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戶外骨折包紮

戶外骨折包紮

發布時間:2020-04-15 22:25:00

1、戶外活動發生骨折應該如何應急處理?

假如傷者嚴重流血,可以嘗試止血。

若骨骼外露出傷口,可以厚的東西包裹傷口,減少傷口受外界感染的機會。

把骨折部位固定,例於斷腳可以固定在另一隻腳上,斷手可以固定在胸部丶堅硬的木板上等等。

若懷疑是脊骨受傷,則切勿移動傷者或讓其他人移動他。若傷者在馬路中間,應該指揮汽車駛開而不應移動傷者,否則可能令傷者更傷。5)致電999求救。

2、運動中發生骨折怎麼辦?

如果人體在運動的時候有骨折,不要試圖對骨折或者是疑似骨折的部位進行定位,因為沒有明確檢查結果之前損傷不明確,貿然的採取措施只會加重損傷,如果是開放性的骨折,也就是骨折端外露,一般都是用一些干凈的毛巾衣物。將骨折處覆蓋包紮,不能夠將骨折端復位,因為外露的骨折端已經被污染的,如果不進行相應的處理會造成感染,甚至會形成骨髓炎。
如果有骨折的現象是不可以去用手捏揉受傷的部位,或者是按摩人體的局部組織處,由於不能分辨病情,就對傷者進行止血,搬運這些不恰當的動作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現場人員需要將傷者的部位,再用安信高分子夾板,還可以用樹枝或是手杖做成甲板進行骨折目的,其實固定的目的是能夠避免骨折端對周圍組織造成暫時性的損傷,還能夠減輕疼痛,減少出血,也是能夠易於搬運的。

3、骨折病人一個月後是經常卧床休息好還是白天戶外活動好?

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骨折啦一個月還是少戶外活動,注意休息,可適當室內活動!

4、在野外自助游時,手腕受傷,如何判斷是扭傷(傷筋)還是骨折?分別如何處理?

跌打損傷、扭傷、摔傷時應注意的事項:
1、不能隨便扭動
人們在扭傷四肢的時候,常常會不由自主的轉動或者按摩,然而很多時候隨便地扭動就會使損傷的部位症狀加重,尤其在沒有進行確切的診斷之前,更不應該隨便活動已經扭傷的部位。如果是四肢的話,要把腕子提高,抬高,讓他的血流能夠暢通。正確的方法是這樣的:如果是上臂骨折最好把手臂放在與心臟水平的位置上,如果是下肢則要把腿抬到膝蓋水平以上的位置。
2、不能熱敷 要冷敷
我們很多人都會在摔傷扭傷之後,拿個熱毛巾敷在疼痛的部位,感覺這樣會舒服些,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毛細血管出血了,熱敷的話使他的血管進一步擴張了以後,血腫得更厲害,以後的癒合就慢了,如果他是骨折的話,那更不能熱敷了。冷敷可以控制毛細血管出血量。所以對損傷部位進行熱敷也是千萬要不得的,如果覺得疼痛難忍可以用冰塊冷敷。
3、塗抹紅花油
毛細血管破裂了以後,塗抹紅花油會促使它血液流量加快,使腫脹加重。在損傷的急性期也就是在24小時之內,如果使用紅花油塗抹揉搓,就會加重損傷部位的血液滲出,加重腫脹,所以使用紅花油一定要在發生損傷24小時之後,同時對於皮膚破潰或者過敏的患者也不宜使用。
4、貼跌打損傷膏
跌打損傷膏可以讓葯物通過人體皮膚迅速滲透,產生活血行氣,舒筋散結的作用。可是如果扭傷處已經發生了骨折,貼上膏葯只會暫時緩解表面症狀,骨折的部位不會因此長好,還容易發生錯位,最後造成骨骼畸形。

5、"在野外旅遊時,如果骨折要怎麼辦? 用"

用夾板固定後,再用冰冷敷。

6、有同學在運動時不小心發生了骨折,你認為醫生在給他做手術時,需要特別保護的是() A.軟骨層 B

骨的基本結構包括骨膜、zd骨質和骨髓三部分組成.其中骨膜是緊密貼附在骨表面的一層緻密結蹄組織膜,骨膜內含有版神經和血管分布,起營養骨質的作用,神經還有感覺的作用;骨膜內還有成骨細胞,成骨細胞可以產生新的骨質,與骨的長粗和骨的癒合有關,因此發生了骨折,需要特別保護的權是骨膜.
故選:B

7、戶外運動摔傷了該如何處理

止血

1、冰敷

如果只是淤青,在摔傷後24小時內用冰敷,過了24小時用熱敷,有利於外傷癒合。淤青的消散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少則幾天,多則半月也說不定,要看淤青大小和自體的吸收快慢。如果真的要快好,最常見的方法就是使用活血止痛葯。

2、止血

常用的止血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壓、包、塞、捆。

①壓:當看見傷口流血,最常做的急救動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區,這就是壓迫止血法。

②包:無論什麼樣的出血,最終都要用包紮來解決。包紮所用的材料是紗布、綳帶、彈性綳帶等。包紮的原則是先蓋後包,力度適中。

③塞:用於腋窩、口、鼻、宮腔等處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直至確實止住出血。

④捆:止血帶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是有效的,如較大的肢體動脈出血等。但止血帶止血法有潛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暫時的或持續的對神經和肌肉的損傷,因此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非醫務人員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使用此法。

3、包紮

用綳帶包紮傷口,目的是固定蓋在傷口上的紗布,固定骨折或挫傷,並有壓迫止血的作用,還可以保護患處。

4、骨折固定

①首先要判斷是否是骨折,在判斷不清是否有骨折的情況下,應按骨折來處理。

②對有傷口的開放性骨折患者,應立即封閉傷口,最好用清潔、干凈的布片、衣物覆蓋傷口,再用布帶包紮。

③如遇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嘗試將骨折端放回原處,應繼續保持外露,以免將細菌帶入傷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

