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盆骨折病人的護理計劃怎麼寫
骨盆骨折如何來護理:
1.心理護理
意外的創傷不僅使患者承受肉體上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更難以接受。特別是年輕患者,往往表現為焦慮、恐懼、沉默不語,對疾病癒後生活不能自理、擔心給親人造成麻煩或經濟困難等,所以醫護人員要與患者談心,關心患者思想情緒,採用安慰性的語言,使患者處於良好的心境中,與醫護人員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以消除其恐懼感,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2.預防休克
骨盆骨折或合並其他臟器損傷時,必需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意識情況、表情、皮膚黏膜等。如感到口渴、煩躁不安、皮膚蒼白、四肢濕冷等,應加快輸液、輸血,給予保暖,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理。
3.飲食護理
早期應給予低脂、高維生素、高鐵、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後期給予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高鎂的飲食,以利於骨折修復和機體消耗的補充。食慾不佳者,可少量多餐,以滿足機體的需要。
4.康復護理
功能鍛煉應根據患者的總體情況由被動運動過渡到主動運動,范圍可由小到大、由淺到深、由單關節到多關節,由床上到床下,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步適應。骨牽引患者也應盡早開始局部按摩。功能鍛煉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癒合、促進功能康復的重要措施。正確的功能鍛煉可矯正復位後的殘余畸形,所以醫護人員應耐心向患者講解其重要性,以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作用,建立治療信心,在醫護人員的正確指導和幫助下進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鍛煉,早日康復。
5.牽引外固定的護理
骨盆托帶懸吊牽引者,吊帶要保持平衡,以防壓瘡。吊帶要離床面約5cm,並要保證吊帶寬度、長度適宜。使用便器時,不要解掉吊帶,可用便器放於托帶與臀部中間,大小便污染時要及時換。下肢牽引者,一般是雙下肢同時牽引,要置雙下肢外展位,不能僅牽患者一側,使骨盆傾斜,容易造成下肢內收畸形,影響走路的功能。
6.皮膚護理
向患者講解皮膚護理的重要性,防止受壓部位發生褥瘡。應建立皮膚翻身卡,每2h用50%紅花酒精按摩皮膚受壓處及骨隆突處,或用棉球、氣圈墊骨隆突處。保持床單位的清潔平整、無渣屑,大小便後要用溫水擦洗。教會患者及家屬增強預防知識。
2、手臂脫臼是怎麼回事求大神幫助
病理或生理抄原因造成手臂肌踺太鬆弛,具體原因需進一步檢查。 脫臼復位後一定要固定一個月,不然以後還會繼續脫的,而且到老年時還會痛的 脫臼就要裝上去,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另外和骨頭湯也行畢竟補充營養吧,不過又不是骨折沒事的!放心吧!
3、手骨折怎麼辦
朋友!骨折可不是件鬧著玩的事件!百必須花時間養好了,才能去工作度!我現在也骨折打著石膏呢,雖然現在沒感覺有什麼大礙了,但我還是包著,因為問才15天,萬一出什麼差錯,那就前功盡答棄了,對後期的康復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工作只能暫內時放一下了,健康才是第一位。
你現在還疼,快去醫院拍下X片,看下什麼情況,再讓好容的醫生出出建議。
4、骨盆骨折是不是只要有不適就要取掉呢?
?
