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女兒在學校攀岩課上,沒有繩拴,沒有人扶,右小腿摔成雙骨折,很嚴重,請問上海哪裡做傷殘鑒定?
傷殘鑒定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康復以後才可抄以做的,具體可以就近前往鑒定機構咨詢一下。
上海的司法鑒定機構很襲多,最權威的算是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知院司法鑒定中心。另外還有很多其他鑒定道機構,比如華東政法大學等等。
可以前往上海市司法局網站查詢鑒定機構的鑒定范圍、地址、聯系方式等。
2、用傘繩攀岩過的來說一下,7芯的結實嗎?
傘繩雖然百有很強的耐拉力,但不管是七芯還是九芯,在繩降或攀爬過程中都比較容易摩斷,當然,就算專業的攀岩繩也會有摩斷的時度候,我曾經有個朋友在一個落差70多米的峽谷用繩降法下降到谷底玩,他在下去的時候事版實上九芯傘繩已經磨損權比較嚴重了,在向上攀岩時繩子斷了,不過還好當時不是很高只是腿部骨折
3、攀岩的靜力繩和動力繩的知識'區別在哪'怎麼用。
主繩(動力繩)是整個攀岩保護系統的核心,
靜力繩就象鋼纜一樣,把所有的沖擊力直接傳給保護系統和脫落者,這種情況下即使一個很短的沖墜都會對系統產生非常大的沖擊力。
繩套和扁帶就如同靜力繩,它們也沒有延展性,靜力繩保護脫落時所產生的沖擊力可以使扁帶、安全帶、鐵專鎖等裝備失效,更危險的是這樣大的沖擊力可以直接使脫落者腰部骨折。
在靜力繩保護下,一個短於1.2米的脫落就可能對脫落者造成及其嚴重的傷害屬,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4、一些關於攀岩的問題
1.主繩輔繩。上回在杉際內只帶了根靜力繩,讓無憂很擔心一旦墜落,繩子到底撐不撐的住。這次去陳營就帶了50米的動力繩和20米的輔繩。我出發前在考慮輔繩是否要帶過去,太重了。事實證明,帶兩根繩子還是有必要的,我們兩根繩子都用上了,保險一點。
2.繩子的延展。攀爬岩壁,在架設中間保護點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主繩在外力下的延展性。可能足以讓你直接墜落到底。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得再看看書,討論一下。
3.留意鋒利岩壁對繩子的切割。最好在切割點用背包、毛巾等墊一下。
4.扁帶。在杉際內的經驗表明,一般的節點,一兩條扁帶足夠應付。
5.保護者和攀登者之間要有良好的溝通。攀登之前,要互相檢查裝備,包括安全帶、主鎖、八字環或者grigri等。出發時,彼此確認對方已經做好准備。保護者精神要高度集中,嚴禁與他人討論和玩笑。
6.保護者的確保點。一般來說這個確保點應該在身後,如果沒有確保點,最好有第二個人在保護者後面再進行一重保護。防止攀登者突然墜落,把保護者拉起或拉向岩壁。保護者站的位置也很重要,不能離岩壁太近,留意頭上沒有樹木等障礙物,可能一不小心你就被拉起撞上。
7.下降時,始終使用一個後備保護系統。用八字環下降,下方的隊員可以拉緊繩子讓下降隊員停在空中。最好的辦法是,下降隊員利用法式抓結做一個後備保護,這樣可以方便的停在空中,也防止意外。法式抓結到底是打在八字環的上方還是下方?好像都有教材出處,不知是否有很大區別嗎?
8.編式雙八字結,稱人結,義大利半扣,法式抓結等常用繩結還需進一步熟練。
9.人繩串系時,要求繩子利用編式雙八或者兩個主鎖和安全帶相連
5、因在室內攀岩館攀岩,意外摔傷骨折,咨詢對方如何賠償
首先應當治療並做傷情鑒定,如果達到輕傷級別,後續還要做傷殘等級鑒定。這樣賠償范圍就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治療用的器具費,還要主要賠償項目的傷殘等級賠償金,
6、關於攀岩的技巧?
