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後怎麼才能恢復的更快?
骨折的話,通常小孩的話恢復時間會快一些,但老人的話就很會慢。骨折的事說不準,但注意不要進行太多的運動,做一些輔助的運動就好,這事急不來。打消炎針劑,也可用土豆切片覆紅腫部位,幫助消炎。
骨折後的一開始有腫脹是正常的,患者需要注意抬高患肢,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利於消腫恢復,可以適當用消炎的。
除了遵醫囑,還可以配合食療,可每日用8-12g"生氏金蟲草"煎湯,水煎代茶飲,每日一劑,分2次服,45天一療程。對骨折恢復極有利。
2、為什麼骨折處骨頭更硬
骨折後的骨癒合時,一層新生的骨痂(callus)會環繞骨折斷端,新生骨與原有的骨組織融合在一起,在骨折部位形成較厚的骨質層,因此在骨折後數周的骨痂鈣化期,骨折部位的強度是比正常骨(未骨折的骨)要強。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局部骨再生及骨溶解不斷平衡變化,骨痂不斷塑性,最終趨向並達到正常骨的形態。
臨床上,兒童的骨折若癒合良好,若干年後X光片將很難再看出骨折部位。換句話說骨折端恢復了正常骨的形態。
綜上,骨在癒合過程中的某段時間內強度可能比正常骨高,但正常癒合後的骨強度並不比正常骨高。
3、很多人說骨折癒合後骨頭會比原來更結實,不知道對不對?我鎖骨骨折了,以後會不會更容易再骨折?
支持樓上說的,我們的解剖老師打過這么個比方:骨折的癒合過程好比把兩個鋼管焊在一起,在介面處肯定比其他地方粗,但這不表明它比原來更結實,其一,斷了再接上,肯定不如沒斷的,就算癒合了,骨上還是能看到斷過的痕跡。其二,雖然癒合後斷處比較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還是會變的和原來一樣粗,好像是巨嗜細胞的吞噬作用,當時老師只是隨口提到的,我記不太清了,反正骨折後,就算癒合,強度肯定不如以前了。以後運動要小心啊
4、骨折修復後,他所承受的力量會更加強是真的嗎
這要看是哪一種損傷造成的修復。
舉例說明,拳擊手和散打選手之所以有很強的打擊力和抗打擊力。就是因為來在訓練時高強度的訓練導致骨頭的微骨折然後癒合,再微骨折然後癒合。反復這個過程。骨頭的強度會增強很多。但是普通的骨折短源期內的強度不可能有骨折前的強。時間長了也要具體看是如何鍛煉恢復的。zd
所以說骨折恢復是個動態的過程,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
5、骨折以後有什麼辦法把骨折長好
骨折,就是骨頭斷了,是骨科醫生最主要治療的疾病。人體,從皮膚到骨骼有多個層次,骨骼處於最深層,構成了人體的支架,肌肉附著在骨骼上。骨折後,肌肉一般還是連續的,所以肢體能夠活動,但是疼痛、腫脹、畸形是肯定伴發的。
骨折後,目前需要手術的患者比以前增加,這是國際趨勢,因為人們對骨折後功能恢復的要求增加。骨折後,一般都存在移位,移位之後如果沒有糾正,或者糾正不好,或者糾正後繼續移位,都可能會造成後期功能上的障礙。所以今天林大夫要細細分析骨折後怎麼判斷的問題:
一般有三種情況:
1. 骨折後,移位少,或者沒有移位:
一般選擇保守治療,包石膏或者上夾板,但是有些特殊的部位,比如沒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醫生依然強烈建議患者手術,因為現在沒移位,但容易移位,移位後後果不佳,所以,需要手術。
2. 骨折後,移位多,但醫生手法整復後可以復位:
一般選擇保守治療,包石膏或者上夾板,但是如果骨折不穩定,容易移位,但移位不多,可以繼續保守治療;如果移位多,建議手術。這和醫生的手法技術與固定技術相關,手法好、固定合理扎實,移位風險小。
