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固定現場急救

骨折固定現場急救

發布時間:2020-04-17 16:33:15

1、現場急救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先復後固的原則。

遇有心跳、呼吸驟停又有骨折者,應首先用口對口呼吸和胸外按壓等技術使心、肺、腦復甦,直至心跳呼吸恢復後,再進行骨折固定。

2、先止後包的原則。

遇有大出血又有創口者時,首先立即用指壓、止血帶或葯物等方法止血,接著再消毒,並對創口進行包紮。

3、先重後輕的原則。

指遇有垂危的和較輕的傷病員時,應優先搶救危重者,後搶教較輕的傷病員。

4、先救後運的原則。

發現傷病員時,應先救後送。在送傷病員到醫院途中,不要停頓搶救措施,繼續觀察病、傷變化,少顛簸,注意保暖,平安抵達最近醫院。

5、急救與呼救並重的原則。

在遇有成批傷病員、現場還有其他參與急救的人員時,要緊張而鎮定地分工合作,急救和呼救可同時進行,以較快地爭取救援。

6、搬運與急救一致性的原則。

在運送危重傷病員時,應與急救工作步驟一致,爭取時間,在途中應繼續進行搶救工作,減少傷病員不應有的痛苦和死亡,安全到達目的地。

(1)骨折固定現場急救擴展資料:

現場救護步驟及注意事項如下:

1、檢查意識、呼吸、脈搏等狀況及處理嚴重出血。

2、用綳帶、三角巾、夾板固定受傷部位。

3、夾板的長度應能將骨折處的上下關節一同加以固定。

4、骨斷端暴露,不要拉動,不要送回傷口區。

5、暴露肢體末端以便觀察血液運行情況。

6、固定傷肢後,如可能應將傷肢抬高。

7、預防休克的發生。

8、如果離斷肢殘端出血多,呈噴射狀,應先用指壓止血法止血,然後上止血帶,再行包紮。

9、對離斷的肢體,應用三角巾、無菌敷料或清潔布料包紮好,外面套一層塑料袋,放在另一裝滿冰塊或冰棍的塑料袋中保存。

10、用大量紗布壓在肢體殘端,採取回返式包紮法加壓包紮。

11、如果離斷的肢體留有部分相連,則直接包紮,並按骨折固定法進行固定。

12、如有大的骨塊脫出,應同時包好,一同送醫院。

參考資料:網路-現場急救

2、誰有骨折現場急救外固定的的視頻呀

骨折的固定方法(優酷-科技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1MTIwNDg=.html
骨折現場急救固定法(優酷-教學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3NjY5MzY=.html
急救:不同骨折的固定方法(科教頻道)
http://www.56.com/u62/v_MjkxOTA2MTk.html
骨折現場急救篇(急救超人)
http://6.cn/watch/11287052.html
大腿骨折固定急救方法(優酷-健康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0MDMyNDg=.html
希望這些網站的急救視頻能對你有所幫助!

3、現場救護的原則和步驟有哪些?

現場救護的原則:

1、先搶後救:使處於危險境地的傷病員盡快脫離險地,移至安全地帶後再救治。

2、先重後輕:對大出血、呼吸異常、脈搏細弱或心跳停止、神志不清的傷病員,應立即採取急救措施,挽救生命。昏迷傷病員應注意維持呼吸道通暢。傷口處理一般應先止血,後包紮,再固定,並盡快妥善地轉送醫院。

3、先救後送:現場所有的傷病員需經過急救處理後,方可轉送至醫院。

現場救護的步驟有:

1、現場評估、判斷傷病情。

2、及時呼救,先救生命,再治傷病。

3、脫離現場、安全轉移。

4、骨折現場急救的目的在於什麼

骨折創傷現場急救的目的是搶救生命,保護患肢,避免或減輕再次損傷或污染。然後在醫療監護下,將病人送往醫院,繼續進行全面的救護治療工作。
意外傷害造成骨折的同時,往往還會合並身體其他組織器官的損傷,如心搏或呼吸驟停、休克、大出血、氣胸、顱腦損傷等,嚴重者常危及生命。因此應根據傷勢輕重緩急區別分類,並決定急救治療的重點和安排。若有下列症狀之一者即為重傷:創傷後即昏迷者;胸部擠壓傷:伴有內臟損傷或不能排除內臟損傷;呼吸功能障礙;四肢癱瘓或雙下肢癱瘓;骨盆骨折有進行性出血、休克。