5、怎麼看出是否骨折
趕快去拍X光。要肉眼來看是不準確的。
6、安裝招牌時不小心從梯子上摔下來,用手撐了一下,現在手背非常腫痛怎麼辦
內骨折是指斷骨沒有刺穿皮膚或裸露在外的病例。觸動受傷部位時疼痛會尤為劇烈。
受到從外部來的強烈沖擊所引起的骨骼關節及腱的傷害,外行人是不容易判斷究竟是哪一部分遭到破壞。這些傷害大多數是骨折、脫臼、挫傷。其中的復合症狀,肉眼看不見或本人都沒發現的傷害,有時也會有骨折的現象。嚴重的骨折也會因休克而引起腦盆血及嘔吐。無論任何狀況,都要嚴格遵守下列的注意事項。
第一,不可搬動傷患。因為患部一定有內出血或淋巴液的滲出現象,如果搬動的話會使患部腫起,並且遲延治癒的時間。第二,根據同理,要把患部抬高。進一步冷敷患部也很重要。以上三點是處理初期傷患的三原則。
萬一,非移動不可時,也要先將患部固定,不讓它搖動。這時可利用木板及綳帶(具有彈性的)來包紮,其實從外表上一看就知道有變化,例如:手腳已朝著不自然的方向彎曲或一方的手臂和腳過長或過短等不協調情形,外行人絕不可以自己之意思修復,因為這樣做很可能會讓病情惡化。
如果折斷的骨骼刺破皮膚而露出外面時(復雜骨折),就有可能因細菌的感染而並發骨髓炎。因此,需要用清潔的布包紮患部以避免和外界接觸,再立刻送醫急救。
症狀:
□疼痛難忍。
□即使外施輕微壓力,也會一觸即痛。
□腫脹(內出血進入組織中),隨後出現青紫斑或失去血色。
□變形:肢體明顯變短,觸摸或觀察都能感覺到不正常,尤其是與正常肢體相比。
□移動傷肢,傷員會痛苦大叫(檢查時也不要輕易移動傷肢)比較一下相互對稱的雙肢。
減緩傷痛:
如果有希望獲得醫療幫助,可以簡單固定傷肢,留待以後專家治療。否則,應積極主動地尋求減緩病情的方法,免除傷員發生極其痛苦的肌肉痙攣。
比照對稱的另一肢,將斷骨牽引復位,再加以固定包紮,這時需要夾板,可以利用各種材料——滑雪杖、枝條、船篙、浮木、折疊的報紙等等。
固定:
固定整條斷肢。用繩子吊起斷臂。為了增加穩定性,在沒有夾板的情況下可將傷肢與對稱的另一肢一起綁扎。在雙肢之間空隙部位填充襯墊,使得傷肢保持合適的位置。在斷肢上下及鄰近關節之間用柔軟結實的材料綁牢扎緊。所有繩結應位於同一邊,平結會便於檢查傷口。
按時檢查雙肢的血液循環是否通暢。
至於懸吊材料,三角形綳帶十分理想——布料、腰帶等在緊急時也可使用。不用用綁繩直接捆紮傷口,或者讓繩結壓住傷肢。
a. 肘部以下骨折
用懸帶將傷臂吊於肩上。從肘部至中指用加墊的夾板固定。在肘部下方打結可以阻止滑動,手臂抬高可以避免嚴重腫脹。
b. 肘部骨折
肘部彎曲,用狹長吊帶支持。上臂與胸部捆在一起,阻止上擘擺。檢查脈搏,確保血液循環。如果摸不到脈搏跳動,可稍稍將臂部放直,觀察能否恢復。
如果斷肘僵直,別硬弄彎它。加墊的夾板將它豎直固定,用吊帶將斷臂綁在腰部。
c. 上臂骨折
從肩到肘用加墊的夾板固定。腕部用窄帶吊於頸部。
d. 肩胛骨骨折
用吊帶支撐受傷部位重量,用綳帶將臂部與胸部固定。
e. 鎖骨骨折
方法同上。
f. 髖部或大腿骨折
下肢骨折傷員需用「八」字型綳帶將足踝與雙腿都捆紮起來,這樣可以防止斷肢翻轉或縮短。
將一塊夾板放於腿部內側,另一塊更長的夾板放於傷肢外側,由胯部於足踝位,用綳繩捆紮固定。
如果沒有夾板,可在兩腿之間夾上襯墊(折疊的毛毯或衣物都很理想),傷肢綁扎固定於對稱的另一條腿上。
g. 膝部骨折
如果傷腿僵直,將夾板置於腿後。膝部加墊,如果有條件,用冰塊冷敷膝部。
如果傷腿彎曲,不要強行拉直;可將雙腿並攏,腿之間加墊,綳帶扎牢。除非能得到及時的醫療援助,否則這都是權宜之計。如果外援沒有希望得到,應盡可能將傷腿綁直。
h. 小腿骨折
從膝上部開始固定夾板。或者在雙腿間加墊、捆綁。(見「髖部骨折」)
