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的臨床症狀依據損傷部位、程度、范圍、時間、年齡及個體差異等情況,其症狀表現及反應差別較大,在共性方面應注意以下幾方面:1.疼痛 具有骨折病人所特有的劇烈疼痛,常在搬動軀干或變換體位時更加明顯,因此患者多不能站立行走。2.壓痛、叩痛及傳導痛 骨折局部均有十分明顯的壓痛及叩痛(後者一般不作檢查,以免增加病人痛感),並與骨折的部位相吻合。單純椎體骨折者,壓痛較深在,其主要通過棘突傳導。椎板及棘突骨折者,壓痛較淺表,除單純棘突、橫突骨折外,一般均有間接叩癰,且其疼痛部位與損傷部位相一致。3.活動受限 無論何型骨折,脊柱均出現明顯的活動受限。在檢查時,切忌讓患者坐起或使身體扭曲,也不應讓患者作各個方向的活動(包括主動與被動),以免加劇骨折移位及引起副損傷,甚至造成截癱。4.神經症狀 腰椎骨折波及椎管,其程度不同可表現為:完全性截癱、圓錐損傷、部分性截癱及根性受累等症狀與體征。對每例脊住損傷患者應進行必要的神經學檢查,以求診斷的完整全面。
2、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後臀部或下肢痛很正常,可能是壓到支配下肢或臀部的神經了,再有就是傷後瘀血比較多,也會引起疼痛,往往骨折後需要平卧及腰部墊枕治療,這樣肩膀及臀部都處在骨折處相對較低的位置,瘀血會沿筋膜間隙向地處擴散,所以地點會出現疼痛。會慢慢消失的。
鎖骨骨折自然癒合需要4-8周。
3、腰椎性骨折?
?
4、腰椎骨折的手術步驟
單純性壓縮性骨折的治療
(1)椎壓縮不到1/5者,或年老體弱不能耐受復位及固定者可仰卧於硬板床上,骨折部位墊厚枕,使脊柱過伸,同時囑傷員3日後開始腰背部肌鍛煉,開始時臀部左右移動,接著愛國作背伸動作,使臀部離開床面,隨著背肌力量的增加,臀部離開床面的高度逐日增加,3個月後骨折基本癒合,第3個月內可以下地少許活動,但仍以卧床休息為主,3個月後逐漸增加下地活動時間。
(2)椎體壓縮高度超過1/5的青少年及中年傷者,採用兩座法過仰復位,在給予鎮痛劑或局部麻醉後,用兩張桌子,一張較另一張高約25—30cm左右,桌橫放一軟枕,傷員俯卧,頭端置高桌側,兩手抓住桌邊兩大腿放在低桌上,注意胸骨柄和恥骨聯合處必須露出,一助手把住傷員兩側腋部,另一任握住雙側小腿,以防止傷員墜落,利用懸垂之體重約10分鍾後,即可逐漸復位,復位者一手托住髂嵴,另一手捫摸有突的棘突,觀察是否已復位,如果仍有後突,術者可用手掌施力於後突的棘突處,使皺褶的前縱韌帶綳緊,壓縮的前半部椎體得以復位,棘圖重新互相靠攏和後突的消失,提示壓縮的椎體已復位,復位後即在此位置包過伸位石膏背心,也可先上石膏後殼,干硬後傷員仰卧在石膏後殼上,包成完整的石膏背心,石膏干透後,鼓勵傷員起床活動,固定時間約3個月,在固定期間,堅持每天作背肌鍛煉,並逐日增加鍛煉時間。 也可以採用雙踝懸吊法,局部麻醉後將傷員移向手術台之一端,使其頸部位於台之邊緣,傷員俯卧,用雙手拉住一靠背椅的靠背,靠背架上有襯墊,傷員的額部托在襯墊上,在踝關節部包棉墊,然後在踝部套上牽引帶,利用滑輪裝置將雙下肢逐漸拉高,直至骨盆離開檯面約10cm為止。依靠懸垂的腹部和經下肢的縱向牽拉,可使脊柱過伸,後突消失,壓縮成楔狀的椎體即可復位。復位的手法同兩桌法,復位後在此位置包石膏背心。包石膏方法、固定時間與噸位時間約同前。
2、爆裂型骨折的治療,對沒有神經症狀的爆裂型骨折的傷員,經CT證實沒有骨塊擠入椎管內者,可以採用雙踝懸吊法復位,因其縱向牽引力較大,比較安全,但需小心謹慎,對有神經症狀和有骨折塊擠入椎管內者,不宜復位,對此類傷員宜經側前方途徑,去除突出椎管內的骨折片以及椎間盤組織,然後施行椎體間植骨融合術,必要時還可置入前路內固定物,後柱有損傷者必要時還需作後路內固定術。
5、腰椎骨折和腰椎壓縮性骨折的區別?
壓縮骨折是腰椎骨折的一種類型。腰椎骨折分為4大類:(1)A類:壓縮性骨折;(2)B類:爆裂性骨折;(3)C類:安全帶骨折;(4)D類:骨折脫位。其下還分16個亞型。Magerl等承繼AO學派長骨骨折的3-3-3制分類,將胸腰椎骨折分為3類9組27型,多達55種。主要包括:(1)A類:椎體壓縮類:①A1:擠壓性骨折;②A2:劈裂骨折;③A3:爆裂骨折。(2)B類:牽張性雙柱骨折:①B1:韌帶為主的後柱損傷;②B2:骨性為主的後柱損傷;③B3:由前經椎間盤的損傷。(3)C類:旋轉性雙柱損傷:①C1:A類骨折伴旋轉;②C2:B類骨折伴旋轉;③C3:旋轉-剪切損傷。
6、腰椎骨折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