折癒合障礙者,有時新骨形成過多,形成贅生骨痂,癒合後有明顯的骨變形,影響功能的恢復。有時纖維性骨痂不能變成骨性骨痂並出現裂隙,骨折兩斷端仍能活動,形成假關節,甚至在斷端有新生軟骨被覆,形成新關節。
附 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是指已有病變的骨,在通常不足以引起骨折的外力作用下發生的骨折,或沒有任何外力而發生的自發性骨折。
常見的病理性骨折的原因:
1.骨的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 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見的原因,特別是溶骨性的原發或轉移性骨腫瘤。原發性骨腫瘤如多發性骨髓瘤、骨巨細胞瘤及溶骨性成骨肉瘤等;屬於轉移性骨腫瘤的如轉移性腎癌、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及神經母細胞瘤等。不少原發性和轉移性骨腫瘤有時因病理性骨折後才被發現。
2.骨質疏鬆(osteoporosis) 老年、各種營養不良和內分泌等因素可引起全身性骨質疏鬆,表現為骨皮質萎縮變薄,骨小梁變細、數量減少。主要影響脊椎骨、股骨頸、掌骨等。老年尤其是絕經後老年婦女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股骨頸、肱骨上端及橈骨下端骨折較為多見。肢體癱瘓、長期固定或久病卧床等可引起局部廢用性骨質疏鬆而造成骨折。
3.內分泌紊亂 由甲狀旁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導致骨的脫鈣及大量破骨細胞堆積,骨小梁為纖維組織所取代。此時雖有新骨形成,但只能形成纖細的編織骨或非鈣化的類骨組織,而極易發生多發性病理性骨折。
4.骨的發育障礙 有多種屬於這類的先天性骨疾患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例如先天性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為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在胎兒或兒童時期發病,乃由於先天性間充質發育缺陷,不易分化為骨母細胞,同時骨母細胞合成骨基質中Ⅰ型膠原纖維障礙,因此長骨骨皮質很薄,骨細而脆,極易發生多發性病理性骨折,故又稱為脆性骨綜合征(brittle bone syndrome)。而骨折後新形成的骨痂為軟骨性,或為纖維性,難以發生骨化。
病理性骨折時,骨的原有病變往往使骨折癒合遲緩,甚至幾乎沒有修復反應。也常使骨原有病變的組織學圖像發生改變或復雜化。
6、他因為強制發動了個性,導致過四肢全部骨折,打一動漫人物
《我的英雄學院》綠谷出久
7、關於骨折
骨折一般多見於老年人。因為老年人肌力嚴重衰退,下肢無力,走路不穩,反應遲鈍,加上骨質疏鬆,外力直接作用於疏鬆的骨質上,而極易發生骨折。如老年人晚上起床小便,不能承受自身重量就容易發生骨折。骨折的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畸形、功能障礙等。
養生指南:
一.練功強身:應積極長期地堅持鍛煉,增多在戶外活動時間,多呼吸新鮮空氣,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可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保健操等項目。多活動能使血液中的鈣質更多地在骨骼內存留,因而提高骨的硬度,能有效地減少骨折的發生。
二.多曬太陽:陽光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而鈣的代謝依賴維生素D的作用;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體內鈣的形成和吸收,維持正常的鈣磷代謝,使骨骼中鈣質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
