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脛排骨骨折術後三個月

脛排骨骨折術後三個月

發布時間:2020-04-16 01:24:28

1、脛腓骨骨折術後三個月還需吃葯嗎

患肢抬高制動,局百部按摩配合吃賀欣康的骨骼重建配度方,有利於骨折癒合,睡前熱水泡腳,禁問止患肢處於下垂位置。適當增加營養,多吃瘦肉、魚蝦、蝦皮、排骨、蛋答奶、內豆類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吃含維生素容C多的食物,有利於骨痂的生成。

2、脛腓骨骨折術後,如何鍛煉,康復?

脛腓骨骨折病人分階段進行功能鍛煉: ★癒合期 (1)取平卧位,患側下肢用軟枕稍墊高以利於靜脈迴流;(2)經骨科處理後3~4天在卧位下開始行保健體操,上肢肌力的練習,患肢髖、踝、趾的主動練習,患肢股四頭肌肉的等長收縮;(3)15天左右增加髖、膝、踝關節主動屈、伸和趾的等長收縮、髖部抗阻練習;(4)45天左右有外固定的患者可持雙腋拐做三點式步行,患肢不著地;(5)可在足底沿縱軸進行扣擊,每日2次,每次200下。 ★恢復期 (1)去除外固定後,增加膝、踝關節的主動練習,於斜板床站立,15天後開始在扶持下做起坐練習、雙足站立下做踮足尖、下蹲、練習;(2)做患肢髖屈、伸、內收、外展和膝踝關節的屈伸抗阻練習;(3)30天後在扶桿站立位練習改為雙下肢交替步行,增加踝內外翻的抗阻練習,以後扶腋拐做四點步行,逐漸增加患肢的負重。

3、小腿左脛腓骨骨折內固定術後三個月拍片骨折線欠清請問是什麼意思

你的情況是骨折。骨折線欠清也就是模糊的意思,是一種好的現象。說明了骨在進行生長,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4、脛腓骨骨折手術後怎麼合理鍛煉及何時負重下地

 早期合理的功能鍛煉,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保持肌肉力量,骨折後鍛煉應以恢復肢體的固有生理功能為主,患者鍛煉時以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度,不可操之過急。骨折在癒合中的各期均有不同的鍛煉方法,
1.骨折早期:骨折後1~2周。這時候局部較疼痛,患肢腫脹疼痛,骨折端不穩定,容易再移位。這時的鍛煉目的應以促進局部血運,加強新陳代謝為主。改善局部症狀,防止肌肉萎縮。主要做法是:前臂骨折時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動,下肢骨折時做股四頭肌靜力收縮運動,原則上骨折部位上下關節不活動,身體其他部位均應進行正常活動。
2.骨折中期:骨折後3~6周。骨折局部症狀基本消失,骨折端亦基本穩定,骨痂已形成。此時應以主動運動為主,鍛煉肌肉舒縮活動和關節活動范圍。方法:繼續增強患肢肌肉舒縮活動;逐步恢復骨折部上下關節的活動,並逐漸從被動到主動,可進一步擴大活動范圍,防止肌肉萎縮。
3.骨折後期:骨折後6~10周。骨折臨近癒合後,這段時期又叫功能恢復期。應盡快恢復機體功能,鍛煉關節持重能力,上肢骨折可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輕微工作,使關節各部分都能得到全部鍛煉;下肢扶拐者,應逐漸改為單拐,繼而棄拐行走,並逐步增加擺腿和旋轉動作,促進骨折的完全康復。

5、脛腓骨骨折 第一張是術後一個月拍的片子 第二張是術後三個月的 請問現在患者的情況怎麼樣,能否負重???

骨折線還很明顯,脛骨只有少量骨痂,現在不能負重。可以扶拐下地活動,患肢可以著地略微用力,以不疼痛為原則。

6、小腿左脛腓骨骨折內固定術後三個月拍片骨折線欠清有骨痂形成現在都四個月了為什麼還是不能丟拐行走一走就

小腿的骨折,一般四是脛腓骨中下三分之一的位置發生骨折是容易產生骨折癒合慢或者不癒合,是和特殊的解剖位置有關系,較其他部位骨折,此處骨折癒合較慢,現在已經有骨痂生長,說明已經開始癒合,但現在的負重後疼痛,說明骨折癒合強度不夠,暫時不要棄拐,脛腓骨骨折術後半年到九個月甚至一年才癒合好都是正常的,位置特殊。

7、小腿脛腓骨骨折,術後三個月了,醫生說可以走路了,我可能今天走的有

肌腱粘連
建議中葯泡腳促進恢復,百度貼吧--中葯與骨折吧 有醫生解答....

與脛排骨骨折術後三個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