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癱的種類有哪些?
一來般,常見的面癱的分型有:
1、周圍型
這種面癱的分型為面神經核或面神經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灶同側全部面肌癱瘓,從上到下表現為不能皺額、皺眉、閉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溝變淺,不能露齒、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灶對側,即癱瘓面肌對側)。多見於受寒、耳部或腦膜感染、神經纖維瘤引起的周圍型面神經麻痹。此外還可出現舌前2/3味覺障礙,說話不清晰等。這是常見的面癱的分型之一。
2、中樞型
為核上組織(包括皮質源、皮質腦干纖維、內囊、腦橋等)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灶對側顏面下部肌肉麻痹。這也是常見的面癱的分型。從上到下表現為鼻唇溝變淺,露齒時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灶側,即癱瘓面肌對側),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這種面癱的分型多見於腦血管病變、zd腦腫瘤和腦炎等。
2、顳骨及岩骨骨折屬於傷殘嗎
顳骨及岩骨骨折屬於來傷殘,可定為十級傷殘。
《源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百等級》GB/T16180-2014
5.10.2十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度5.10.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知傷十級。12)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或道輕度功能障礙者;
3、有些癌症最容易轉移到骨頭,該怎樣判斷是否骨轉移了呢?
臨床中患者最害怕醫生說的話可能是「腫瘤轉移」。患者似乎不害怕。從什麼時候開始,「戰=生命所剩無幾」的觀念抓住了人的心。當腫瘤被發現晚或控製得不好時,由於腫瘤的機動性和無限增殖性,經常發生遠處的轉移,特別是骨轉移。
有些癌症最容易轉移到骨頭上。如何知道是否發生了骨轉移?
癌細胞想「跳」到別的地方「駐扎」,骨頭是腫瘤中常見的轉移部位。骨轉移可能發生在很多腫瘤中,乳腺癌、肺癌、大腸癌、腎癌、前列腺癌等常見癌症尤其容易發生骨轉移。胸腰椎部是最常見的轉移部位,髂骨、股骨、肋骨等也是癌細胞喜歡的地方。
如何判斷腫瘤是否發生骨轉移?
如果發生骨轉移,可能會不舒服,可能會膨脹,甚至有些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接著身體的某些部位出現隱隱的刺痛,慢慢轉移到疼痛上。特別是下午或晚上更明顯。一開始一般吃止痛葯也會停止疼痛,最後受不了,這個過程比較痛苦。所以出現這種症狀時,懷疑是否發生了骨頭轉移。骨頭在人體,就像莖在植物上一樣,沒有莖就不能支撐花瓣果實。癌細胞轉移到骨頭上時,像被白蟻侵蝕的堤壩一樣,骨頭變得脆弱,骨質疏鬆,輕輕推開,體重比較大的人,如果沒有外力,也有可能發生病理骨折。
癌症骨轉移的症狀是什麼?
1.骨痛
癌細胞在人體骨架上形成新的轉移灶,初期患者會出現四肢無力等不適症狀,從輕微疼痛發展為持續疼痛,甚至壓迫或沖突也會加重疼痛。特別是晚上疼痛更明顯,影響患者正常睡眠。骨頭轉移發生在脊椎時,頸椎活動受到限制,出現胸痛、胳膊痛等症狀。如果骨轉移發生在腰椎或骶部,則可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腰痛、腿部疼痛。總之,癌症骨轉移會在不同部位引起不同的疼痛症狀。
2.壓迫症狀
脊椎骨轉移出現損傷神經、壓迫神經根或脊髓馬尾辮的症狀,存在感覺減退、肌性神經痛、大小變異異常、麻痹、麻痹等問題。
3.骨折
大部分患者在因骨折接受治療時發現骨頭已經轉移。癌症骨轉移會造成骨損失,骨頭因嚴重損傷而變得脆弱,輕微創傷、咳嗽會導致病理骨折,特別是錐形骨、肋骨等部位骨折的概率更高。
4.全身症狀
岩骨轉移容易引起貧血、無力、食慾下降、營養不良等全身症狀,由於癌細胞不斷破壞人體骨骼,容易誘發高血鈣。後期患者全身虛弱,長期躺在床上才會出現肺臟、血栓、壓瘡等症狀。
4、爬岩姜長什麼樣子?