三.未病先防: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車多的地方活動,下雨、下雪或地上積水、結冰時不要外出,以免跌倒而發生骨折。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活動,不宜在陡坡上行走,因老年人下肢無力,反應遲鈍而易跌倒。平時出門時,須緩步慢行,若有眼花、耳聾、頭暈等症狀時盡量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要有幫助攙扶走路或手拄拐杖。夜間上廁所之前,應先在床沿坐上片刻,以使腿部肌肉力量處於興奮狀態,並可防止體位改變時的一時性低血壓的發生。洗澡時,要准備好小凳子,坐著穿褲和鞋,防止跌倒。
四.飲食調攝:多吃蔬菜、蛋白質和富有維生素的飲食,可防止骨質疏鬆的發生和發展。骨折早期飲食宜清淡,以利於祛瘀消腫,後期應偏味重,選擇合適的飲食調補肝腎,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和功能的恢復。
五.密切觀察:當遭受損傷後,如懷疑有骨折應及時去醫院診治。在轉送途中,應採取必要的臨時固定措施。如上肢骨折應用木板將手臂固定,木板長度應超過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面。也可將骨折的手臂與胸部縛在一起固定。下肢骨折可用長木板將傷肢縛扎在一起,木板長度上至腋下,下應超過腳跟,或可將患肢與另一健肢縛扎在一起固定。脊柱骨折應由雙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縛扎固定,頸椎骨折應將頭部兩側用沙袋墊好,限制頭部活動,然後才能送醫院。如有出血,應用清潔布臨時包紮傷口,然後用止血帶結扎。一般止血帶結扎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每隔1小時可放鬆止血帶1~2分鍾,以看到鮮血流出為止,可防止因結扎時間過長而引起肢體缺血壞死。用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後,24小時內須密切觀察傷肢末端皮膚色澤的變化和腫脹情況。如發現腫脹加劇,皮膚有瘀紫應立即就診,放鬆或拆除石膏,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緊而引起肢體缺血、迴流不暢而壞死。骨折固定期應遵醫囑定期復查。
六.功能鍛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鍛煉未受傷的關節,每天每小時一百次,能避免關節僵硬、攣縮和肌肉萎縮。採用輕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骨折的恢復。
骨折的治療 棟華 骨科副主任醫師
突然受傷骨折,傷情特別嚴重的,即發生休克甚至昏迷的人,心理上沒有更大的精神負擔。而那些神志清醒的傷員,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經受巨大痛苦,陷入極度緊張之中,有的感到生死未卜,非常恐懼。在事故現場,搶救人員及傷員家屬,必須保保持沉著、冷靜,一方面盡可快全力搶救,設法送附近醫院;同時安慰傷員,不要緊張。對傷情嚴重者。要用語言、眼神、形體動作,鼓勵他們堅強一些,消除絕望心理。要知道,驚慌大驚小怪、哭泣流淚,對傷員都是惡性刺激。
骨折傷員入院後,進行緊急救治時,也要注意心理治療和護理。有的醫生護士當著病人的面,向領導或家屬交待病情,表示治療困難,必有殘廢,甚至說出不行了,沒有希望等話。可能這是事實,但是卻嚴重傷害病人心理,有悖於醫德。即使病危,也要向單位和家屬個別交待。醫務人員應通過自己的形象和語言,讓病人感到信賴和安全。應該安慰病人,病情雖重,並非沒有希望。受傷不幸,但活著入院,是不幸中的萬幸。
傷員入院,經過初步救治,心理上可能感到安全,情緒好轉,但大多數病會怕痛、怕手術。骨折早期及以後手法整復或手術治療,疼痛都是難避免的。思想上越是害怕,就越是敏感。尤其是病房其他病人的呻吟、呼叫,會相互激惹。病人家屬,此時不宜過分遷就病人向醫護人員提出不合理要求。可以向醫護人員反映病情變化,同時給予病人以精神安慰,和他們談一談與傷情無關的事情,以分散注意力,減少疼痛。看望病人也要做到表情自然。若愁眉苦臉,病人會以為是自己病情轉重,後果不好,平靜的情緒又趨於沮喪。
