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哪位名人骨折過

哪位名人骨折過

發布時間:2020-04-18 07:57:14

1、關於自信的名人名言

一個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則不能帶給別人信心;已經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麥修·阿諾德

能夠使我飄浮於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但丁

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著,而驕傲者常浮揚。——梁啟超

哥倫布發現了一個世界,卻沒有用海圖,他用的是在天空中釋疑解惑的「信心」。——桑塔雅娜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蕭伯納

深窺自己的心,而後發覺一切的奇跡在你自己。——培根

堅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心裡認準的東西也一定適合於他人,這就是天才。——愛默生 

一個人面對正當之事物,從正當的時機,而且在這種相應條件下感到自信,他就是一個勇敢的人。——亞里士多德

我只有一個忠告給你——做你自己的主人。——拿破崙

(1)哪位名人骨折過擴展資料:

自信心(confidence),在心理學中,與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ra)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是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自信與否原本是描述人在社會適應中的一種自然心境,即人嘗試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去把握這個陌生世界時的那種忐忑不安的心理過程。但我們必須清楚 ,信心只是成功後的良性情緒,自信不是自大、自傲,但從邏輯來講依然有其盲目性。而我們可以通過挑前面的位子坐、練習正視別人、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練習當眾發言等等方法建立我們自信的方法。

2、名人熱愛生命的故事

張海迪
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病導致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張海迪現在的身份是作家,但寫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積的褥瘡,骨頭都露出來了,但她還在寫。她又做過幾次手術,手術是痛苦的,她的鼻癌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實施手術的,她清晰地感覺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開,針從自己皮膚穿過。第一次聽說自己得了癌症,她甚至感到欣喜--終於可以解脫了。張海迪說:我最大的快樂是死亡。但是,她卻活了下來。

海倫凱勒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共度過了自己生命中的88個春夏秋冬,獨自熬過了87年那些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被迫把自己幽閉在盲聾世界裡的人,竟然奇跡般的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並用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四處奔走,建立起了一家家盲人,聾啞人的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海倫.凱勒創造這一奇跡,全靠她那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殘酷的挑戰,用自己所有的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頑強的毅力面對人生刻意製造的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屬於人生,屬於自己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盲聾女作家和演講者,她憑借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次年,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海倫.凱勒,可惜自幼因病成為盲聾人,但她自強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於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1964年獲總統自由勛章。她的事跡曾兩次被拍成電影。

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痹症。這種病的症狀十分驚人,因為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裡也會經常念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醫生根據她的情況,判定她活不過6歲。在常人看來,她已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與正常的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但她卻堅強地活了下來,而且靠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還有很好的聽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講演會上,一位學生貿然地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有過怨恨嗎?」在場的人都暗暗責怪這個學生的不敬,但黃美廉卻沒有半點不高興,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么幾行字: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
四、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五、我有一隻可愛的貓;……
最後,她以一句話作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3、哪些名人骨折過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馬上摔下來,肱骨髁上骨折,所以有上肢總是一個外伸姿勢,頗有外交風度。
鄧小平的長子鄧朴方先生,胸椎壓縮性骨折所致截癱,成為中國殘聯主席。
桑蘭、張海迪等都是脊柱骨折引起的。
鄭智化歌手下肢骨折。還有很多,有影響力的也很多。

4、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了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是這樣嗎?

我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與天斗,天指的是人力無法抵抗的力量,然而縱使無法抵抗人也絕對不會放棄,這就是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地指的是環境的力量,這個環境不僅指的是自然環境還有社會知環境,你可以這樣想像,你身處的社會環境是美國底層的貧民窟,這里充斥著毒品、暴力、與性交易,人們在這種環境下變得扭曲然後被同化,然而你通過自己堅定的意志,永遠渴望向上的心態,不懈的努力,你道獲得了成功,成功的斗敗了大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和束縛,帶著自己的家人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這就是與地斗其樂無窮,(這個雖然是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但我仍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是英雄,然後每個英雄都團結一致,希望我們的國家永遠強大和平回。與人斗,人指的也是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他人,與他人斗其樂無窮,另一個是指自己,指本我,與自己斗,與自己的心斗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本心不會被自己打到,也就是不會因成功而看不清前方,不會因失敗而迷茫前路,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就是與人斗其答樂無窮。如上所述,與天、地、人斗其樂無窮。你看懂了嗎。

5、身殘志不殘的名人事跡

1、桑蘭,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2、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 造成高位截癱 ,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 、日語、德語和世界語 ,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 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 "稱號。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 ,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 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

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 ,獲吉林大學 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 稱號。

3、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

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4、海倫凱勒能夠不因缺廢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上進,所以最後才有卓絕的成就。我們平常人既聰明又健康,假如還不知道努力用功的話,真是很對不起自己啊!