i. 足部或踝部骨折
通常不用夾板,抬高足部以減緩腫脹。用枕墊或折疊毛毯包裹踝部及足。踝部以上綁扎兩圈,足部綁扎一圈。另外,如果沒出現傷口,可以不必脫鞋,以提供固定作用,傷員足部不能負重。
j. 骨盆骨折
表現有腹股溝或下腹部疼痛。膝部及踝部分別綁扎,腿部彎曲處墊上枕墊,整個身體固定於平台上(擔架、門板或桌面等等)。分別於肩部、腰部及踝部綁扎牢靠。
或者,在兩腿之間加墊。足、踝、膝和大腿之間分別用綳帶綁孔固定,用兩根更長的綳帶扎骨盆部。
k 顱骨骨折
症狀表現為血液或淡黃色黏液從眼鼻處滲出。傷員放置於恢復位,滲液面朝下,允許黏液流出來——否則會壓迫大腦皮層。
仔細檢查確保傷員能夠正常呼吸。完全式固定包紮,盡可能讓傷員舒服一些。
l. 脊椎骨折
如果傷員頸背部疼痛,而且下肢失去感覺,應懷疑是否是脊椎骨折。輕輕觸動傷員肢體,察看有無感覺;要求病人按指示運動手指及腳趾。如果沒有希望獲得醫療援助,此處又很安全,要求病人靜靜躺卧,用適合的物品,例如行李或墊石支在身體左右,防止頭部或軀體擺動。
m. 頸椎骨折
懷疑頸椎發生骨折時,必須用硬領或其他適當材料圍住頸部,阻止晃動。
將傷員肩部及髖部綁扎牢固,用柔軟有彈性的物品墊在大腿、膝蓋及足踝之間。用八指寬左右的綁帶將雙足及足踝綁扎在一起。寬松的綳帶綁扎雙膝及雙腿,全身固定。期盼著能盡快獲得營救或醫療救助。
硬領可用捲起的報紙、折疊的毛巾、車庫墊等材料做成。寬約10-14厘米——從胸骨至下頜部的距離。後面比前面要折疊得更窄一些,圍住頸部,用布帶或鞋帶系好。
建議你到醫院去檢查
7、創傷現場救護技術
創傷急救競賽操作流程
裁判先宣讀任務通知書,宣讀完畢遞至急救隊長手中後開始計時。
1、初步評估傷員同時控制大出血
1)在宣布比賽開始後方可佩戴眼鏡、手套。
2)若有2名以上傷員,應同時進行初步評估,無特殊先後順序。應注意必須在完成所有傷員的初步評估後才可進行詳細評估。
3)若傷員有意識可回答問題,則肯定有呼吸、脈搏,若參賽隊員概念不清進行了檢查呼吸、脈搏及清理口腔異物等處理,則視為未按正確順序評估。
4)若傷員無反應,則應按標准心肺復甦流程進行操作。
5)若經查傷員意識清楚或意識不清的傷員存在呼吸、脈搏,則應開始查看有無大出血,需口述有無發現大出血。
6)發現大出血應立即採取措施控制動脈出血:用厚敷料直接壓迫傷口處,抬高傷肢,同時按壓動脈止血點,並同時用綳帶包紮傷口。若血未能止住(裁判提示「綳帶被血滲透」),此時應上止血帶,並應再覆蓋敷料包紮。
若沒有及時控制出血,如進行該傷員或另一名傷員詳細評估後才來處理大出血,則視為沒有控制動脈出血。
2、詳細評估傷員
⑴按評分細則順序進行,不能一下帶過。
⑵詳細評估:(按順序,採用手觸的方法)
檢查頭部(頭皮、頭發里傷口)—面部—頸部—胸部—腹部—腰部—骨盆—檢查生殖器區明顯的外傷—下肢(檢查下肢是否癱瘓,詢問傷員讓其活動肢體,觸摸傷員雙足詢問有無感覺)—上肢(檢查上肢是否癱瘓,詢問傷員讓其活動肢體並與傷員握手檢查其握力,觸摸傷員雙手詢問有無感覺)—翻身檢查背部(當檢查後背傷時,三人同時一側要統一口令,遵從一人指揮,一名位於傷員肩膀一側,一名位於傷員臀部一側,一名位於傷員膝蓋一側,同時輕輕翻轉傷員)。檢查傷員背部翻身後應檢查傷員頭枕部、頸後及脊柱區、肩胛區和臀部。
檢查手腕、頸部(標牌)。
⑶檢查有意識的傷員肢體有無癱瘓必須與傷員交流。
⑷若考慮有頸椎損傷,詳評時需專人扶頭固定頸椎,在詳評後可給予先戴上頸托。
3、處理大出血
包紮大出血傷口後若裁判提示:「綳帶已被血滲透」,此時隊員應在相應肢體近心端綁扎止血帶,同時應在滲透的綳帶外面再用敷料綳帶包紮。