攀岩運動的五個小技巧如下:
1、攀爬的時候,一定要緊貼岩壁。
抱石橫移或頂繩時,選擇遇到的每個腳點的最好的位置,把腳精確的移到這一點上。腳完全放好之前,眼睛不要離開腳點。水平提高時,增加移動速度。
2、掛,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岩石,維持身體平衡使身體移動。
踏,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減輕上肢的負擔,移動身體。
3、每次提起一隻腳,會省胳膊的力量。
只使用螺絲固定的非常小的小條、小粗痕、手點形狀的波紋以及岩壁上的自然特徵。
4、看好路線,想好下一步將要往哪兒走,然後再將手腳挪到對應的點。
選擇一個腳點,然後把腳精準的放在最好的位置上。
在腳接觸點之前,閉上眼睛,利用空間感覺完成落腳。在確定放好腳之前,保持眼睛是閉上的。先通過感覺評估踩點的好壞,然後睜開眼睛確認。選擇下一個支點,然後繼續。
5、攀爬過程中休息時,要貼緊岩壁。
想像腳踩上點的一瞬間腳尖凍在支點上;不能改變腳和支點的關系,沒有旋轉、傾斜或重置。
發力時僅僅彎曲腳踝。學會在腳和支點之間建立大面積的接觸,並感覺到這種接觸,然後在身體其他部分移動時努力保持這種最大接觸。
6、推,利用側面、下面的岩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移動。
張,將手伸進縫隙里,用手掌或手指曲屈張開攀岩,以此抓住岩石的縫隙作為支點,移動身體。
蹬,用前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力把身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擔。
跨,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的支撐點。
7、攀岩運動腰上的護具的名字是什麼?
你說的應該是安全帶吧。
細說攀岩安全帶[組圖]
一、為什麼需要安全帶
登山運動的初期是沒有安全帶的,攀爬者將繩子系在腰間,保護者也是通過腰際增大摩擦來實施保護的。但是這種方式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肋骨會因為受力增加而產生劇烈的疼痛感,並且這種疼痛不會因為攀登的結束而終止,而是會在攀登結束後持續一段時間。但是更糟糕的是如果在攀登中發生了沖墜,那麼後果是致命的。沖墜力達到3.7KN,這只屬於一次中等強度的沖墜,但是只要發生這種沖墜,幾分鍾後攀登者就會因為腰部受到巨大拉力而失去知覺甚至死亡。所以設計安全帶有兩個終極目的:承受沖墜力和分散拉力。
二、安全帶的設計
如今攀登者都會使用安全帶進行攀爬,安全帶已經成為攀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一般安全帶都包含如下設計:加厚加寬的腰部襯墊、腿環、保護環、裝備環。有了這些設計後,無論是下降、沖墜還是掛在岩壁上進行其他操作,都會更加舒適和安全。現在安全帶也進行了細化:專門用於競技攀登、大岩壁攀登或者是專門登山的,但是一條真正的優質安全帶會涵蓋這些需求。
安全帶有兩種最基本的設計:全身式安全帶和坐式安全帶。全身式安全帶受力時,受力方向垂直於地面,豎直向上,可以將拉力均勻的分散到腿、胸、背。這是它的優點,它的缺點是如果沖墜過於猛烈,它會不斷地轉動,使攀爬者眩暈而且有可能會使脖子受傷。全身式安全帶因為價格昂貴、穿脫不方便等缺點已逐漸退出攀岩登山舞台,而運用在工業或者是拓展活動中。現在坐式安全帶的應用趨於廣泛,因為坐式安全帶配上胸式安全帶就可以達到全身式安全帶的效果,胸式安全帶又可以使用長扁帶代替。如果是在登山過程中,背包的兩根背帶也可以代替長扁帶的功能。
坐式安全帶也有兩種設計:一種叫「尿布式」(從兩腿間穿過最後與腰帶連接),另一叫「Swami」。
為了讓兩個腿環能夠起作用,穿尿布式安全帶要從兩腿間將帶子提起和腰帶相連,現在這種安全帶逐漸從歐美市場消失。原因一:在岩壁上掛著時,這種安全帶很不舒適;原因二:沒有保護環,需要額外加鐵鎖;原因三:受力集中,不能很好的分散拉力;原因四:受力點分散,沖墜時,對腿和腰會產生傷害。現在這種樣式的安全帶做了一些改良,專門用在登山中。
Swami式是現在市場中最流行的安全帶設計。1967年由Trailwise設計,一年後由Forrest推出,雖後來經過多次改進,但安全帶最核心的設計依然沒有改變。購買安全帶時,腰帶設計應該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畢竟上百次的沖墜對腰部會產生很的拉力。一款好的Swami式安全帶,腰帶的背部大都設計8-11厘米寬,腰帶的前部4-5厘米寬,這樣能夠給攀登或休息提供最大程度的舒適和安全。腰帶的背部不是越寬越好,事實上背部8厘米寬,但是設計良好,遠比背部13厘米寬,但設計糟糕的安全帶更能起到保護腰部的效果。
三、腿環的選擇
腿環可以分為不可調節式、半調節式與完全調節式三種。安全帶背面與腿環都用一種帶彈性的材料進行了連接。不可調節式設計簡潔、質量輕便,適合競技攀登。現在更多的人喜歡可調節式的安全帶。半調節式安全帶的調節范圍在8厘米左右,盡管穿戴時有些費勁,但是穿整齊後會感覺非常舒服,而且便於行動,它適合絕大多數人。完全調節式可調節范圍大約在15厘米甚至更多,所以一年中任何時間都能滿足你的需要,而且不需考慮穿著。好的可調節式安全帶穿戴也是很舒適的,缺點是有一
點重。
無論選擇哪一種款式,腿環的寬度在6—8厘米是最舒適的,尤其是體重較大的攀登者。寬度小於5厘米的腿環在長時間的攀爬後,會使攀登者感到腿環細得像一根電線一樣,很不舒服。安全帶的平均重量在85—310克之間,差別不是很大,除非你是進行極限攀登,否則安全帶的重量穿在身上是感覺不出來的。
8、請教一下玩攀岩的人士兩個問題……
1、手上出水泡是爬太久了,中途注意休息、爬完後用溫水泡5-10分鍾 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2、攀岩磕碰傷正常難免的,但你只要注意攀爬的姿勢就可以盡量避免磕碰,手抓岩點保持肘關節略彎曲至100-90度,腳踩支點用前腳掌版踩,腳略外展20度左右,與岩壁成70度角度左右,保持上身離開岩壁30-40CM左右為好,千萬不要把身體與岩壁貼得權太近了。下落時快靠近岩板時用腳蹬岩板,使身體遠離岩板,包你安全。
9、攀岩墜落,19歲女孩胸椎骨骨折,怎樣辨別極限運動場所是否專業?