有的病人傷後,巴不得骨折馬上就癒合,「病急亂求醫」,到處求治,亂用葯物,這可能幹擾治療程序。對此,醫生最好盡快制訂出治療方案、並告知病人及家屬,並做適當解釋說明。骨折不同於一般皮肉受傷那樣,縫合後幾天就能痊癒拆線。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骨折,治療時間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時間比較長,短則1月,長則半年以上。讓傷員思想上早有打算,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
骨折致殘率、致畸率較高,有的完全恢復,也可能遺留外傷或手術疤痕,對形體外觀影響較大。病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往往對此格外關注。有時對此鬱郁寡歡,甚至喪失生活信心。有的病人擔心留下殘疾,影響事業、婚姻、家庭等,為此終日愁眉不展;有的脾氣變得暴躁、容易激惹。醫護人員應做解釋工作,家屬親友也要理解病人,從各方面多加關懷體貼,勸慰他們:「留得青山在,何愁沒柴燒」,不要過分憂慮。只要及時治療,以後進行刻苦的功能鍛煉,可以恢復正常,彌補損失。即使因為傷情關系,留下一些後遺症,造成一定損失,也能減少到最低程度。對於已經留下癱瘓或肢體殘疾的傷員,要用中外名人和英雄人物,如保爾·柯察金、吳運鐸、張海迪等人的事跡激勵他們,面對現實,樹立戰勝傷殘的信心,做到身殘志不殘,殘而不廢。
骨折進入恢復期,解除石膏或夾板後,關節往往變得僵硬,稍稍活動即感到疼痛或腫脹。由於長期不活動,肢體肌肉萎縮,周徑變細。不少病人擔心能否恢復,有的則臆測莫非醫生給治壞了?恐怕留下終身殘廢,於是整天憂心忡忡,茶飯不思。其實,這種情況多半是恢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可向病人解釋,這是由於關節固定後、其內部、肌肉之間、肌暖周圍粘連所致,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鍛煉就可能消除。
骨折恢復期的功能鍛煉十分重要,又相當痛苦。不少病人怕痛,產生畏難情緒,有的病人寄希望於葯物和醫療儀器。有些骨折病人的親友、從感情出發,不肯讓他們吃苦,對功能鍛煉陽奉陰違,消極等待,遲遲不練。必須懂得,開始鍛煉時,有些痛、腫反應,是正常現象。功能鍛煉是肢體康復的必由之路,任何內服、敷葯和先進儀器均無法代替。今日不練,明日不動,勢必痛不得止,腫不得消。家屬應鼓勵病人,幫助克服畏難情緒,對微小的進步,也應加以贊嘗、鼓勵。
另外,也要克服急於求成的心理。有的病人恨不得今日拆了石膏、夾板,明天就活動自如。某些招搖撞騙的江湖「醫生」,便迎合這些人的心理,用粗暴力量狠命扳拉僵硬的關節,使關節內外發生損傷和出血。引起疼痛不說,還會引起嚴重的粘連,影響治療效果。千萬不要上當。
骨折的內固定器材 徐棟華
骨折的治療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用各種手法將斷骨對合,再在皮膚外面用石膏或夾板固定、保護,使骨折癒合。在這里,石膏、夾板是外固定器材。如果無法採用這種方法,「或者用了效果不好,便需採用第二種方法——手術治療:由醫生切開皮肉,在直視下將斷骨准確對位,再選用接骨鋼板、螺釘、鋼針等接骨器材固定。這些接骨器材即為內固定器材。
骨折完全癒合後,內固定器材便失去了作用。這時,內固定器材是一直留在體內,還是取出來好呢?製造內固定器材的金屬,都經過反復測試選擇,對人體安全無毒,相容性良好。但它們畢竟與機體有生命的組織根本不同,終究是一種異物,長期留在體內,可能引起多種不良反應。
一是可以誘發遲發性感染。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常可乘皮膚、粘膜受到微小創傷、局部抵抗力低下之機,進入人體。機體活組織內布滿毛細血管,其中具有識別、攻擊病原體的白細胞,可將病原體很快殲滅。而置於骨骼內的堅硬鋼板、鋼針等,由於沒有血管分布,缺乏這種抵抗能力,因而容易成為細菌的藏身之地。細菌生長繁殖起來,即造成感染。