若用綳帶包紮四肢較長的傷口時,在傷口敷料上用綳帶從肢體遠端纏繞向近端,每纏一圈蓋住前圈的1/3~1/2成螺旋狀。
打結必須為方結。打結位置必須在傷口敷料表面。若為開放性骨折,則打結處應遠離傷口。
如有內出血要緊急護理,保持呼吸順暢,如傷員嘔吐或嘴角流血要傷員側卧或頭偏向一側。若懷疑四肢內出血(肢體嚴重的腫脹並有青紫和瘀斑),需按照骨折用夾板固定。
4、抗休克處理
1)抗休克應注意事項:
⑴輕輕松開傷員頸部,胸部及腰部過緊衣物(扣子、拉鏈、腰帶等)(口述),保證傷員呼吸和血液循環更暢通。
⑵對無頭頸或胸部傷的休克傷員一般採取頭低腳高位,應將腳端墊高,以促血液供應重要臟器;對有頭頸傷或胸部傷的傷員,若無休克表現應墊高頭端,若有休克表現則應保持平卧位。如果傷員頭部、胸部等上半身受傷,需抬高擔架頭側。
⑶處理傷員時盡量輕手輕腳,盡量減少移動。
⑷保持傷員情緒穩定,安慰傷員。
2)盡量保持傷員體溫,蓋保溫毯(詳細評估之後即應蓋上)。蓋保溫毯不能露腳,上擔架後應將保溫毯四周掖在身體下,以免熱量散失。
5、處理創傷
除在初評時即需大出血外,處理其他創傷均應在詳細評估傷員之後。
處理順序:先處理燒燙傷,再處理創傷,最後處理骨折。包紮傷口時需口述所用紗布、敷料均已消毒。
1)面部創傷、燒傷用消毒紗布或敷料(輕中度燒傷時內層紗布應濕潤,重度燒傷用干紗布)完全包住,三角巾剪洞,能使傷員呼吸講話。
2)有必要時紗布可多覆蓋幾層,敷料應保持鬆弛。
3)如果燒傷部位在手、足、頭面部等處,手指間,腳趾間或耳背後應放置紗布進行隔離。
4)應指出脫去受傷部位的衣服。
5)有扭傷或挫傷應用冷敷處理。
6)發現胸部有穿透傷,立即進行封閉傷口處理:用消毒敷料蓋住傷口,外用不透氣性材料(如消毒塑料)覆蓋,綳帶包紮最少包紮兩圈,然後用三角巾包紮固定。
7)綳帶包紮需蓋住敷料,燒傷包紮打結應遠離創面,創傷打結在創口敷料表面。
8)上肢損傷包紮後均需用三角吊帶懸吊。
6、處理骨折
1)扭傷症狀:(1)遊走性疼痛(2)觸痛(3)腫脹(4)損傷部位皮膚青紫、淤斑
2)對扭傷、拉傷急救應:
⑴抬高受傷部位,使肢體處於放鬆狀態。
⑵用冰袋減輕腫脹疼痛感,(使用冰袋時不能直接接觸皮膚,把冰袋裹上毛巾或其它軟布)。
⑶如扭傷部位在踝部,用綳帶「8」 字包紮踝關節。
⑷若受傷肢體有嚴重的腫脹並有青紫瘀斑,則應懷疑骨折需按骨折對待。
3)在處置頸椎損傷,應採用合適頸托;骨盆骨折用帶狀三角巾包紮固定;大腿骨折用夾板固定。
4)如懷疑頭顱骨折,除包紮頭部傷口外,還應抬高頭端。
5)對於四肢骨折(除有腫脹、青紫瘀斑外還有傷肢的畸形和反常活動),夾板固定前均應專人用手固定骨折處兩端保持肢體不動。
6)對小腿骨折,如果開放性骨折,應先包紮傷口,用敷料、紗布、綳帶包紮,最少包紮兩圈(如有動脈出血應先止血)。然後再用夾板固定。
7)用於大腿夾板,外側應從腋下至足跟,內側從會陰至足跟(腋下、髖部、大腿根、膝上、膝下、足踝各1道);小腿骨折用夾板兩塊,從膝上(大腿中部)到腳踝(至少4道);若為上肢骨折可用一塊夾板固定,至少綁扎4道。打結均在肢體外側。需在肢體自然彎曲處或骨突出處放襯墊。也可按《國外礦山醫療急救手冊》進行固定。
8)如為脊柱骨折,應3人共同將傷員用平托法或滾身法抬上背夾板,若存在頸椎傷,則需專人扶傷員頭部(或抬人前佩戴頸托)。
9)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必須按《國外礦山醫療急救手冊》處置。
10)抬傷員時隊員跪下方式為:跪下一膝在傷員腳端一側;搬運傷員時應在傷員傷輕一側抬起傷員。
7、轉運傷員
1)檢查擔架可靠性,一名急救員俯卧擔架上,兩臂自然下垂,兩名急救員抬起擔架測試。