極限運動的場所專業性和項目有關,對於危險性越高的地方,如果安全措施越完善,各項證件都很齊全的話,基本就可以說是專業的。畢竟極限運動的種類豐富,場所並不固定,有室內的也有室外的,不同的環境下,需要的安全人員和教練也不一樣。
一,看一下該場所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一個專業的極限運動場所都會配備完善的安全措施,越專業的地方,他們的安全措施的重視越強,畢竟極限運動和普通的運動還是有區別的,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的話,很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所以,在進行極限運動前,先檢查周圍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以此判定這個極限運動場所是不是專業的。
二,看他們聘用的教練有沒有專業的證書
每一個極限運動都會有專業的教練對你進行運動前培訓,告訴你該要怎麼做,就比如攀岩,他會告訴你上去的時候踩哪個點,身體的姿勢是什麼樣的,手要抓哪裡,下來的時候怎麼下等等。一個正規的場所對於教練的資質也是有要求的,如果這個地方的教練連證書都沒有的話,我建議你還是換一家。
三,觀察器材是不是完善的,有沒有定期維修
有些運動設施用久了都會需要維修,來確保安全性,看是否能繼續使用。就像你掛在身上的保護繩,如果沒有定期檢查更換的話,很容易因為用的時間太長而斷裂,這樣就會影響你的生命安全。所以,檢查一下場地的器材和設備,看有沒有出現生銹,腐化等情況出現,如果有,也說明這個極限運動場所並不專業。
一般,如果一個極限場所具備以上幾點的話,基本上就屬於專業范圍內,畢竟關乎到生命安全,在追尋刺激的時候不要忘了保護自己的安全。
10、保護人應站在攀岩者可能跌落點後多少厘米處
根據攀爬者的攀爬線路,選擇右後方或者左後方,距離點是根據攀爬者的攀爬速度進行計算的。
保護是攀岩運動得以安傘進行的基本要素,是確保者(保護者)運用攀岩繩索來制止攀登者墜落的一套系統,又稱為保護系統。良好的保護可以安全地控制墜落者所產生的戶大力量,確保攀登有發生墜落時的安全,但保護技術必須勤加練習才能熟練操作。
優秀的保護者,不但能保護攀登者的安全,而且能使攀登者更容易攀登。在良好的保護系統中,通過繩索、保護者及其他系統的合理正確配置,使繩子可以順暢地到達攀登者在攀登者需要給繩或收緊時,保護者能夠及時合理地完成給繩或收繩動作。
(10)攀岩腰部骨折擴展資料:
攀岩技巧
1、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體向 上運動和貼近岩壁。岩壁上的支點形狀很多,常見的也有幾十種。攀登者對這些支點的形狀要熟悉,知道對不同支點手應抓握何處,如何使力。
根據支點上突出(或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摳、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點可以有多種抓握方法。
2、攀岩一般都穿特製的攀岩鞋,這種鞋鞋底由硬橡膠製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堅韌的皮革製作,鞋頭較尖,鞋底磨擦力大。穿上這種鞋,腳踩在不到一厘米寬的支點上都可以穩固地支撐全身重量。在選購這種鞋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買大了。鞋越緊腳,發力時越穩固。
3、休息地段要選擇沒有仰角或仰角較小,且手上有較大支點處。休息時雙腳踩穩支點,手臂拉直(彎曲時很難得到休息),上體後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頂出,使下身貼近岩壁,把體重壓到腳上,以減小手臂負擔,做活動手指、抖手動作放鬆,並擦些鎂粉,以免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