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肋骨骨折的護理常規是什麼
意見建議:
肋骨骨折護理常規l、按骨科一般護理常規護理。2、半坐卧位。3、准備胸腔穿刺包、氧氣,水封瓶和吸痰機。4、注意觀察呼吸頻率及深淺,呼吸時有無胸部反常活動、胸痛,如發現有呼吸異常。即子吸氧和准備作肋骨牽引或固定。5、注意全身情況,如血壓和脈搏的變化,觀察有無內出血和血痰,以及皮下氣腫等情況出現。6、鼓勵病人作深呼吸、咳嗽,防止肺炎。7、膠布胸壁固定法:在病人作最大呼吸後屏氣時,用前後過正中線5厘米寬膠布固定,每條重疊1—2厘米,上下界超過兩根無骨折的肋骨。
2、骨外科護理常規
<一> 骨折病人急救護理常規
一.骨折病人最首要的是保持其生命體征的平穩:
1. 密切觀察神志、生命體征的變化;
2. 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prn;
3. 輸血輸液,補充有效血容量;
4. 觀察胸腹部有無異常體征;
5. 准確記錄出入量;
二.骨折部位的處理:
1. 妥善固定骨折部位於功能位,綳帶加壓包紮止血;
2. 注意傷口有無活動性出血和使用抗生素預防傷口感染的加重;
3. 如使用止血帶則應注意1~2小時放鬆3~5分鍾,注意患肢血循環;
4. TAT測試,使用TAT;
5. 鎮痛以穩定病人情緒,並且避免過多移動患肢;
6. 清潔傷口周圍皮膚,肢體腫脹較劇烈時應剪開衣袖或褲管,一切操作都要謹慎輕柔;
7. 病人要以最佳狀態接受手術:告訴病人和家屬手術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配合手術;剪開污染的衣褲,換上清潔衣褲;取下假牙、眼鏡等;給予術前葯;
8. 病人如意識清醒應配合搶救及治療:避免各種管道的脫落,避免躁動;有異常不適及時告訴護士;及時告訴護士疼痛性質及部位;避免綳帶或止血帶脫落;
三.心理安慰及健康教育:
1. 簡要告知病人及家屬採取的搶救措施(如包紮、固定、使用止血帶等)的目的,教育家屬保持冷靜配合搶救,並根據情況留陪護;
2. 安慰病人,減輕其恐懼感;
3. 醫護人員送病人進入手術室,手術室的醫生護士要熱情接待病人。
<二> 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手術前後整體護理常規
一. 術前護理常規:
1. 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感染機會;
2. 讓病人對病情和手術方案有所了解,使其恐懼和緊張度降至最低,以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手術,並根據病情落實陪護;
3. 講解此類手術的有關知識,介紹同種疾病患者的康復情況,增強患者信心;
4. 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劇烈者給鎮痛劑,協助做好術前常規檢查,測定並記錄生命體征;
5. 注意避免受涼,要教會病人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在床上練習使用便器,知道禁飲禁食時間;
6. 進行有關疾病的衛生宣教,介紹手術前後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配合醫生完成手術;
7. 術前備皮,12小時禁食,4小時禁飲,遵守醫囑使用術前葯,帶病歷葯品進手術室;
8. 醫護人員護送病人到手術室,貴重物品交給家屬或護士保管,手術室醫護人員要熱情接待和安慰病人;
二. 術後護理常規:
1. 介紹手術情況、護理內容以及疼痛的管理知識,使病人及家屬對術後護理方式有一定程度了解,並在需要時給予止痛劑,盡可能把病人的疼痛降至最低程度;
2. 安慰病人及家屬,隨時提供治療信息讓其了解恢復情況,解除恢復期的各種顧慮;
3. 合理膳食,增強營養,保證睡眠;
4. 注意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及傷口情況;注意大小便情況,鼓勵自解小便,必要時導尿;術後平卧6小時,定時更換體位;重點觀察神經根症狀和下肢肌力恢復情況;病情出現特殊情況由主管醫生和護士解釋原因並及時處理;
5. 讓病人對術後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有所認識,介紹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預防和減少並發症的發生:主動活動雙下肢關節肌肉,做直腿抬高鍛煉;術後3周後行腰背肌鍛煉;堅持功能鍛煉,循序漸進。
三. 出院前護理常規:
1. 加強營養,保持良好心境;
2. 掌握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觀察功能鍛煉後有無不適,功能鍛煉堅持3個月以上;
3. 掌握下床活動的正確姿勢,注意坐、行走及勞動姿勢;
4. 給予出院指導,並囑定期門診復查,需轉入二病區繼續治療者應解釋原因消除顧慮。
<三> 下肢骨折病人整體護理常規
