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人右股頸骨骨折怎麼辦
建議進行關節置換比較好,並且進行單純的股骨頭置換就可以了,也就是半髖置換。半髖置換手術創傷並不是很大,並且術後3-5天就可以下床活動的,術後恢復快,因此並發症相對來說比較少,所以說目前來說是適宜的治療方案。
2、股骨頸骨折怎麼治療?
(1)非手術療法。無明顯移位的骨折,外展型或嵌入型等穩定骨折,年齡過大,全身情況差,或合並嚴重心、肺、腎、肝等功能障礙者,選擇非手術療法。
採用穿防脫位鞋,下肢皮膚牽引,卧床6 ~ 8 周,同時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和踝、足趾的屈伸活動,避免靜脈迴流障礙或靜脈血栓形成。卧床期間應避免卧床並發症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褥瘡等的發生。一般8 周後在床上逐漸坐起,但不能盤腿而坐,3 個月後,扶雙拐下地,不負重,6 個月後,逐漸棄拐行走。
(2)手術治療。手術指征:內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65 歲以上老年人的股骨頭下骨折;青少年的股骨頸骨折應盡量達到解剖復位;股骨頸陳舊骨折不癒合;影響功能的畸形癒合;股骨頭缺血壞死或合並髖關節骨關節炎。
(3)手術方法。閉合復位內固定;切開復位內固定;人工關節置換術。
3、股骨頸骨折的康復治療
根據x片看骨痂形成情況,現在才5個多月時間,如果恢復好的話也不能做完全持重鍛煉,必須在拐杖幫助下.在1年半左右時復查癒合情況良好應該及時取出內固定.
股骨頭壞死現在醫學上病因不明,高度懷疑免疫/酒精刺激/激素等引起,當然外商導致的血運不足會增加發病幾率.所以建議您的朋友盡量不要飲酒以及服用激素類葯物.目前臨床上股骨頭壞死的患者有3大類:股骨頸骨折內固定失敗/長期大量飲酒的人/曾經短期大量服用激素或者長期服用激素的人.
4、股骨頸骨折術後如何鍛煉
你好!百我也是股骨頸骨折,不過現在能走了,彎曲也沒有問題了,但是股骨頸骨折記得不能太用力,還有度就是不能長時間行走,兩年之內要小心,否則容易惡化,你說的膝蓋不能彎曲應該是長時間卧床有關,經常幫助按摩一下,幫助血液專流通,剛開始就是這樣子的,而且剛開始行走會覺得很累使不上力,屬這也是正常的,一切都一小心為好,希望我的經驗對你有效哦!
5、股骨頸骨折會壞死嗎?
股骨頸骨折的危害一般來說股骨頸骨折最容易出現的就是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的危害一般來說首先如果治療不恰當的話會引起髖關節的活動功能障礙,並且股骨頸骨折最容易出現的並發症就是股骨頭壞死,因為股骨頸骨折以後股骨頭的血運就受到嚴重的損害,所以說後期是很容易出現股骨頭壞死的,一旦出現股骨頭壞死以後,那麼會給患者帶來生活和工作上的不方便,最終的結果會導致需要做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這樣呢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和身體的創傷,所以說一定要注意預防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特別是高齡患者有骨質疏鬆的情況,這些病人是需要極其注意的。
6、股骨頸骨折恢復
1.年輕人股骨頸骨折壞死率很高的,尤其是還是車禍傷,我們這邊統計的資料,可能在50-60%,但是不是所有的壞死都要治療的,我碰到好幾個病人,都是頭壞死但是自己不疼,同時也不影響日常活動。
2.術後1個月,如果一切ok的話,完全可以坐起來,我們這一個月以後都要求下地鍛煉了,當然傷腿是不能著地的
3.可以翻身,手術很成功就沒有問題,但是壓著傷腿的話,可能股骨頸的釘子會硌著皮肉,所以一般不建議壓著患側,當然早期翻身,釘子和板子的壓力會大一些,畢竟骨頭長起來還要一段時間。
4,。傷口不疼是好事啊,如果那邊的皮神經都沒了,就不會有感覺
5,就你描述的情況,感覺石膏過緊了,去醫院調整一下吧,當然消腫了就會好一點,但是長期受壓,下肢的血運誰也不敢保證好不好
7、左股骨頸骨折已經三年了,恢復的挺好,現在能久站嗎?
左股骨頸骨折已經三年了,恢復的挺好現在。能久站嗎?可以慢慢的贊。不要站得太。太久
8、股骨頸骨折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按骨折部位分為:①頭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於頭頸交界處,骨折近端不帶頸部,此型較少見。②頭頸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過頭下,而內下方帶有部分頸內側皮質,呈鳥嘴狀,此型最多見。③經頸型,骨折面完全通過頸部,此型甚為少見,有人認為在老年病人中幾乎不存在這種類型。④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轉子間線。頭下型、頭頸型、經頸型均系囊內骨折;基氏型系囊外骨折,因其血運好,癒合佳,與囊內骨折性質不同,故應列入股骨粗隆部骨折。
9、股骨頸骨折如何治療?
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損傷,但也見於中年人和兒童。老年病人以女性較多。損傷原因主要是在絆倒時,扭轉傷肢,暴力傳導至股骨頸,引起斷裂。老年人的骨骼多骨質疏鬆,所以只需很小的扭轉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須特別注意。
發生股骨頸骨折如何治療呢?
(一)外展骨折而無明顯移位的「嵌插」型骨折
可用持續皮牽引6~8周。老年病人應鼓勵取半卧位,做股四頭肌舒縮運動,踝關節和足趾做屈伸運動。3個月後可考慮扶腋杖下地行走。骨折癒合後,一般在六個月可脫離腋杖行走。
(二)內收骨折或有移位的骨折
先做皮牽引或脛骨結節處骨牽引,或暫時固定患肢於外展內旋位。7~10日內進行內固定。內固定的方法很多,較常用的是在X線控制下,在股骨頸內用三根或四根帶螺紋的鋼針做低角插入固定。或用滑槽加壓擰緊螺釘,加接骨板固定。三刃釘目前很少使用,因為釘擊入股骨頸中央,將破壞髓腔內的唯一血供應,造成術後的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此外,它沒有加壓作用,擊入後反會造成骨折線分離,容易引起骨不連接。如果固定確實,術後應鼓勵病人早期進行股四頭肌舒縮活動和踝、足活動,病人取半卧位。2個月後,可扶腋杖下地行走,5個月後可脫離腋杖行走。
(三)65歲以上病人的股骨頭下骨折
有明顯移位或旋轉者,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機會較多,容易引起骨折不癒合,也不能耐受長期的卧床治療。如全身情況許可,可做人工股骨頭置換術。3周後即可扶腋杖下地部分負重,但易發生假體松動或股骨頭陷入髖臼,故應慎重使用。對年齡過大、體力較差、不宜做手術內固定或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者,可做皮牽引,保持下肢於中和位,病人取半卧位。3個月後,骨折雖未癒合,但仍能扶腋杖下地活動。
(四)陳舊性股骨頸骨折不癒合
可做轉子間截骨術,以改變負重線,增寬負重面。對65歲以上老年病人,可考慮做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高齡病人也可簡單地卧床療養,然後再扶拐下地行走。
參考資料:http://www.wl120.com/jiuyinan/Print.asp?ArticleID=295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