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右足跟骨折如何治療方法

右足跟骨折如何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0-04-16 08:00:17

1、右腳部骨折

中葯外洗配合功能鍛煉治療跟骨骨折7 0例
— — 附單用功能鍛煉治療50例對照
近年,筆者採用中葯外洗配合功能鍛煉的
方法治療跟骨骨折70例,並與單用功能鍛煉治
療50例作對照觀察,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120例患者均系我院門診病例。隨機分為
治療組70例,對照組50例。治療組70例中,
男40例,女30例;年齡最小12歲,最大66
歲,平均40歲;左側33例,右側37例;病
程最短15分鍾,最長12天。對照組中男28
例,女22例,年齡最小的14歲,最大的70
歲,平均41歲;左側21例;右側29例;病
程最短30分鍾,最長15天。兩組在年齡、性
別、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不波及跟距關節面的骨折,若
骨折線對合好,無移位或經過關節面的裂隙骨
折但無移位的採用下肢高分子支具固定傷足於
功能位。從固定的第2天開始,每日用中葯外
洗2次。葯用:伸筋草、當歸、透骨草、荊
芥、防風、紅花、千年健、澤蘭、三棱、莪
術、乳香、沒葯、劉寄奴、桂枝、蘇術、川
芎、威靈仙各等份。加適量水煎煮,連葯渣先
熏後泡洗傷足。並進行自我收縮小腿各肌肉鍛
煉, 同時抬起下肢活動膝關節,每次約20~
30分鍾。有移位的骨折,可先手法復位並從
第2天開始接受上述治療。治療3周後起床扶
雙拐以前足掌著地逐步負重行走,12周後可
考慮棄拐練習行走,一般1個月後去掉高分子
支具固定。
· 2005年1O月號·
2.2 對照組:除未用中葯外洗方法外,治療
方法與治療組相同。
3 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准:根據PAley足部評分標准,主
觀標准為70分和客觀標准30分。前者包括疼
痛20分,日常生活和工作20分,體育和娛樂
10分,行走路面10分,行走距離5分,行走
幫助支具5分。後者包括踝關節活動度10分,
距下關節活動度5分,跋行5分。優90~100
分,良72~89分,中42~71分,差1~41分。
3.2 治療結果:兩組經1到2個月治療後,
治療組70例中優60例,良6例,中2例,差
2例,優良率為94.29 ;對照組50例中優
30例, 良4例, 中8例,差8例,優良率為
68.o0 。兩組優良率比較(Pd0.01),差異
有非常顯著性意義。
4 體會
跟骨骨折的手術治療後,常易產生局部疼
痛及功能障礙。在治療中除嚴重的骨折錯位影
響關節面,且患者年紀輕、要求高的,行手術
治療外,大多患者均採用保守治療。筆者在傳
統的固定加功能鍛煉的基礎上,加用中葯外洗
治療,收效較好。由於其治療是以恢復足踝關
節功能活動為主要目標。患者復位後由於骨折
塊相互嵌插保持穩定,早期活動不會使骨折塊
再移位,並可縮短康復時間,還可減少骨折的
並發症。但應避免跟骨直接負重,而應以前足
掌著地為宜。中葯外洗方有針對性選用活血化
瘀、疏風通絡葯物,在加快骨折癒合及改善局
部症狀等方面,都有促進作用。

1.2 治療方法

1.2.1 整復方法 病人取仰卧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膝關節於屈曲90°位置,另一助手雙手握足部。術者用雙手大魚際置傷跟兩側用力向中間夾擠,同時令握足部的助手來回屈伸踝關節數次,直至增寬的橫徑恢復原樣。再令助手盡量跖屈踝關節讓跟腱鬆弛,術者用雙手拇指扣緊跟骨結節向下按,將上移的跟骨結節復回原位,結節關節角亦因此而得以恢復,手法畢。

1.2.2 手術方法 以外側弧形切口顯露跟骨骨折處及跟距關節面,直視下復位,恢復解剖關系,視情況可植骨,重建鋼板或分叉鋼板內固定。術後石膏托外固定2周,切口拆線,改為小夾板外固定。

1.2.3 中醫療法 無論手法復位或手術治療均外敷接骨水葯紗(本院制劑),2塊夾板超踝關節固定約4~6周,固定期間即開始活動踝關節做功能鍛煉,配合內服中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拆除夾板後予傷科洗葯熏洗(本院制劑),外敷紅葯膏(本院制劑),不負重練功。2個月後經X線片證實骨痂生長牢固後,逐漸練習負重。
1.2 治療方法