影響下肢骨折病人的主要問題是劇烈疼痛和對於出血的恐懼感,所以首先要針對疼痛的不同原因對症處理,介紹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合理使用止痛葯,使病人疼痛和不適減到最低程度,緩解其恐懼緊張焦慮情緒,並安慰鼓勵病人及其家屬,介紹同種骨折病人的恢復情況以增強病人信心。
下肢骨折病人的護理內容包括對其心理、生理的護理以及健康教育,並教會病人進行自我照顧。不同時期對病人的護理情況簡介如下:
l 術前護理:
1. 根據需要留陪,術前要對病人講解不良情緒對骨折癒合的影響,保持良好的心態並發揮自護能力,增強信心,並准確及時陳述不適症狀;
2. 進行有關疾病的衛生宣教,配合完成術前各種檢查,並講解合理營養的重要性,給予營養豐富飲食;
3. 局部制動,置患肢於恰當體位,保持骨折處無移位或移位加重,局部腫脹得到控制;
4. 抬高患肢減輕水腫,講解患肢腫脹的原因以及抬高患肢的重要性,腫脹嚴重的注意有無骨筋膜綜合症的發生;
5. 術前一日備皮及葯物過敏試驗,術前12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術晨遵醫囑給術前葯;
6. 講解手術目的和方式,介紹麻醉師及手術醫師,介紹手術前後的注意事項;
7. 避免受涼,保持健側肢體平常活動。
l 術後護理:
1. 維持生命體征平穩,注意觀察神志是否清醒;
2. 妥善患肢體位,保持患肢於功能位,保證手術效果;
3. 隨時給予幫助,並讓病人對術後情況及術後護理有一定了解,解除術後的思想顧慮;
4. 告訴病人及家屬長期卧床易引起並發症的原因及如何預防:定時更換體位,每日按摩受壓部位,自行擴胸運動深呼吸,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多吃水果蔬菜;
5. 告知其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紹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使病人能主動配合、遵循原則、正確地進行功能鍛煉;
l 出院前護理:
1. 加強營養,注意安全,避免再次骨折;
2. 給予出院指導,使其掌握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定時鍛煉,最大限度恢復肢體功能,並囑其定期復查;
3. 了解拐杖的用法;
根據病情需要轉科繼續二病區治療的應解釋原因消除顧慮。
<四> 膝關節鏡手術病人手術前後整體護理常規
一.術前護理常規:
1. 進行衛生宣教,講解有關關節鏡手術的知識以及同種疾病病人的恢復情況,使病人對病情和手術有一定的了解、對手術的顧慮減到最低程度;
2. 介紹手術前後的注意事項;
3. 術前戒煙酒,下肢備皮,做麻醉葯過敏試驗以及生化檢查,告訴病人術前術後禁食時間;
二.術後24小時內的護理常規:
1. 讓病人對術後情況以及護理有所了解並隨時提供幫助,可給予止痛劑,把病人術後的不適減到最低;
2. 指導正確的冷敷方法防治凍傷,告訴病人正確的活動方法,使其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
3. 平卧位抬高患肢以減輕腫脹,防止並發症的發生;
4. 觀察傷口、患肢血運及感覺運動情況;
三.術後24小時以後的護理常規:
1. 講解有關功能鍛煉的知識,對病人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
2. 指導正確地使用功能康復機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教會病人發揮自護能力;
3. 保持傷口敷料乾燥,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無骨折者可下床活動;
四.出院前護理常規:
1. 爭取在出院前使膝關節功能恢復到最好程度;
2. 給予出院指導,注意出院後繼續功能鍛煉的方式方法;
3. 解答有關康復鍛煉的疑問。
<五> 牽引病人整體護理常規
一.牽引術前護理常規:
1. 講解牽引有關知識、介紹同種疾病的康復情況,使病人能配合術前檢查使恐懼和顧慮降至最低,並有充分的思想准備接受牽引治療以減輕疼痛;
2.進行衛生宣教,介紹牽引前後注意事項,並教病人練習床上使用便器;
3.清潔牽引部位皮膚,卧床休息,准備好牽引用物;
二.牽引期間護理常規:
1.解除病人牽引期的各種顧慮,告訴其牽引的效果,並定期測量肢體的長度;
2.冬天注意保暖,注意多喝水和增強營養;
3.不能隨意增減牽引重量或中斷牽引,而且要避免重物壓在牽引繩上;
4.預防穿刺針眼部位感染,介紹如何預防並發症;
5.指導病人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鼓勵有效的咳痰、深呼吸;
6.保持有效牽引並保持肢體功能位,觀察患肢血循環及感覺運動;
7.骨牽引穿針處局部用酒精消毒每日2次,預防感染;
8.顱骨牽引時應抬高床頭,下肢牽引應抬高床尾並保持正確體位;
9.定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
三.出院前護理常規:
1.解除思想顧慮,指導使其掌握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
2.注意皮膚清潔;
3.觀察牽引效果,定期復查。
3、腰椎壓縮性骨折手術後的護理