二是造成附近骨質疏鬆。骨骼的基本功能是保護、支撐和運動,總之是受力。在一定范圍內,它受力越多,越是堅強。內固定器材,尤其是鋼板,具有一種應力遮擋作用。它承受了本應由骨骼承受的應力,這在骨折早期,對於保持位置、恢復運動功能等有好處。但骨折癒合後,其就有弊端了。由於缺乏力的刺激,附近骨質可愈來愈疏鬆。骨質過於疏鬆,螺針固定不牢,可發生松動,這時可以導致再次骨折。
三是置於骨外的內固定器材,可刺激軟組織,產生滑囊炎等並發症。如股骨骨折的髓內針尾部位於臀部皮膚、肌肉深面,由於破關節活動,表面可以形成滑囊發炎,產生積液,可引起疼痛或限制關節活動。在個別情況下,兒童骨折的內固定器材如果久不取出,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內固定器材的位置可能發生變化,壓迫神經血管,引起癱瘓或血管瘤等嚴重並發症。
四是個別人可發生電解反應。人體的血液、淋巴液和組織液等,含有各種離子,是一種電解質溶液。內固定鋼板雖然化學性質相當穩定,但日積月累,也可發生明顯的電解反應,導致組織水腫。因此,骨折內固定器材,一般均應在骨折癒合後適當時機拆去。這個時機,很有講究。骨折癒合的時間與骨折部位、類型,病人年齡,營養狀況及治療方法有關,短則一月,長則半年以上。但這並不意味著骨折一旦癒合,就應立即取出內固定器材。早期骨痂是堅硬的類骨質,多呈梭形,包裹骨折斷端。它的外表租糙,內部結構雜亂無章,牢固度也差。這時拆除內固定器材,為時過早。
隨著關節不斷活動、用力,那些受力大的部位,骨質逐漸變得堅硬,而那些多餘的骨痂,則由破骨細胞破壞吸收。經過如此改造,斷骨上下惲然一體,十分堅固。這時即可拆除內固定器材了。具體時機,應由醫生確定。除了引起並發症者以外,原則上應寧可適當推遲,而不要提前。加壓鋼板十分堅強。固定後承受骨骼大部分應力,骨折癒合後的塑形期往往較長,鋼板早期取出容易發生再骨折。因此,取出時間應較一般鋼板向後延遲。國外專家建議取出內固定器材的時間分別為:脛骨1年,股骨2年,前臂骨及肱骨1.5-2年。個別手術風險大,或高齡病人,也可暫不拆除,長期觀察。
少數情況下,內固定器材的位置恰好靠近神經、血管,二次手術解剖層次不如首次手術清楚,反更增加損傷機會。此外,也有由於骨骼生長過牢,將內固定器材包埋其中,尋找困難的,或螺釘尾槽損傷變淺,或釘、針、鋼絲折斷,拆除費事、甚至取不出的。經驗豐富的骨科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恰當處理。總的說來,拆除內固定器材的手術,一般比第一次對位固定術要容易一些,手術時間也短。
最後需提到的是,經過多年探索、現在已經製造成功可以在體內自行吸收的骨折內固定器材,現在許多醫院正在推廣應用。這種材料是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對人體無毒。用它固定斷骨,隨著骨折癒合,它本身會緩促降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使用這種內固定器材一次手術就可「一勞永逸」,病人無須冒二次麻醉手術的風險。
免費醫院網天天健康報編輯部www.cmn.com.cn2000/12/18
骨折 積水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張伯松
一、定義
骨或軟骨失去完整性或連續性,稱為骨折。
二、 骨折原因
(一) 外傷性骨折:暴力造成骨質的完整性破壞,稱為外傷性骨折。為最常見的骨折原因。按暴力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分為三種:
1.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於骨折部位。
2. 間接暴力:暴力作用於遠離骨折的部位,通過骨、關節、肌肉或韌帶等傳導,造成一定部位的骨折。
3.重復暴力:反復的暴力作用於同一部位,可逐漸發生骨折,也稱為疲勞骨折。如長途行軍或反復運動後發生的第二、三跖骨、脛骨、股骨、腓骨或股骨頸骨折等。