爬岩姜不就是爬岩姜,還有幾種?
又名崖姜,岩連姜,毛薑,石良姜,猴姜等。是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莖。
性溫,味苦。歸肝經和腎經。具有活血止痛,補腎強骨的功效對於牙齒松動,腎虛久瀉,耳鳴耳聾,腎虛腰痛,遺尿,跌打骨折,闌尾炎等症有治療的作用。還可以外用治療斑禿和白癜風。另外,爬岩姜含有的黃酮、生物鹼、酚類等成分,對骨傷,腰疼等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5、顱骨骨折的臨床表現
常系強大打擊或高處墜落在有突出楞角的物體上所致,往往頭皮、顱骨、硬腦膜與腦均同時受累,而引起的開放性顱腦損傷。臨床所見開放性凹陷骨折有洞形骨折及粉碎凹陷骨折兩種類型。
⑴洞形凹陷骨折多為接觸面小的重物打擊所致,多為凶器直接穿透頭皮及顱骨進入顱腔。骨折的形態往往與致傷物形狀相同,是法醫學認定凶器的重要依據。骨碎片常被陷入腦組織深部,造成嚴重的局部腦損傷、出血和異物存留。但由於顱骨整體變形較小,一般都沒有廣泛的顱骨骨折和腦彌散性損傷,因此,洞形骨折的臨床表現常以局部神經缺損為主。
⑵粉碎凹陷骨折伴有著力部骨片凹陷,常為接觸區較大的重物致傷,不僅局部顱骨凹曲變形明顯,引起陷人,同時,顱骨整體變形亦較大,造成多數以著力點為中心的放射狀骨折。硬腦膜常為骨碎片所刺破,腦損傷均較嚴重,除局部有沖擊傷之外,常有對沖性腦挫裂傷或顱內血腫。 顱底骨折絕大多數是線形骨折,多為顱蓋骨折延伸到顱底,個別為凹陷骨折,也可由間接暴力所致。按其發生部位分為:顱前窩、顱中窩、顱後窩骨折。
⑴顱前窩骨折:
累及眶頂和篩骨,可有鼻出血、眶周廣泛瘀血斑(熊貓眼)以及廣泛球結膜下出血等表現。其中「熊貓眼」對診斷又重要意義。若腦膜、骨膜均破裂,則合並腦脊液鼻漏及/或氣顱,使顱腔與外界交通,故有感染可能,應視為開放性損傷。腦脊液鼻漏早期多呈血性,須與鼻衄區別。此外,前窩骨折還常有單側或雙側嗅覺障礙,眶內出血可致眼球突出,若視神經受波及或視神經管骨折,尚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
⑵顱中窩骨折:
中窩骨折往往累及岩骨而若累及蝶骨,可有鼻出血或合並腦脊液鼻滑,腦脊液經蝶竇由鼻孔流出。若累及顳骨岩部,可損傷內耳結構或中耳腔,病人常有第Ⅶ、Ⅷ腦神經損傷,表現為聽力障礙和面神經周圍性癱瘓,腦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時,則合並腦脊液耳漏,腦脊液經中耳由外耳道流出;若鼓膜完整,腦脊液則經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可誤認為鼻漏。若累及蝶骨和顳骨的內側部,可能損傷垂體或第Ⅱ、Ⅲ、Ⅳ、Ⅴ、Ⅵ腦神經。若骨折傷及頸動脈海綿竇段,可因動靜脈瘺的形成而出現搏動性突眼及顱內雜音;破裂孔或頸內動脈管處的破裂,可發生致命性的鼻出血或耳出血。
⑶顱後窩骨折:
累及顳骨岩部後外側時,多在傷後1—2日出現乳突部皮下瘀血斑(Battle征)。若累及枕骨基底部,可在傷後數小時出現枕下部腫脹及皮下瘀血斑;枕骨大孔或岩尖後緣附近的骨折,可合並後組腦神經(第Ⅸ一Ⅻ腦神經)損傷。
6、耳創傷的顳骨骨折
顳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temporal bone)
顱骨骨折多發生於顱底部,1/3的顱底骨折侵入顳骨岩部。依其骨折線分為縱行駛骨折、橫行骨折及岩尖骨折三類。縱行骨折最多見,橫行骨折居第二位,岩尖骨折最少見。縱行駛骨折預後較好(圖13-12)。三類骨折同時出現。 (一)縱行骨折:
多由於顳部或頂部受到撞擊所致。骨折線與岩部長軸平行,常自顳骨鱗部沿 外耳道骨部的後上壁,經鼓室蓋在迷路前方,於膝狀神經節的前上部,順頸內動脈管到顱中窩底的棘孔或破裂孔。骨折線不貫穿骨迷路,故對內耳損傷機會較少,主要對中耳損害,常有聽小骨脫位或骨折。鼓室損傷,鼓膜未破時,鼓室內積血,鼓膜呈蘭色,唾液中可帶血。鼓膜破裂時,有血液自外道流出,如腦膜破裂,則有腦脊液耳漏。長期腦脊液耳漏可引起腦膜炎。中耳損傷時可出現傳音性耳聾。少數累及面神經,可出現面癱及舌前2/3味覺喪失。面癱多為暫時性。
(二)橫行骨折:
主要由於枕部受到暴力所致。骨折線與岩骨長軸垂直,由顱底後窩橫過岩錐到顱中窩,多從枕骨大孔或頸靜脈窩,橫過內耳道和迷路到顱中窩的破裂孔或棘孔區。內耳損傷重 ,耳蝸及半規管內常有出血,迷路受損時有較重的眩暈、惡心、嘔吐,檢查可有傾倒及自發性眼球震顫,可持續數周,待對側代償後症狀消失。前庭功能檢查,患側功能喪失,聽力呈感音性耳聾。傷及中耳者較少,偶有迷路損傷同時中耳內壁也被震裂,導致蝸窗膜破裂,鼓室積血,約有半數並發面癱,且為永久性癱瘓。
(三)岩尖骨折:
很少見,可損傷及Ⅱ、Ⅲ、Ⅳ、Ⅴ、Ⅵ等顱神經,發生弱視,上瞼下垂,瞼裂變小,瞳孔擴大、復視、斜視,眼球運動受限等眼部症狀,或有三叉神經痛症狀,如損傷頸內動脈可發生大出血,多來不及搶救而死亡。
故凡頭顱外傷後有聽力損失、鼓膜破裂或鼓室積血、或有眩暈、或有面癱者皆為中耳及內耳受損所致,即可診斷顳骨骨折,X線攝片可顯示骨折線。橫行骨折較易顯示,X線未發現骨折時,仍不能排除顳骨骨折。 :
鼓膜受到外傷後,要首先要防止局部感染,外耳道內嚴禁沖洗和滴葯。禁 止用力擤鼻,要清除外耳道內污垢和血塊。用酒精或硼酸酒精清潔外耳道後,將消毒棉球置於外耳道口。保持外耳道清潔和乾燥,在鼓膜穿孔癒合前要防止水進入耳內避免感冒。口服特需或注射一些抗生素,病在-天後鼓膜穿孔就可以來的癒合了。如果鼓膜不能自行癒合,需要馬上手術修補鼓膜。早期穿孔修補可防止感染改善症狀。簡便的方法是將外耳道清潔消毒後,用浸有酚甘油的棉片貼補於穿孔處,如穿孔個人時間較長,單用貼片法不能使穿孔癒合可用三氯醋酸燒灼穿孔邊緣,使那裡形成一個新的創面。刺激鼓膜再生,然後用浸有病人血液的明膠海綿貼補鼓膜。一般多能癒合,如穿孔較大,上述方法失敗時,就要在麻醉下施行鼓膜修補術了。鼓膜對於人的聽覺是十分重要。為了保護鼓膜,應注意戒除挖耳的不良習慣,出現咽鼓管不通和耳中疼痛出診症狀時要及時治療,以免炎症導致骨膜穿孔。
7、誰知道這是什麼病?