1.2.1 整復方法 病人取仰卧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膝關節於屈曲90°位置,另一助手雙手握足部。術者用雙手大魚際置傷跟兩側用力向中間夾擠,同時令握足部的助手來回屈伸踝關節數次,直至增寬的橫徑恢復原樣。再令助手盡量跖屈踝關節讓跟腱鬆弛,術者用雙手拇指扣緊跟骨結節向下按,將上移的跟骨結節復回原位,結節關節角亦因此而得以恢復,手法畢。

1.2.2 手術方法 以外側弧形切口顯露跟骨骨折處及跟距關節面,直視下復位,恢復解剖關系,視情況可植骨,重建鋼板或分叉鋼板內固定。術後石膏托外固定2周,切口拆線,改為小夾板外固定。

1.2.3 中醫療法 無論手法復位或手術治療均外敷接骨水葯紗(本院制劑),2塊夾板超踝關節固定約4~6周,固定期間即開始活動踝關節做功能鍛煉,配合內服中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拆除夾板後予傷科洗葯熏洗(本院制劑),外敷紅葯膏(本院制劑),不負重練功。2個月後經X線片證實骨痂生長牢固後,逐漸練習負重。
1.2 治療方法

1.2.1 整復方法 病人取仰卧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膝關節於屈曲90°位置,另一助手雙手握足部。術者用雙手大魚際置傷跟兩側用力向中間夾擠,同時令握足部的助手來回屈伸踝關節數次,直至增寬的橫徑恢復原樣。再令助手盡量跖屈踝關節讓跟腱鬆弛,術者用雙手拇指扣緊跟骨結節向下按,將上移的跟骨結節復回原位,結節關節角亦因此而得以恢復,手法畢。

1.2.2 手術方法 以外側弧形切口顯露跟骨骨折處及跟距關節面,直視下復位,恢復解剖關系,視情況可植骨,重建鋼板或分叉鋼板內固定。術後石膏托外固定2周,切口拆線,改為小夾板外固定。

1.2.3 中醫療法 無論手法復位或手術治療均外敷接骨水葯紗(本院制劑),2塊夾板超踝關節固定約4~6周,固定期間即開始活動踝關節做功能鍛煉,配合內服中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拆除夾板後予傷科洗葯熏洗(本院制劑),外敷紅葯膏(本院制劑),不負重練功。2個月後經X線片證實骨痂生長牢固後,逐漸練習負重。
38例中手法復位治療18例,手術治療20例,傷足外形恢復正常,復查X線片結節關節角恢復,增寬的橫徑恢復正常。隨診半年後復查,其中30例恢復良好,踝關節活動正常,行走時無疼痛。8例平常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無不適,長時間站立行走後覺患處隱痛。繼續用中葯內服外洗治療3個月後,不適症狀逐漸消失。

在強大暴力的作用下造成的波及關節面的跟骨骨折主要發生三方面的變化:(1)足跟增寬。這是由於垂直壓縮應力引起跟骨前內與外後兩大骨折塊分離的結果。足跟增寬後可引起局部壓迫症狀,或者將腓骨肌腱嵌夾在外踝和骨突間而引起症狀。(2)結節關節角變小,垂直壓縮暴力作用下,距下關節面中心塌陷,跟骨結節上升,從而令結節關節角變小。此角度變小後,跟腱相對鬆弛,故引起提踵困難,難以用正常而有彈性的步態行走。(3)足外翻畸形。跟骨體部骨折後,其後外側骨折塊的向外移位導致外翻平足。