手術後最重要的是翻身,2小時一次。就是臀部和肩膀必須一起翻動,不能使脊柱扭轉。做好口腔護理,不要感冒了,防止肺部感染。床上排尿。不要憋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如果神經損傷重,做做高壓氧會有些效果。其實家屬做好翻身就好了。腿能動就要盡量的活動。就如鍛煉股四頭肌等。不能就幫助鍛煉。清淡易消化飲食。其他的交給醫生。
4、顱底骨折護理常規
1。嚴格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最好將病人安排在單人病室,同時限制、減少探視陪護人員,病室要早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清新,每日紫外線消毒兩次,每次30分鍾。2。保證正確卧位,促進漏口早期閉合有腦脊液外漏時,要維持特定的體位,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腦組織移向顱底硬膜破損處,有助於使局部粘連而封閉漏口。病人要絕對卧床休息,前顱窩骨折且神志清醒者給予半卧位,昏迷者抬高床頭30度,患側卧位;中、後顱窩骨折者卧於患側。維持特定的體位至停止漏液後3日。絕大部分病人在傷後1周內漏口常能自行癒合。3.加強耳鼻、呼吸道護理,預防顱內感染顱底骨折出現腦脊液漏時,屬隱性開放性骨折,護理不當可引起顱內感染。要及時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內的血跡和污垢,防止液體引流受阻而逆流。於鼻孔處或外耳道口放置一消毒干棉球,浸濕後及時更換,並根據浸濕的棉球數估計漏液的多少。擤鼻涕、打噴嚏、用力咳嗽、屏氣排便等動作均可增加顱內壓,加重腦脊液外漏或引起氣顱,所以顱底骨折病人要注意避免上述動作。禁止摳鼻、挖耳,嚴禁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葯、沖洗和填塞等。對於呼吸道分泌物多的病人,可讓病人深呼吸、淺咳,配合霧化吸入、應用祛痰葯物,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必要時可經口吸痰。加強口腔護理,遵醫囑靜脈應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4.飲食護理,顱底骨折病人的飲食要營養豐富、易消化。不宜進食刺激性和堅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飲食要富含高蛋白和豐富的維生素,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必要時應用開塞露或灌腸,以免用力大便增高顱內壓。5.確定漏出液是否為腦脊液的方法,正常腦脊液為清水樣,無色透亮。腦外傷時,血性腦脊液易與耳鼻道損傷所致的出血混淆。當不能確定漏出液是否為腦脊液時,可通過下列方法鑒別:①將漏出液滴於白色吸水紙或紗布上,血跡外有寬的淡黃色暈圈,猶如月暈樣;②被腦脊液浸濕的手帕,沒有被鼻涕或組織滲出液浸濕的那樣干後變硬的現象;③ 收集血性漏出液觀察,血性腦脊液多不易凝固;④腦脊液含糖量較高,可用尿糖試紙測定;⑤部分顱底骨折病人,鼓膜仍完整時,腦脊液可經耳咽管流至咽部,病人可自覺有成味或腥味液體咽下。6.觀察有無腦損傷和顱內感染症狀,要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肢體活動情況,注意病人有無高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情況;對病情做好記錄。~般對於腦外傷病人,護士往往警惕高顱壓的症狀和體征,而對於低顱壓的重視不夠,值得注意的是,當大量的腦脊液外漏時,可導致低顱壓,病人表現為意識淡漠、頭痛、頭昏、視力模糊、尿量減少等症狀。發生低顱壓時,應取平卧位,減少腦脊液流失,同時靜脈補液。7.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顱底骨折病人一般表現為兩種心理狀態:出現腦脊液外漏、顱神經損傷等症狀時,病人大都十分恐懼;而輕症病人對疾病缺乏足夠的重視,表現為不以為然。在住院治療期間,需長時間卧床,日常活動受到限制,治療費用高,病人往往出現焦慮、煩躁情緒,護士要做好知識宣教和心理護理,使病人了解顱底骨折的相關知識,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5、內外踝骨折 護理常規
如果已經手術做了內固定,三天後可以輕微活動腳趾,開始活動量不宜過大。每日活動6次每次2分鍾。50天應該活動踝關節。75可以拄拐下地活動。如果位置很好,只做個石膏外固定。可以先活動腳趾,60天去除石膏後活動踝關節。75天開始拄拐下地走路活動。當然如果年輕人根據癒合情況可以提前10天去除外固定。開始適當活動.我曾治療過幾位三踝骨折的病例都是保守治療的。現在恢復的都還可以。此處骨折極容易造成創傷性關節炎今後走路多一點就腫痛!希望您多加註意。祝您早日康復朋友。
6、跟骨骨折的護理常規?
制動.下肢墊高三十度左右.如果是內固定術後,抗炎.保守治療的.最好的辦法.休息.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