你好,我是你的沙發 matchlessma ,^_^,下面是我的沙發宣言。
「呵呵,信息太少了。不過我懷疑可能是鼻竇炎後遺症。這樣真的沒法確診。希望你能夠給予更多的信息。屆時我將來為您分憂解難。」
我想現在信息比較充分了。我可以為您診斷。你的症狀和過敏性鼻炎非常吻合,應該不會有錯。
不過還要問幾個問題。1、並不是全年性的,不分季節。一般在春夏兩季發作。2、短期性的,發病不超過兩個月。3、或許是感冒後症狀,或許不是,但絕對不是感冒前和感冒中症狀。4、不發熱。5、流出液體澄清,不發黃或者混濁。
如果符合以上3條或多於3條,就可以確診,如果少於3條,請透露更多細節,以便診斷。
頭疼和你的鼻子的症狀聯系不大,從中醫來講,腰椎穿刺CT傷腎陰(就是會損傷腎髓質,而且損傷不小),腎陰損傷就會導致腰腿疼或者肩膀疼,頭疼。和鼻炎無關,純屬CT造成的。幾天就好了,不必擔心。
至於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方法,可以服用撲爾敏或者苯海拉明,但是不提倡。因為這兩種葯副作用都比較大,提倡中醫治療,我可以給你開個方子,你照著抓葯吃,一個月之內肯定會好。
處方:烏梅20克,蒼耳子15克,黃茋30克,辛夷12克,白芷、防風、荊芥各10克,白術、訶子各9克,柴胡、薄荷各6克,麻黃3克,細辛2克。
用法:日1劑,水煎2次,取液混合,分兩次服,10天為1療程。
3療程之內肯定會好。如果是春季的話,等症狀消失以後停用。如果已經進入夏季的話,則需要鞏固,症狀消失以後持續服葯3天。不過就現在來看,估計是不用進入夏季了、
最後,祝你早日康復!
8、顱蓋骨是什麼?
顱蓋骨由外板、板障及內板組成,包括額骨、頂骨、枕骨、顳骨及部分顴骨和蝶骨大翼,經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和鱗狀縫連接在一起。
人的顱骨由23塊骨組成,能支持和保護腦等重要器官。除下頜骨和舌骨外,各骨之間都借縫或軟骨相連,屬不活動的連結。顱骨可分為腦顱骨和面顱骨,前者圍成顱腔,後者構成眼眶、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腦顱骨共有8塊;包括前部1塊額骨,後方1塊枕骨,上方2塊頂骨,兩側各有1塊顳骨,顱底前部中央的1塊篩骨和顱底中部的1塊蝶骨。
顱骨由腦顱和面顱兩部分組成。腦顱骨分為顱蓋骨和顱底骨。
一、顱蓋骨
1、由外板、板障及內板組成,包括額骨、頂骨、枕骨、顳骨及部分顴骨和蝶骨大翼,經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和鱗狀縫連接在一起。
2、顱蓋骨的內面凹陷,壓跡為腦回、蛛網膜粒、靜脈竇及腦膜血管壓跡構成。
二、顱底骨
1、顱底內面高低不平,由前至後以蝶骨嵴和岩骨嵴為界,形成三級階梯狀的結構,分別稱為前、中、後顱窩。
2、前顱窩的中央小部為篩骨篩板,兩側大部為額骨眶板,後部為蝶骨小翼,容納額葉。
擴展材料:
顱蓋骨骨折
顱蓋骨骨折是指顱蓋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顱骨結構改變,包括骨質連續性的中斷及碎裂,直接徵象為骨質內外板的連續性中斷。CT檢查的優勢顱骨骨折可發生於顱骨任何部位,以頂骨最多,其他依次為額骨、顳骨、枕骨。CT是橫斷點陣圖像,密度解析度高,圖像無重疊,因此粉碎性、凹陷性骨折比線形骨折顯示明顯。