2)三人搬動傷員時,要統一遵從一人指揮,(跪在傷員受傷輕的一側,跪下一膝在傷員腳端一側),一名位於傷員肩膀一側,抬傷員頭頸部和肩膀(若有頸椎損傷,應有專人扶傷員頭部固定頸椎或提前佩戴頸托),一名位於傷員臀部一側抬傷員臀部和背部,一名位於傷員膝蓋一側抬傷員膝蓋和踝,統一口令慢慢抬起,動作協調一致,發出口令同時輕輕移動擔架上,蓋好毛毯。
3)可自行活動的傷員不需擔架;休克或不能行走的傷員均應抬上擔架,上肢有傷或昏迷傷員應固定上肢。
4)搬運順序為先運送重傷員,再運輕傷員。
8、有時候有一些尿意,但是憋住沒拉也不是很急,但有時候在大笑後就,憋不住會拉一點?是什麼問題,我二十一
是由於膀胱括約肌損傷或神經功能障礙而喪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按照症狀可分為充溢性尿失禁、無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壓力性尿失禁5類
病因可分為下列幾項:①先天性疾患 如尿道上裂;②創傷 如婦女生產時的創傷,骨盆骨折等;③手術 成人為前列腺手術、尿道狹窄修補術等;兒童為後尿道瓣膜手術等;④其他 各種因引起的神經源性膀胱。
1.保守治療
(1)雌激素替代療法 世界各國專家都積極主張應用雌激素替代療法補充更年期婦女體內雌激素不足,以防治老年性陰道炎、壓力性尿失禁、冠心病、骨質疏鬆症等。有些已絕經的老年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初期,會出現少量「月經」現象,這屬正常現象,仍可繼續應用,稍後會逐漸消失。由於個體差異對雌激素敏感性不同,應該在經驗豐富的專家指導下實行個體化用葯。既往患過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的人則不宜使用或慎用。除此之外,尿道黏膜皺襞變平或消失後,防禦致病微生物上行感染的免疫力隨之下降。因此,壓力性尿失禁患者並發尿路感染率極高,雌激素替代療法和抗感染應同時進行,才可在短期內獲得滿意療效。
(2)運動療法 有學者統計分析,約有70%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過加強盆底肌張力的鍛煉而使症狀得到減輕或獲得糾正。其方法為:每日進行45—100次緊縮肛門及陰道運動,每次5秒;平躺在床上,每天至少進行仰卧起坐運動2次;平卧在床上進行快捷而有規律的伸縮雙腿運動,每日3次;提倡蹲式排便,蹲式排便有益於盆底肌張力的維持或提高。
(3)中醫針灸療法 針刺中極、關元、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也可提升盆底肌的張力,從而改善膀胱功能。
2.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適於輕度尿失禁患者,對於中、重度的患者,必須採取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方法一般採取陰道前壁修補,遠期療效差,且僅限於輕度尿失禁患者。國外有學者採用無張力「尿道懸吊術」、「膀胱頸懸吊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取得良好效果。其方法是使用生物相容性很好的懸吊帶,通過微創手術進行膀胱頸懸吊。手術後,患者體內的纖維組織會逐漸長入聚丙烯網帶內,故能有效長久保持尿道支撐,有人把這種吊帶稱為「柔性支架」。
9、骨折後,覺得淤痛是怎麼回事
找來看看,希望能給你幫助!!!