(二)病理性骨折:由於全身或骨本身局部的病損引起的骨折,稱為病理性骨折。
三、 骨折分類
(一) 按骨折線形狀:分為橫形、斜形、螺旋形、粉碎形等。
(二) 按骨折發生部位:骨幹骨折、關節內骨折及骨骺損傷等。
(三) 按骨折程度:完全骨折及為完全骨折,後者也稱青枝骨折。
(四) 骨折斷端是否與外界相通:分為閉合骨折與開放骨折。
(五) 按傷後時間:新鮮骨折——傷後3周以內的骨折。陳舊骨折——傷後超過3周。
四、 骨折治療
治療骨折的最終目的是使受傷部位最大可能、盡快地恢復正常功能。為此應選擇最為簡便、完全而又有利於骨折癒合以及功能恢復的治療方法。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是治療骨折的基本措施。
五、 骨折的急救
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發生後的即刻處理,包括檢查診斷和必要的臨時措施。骨折的急救很重要,處理不當能加重損傷,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殘廢影響生命。因而,及時進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急救應在現場進行,首先扼要地了解傷情,先查生命體征後查局部傷情,以確定損傷性質、部位和范圍。要觀察有無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紫紺、異常呼吸等現象;注意病人有無休克;有無傷口出血及內出血;注意病人的精神狀態,有無瞳孔、眼、耳、鼻出血,及顱腦損傷體征;有無胸、腹、盆腔內臟損傷;有無脊髓、周圍神經損傷及肢體癱瘓,注意肢體有無腫脹、疼痛、畸形及功能喪失表現,確定是否有骨折及脫位。
急救處理應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暢。②防止休克。嚴重或多發骨折及合並有其他創傷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預防,更要早發現,早處理。防止休克包括:止痛,固定患肢有止痛、止血、減輕組織損害和休克的作用;止血,內或外出血為損傷性休克主要原因,不加以控制會加重休克,一般傷口局部加壓包紮,即可止血。對於四肢大出血,不能控制者,可上止血帶,但綁扎的部位要正確,松緊要合適,否則會加重出血,上止血帶時間最長不能超過二小時,應每隔一小時左右放鬆一次,但不可冒再次大出血危險,輕易將止血帶放鬆。在可能條件下,應立即輸液、輸血和給氧。③骨折肢體臨時固定:上肢骨折主要用夾板固定,用三角巾懸吊,並將傷肢用綳帶固定在胸壁上;下肢骨折主要用半環托馬斯架固定或綁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夾板上;疑有脊柱及骨盆骨折損傷時,應盡量避免骨折處有移動,以免引起或加重損傷。不論病人是仰卧或俯卧,盡量不變動原來位置將四肢理直,准備好硬板擔架後,由兩人輕輕將病人滾翻到木板上仰卧,用寬布帶捆在擔架上。如骨折位於頸部,則一人必須把住下頦和枕部略加牽引。滾翻時脊柱應保持中立位。腰或頸下墊一小布卷則更好。
骨折癒合
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為外傷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兩大類。骨的再生能力很強,經過良好復位後的外傷性骨折,一般在3~4個月或更長一些時間內,可完全癒合。骨外、內膜中骨母細胞的增生和產生新生骨質是骨折癒合的基礎。骨折後經血腫形成、纖維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過程而完全癒合,使骨在結構和功能上恢復正常。
一、骨折癒合過程
骨折癒合(fracture healing)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血腫形成