你相信奇跡嗎?你相信既盲又聾又啞的人也能成為作家嗎?有的,這個人便是偉大的海倫凱勒女士。她在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生病,從此眼睛看不見,並且又聾又啞了。由於這個原因,海倫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

她家裡人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替她請來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師蘇麗文小姐。海倫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漸改變了。她了解每個人都很愛她,所以她不能辜負他們對她的期望。她利用僅有的觸覺、味覺和嗅覺來認識四周的環境,努力充實自己,後來更進一步學習寫作。

幾年以來,當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時,立即轟動了全美國。海倫凱勒雖然五官殘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學教育。以後更致力於教育殘缺兒童的社會工作。

5、伊沙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1945在以色列出生,1958年移居美國,在紐約的朱麗葉學校受訓。1964年他贏得了著名的Leventritt比賽,為他打開了通向世界之路。伊扎克·帕爾曼是當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

他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5歲開始學琴,1958年13歲的帕爾曼被選到美國電視台演出,隨後即移居美國。由於帕爾曼在4歲時患小兒麻痹症,成為終身殘疾,因而無法站立演奏,但他卻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難,最終成為世界級小提琴大師。

6、名人經歷磨難後取得成功的例子

1.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並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2.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之所以在輪椅上坐了47年,是因為他在21歲時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後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
3. 孫臏(?-前316年),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漢族,山東鄄城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孫武後代。身長七尺約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騙孫臏到魏,用刖刑(即砍去雙腳),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後,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山東省臨沂銀雀山出土殘簡,有一萬一千餘字。關於孫臏臏刑其實是錯誤的,在太史公自序這本書中提到「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講的是孫臏被砍掉雙腳,而不是挖掉膝蓋骨。
4.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於濟南,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60年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1970年又隨父母下放至山東聊城莘縣,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學習,並學習針灸,在當地行醫。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結婚。1983年中國共產黨決定將張海迪樹立為宣傳偶像。張海迪得到了兩個贊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歷任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08年11月當選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
5.桑蘭(1981年6月11日—),浙江寧波人,原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1993年進入國家隊,1997年獲得全國跳馬冠軍,1998年7月22日,桑蘭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練習中不慎受傷,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其表現出頑強意志,在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並成為2008年北京申奧大使之一,又於2008年北京奧運官方網站擔當特約記者。
6。
貝多芬晚年失聰,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位,也不要忘記真理。」 —— 貝多芬(1792年手記)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1770-1827) 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 「樂聖」。
7.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老師的懲罰和搭檔的訕笑,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下,他決計改失貪睡的壞缺點,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後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智慧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天然驚醒,今後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念書,持之以恆,終於成為了一個學問廣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8.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景清貧,為了念書,他節衣縮食。終於,他的勤勞勤學打動了廟宇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仍然對峙儉朴的生存習氣,不承受大族子弟的奉送,以磨礪本人的意志。顛末受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巨大的文學家。
9.周文王被拘禁在里時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窮的際遇中編寫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後創編了《離騷》;左丘明掉明後開具了《國語》;孫臏被砍去了膝蓋骨,編著了《兵法》;呂不韋被貶放到蜀地,有《呂氏春秋》流流傳到後世上;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下了《說難》《孤憤》。

7、哪些nba球星去世了

摩西-馬龍,約翰-哈弗里切克,厄爾-勞埃德,內特-瑟蒙德,威爾特·張伯倫,科比·布萊恩特等人。

2020年1月26日,美國籃球名將科比·布萊恩特在當天發生的直升機墜毀事故中喪生。

8、古今中外名人事例20個,每個200字左右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有:

1、肖邦

1830年11月肖邦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2、丹尼斯·海斯

丹尼斯·海斯生長在美國華盛頓州環境幽美的哥倫比亞河峽谷,他從小養成了愛好大自然的個性。到了大學時代,他雖然就讀於法律專業,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環境問題的關心。

鑒於丹尼斯·海斯在環保事業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他曾榮獲聯邦野生動物協會,美國慈善協會,美國太陽能協會,遠離戰爭組織的最高榮譽獎項,並被國家奧杜邦協會評為「100個最傑出的環保人士」之一。

3、齊奧爾科夫斯基

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4、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

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告訴他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5、梁實秋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台給同學們講幾句話。

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以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台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准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6、愛因斯坦

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並不顯得聰明,3歲時才學會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一個傻子。上學後,有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將是一事無成」,甚至勒令他退學。

16歲時,他報考蘇黎世大學,又因成績差而名落孫山。但他並不恢心。通過勤奮學習,成了傑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曾有青年問他是怎樣成功的,他寫下了這樣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7、孫康

晉人孫康,家貧而酷愛讀書。夜晚,雖有時間卻買不起燈油,只好默默地回憶,消化白天學過知識。有年冬天,他半夜醒來,感到屋內並非漆黑無光,還能隱約約看到一些東西,原來是皚皚白雪反映所致,這給了他啟發:何不借雪光來看書呢?

於是雪夜,特別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孫康苦讀的好時光。由於勤奮好學,他終於成為一個有名的學者,並當上了御史大夫。

8、左拉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

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9、米勒

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

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10、尼可洛·帕格尼尼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

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與哪位名人骨折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