突發性事件很容易造成人員傷害——缺腿斷臂、渾身青腫、脊椎骨折都有可能發生。斷骨應及早檢查。骨折傷員的搬移要格外小心。若有更嚴重傷勢急待處理,別急著首先固定傷骨。在搬移前先固定包紮,隨後再完成治療。
骨折可分為兩種類型:外骨折和內骨折。外骨折時斷骨可能會刺破皮膚,可能會有明顯的傷口,這種情況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使治療變得更加困難。在夾板固定前要把斷骨復位。斷肢擺直,這一定很痛,如果傷員已經昏迷,可以直接完成。
內骨折是指斷骨沒有刺穿皮膚或裸露在外的病例。觸動受傷部位時疼痛會尤為劇烈。
受到從外部來的強烈沖擊所引起的骨骼關節及腱的傷害,外行人是不容易判斷究竟是哪一部分遭到破壞。這些傷害大多數是骨折、脫臼、挫傷。其中的復合症狀,肉眼看不見或本人都沒發現的傷害,有時也會有骨折的現象。嚴重的骨折也會因休克而引起腦盆血及嘔吐。無論任何狀況,都要嚴格遵守下列的注意事項。
第一,不可搬動傷患。因為患部一定有內出血或淋巴液的滲出現象,如果搬動的話會使患部腫起,並且遲延治癒的時間。第二,根據同理,要把患部抬高。進一步冷敷患部也很重要。以上三點是處理初期傷患的三原則。
萬一,非移動不可時,也要先將患部固定,不讓它搖動。這時可利用木板及綳帶(具有彈性的)來包紮,其實從外表上一看就知道有變化,例如:手腳已朝著不自然的方向彎曲或一方的手臂和腳過長或過短等不協調情形,外行人絕不可以自己之意思修復,因為這樣做很可能會讓病情惡化。
如果折斷的骨骼刺破皮膚而露出外面時(復雜骨折),就有可能因細菌的感染而並發骨髓炎。因此,需要用清潔的布包紮患部以避免和外界接觸,再立刻送醫急救。
症狀:
□疼痛難忍。
□即使外施輕微壓力,也會一觸即痛。
□腫脹(內出血進入組織中),隨後出現青紫斑或失去血色。
□變形:肢體明顯變短,觸摸或觀察都能感覺到不正常,尤其是與正常肢體相比。
□移動傷肢,傷員會痛苦大叫(檢查時也不要輕易移動傷肢)比較一下相互對稱的雙肢。
減緩傷痛:
如果有希望獲得醫療幫助,可以簡單固定傷肢,留待以後專家治療。否則,應積極主動地尋求減緩病情的方法,免除傷員發生極其痛苦的肌肉痙攣。
比照對稱的另一肢,將斷骨牽引復位,再加以固定包紮,這時需要夾板,可以利用各種材料——滑雪杖、枝條、船篙、浮木、折疊的報紙等等。
固定:
固定整條斷肢。用繩子吊起斷臂。為了增加穩定性,在沒有夾板的情況下可將傷肢與對稱的另一肢一起綁扎。在雙肢之間空隙部位填充襯墊,使得傷肢保持合適的位置。在斷肢上下及鄰近關節之間用柔軟結實的材料綁牢扎緊。所有繩結應位於同一邊,平結會便於檢查傷口。
按時檢查雙肢的血液循環是否通暢。
至於懸吊材料,三角形綳帶十分理想——布料、腰帶等在緊急時也可使用。不用用綁繩直接捆紮傷口,或者讓繩結壓住傷肢。
a. 肘部以下骨折
用懸帶將傷臂吊於肩上。從肘部至中指用加墊的夾板固定。在肘部下方打結可以阻止滑動,手臂抬高可以避免嚴重腫脹。
