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腦骨折想睡覺

腦骨折想睡覺

發布時間:2021-05-12 19:26:46

1、枕骨骨折腦出血會引起嗜睡能恢復嗎

你好,能不能恢復這個取決於患者的出血量和患者的自身情況,一般經過營養神經的葯物來進行治療,還可以輔助針灸、推拿、按摩來配合治療。

2、骨折手術一個月老想睡覺,有時候還有點想吐,是什麼原因?

那得看是什麼部位的了,最好是問你的主治醫生,仔細檢查一下

3、有腦梗塞摔骨折後第二天開始嗜睡的原因

一般考慮是因為腦中風引起的症狀加重腦組織水腫引起的。然後神經功能損傷引起的意識障礙!主要是復查一下頭顱CT的情況看一下。是否有腦疝之類的嚴重並發症。

4、顱腦骨折後怎麼調理?

(一)顱腦損傷康復治療目的:

閉合性顱腦損傷隨嚴重程度的不同可能有下表中的結局:

格拉斯哥結局量表

⒈死亡;

⒉植物狀態:無意識,有心跳和呼吸、吸允、呵欠等局部運動反應;

⒊嚴重殘疾:有意識,但認知、言語和軀體運動有嚴重殘疾,24小時均需他人照料;

⒋中度殘疾:有認知、行為、性格障礙,有輕偏癱、共濟失調、言語困難等殘疾,但在日常生活、家庭與社會活動上尚能勉強獨立的狀態;

⒌恢復良好:能重新進入正常社交生活,並能恢復工作,但可有各種輕的後遺症;

治療的目的旨在使重型腦損傷病人達到表中第4項結局;使輕中型病人力爭達到表中第5項結局。顱腦損傷患者的康復目標是多方面的。

但總的來說是要使其感覺運動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認知功能、言語交流功能和社交生活技能恢復到可能達到的最大限度。

(二)顱腦損傷康復治療原則:

在閉合性腦損傷康復中,運動和知覺障礙的治療可參考腦血管以外的康復部分;情緒障礙易於用葯物和心理治療所控制。最有特徵性的是認知障礙的治療,應依據障礙程度的不同而應採用不同的治療原則。

⒈早期(Ⅱ、Ⅲ):對病人進行軀體感覺方面的刺激,提高其覺醒能力,使能認出環境中的人和物。

⒉中期(Ⅳ、Ⅵ):集中在減少病人的失定向和言語錯亂,進行記憶、注意、思維的訓練,訓練其組織(分類、排列順序、補缺填空)和學習能力。

⒊後期(Ⅶ、Ⅷ):增強患者在各種環境中的獨立和適應,提高在中期訓練中各種功能的技巧,並推廣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顱腦損傷治療方法:

⒈認知障礙:認知康復的方法可從兩個角度來分類:

(1)單維或多維法:但維法即單獨地治療認知障礙中的某一功能如知覺、記憶等。多維法是一種環境治療,即治療不僅針對某一種認知缺陷,而且將患者的性格、情緒、生活和社會等多維因素都考慮到康復計劃之中,多維法現已成為較公認的方法。

(2)直接法和代償法:直接法是直接治療存在的功能缺陷從而提高或恢復其功能的方法;代償法是通過其他完好部分的功能或外界的輔助來代償有缺陷的功能的方法,對於重症患者,代償法常比直接法有效。

1) 記憶的訓練:每次訓練,患者需要記住的內容要少,信息呈現的時間要長些;兩種信息出現的間隔時間也要長些;在襲擊出現和反應之間的間隔也應加大。對於信息量較大的內容可採用PQRST法

P(先預習要記住的內容);

Q(向自己提出與內容有關的主要問題);

R(為了回答問題而仔細閱讀資料);

S(反復陳述閱讀過的資料);

T(用回答問題的方法來檢驗自己的記憶);

2) 注意力訓練:

A猜測游戲;

B刪除作業;

C時間感;

註:以上3點請咨詢康復中心作業治療師

3) 思維的訓練:思維包括推理、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多種過程,而這些過程往往表現於人類對問題的解決中,因此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就等於訓練了上述大部分的抽象邏輯思維的能力。

⒉行為障礙

1) 發作性失控:往往是聶葉內部損傷的結果,發作時腦電圖有陣發性異常,是一種突然無誘因、無預謀、無計劃的發作,直接作用於最靠近的人或物等。給予卡馬西平0.1-0.3/次,一日2-4次,配合行為療法中的暫停法。