5、骨折現場如何急救

骨折的急救很重要,處理不當能加重損傷,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殘廢影響生命。那麼發生骨折該如何急救呢? 急救應在現場進行,首先扼要地了解傷情,先查生命體征,後查局部傷情,以確定損傷性質、部位和范圍。要觀察有無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紫紺、異常呼吸等現象;注意病人有無休克;有無傷口出血及內出血;注意病人的精神狀態,有無瞳孔、眼、耳、鼻出血,及顱腦損傷體征;有無胸、腹、盆腔內臟損傷;有無脊髓、周圍神經損傷及肢體癱瘓,注意肢體有無腫脹、疼痛、畸形及功能喪失表現,確定是否有骨折及脫位。急救處理應包括: ①保持呼吸道通暢 ②防止休克 嚴重或多發骨折及合並有其他創傷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預防,更要早發現,早處理。防止休克包括:止痛,固定患肢有止痛、止血、減輕組織損害和休克的作用;止血,內或外出血為損傷性休克主要原因,不加以控制會加重休克,一般傷口局部加壓包紮,即可止血。 對於四肢大出血,不能控制者,可上止血帶,但綁扎的部位要正確,松緊要合適,否則會加重出血,上止血帶時間最長不能超過二小時,應每隔一小時左右放鬆一次,但不可冒再次大出血危險,輕易將止血帶放鬆。在可能條件下,應立即輸液、輸血和給氧。 ③骨折肢體臨時固定: ·上肢骨折主要用夾板固定,用三角巾懸吊,並將傷肢用綳帶固定在胸壁上; ·下肢骨折主要用半環托馬斯架固定或綁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夾板上; ·疑有脊柱及骨盆骨折損傷時,應盡量避免骨折處有移動,以免引起或加重損傷。 ·不論病人是仰卧或俯卧,盡量不變動原來位置將四肢理直,准備好硬板擔架後,由兩人輕輕將病人滾翻到木板上仰卧,用寬布帶捆在擔架上。 ·如骨折位於頸部,則一人必須把住下頦和枕部略加牽引。滾翻時脊柱應保持中立位。腰或頸下墊一小布卷則更好。

6、骨折急救要點有哪些?

※止血:可採用指壓、包紮、止血帶等辦法止血。

※包紮:對開放性骨折用消毒紗布加壓包紮,暴露在外的骨端不可送回。

※固定:以舊衣服等軟物襯墊著夾上夾板,無夾板時也可用木棍等代用,把傷肢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

※治療:如有條件,可在清創、止痛後再送醫院治療。

7、頭部流血,前臂骨折,如何進行現場急救

頭部壓迫止血,前臂骨折臨時夾板固定製動後送醫院

8、車禍發生時,我們如何急救傷員

在專業急救人員到達前,現場搶救人員首先要對傷者的傷情進行大致的判斷,確定傷者是否還有呼吸心跳,是骨折、內出血,還是嚴重的顱腦損傷,並根據情況進行現場急救。
事故中外傷出血直接危及傷者生命。一個體重50kg的人,其血液量為4000ml,當失血量達到1500ml以上時,便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傷員會出現視力模糊、頭暈、口渴、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狀。因此,對有出血的傷者要迅速止血。
簡單的止血方法有:①直接加壓法:用干凈的手掌或手指直接按壓在傷口上,並保持壓力約15min以上。②高舉法:舉起傷員出血的肢體並高於心臟部位,以減緩出血部位的血液流動。有條件的,可在傷口敷一塊消毒紗布或墊干凈的衣物包紮。③壓迫止血法:當四肢有嚴重的出血時,可壓迫肢體的重要動脈,如上肢的橈動脈和下肢的股動脈止血,也可用皮帶、繩索等物扎緊出血部位的近心端,阻斷血流。對有腹部外傷,腹內臟器外流的,要用碗狀器皿扣住傷處,不要把外流的臟器送回腹腔。
在車禍事故中,骨折是最常見的一種損傷,骨折一般不會危及生命,但其早期的處理方法直接影響傷者的預後。現場急救時應及時正確地固定骨折部位,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於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因此,應力求簡單有效,不要求對骨折准確復位,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用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作為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傷者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如果傷者肋骨骨折,救助時要注意保護傷者胸部,避免骨折斷段損傷或加重損傷傷者肺部。如果發現傷者有脊椎骨折損傷的情況,救治中要尤其小心,嚴禁隨意搬動傷者,應該讓傷者原地平卧,等待專業救護人員的救助。
顱腦損傷在交通事故中也很常見。損傷輕時僅出現頭皮血腫,開裂傷。重時出現顱骨骨折,顱內血腫,腦挫裂傷。現場急救時要特別注意:
①要讓傷者平卧,對頭部受傷引起的外出血,立即進行加壓包紮止血。
②如有血性液體從耳、鼻中流出,嚴禁用水沖洗,也嚴禁用棉花堵塞耳、鼻。
③如傷者已經昏迷,救護人員要重點保護傷者呼吸道暢通,運送途中應平卧、頭側位,以免嘔吐物誤吸進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如事故傷者已經出現心跳呼吸停止,要分秒必爭地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急救,即保持呼吸道通暢、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壓,目的在於在5分鍾內恢復傷者大腦的血液流動,以防腦功能出現不可逆損害。在事故現場,首先簡單判斷呼吸心跳停止:
①意識突然喪失。②大動脈搏動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呈抽搐樣呼吸。在保證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將傷者平躺就地急救,方法如下:去除口鼻異物後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兩次(在保證頸椎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將下頜上抬打開氣道,左手拇指、食指夾緊傷者鼻孔,呼氣時放鬆,口對口吹氣兩次,見胸廓有起伏為有效,頻率10-12次/分)。然後立即進行胸外按壓30次(左手掌根置於胸骨下段,右手置左手背,雙臂伸直,重心垂直向下,頻率為100-120次/分,按壓深度為5-6cm)。然後再重復上一循環,直到專業急救人員趕到,或見傷者開始有自主呼吸,面色、口唇由紫紺轉為紅潤為止。