若發現顱底骨折的間接徵象,同時加做薄層掃描,則對顱底骨折的診斷及顱腦創傷的綜合判斷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顱底骨形態較復雜、不規則,自然的間隙及孔道多,所以對無移位的線形骨折顯示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重建的薄層圖像連續細致觀察,尤其是依據三維重建圖像所提供的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的豐富信息,為顱骨骨折的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
顱蓋骨骨折一般伴有腦損傷。骨折癒合約需3月以上。
9、顱骨骨折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人體當中腦部的顱骨如果是非常堅硬的,如果隨著疾病的出現那麼我們必須了解相關的檢查方案,因為這樣能夠及時發現人體內存在的疾病隱患,從而在顱骨骨折治療的過程當中不能留下遺憾,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相關的檢查方法。
1.X線平片 顱骨X線檢查可以確定有無骨折和其類型,亦可根據骨折線的走行判斷顱內結構的損傷情況,以及合並顱內血腫的可能性,便於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顱骨攝片時,一般應攝常規的前後位和側位片,有凹陷骨折時,為了解其凹陷的深度應攝以骨折部位為中心的切線位,當懷疑枕骨骨折和人字縫分離時,需攝額枕半軸位或湯氏(Towne)位;如前額部著力,傷後一側視力障礙時,應攝視神經孔位;眼眶部骨折拍柯氏位,疑診顱底骨折時,如病情許可,應攝頦頂位。
顱蓋骨折經顱骨X線檢查確診率為95%~100%,閱片時應注意骨折線的部位和分支不規則,邊緣比較銳利,藉此可與顱骨的血管溝紋鑒別,當骨折線經過腦膜中動脈主幹及其分支,橫竇溝或矢狀中線時,應警惕合並硬膜外血腫,線形骨折也要與顱縫區別,顱縫有特定部位,呈鋸齒狀,內板縫的投影亦不如骨折線清晰銳利,顱縫分離較骨折少見,常見於兒童及青少年,多發生於人字縫,矢狀竇和冠狀縫,表現為顱縫明顯增寬,或有顱縫錯位或重疊,兩側顱縫寬度相差1mm以上或寬度超過1.5mm即可診斷顱縫分離,顱蓋部凹陷骨折可為全層或僅為內板向顱內凹陷,呈環形或星形,借切線位片了解其深度,結合臨床症狀分析伴發的腦損傷。
顱底骨折經X線檢查確診率僅為50%左右,診斷時必須結合臨床表現,即使顱骨平片未發現骨折線,如臨床表現符合,亦應確定為顱底骨折,當骨折線經過額竇,篩竇,蝶竇和岩骨時,應注意是否伴發腦脊液漏,並警惕這類內開放性顱骨骨折有並發顱內感染的可能,另外閱片時還要注意顱底骨折的間接徵象,如顱底骨折腦脊液漏可出現鼻旁竇和(或)乳突積液表現,竇腔混濁,密度增高,鼻旁竇或乳突損傷,可於顱骨周圍或顱內出現氣體,顱內積氣如果不是穿入骨折,則屬內開放骨折。
2.顱腦CT掃描 CT掃描採用觀察軟組織和骨質的兩種窗位,將有利於顱骨平片所不能發現的骨折,尤其是顱底骨折,CT掃描可顯示骨折縫隙的大小,走行方向,同時可顯示與骨折有關的血腫,受累腫脹的肌肉,粉碎性骨折進入腦內的骨片也可通過CT掃描三維定位而利於手術治療,CT掃描還是目前惟一能顯示出腦脊液漏出部位的方法,Bruce報道平掃定位率達50%,如採用碘劑腦池造影CT掃描則可達69%,掃描時應注意不同部位採用不同方法,額竇最好應用軸位,篩竇,蝶竇及中耳鼓室蓋部的骨折觀察一般採用冠狀掃描,應注意的是如果有損傷脊髓的情況存在,不易採用冠狀掃描。
由於顱骨骨折會對腦體有很大的損傷,所以在檢查過程當中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如果出現了遺漏的情況那會導致後遺症的出現,從而給患者帶來非常嚴重的痛苦和傷害,為了避免這種惡性事件的發生,了解這些知識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