骨折時除骨組織被破壞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軟組織的損傷或撕裂。骨組織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後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兩斷端及其周圍組織間,形成血腫。一般在數小時內血腫發生血液凝固。和其他組織的創傷一樣,此時在骨折局部還可見輕度中性粒細胞浸潤。
骨折時由於骨折處營養骨髓、骨皮質及骨膜的血管隨之發生斷裂,因此在骨折發生的1~2天內,可見到骨髓造血細胞的壞死,骨髓內脂肪的析出,以後被異物巨細胞包繞形成脂肪「囊」(fat「cyst」)。骨皮質亦可發生廣泛性缺血性壞死,骨壞死在鏡下表現為骨陷窩內的骨細胞消失而變為空穴。如果骨壞死范圍不大,可被破骨細胞吸收,有時死骨可脫落、游離而形成死骨片。
(二)纖維性骨痂形成
大約在骨折後的2~3天,從骨內膜及骨外膜增生的纖維母細胞及新生毛細血管侵入血腫,血腫開始機化。這些纖維母細胞實質上多數是軟骨母細胞及骨母細胞的前身。上述增生的組織逐漸彌合,填充並橋接了骨折的斷端,繼而發生纖維化形成纖維性骨痂,或稱暫時性骨痂(provisional callus)肉眼上骨折局部呈梭形腫脹。約經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組織及纖維組織部分可進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軟骨。透明軟骨的形成一般多見於骨外膜的骨痂區,而少見於骨髓內骨痂區,可能與前者血液供應較缺乏有關。此外,也與骨折斷端的活動度及承受應力過大有關。但當骨痂內有過多的軟骨形成時會延緩骨折的癒合時間。
(三)骨性骨痂形成
骨折癒合過程的進一步發展,是骨母細胞產生新生骨質逐漸取代上述纖維性骨痂。開始形成的骨質為類骨組織,以後發生鈣鹽沉著,形成編織骨(woven bone),即骨性骨痂。纖維性骨痂內的軟骨組織,和骨發育時的軟骨化骨一樣,發生鈣鹽沉著而演變為骨組織,參與骨性骨痂的形成。此時所形成的編織骨,由於其結構不夠緻密,骨小梁排列比較紊亂,故仍達不到正常功能需要。
按照骨痂的細胞來源及骨痂的部位不同,可將骨痂分為外骨痂和內骨痂。
1.外骨痂(external callus)或骨外膜骨痂(periosteal callus),是由骨外膜的內層即成骨層細胞增生,形成梭形套狀,包繞骨折斷端。如上所述,以後這些細胞主要分化為骨母細胞形成骨性骨痂,但也可分化為軟骨母細胞,形成軟骨性骨痂。在長骨骨折時以外骨痂形成為主。
2.內骨痂(internal callus) 由骨內膜細胞及骨髓未分化間葉細胞演變成為骨母細胞,形成編織骨。內骨痂內也可有軟骨形成,但數量比外骨痂為少。
(四)骨痂改建或再塑
上述骨痂建成後,骨折的斷端僅被幼稚的、排列不規則的編織骨連接起來。為了符合人體生理要求而具有更牢固的結構和功能,編織骨進一步改建成為成熟的板層骨,皮質骨和髓腔的正常關系也重新恢復。改建是在破骨細胞的骨質吸收及骨母細胞新骨質形成的協調作用下進行的,即骨折骨所承受應力最大部位有更多的新骨形成而機械性功能不術需要的骨質則被吸收,這樣就使骨折處上下兩斷端按原來的關系再連接起來,髓腔也再通。
在一般情況下,經過上述步驟,骨折部恢復到與原來骨組織一樣的結構,達到完全癒合。
二、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
1.全身性因素 ①年齡:兒童骨組織再生能力強,故骨折癒合快;老年人骨再生能力較弱,故骨折癒合時間也較長。②營養:嚴重蛋白質缺乏和維生素C缺乏可影響骨基質的膠原合成;維生素D缺乏可影響骨痂鈣化,妨礙骨折癒合。
2.局部因素 ①局部血液供應:如果骨折部血液供應好則骨折癒合快,如肱骨的外科頸(上端)骨折;反之,局部血液供應差者,骨折癒合慢,如股骨頸骨折。骨折類型也和血液供應有關:如螺旋形或斜形骨折,由於骨折部分與周圍組織接觸面大,因而有較大的毛細血管分布區域供應血液,癒合較橫形骨折快。②骨折斷端的狀態:骨折斷端對位不好或斷端之間有軟組織嵌塞等都會使癒合延緩甚至不能接合。此外,如果骨組織損傷過重(如粉碎性骨折),尤其骨膜破壞過多時,則骨的再生也較困難。骨折局部如出血過多,血腫巨大,不但影響斷面的接觸,且血腫機化時間的延長也影響骨折癒合。③骨折斷端的固定:斷端活動不僅可引起出血及軟組織損傷,而且常常只形成纖維性骨痂而難有新骨形成。為了促進骨折癒合,良好的復位及固定是必要的。但長期固定可引起骨及肌肉的廢用性萎縮,也會影響骨折癒合。④感染:開放性骨折(即骨折處皮膚及軟組織均斷裂,骨折處暴露)時常合並化膿性感染,延緩骨折癒合。