3. 骨折後,移位多,手法整復無法對位
這種類型的骨折,一般建議手術,但有些患者堅持保守治療,醫生會根據各部位的具體情況和患者繼續溝通,如果患者因為各種原因能夠容忍後期肢體功能受限,可以保守治療。
以上三種情況,其實存在著種種變化,四肢軀干,需要骨科醫生治療的骨折有153塊,所以具體情況是比較復雜的。
6、人骨折了,為什麼能長好
因為骨頭上有成骨細胞
(一)撞擊期
從受力的一剎那開始,直到能量消除為止,時間短暫。骨與周圍軟組織損傷程度與能量吸收大小密切相關,高能量高速度損傷所致骨折越嚴重。
(二)誘導期
主要表現為血腫形成,骨折斷端的骨細胞、破損的骨膜和周圍細胞發生壞死。骨折後,骨的營養動脈及其分支和周圍肌肉遭受撕裂.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其嚴重程度與骨折類型、骨的體積、解剖部位和移位大小有關。出血可外滲至周圍形成血腫,出血量常被低估,嚴重者如長骨乾和骨盆,可引起低容量性創傷性休克。骨折斷端細胞死亡後,血腫內氧分壓降低.酸度升高.局部含有激肽、前列腺素及非膠原蛋白,並釋放多種細胞因子。
(三)炎症期
傷後早期即開始,直至軟骨細胞和骨細胞出現。局部炎症反應表現為血管擴張、血漿滲出、水腫及炎性細胞浸潤,其中包括嗜中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巨噬細胞,並有破骨細胞開始清除死骨。血腫內的纖維蛋白網受到新生血管的侵犯,伴隨血管侵入其周圍有大量間充質細胞增生,並分化為成纖維細胞及吞噬細胞等。隨著血腫內紅細胞的破壞,纖維蛋白滲出,血腫逐漸被清除,被纖維蛋白、網狀原纖維和膠原纖維的鬆散網路所代替,並很快機化為肉芽組織,繼而形成纖維性骨痂。
(四)軟骨痂期
血腫已機化,骨折端充滿細胞成分,且有明顯新生血管,破骨細胞繼續清除殘留死骨。鄰近骨折端部位有骨膜下新骨形成,在斷端間隙也開始有成軟骨細胞出現,以軟骨樣組織代替纖維血管性間質。
(五)硬骨痂期
骨折後一方面在斷端附近的骨膜及骨內膜開始增生、肥厚.並有血管侵入,以膜內骨化方式成骨;另一方面,在骨折斷端之間和被掀起的骨膜下,由血腫機化形成的纖維血管性肉芽組織大部分轉變為軟骨,以軟骨內骨化方式成骨,軟骨細胞由增殖、肥大、變性、骨化而成骨。軟骨樣成分已為鹼性磷酸酶染色呈強陽性的細胞所代替。
根據部位,來自骨外膜的膜內骨化及部分軟骨內骨化而包繞骨折外圍的新生骨稱外骨痂;來自骨內膜兩種骨化而包繞骨皮質內層的新生骨稱為內骨痂。隨血腫機化,其纖維組織亦逐漸經軟骨內骨化,最後與內、外骨痴相連,形成橋梁骨痂。至此完成原始骨痴。
內、外骨痂及橋梁骨痂進一步改造。骨折斷端的死骨經過爬行營代過程,新生血管伴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侵入,死骨被清除,排列雜亂的骨小梁逐漸趨向規律,皮質骨的哈佛系統重新建立,幼稚的交織骨逐漸為成熟的板層骨所代替,骨質連接更趨堅固,骨髓腔也為骨痴封閉。此一過程大約需8~12周完成。
(六)塑形與改建期
再生的骨根據力學原則及人體的需要不斷進行改建.即不斷有破骨細胞吸收和成骨細胞形成新骨。如果骨折對位對線良好,骨折處可完全恢復原狀,髓腔亦重新暢通,不留任何骨摺痕跡 即使有輕微移傳及成角畸形,特別在兒童及少年患者多能完全糾正,凹側缺損的部分可通過膜內骨化而得到補充,凸側多餘的骨則被吸收,以適應局部的負荷。但這種改建有其一定的限度,畸形嚴重者將很難完全矯正。
7、人的骨頭是不是越長越堅固,還有骨折過後的骨頭是不是比以往的骨頭還要強硬???
骨折癒合後新長出的骨痂比原來的骨組織更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