④要記住的是一旦採用布帶、繩子捆紮止血時,必須記錄扎帶的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小時,以免時間過長導致肢體缺血壞死,一般每1小時需放鬆止血帶至少5分鍾。

⑤骨折後最忌諱自己亂動或是被別人錯誤包紮。骨折後的每一次移動都有可能對以後的恢復造成損失。搬動傷者前一定要確定傷肢不會發生相對移動,否則血管和神經都可能在搬動時受到傷害,對以後的痊癒造成不好的影響。

8、請教戶外運動突發情況的常見急救措施(1)

一 戶外運動常用葯品1 預防感冒:頭孢氨苄片 速效傷風膠囊2 預防腹瀉:氟哌酸膠囊3 預防中暑:人丹,風油精,霍香正氣水4 預防創傷:碘伏,雙氧水,綳帶,膠布,消毒紗布,消毒棉簽,去痛片,雲南白葯5 預防過敏:息斯敏另備:驅蚊油,清涼油二 清創步驟1 清潔傷口周圍皮膚2 雙氧水反復沖洗傷口3 徹底止血(a 壓迫止血 b 冷敷)4 清除異物和失活的組織三 綳帶包紮1 包紮原則a 包紮的部位必須清潔乾燥,對皮膚皺襞處如腋下,腹股溝等,用棉墊或綿紙間隔。骨隆突處應用棉墊保護b 進行包紮時,應使病人坐卧舒適,扶托患肢,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暴露包紮的部位c 不用潮濕的綳帶,以免干後收縮過緊,影響血液循環。濕布還可刺激皮膚並造成感染d 由近心向軀干包紮,綳帶平貼包紮部位,綳帶勿落地污染e 用力均勻,不可太松以免脫落,太緊影響血液循環。指(趾)端最好露在外面,以觀察肢體血液循環情況f 每周綳帶應壓住前周綳帶的1/2或1/3,以達到充分固定並節省綳帶g 包紮完畢,再環行兩周用膠布或撕開帶尾系法固定;也可用安全別針固定。但應注意,結扣或別針應放在肢體的外側面,不可固定在傷口敷料上,骨隆突處或病人坐卧時壓著的地方2 基本包紮法a 環行:在包紮原處環行纏繞,後一周將前一周完全遮住。用於各種包紮開始及結束時作固定帶端以及包紮額,項,腕等處b 螺旋形:螺旋狀纏繞,後一周遮蓋前一周的1/3至1/2。用於周徑近似一致的部位,如上臂,大腿,軀干及手指等處的包紮c 螺旋反折形:在螺旋形的基礎上每周反折成等腰三角形。用於包紮周徑不一致的小腿和前臂d 8字形:按8字的書寫途徑包紮,交叉纏繞,每周遮蓋前周的1/3至1/2。用於肩,肘,膝,髖等屈曲關節和鎖骨骨折e 回返形:主要用於包沒頭頂和殘肢端。從中間開始,分別向左右或前後一連串回返包紮,直到將該部全部遮蓋為止四 骨關節骨折1 骨折的專有體征a 畸形b 異常活動 在肢體沒有關節的部位,骨折處發生異常活動c 骨檫音或骨檫感 骨折斷端相互磨檫時,可感到骨檫音或骨檫感以上三種骨折的專有體征,只要發現其中一種,骨折即可確診2 骨折的一般表現a 疼痛和壓痛b 腫脹和瘀斑c 功能障礙3 骨折急救原則:搶救生命 妥善處理傷口 簡單而有效的固定 安全迅速地轉移病人a 了解傷情:對有骨折或可疑骨折的病人,應先了解傷情,重點檢查,注意有無顱腦,胸腹部的合並傷及休克。檢查時動作輕柔,穩妥,不要因檢查而加重損傷。了解傷情後,首先搶救危及生命的損傷,處於休克者應抗休克,有條件應立即輸液。對合並顱腦傷昏迷的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盡量減少傷員搬動,以免加重損傷和增加病人痛苦。b 傷口處理:對開放性骨折傷口,最好用無菌敷料包紮傷口,若現場無無菌敷料,可用認為最清潔的布類包紮。骨折斷端外露者,現場不能復位,以免造成傷口內的污染,自行回復者,應向醫生說明使其重視。對大血管損傷包紮不能止血者,可用血管鉗鉗夾止血及結扎,或用止血帶,上止血帶肢體遠端血運完全被阻斷,必須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c 骨折固定:固定要簡單易行,不要求骨折復位,但對嚴重畸形或骨折斷端頂壓皮膚,肢體遠端有循環障礙者,可緩慢用力沿長軸方向牽拉肢體,以解除嚴重畸形或對皮膚的壓迫,肢體遠端循環改善後,才進行固定及搬運。固定材料最適宜用特製夾板或牽引架,否則就地取材,如木棒,木板等。若現場無適當固定物時,可將骨折的上肢固定於胸壁,下肢一側骨折同健側肢體固定在一起。對脊柱骨折病人應注意搬運方法,若搬運不當,可加重脊髓損傷,即使脊髓無損傷,亦可導致損傷。搬運時需2到3人將病人平托在木板上或翻滾到木板上。搬運時必須保持平直,禁止扭曲。對頸椎骨折病人,必須一人用兩手托住頭部,保持與軀干長軸一致,隨軀干相應的轉動,以防頸椎過伸,過屈和旋轉。平卧於木板上,頭頸兩側用軟物墊好,限制頸部各方向活動

與戶外骨折包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