骨折癒合障礙者,有時新骨形成過多,形成贅生骨痂,癒合後有明顯的骨變形,影響功能的恢復。有時纖維性骨痂不能變成骨性骨痂並出現裂隙,骨折兩斷端仍能活動,形成假關節,甚至在斷端有新生軟骨被覆,形成新關節。
附 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是指已有病變的骨,在通常不足以引起骨折的外力作用下發生的骨折,或沒有任何外力而發生的自發性骨折。
常見的病理性骨折的原因:
1.骨的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 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見的原因,特別是溶骨性的原發或轉移性骨腫瘤。原發性骨腫瘤如多發性骨髓瘤、骨巨細胞瘤及溶骨性成骨肉瘤等;屬於轉移性骨腫瘤的如轉移性腎癌、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及神經母細胞瘤等。不少原發性和轉移性骨腫瘤有時因病理性骨折後才被發現。
2.骨質疏鬆(osteoporosis) 老年、各種營養不良和內分泌等因素可引起全身性骨質疏鬆,表現為骨皮質萎縮變薄,骨小梁變細、數量減少。主要影響脊椎骨、股骨頸、掌骨等。老年尤其是絕經後老年婦女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股骨頸、肱骨上端及橈骨下端骨折較為多見。肢體癱瘓、長期固定或久病卧床等可引起局部廢用性骨質疏鬆而造成骨折。
3.內分泌紊亂 由甲狀旁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導致骨的脫鈣及大量破骨細胞堆積,骨小梁為纖維組織所取代。此時雖有新骨形成,但只能形成纖細的編織骨或非鈣化的類骨組織,而極易發生多發性病理性骨折。
4.骨的發育障礙 有多種屬於這類的先天性骨疾患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例如先天性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為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在胎兒或兒童時期發病,乃由於先天性間充質發育缺陷,不易分化為骨母細胞,同時骨母細胞合成骨基質中Ⅰ型膠原纖維障礙,因此長骨骨皮質很薄,骨細而脆,極易發生多發性病理性骨折,故又稱為脆性骨綜合征(brittle bone syndrome)。而骨折後新形成的骨痂為軟骨性,或為纖維性,難以發生骨化。
病理性骨折時,骨的原有病變往往使骨折癒合遲緩,甚至幾乎沒有修復反應。也常使骨原有病變的組織學圖像發生改變或復雜化。
http://www.zgxl.net/sljk/ybjb/yundong/guzhe.htm
8、有哪些動漫里有人物骨折打石膏
?
9、中國歷史上身殘志堅的人物?
李麗是衡陽人,她自幼患小兒麻痹症,九歲時拄著特製的拐杖告別醫院 進 校園。1982年10月,在當地政府的關懷下,拖著殘腿成為汽車改裝廠的工人。1987年10月,李麗和他的丈夫走進了婚姻殿堂。1991年,由於廠里效益不佳,李麗停薪留職。此後,李麗拄著拐杖在廠區擺煙攤、賣水餃、經營加油站等。2000年初,她又經營園林園藝有限公司,正當她的事業大 見起色時,厄運再次 降臨到她的身上 。2002年5月27日,李麗到郴州市談完業務回 家 途中 遭遇 車禍,身受重傷,出現長達5小時休克,面部縫合80餘針。左膝關節由於粉碎性骨折,李麗又安裝了4塊鋼板、6顆鏍釘。2002年年底,李麗坐著輪椅出院,重新回到了公司。
10、哪些動畫片里的人物骨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