上述三種變化若不完全糾正,容易遺有創傷性關節炎等後遺症。中醫正骨手法能糾正移位較少、骨折壓縮程度較輕的骨折;手術治療利於恢復移位較大、骨折壓縮程度較重骨折的解剖關系;結合中葯內外兼治,療效較好。與單純西醫的治療方法相比,具有較大優勢:(1)波及關節面的跟骨骨折大多移位較大,而且往往是粉碎性,若用手術的方法只能將大的折塊固定,有時很難達到理想的復位。而中醫手法則能從外形到影像學上某些跟骨骨折得到良好的復位,而且在復位手法過程中通過屈伸踝關節等方法使受到嵌夾的肌腱得以松解,減少了後期出現踝關節僵硬或踝關節活動時疼痛的機會。(2)單純的石膏外固定只能起到制動作用,不利於踝關節功能的恢復。而中醫小夾板固定效果確切,固定過程中能糾正殘余移位,可以早期作踝關節的功能鍛煉,有利於關節功能的恢復,避免出現創傷性關節炎。(3)治療過程中配合中葯三期辨證施治,可加快速肢腫脹消退,促進骨折的癒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受傷關節面的修復,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中醫採用閉合方法治療跟骨骨折的關鍵是早復位、早練功、遲負重。復位時間要盡可能早,一般還要超過10天,否則若已有血腫機化或纖維骨痂形成,就很難達到解剖復位,影響療效。對移位較大、壓縮程度較重的骨折復位失敗後即行手術治療。2周後開始作功能鍛煉,這有利於腫脹的消退和關節功能的恢復。負重要遲,一般要3個月左右。因為跟骨是松質骨,骨折後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足夠的硬度,若過早負重容易發生距下關節面再塌陷等變化,使之前的治療前功盡棄。因此必須經X線片證實有足量骨痂生長,才能負重。若能做到這三點,絕大部分跟骨骨折的患者都獲得很好的療效。

2、請問右跟骨粉碎性骨折怎麼治療

具體時間並不是按照骨折手術以後多長時間判斷的,因為骨折以後癒合快慢是不同的,會有一部分出現骨折延遲癒合和不癒合的情況,需要通過拍片檢查來確定。
指導意見:
當檢查顯示骨折線模糊,可以拄拐下地行走,檢查顯示骨折線消失,可以去拐行走,建議多吃含鈣豐富的飲食如牛奶,肉,骨頭湯等。

3、右跟骨骨折了怎麼辦,一定要做手術嗎?

這個要看你腿的嚴重情況,去照一下片。讓醫生看看吧。 這個可耽誤不得。 一般如果不太嚴重的話打石膏就行了不要手術

4、右足跟骨粉碎性骨折,保守治療評的上幾級傷殘

請明確是否為跟骨

參照工傷標准,如果是跟骨骨折,保守治療,未遺功能障礙,鑒定為十級傷殘;內固定治療,未遺明顯活動功能障礙,鑒定為九級傷殘

參照交通標准,由於跟骨不參與踝關節組成,故一般不會遺有活動障礙;但其參與足弓的構成,可能造成足弓改變,需拍片觀察,如果足弓破壞1/3以上,則構成十級傷殘。

5、右跟骨骨折了怎麼辦???日常生活要注意什麼?謝謝各位~~

建議夾板外固定,骨頭固定好後選用純正中醫中葯治療,幫助骨折處盡快的生長骨痂,在最短的時間內癒合。一個月內的骨折,用中葯對症治療,5天疼痛可基本消除,25天可下地拄拐行走,全程治療在30至40天左右可基本康復,50天後拍片看到斷處骨痂生長癒合良好。骨折早期,宜多休息少活動,忌吃高鈣食物,西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的葯物忌用。祝你早日康復!