9、肋骨骨折現場急救措施有哪些

肋骨骨折現場急救措施有:

(1) 搶救生命:骨折往往合並其他組織和器官的損傷,若發現病人呼吸困難、窒 息、大出血等,應立即就地急救。

(2) 止血和包紮:發現傷口,可用無菌敷料或用當時認為最清潔的布類包紮,以 免傷口進一步污染;避免回納外露的骨折斷端;若創口出血,予以壓迫包紮或用止血帶壓迫,並記錄時間,止血帶應每隔30〜60min放鬆1次,放鬆的時間以恢復局 部血流、組織略有新鮮滲血為宜。

(3) 固定、制動和轉運:對疑有骨折的病人,可利用夾板、木板、自身肢體等固定 受傷的肢體;對疑有脊柱骨折的病人應盡量避免移動,搬運時應採取滾動法或平托法移上擔架、木板或門板;頸椎受傷者需在頸兩側加墊固定。經上述初步處理後迅 速將病人轉運到就近醫院進行後續治療。

10、對壓傷、摔傷人員應當如何進行現場急救?

答:(1)包紮止血:突發事件中,出血是最常見的致死因素,迅速止血是挽救生命的關鍵。止血方法是直接壓迫出血部位或用食指找到出血點靠近心臟方向的動脈血管,並把它壓在鄰近的骨頭上,阻斷血流。然後用創可貼或干凈毛巾、紗布加壓包紮止血。加壓包紮的力度是:能有效止血又不影響遠端的血液循環,包紮完畢後,遠端動脈還可觸到搏動,膚色無明顯變化。嚴禁用泥土、麵粉等不潔物塗敷傷口,造成傷口污染,給下一步清創帶來困難。包紮止血要做到包紮准確、止血徹底。

小腿骨折固定

(2)骨折固定:傷員肢體出現疼痛,局部腫脹,成角、變短、扭曲等畸形,功能障礙,無法站立或挾持物體時,說明可能發生骨折。發現骨折的傷員,要就地取材進行固定。可用樹枝等物作為夾板,在骨折肢體的外側進行固定。沒有夾板的時候,可與傷員健康肢體或軀干綁在一起固定。夾板的長度要超過骨折肢體的上下兩個關節(大腿骨折夾板的長度要從腹下到足跟),否則無效。用繩索或布條固定夾板時,首先捆綁骨折近心端,然後捆綁骨折遠心端。對骨頭突出的部位和有凹陷的部位,要加襯墊,保護皮膚和骨骼。

上臂骨折固定

骨折時的救護原則:①1厘米為適度。如果上下移動大於1厘米表示太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而上下移動小於1厘米,表示太緊,會影響遠端的血液循環,嚴重的會因此截肢。所以,夾板固定之後,一定要露出傷肢的指(趾)尖,隨時觀察遠端皮膚顏色和溫度,如果皮膚變蒼白或變涼,說明太緊,要及時調整松緊度。②上肢骨折固定的位置要取屈肘位,綁好後用帶子懸吊於頸部。下肢骨折要取伸直位固定。③嚴禁在現場盲目矯正骨折後的肢體畸形狀況,更不能將已經露出皮膚之外的斷骨還位或清洗後還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再損傷和感染。

與骨折固定現場急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