b. 肘部骨折
肘部彎曲,用狹長吊帶支持。上臂與胸部捆在一起,阻止上擘擺。檢查脈搏,確保血液循環。如果摸不到脈搏跳動,可稍稍將臂部放直,觀察能否恢復。
如果斷肘僵直,別硬弄彎它。加墊的夾板將它豎直固定,用吊帶將斷臂綁在腰部。
c. 上臂骨折
從肩到肘用加墊的夾板固定。腕部用窄帶吊於頸部。
d. 肩胛骨骨折
用吊帶支撐受傷部位重量,用綳帶將臂部與胸部固定。
e. 鎖骨骨折
方法同上。
f. 髖部或大腿骨折
下肢骨折傷員需用「八」字型綳帶將足踝與雙腿都捆紮起來,這樣可以防止斷肢翻轉或縮短。
將一塊夾板放於腿部內側,另一塊更長的夾板放於傷肢外側,由胯部於足踝位,用綳繩捆紮固定。
如果沒有夾板,可在兩腿之間夾上襯墊(折疊的毛毯或衣物都很理想),傷肢綁扎固定於對稱的另一條腿上。
g. 膝部骨折
如果傷腿僵直,將夾板置於腿後。膝部加墊,如果有條件,用冰塊冷敷膝部。
如果傷腿彎曲,不要強行拉直;可將雙腿並攏,腿之間加墊,綳帶扎牢。除非能得到及時的醫療援助,否則這都是權宜之計。如果外援沒有希望得到,應盡可能將傷腿綁直。
h. 小腿骨折
從膝上部開始固定夾板。或者在雙腿間加墊、捆綁。(見「髖部骨折」)
i. 足部或踝部骨折
通常不用夾板,抬高足部以減緩腫脹。用枕墊或折疊毛毯包裹踝部及足。踝部以上綁扎兩圈,足部綁扎一圈。另外,如果沒出現傷口,可以不必脫鞋,以提供固定作用,傷員足部不能負重。
j. 骨盆骨折
表現有腹股溝或下腹部疼痛。膝部及踝部分別綁扎,腿部彎曲處墊上枕墊,整個身體固定於平台上(擔架、門板或桌面等等)。分別於肩部、腰部及踝部綁扎牢靠。
或者,在兩腿之間加墊。足、踝、膝和大腿之間分別用綳帶綁孔固定,用兩根更長的綳帶扎骨盆部。
k 顱骨骨折
症狀表現為血液或淡黃色黏液從眼鼻處滲出。傷員放置於恢復位,滲液面朝下,允許黏液流出來——否則會壓迫大腦皮層。
仔細檢查確保傷員能夠正常呼吸。完全式固定包紮,盡可能讓傷員舒服一些。
l. 脊椎骨折
如果傷員頸背部疼痛,而且下肢失去感覺,應懷疑是否是脊椎骨折。輕輕觸動傷員肢體,察看有無感覺;要求病人按指示運動手指及腳趾。如果沒有希望獲得醫療援助,此處又很安全,要求病人靜靜躺卧,用適合的物品,例如行李或墊石支在身體左右,防止頭部或軀體擺動。
m. 頸椎骨折
懷疑頸椎發生骨折時,必須用硬領或其他適當材料圍住頸部,阻止晃動。
將傷員肩部及髖部綁扎牢固,用柔軟有彈性的物品墊在大腿、膝蓋及足踝之間。用八指寬左右的綁帶將雙足及足踝綁扎在一起。寬松的綳帶綁扎雙膝及雙腿,全身固定。期盼著能盡快獲得營救或醫療救助。
硬領可用捲起的報紙、折疊的毛巾、車庫墊等材料做成。寬約10-14厘米——從胸骨至下頜部的距離。後面比前面要折疊得更窄一些,圍住頸部,用布帶或鞋帶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