6、右跟骨骨折怎樣鍛煉能快好

選用葯川芎、鱉蟲、歸、黃芪、白術、澤蘭、澤瀉等煎煮口服;選用葯桂枝、桑枝、伸筋草、透骨草、蘇木、海桐皮、油松節等煎煮進行局部外熏外洗再配用外敷葯通綜合性治療往往起事半功倍作用 情況經絡通暢氣血於體全身循環往復周復始永停息若體受傷則經絡閉塞氣血瘀滯通輕者表現局部腫痛重者現臟腑功能失調臟腑經絡氣血筋骨同病醫辨證施治採取益氣血利水消腫補益肝腎選用葯川芎、鱉蟲、歸、黃芪、白術、澤蘭、澤瀉等煎煮口服;選用葯桂枝、桑枝、伸筋草、透骨草、蘇木、海桐皮、油松節等煎煮進行局部外熏外洗再配用外敷葯通綜合性治療往往起事半功倍作用 外配合練功古稱導引通肢體運防治某些損傷性疾病促使肢體功能早恢復專家介紹局部鍛煉、全身鍛煉器械鍛煉三種練功形式 局部鍛煉醫指導患者進行肢體自主使功能盡快恢復防止關節僵硬、筋肉萎縮 全身鍛煉醫指導患者進行全身鍛煉促進氣血流暢經絡通暢臟腑功能恢復防病治病能彌補葯足 器械鍛煉利用器械進行鍛煉主要加強患肢力量、促進患肢功能恢復般用蹬車、手拉滑輪、健身球、握力器等 練功療損傷疾病主要血化瘀、消腫定痛、濡養關節經絡、促進骨折盡快癒合、避免關節粘連骨質疏鬆、扶祛邪、利於功能恢復等作用 血化瘀消腫定痛 損傷瘀血凝滯絡道阻塞通現疼痛腫脹所局部鍛煉全身鍛煉能起推氣血流通促進血液循環作用達血化瘀、消腫定痛目 濡養患關節經絡 損傷期局部氣血充筋失濡養現酸痛麻木練功氣血通暢瘀新筋絡舒關節滑利伸屈自 促進骨折盡快癒合 練功能化瘀新改善氣血循環利於骨骼營養故促進骨折早癒合 避免關節粘連骨質疏鬆 骨折或損傷患肢期處於固定狀態久現關節粘連骨質疏鬆通練功使氣血通暢避免關節粘連骨質疏鬆發 扶祛邪利於功能恢復 局部損傷致全身氣血虛弱臟腑並風寒濕邪通鍛煉調整機體促使氣血充盈肝血腎精旺盛筋骨強勁利於損傷康復免遭風寒濕邪侵襲使機體功能全面康

7、腳後跟骨折後遺症治療?

有很多的時候疼痛不一定來自骨折,而是來自骨折周圍的韌帶

由於患者骨折早期沒有積極的休息制動,造成骨折周圍受傷的組織疤痕性增生,修復不是那麼理想,就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如:慢性疼痛,酸脹,運動過多踝部腫脹,以下午更為明顯!如果自敷葯膏一直未愈。建議必要的時候給予局部封閉治療!

8、我的右跟骨骨折可以保守治療嗎?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如果只是貝雷氏角有輕度減小,軸位像沒有增寬的話。我覺得沒有必要做手術!還是保守治療更好些!當然你最好是把X光片發上來,這樣我才能更准確的回答你。

你所說的「跟結節角」,其實就是「貝雷氏角」,這個角度主要是反映足弓的弧度。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是不是「平足」。如果貝雷氏角變小,那麼可以說明,以後你的足弓弧度可能要比健側稍微小一些,不過你的情況估計也達不到「平足」的程度。貝雷氏角輕度的減小,一般不會對以後的功能活動有什麼影響。唯一可能有些影響的就是,以後可能走路多了,患足會比健側的腳更容易感覺疲勞。這個和貝雷氏角減小有關,但其實很多跟骨骨折以後的患者都有這種情況,不論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這種情況是很難避免的。因為畢竟受傷以後的人體組織和沒受傷的人體組織會有很大不同。

你現在最好的治療就是保守治療,也就是 閉合手法復位 石膏托及夾板跖屈位外固定。首先最好把貝雷氏角盡量整復一下,讓角度盡量回到正常位置。然後再用石膏托和夾板 採用跖屈位外固定,也就是把石膏放在小腿前側及足背處,盡量讓腳尖綳起,(和跳芭蕾腳尖站立的姿勢一樣)。必須要這個姿勢固定。只有這種跖屈位固定才能維持住貝雷氏角的角度。

其實手術也和閉合手法復位是一個道理,只不過需要把鋼針打進跟骨里,然後進行撬撥,也是為了糾正貝雷氏角的角度。只不過用鋼針直接撬撥骨頭更容易使勁而已。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在此祝願你早日康復!

9、右跟骨粉碎性骨折,怎麼治療最好

碎性骨折屬於完全性骨折,指骨質碎裂成三塊以上,又稱為t或y型骨折開放性骨折是指骨折處皮膚或粘膜破裂,骨折端與外界相通粉碎性骨折就是斷骨處斷裂成幾塊,如果選用石膏固定,骨頭接上,稍有錯位,就會留下後遺症,再說石膏並不能固定正骨,因為石膏是軟體的,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固定而已,石膏上久了,會使關節僵硬,無法彎曲,對以後的生活帶來緒多不變.建議用夾板體外固定復位,然後選用野生草葯外敷快速接骨,一般3天就可接上,骨頭接上時疼痛明顯減輕80%左右,再用葯保養15到20天就可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在治療期間,不要過多活動患肢,以免影響骨頭的癒合,忌吃含激素的葯物

與右足跟骨折如何治療方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