2) 額葉攻擊:因額葉受損引起,漸發,特點是對細小的誘因或挫折發生過度的反應,其行為直接針對誘因,最常見的是間歇性的激惹,並逐步升級為一種完全與誘因不成比例的反應。

A 用神經行為療法中的成型法訓練病人完成晨間ADL活動。

B 用負懲罰法要求患者行走等。

⒊情緒障礙:

常見為抑鬱症狀,甚至有自殺念頭,除心理治療外,可投與丙米嗪25mg/次,1日2次。⒋言語障礙:

失語和構音障礙的治療見言語治療部分,至於言語錯亂,其原因主要為認知功能障礙引起,認知障礙的改善即隨之相應的言語障礙也改善。

(四)運動控制訓練

運動控制訓練

俯卧位

位置:患者肘撐俯卧(以雙手支撐起上部軀干俯卧),胸部墊稧形塑料枕,若能維持正確位置也可不用枕。

目的:減弱仰卧時出現的伸肌張力增加;促進肩屈和外展;促進對頸的控制;牽站髖屈肌並降低其張力;使患者能自發地屈伸膝。

活動:將體重從一肘向另一肘轉移,以抑制肩伸和內收姿勢以促進肩胛帶肌,准備做俯到仰的翻身。治療師對頸伸肌施加震顫或輕拍,或讓患者注視掛於不同位置和高度上的畫,以增強對頸的控制。

爬位

位置:患者爬在塑料圓筒上,如不用也能維持爬位則不用筒。

目的:減輕上肢肩伸、內收、內旋,肘腕屈曲的姿勢;促進肩屈、外展,肘、腕伸站;促進肩胛帶和骨盆帶的穩定;促進保護和平衡反應。

活動:將體重從一側上肢向另一側上肢、從一側下肢向另一側下肢、從雙上肢向雙下肢和一側上下肢向另一側上下肢轉移,以降低肘、腕屈肌張力,促進肘、腕伸肌肩胛帶和骨盆帶的穩定;在圓筒上向前、向後滾動以促進自發的負重、促進保護和平衡反應;利用在附卧位時促進對頸控制的方法,促進對頸可控制。

跪位

位置:患者靠著一個塑料滾筒跪著,如不用也能維持該位置則不用滾筒。

目的:促進頭和軀干控制;抑制下肢整個屈、伸肌模式;促進在屈錫情況下的伸髖;在較應急的情況下促進肩屈和外旋;促進保護和平衡反應。

活動:將體重從一側髖向另一側轉移以促進髖穩定和平衡反應;用輕拍方法促進背、髖伸肌和髖外展肌;上肢抓起放在滾筒上方的物體並活動,以鼓勵應用上肢時的身體平衡。

坐位

位置:患者在治療床邊,雙足放在地板上,如足達不到地板可墊木塊。當坐穩且姿勢良好後,改坐在氣墊上。

目的:促進頭和軀干穩定;抑制下肢總的屈、伸肌模式;促進保護和平衡反應;通過支撐促進上肢伸展。

活動:輕拍患者背和軀干側面的伸肌以促進頭直立和垂直以及對軀乾的控制;先在輔助下讓患者將軀干向前、後、左右運動和旋轉以改善保護和平衡反應以及從側卧到坐起的能力,上肢支撐在床上負重,以促進上肢的伸肌;交替地提腿、伸膝和拍踏兩足,以促進往復運動和肌活動的節拍,以准備站立或步行。

站位

位置:患者藉助支持物體站著,如能站則不用支持物。

目的:進保護和平衡反應;促進頭、軀乾和下肢的控制以備行走。

活動:站在站立台中以促進軀乾的控制和促進下肢的負重;當一下肢有骨折或嚴重痙攣時特別需要這種活動。將體重從一下肢向另一下肢轉移、向前和後轉移;或用關節壓縮法通過骨盆向下壓縮以促進關節穩定;在體重轉移時給予反饋以鼓勵鬆弛或激活所需的肌肉;體重轉移時使骨盆前挺和後退,以促進步態所需的骨盆旋轉;在不移動下肢的情況下旋轉軀干,以促進以後的自發旋轉,輔助直立位時的功能活動,同時減輕由於缺乏軀干旋轉而出現的機器人樣活動;在平衡板上從一側向另一側搖動,或一足在前一足在後地搖動,以促進快速的屈、伸膝和步行所需的平衡反應

5、頭顱受傷骨折後頭暈現象多久才能恢復正常?

顱骨骨折24小時內存在遲發性出血的風險。如果沒有遲發出血,一般情況下需要2周左右的時間恢復

與腦骨折想睡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