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腳扭了,怎麼分辨是扭傷,還是骨折
扭傷和骨折都會紅腫,但是骨折的狀況會嚴重一些,普通扭傷,往往只是毛細血管破裂,紅腫程度不大,而骨折則紅腫程度遠大於扭傷,通常會表現為如饅頭發酵般的紅腫。更嚴重一些的骨折,在活動時會有骨擦音。單純通過症狀是無法完全分辨是否骨折的,建議去醫院拍片。如果真的有骨折,建議使用安信高分子綳帶夾板固定。
2、腳扭傷了,沒有骨折,應該怎麼辦
首先,傷後要避免繼續負重或行走,切忌由同伴在傷痛局部手法按揉。
可以用綳帶或寬膠布將患側足踝背伸90後輕度外翻位包紮固定,限制行走,並送醫院處理。
第二、對於症狀輕者,可在傷後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並抬高患肢。此時冷敷能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消腫、鎮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傷後,應施行局部冷敷,並且越早越好。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迴流,不至於使血液瘀積於血管損傷處。
冷敷方法:將冷水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部,每3分鍾左右更換一次,也可以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每次20~30分鍾。夏季則可用自來水沖洗,沖洗時間一般在4~5分鍾左右,不宜太長。
第三、如果踝部扭傷已超過24小時,則應改用熱敷療法。此時熱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有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
熱敷方法:將熱水或熱醋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處,5~10分鍾後毛巾已無熱感時進行更換。每天進行1~2次,每次熱敷約30分鍾即可。
關節扭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是制動和消腫散瘀,使損傷的組織得到良好的修復。關節積血較多者,應在無菌技術下及時抽出,以免後遺關節內粘連。韌帶斷裂或撕脫骨折而影響關節穩定者,需行手術復位修補,以免引起反復扭傷,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
3、腳扭傷了怎麼辦,沒有骨折
您好: 請別擔心,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並不是沒有它的道理百,因為度受傷的部位還有炎症,而且可能還有淤血,不能很好的流通,造成的腫啊疼的。應問當在治療期間盡量的注意休息,吃一些消炎葯是不能解除根本的,建議答採用中醫的外用葯物,外敷膏 葯,因為中醫講求根據穴位回治療,通過毛孔吸收把體內的炎症拔出來。如有需要可隨時聯系,祝您早日答康復!
4、腳扭了和骨折了有啥區別?
踝關節扭傷和骨折的區別診斷:
1.踝關節扭傷:踝部軟組織損傷,雖疼痛劇烈,但能行走。
2.踝關節骨折:踝關節損傷後,扭傷者,受傷後即覺疼痛,活動受限,不能行走或可勉強走路,隨之踝關節腫脹;若傷後踝部淤腫疼痛,內外踝部壓痛明顯,可聞及骨擦音,出現功能障礙,甚至出現畸形,則是踝關節或踝部骨裂或骨折。
5、腳扭傷了怎麼排除骨折
對於扭到腳的地方,判斷的方法:
(1)傷處出現功能障礙:骨折的判斷標准體現在骨折後肢體喪失部分或全部活動功能。
(2)出現反常活動:在沒有關節的部位,出現反常活動,即假關節。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的判斷標准體現在肢體活動時,骨折斷端相互摩擦,可聽到骨擦音或觸摸到局部骨擦感。
(4)有間接叩擊痛:沿力線在骨折肢體遠端用輕力叩擊或扭轉,即引起骨折部位的劇烈疼痛。
(5)傷處腫脹:部位腫脹、青紫或淤斑,肢體腫脹呈環形,說明可能骨折。
(6)傷肢畸形:骨折的判斷標准包括骨折段移位後,受傷肢體發生成角、短縮、旋轉等畸形。
6、腳扭了怎麼判斷是不是骨折
踝關節扭傷和骨折的區別診斷: 1.踝關節扭傷:踝部軟組織損傷,雖疼痛劇烈,但能行走。 2.踝關節骨折:踝關節損傷後,扭傷者,受傷後即覺疼痛,活動受限,不能行走或可勉強走路,隨之踝關節腫脹;若傷後踝部淤腫疼痛,內外踝部壓痛明顯,可聞及骨擦音,出現功能障礙,甚至出現畸形,則是踝關節或踝部骨裂或骨折。
7、腳扭傷導致骨折怎麼治療
小腿由脛骨和腓骨組成,在前而粗者為脛骨,在後而細者為腓骨,腳的足弓頂部有一塊骨頭叫距骨。踝關節就是由脛骨、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稱「腳脖子」。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內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外踝。踝關節囊前後較松,兩側較緊。踝關節的四周有韌帶加強,內側有三角韌帶,外側有三個獨立的韌帶。由於外側的韌帶較內側的韌帶弱,加上內踝較短,所以易發生足內翻(腳心朝內側)而損傷外側副韌帶。踝關節背屈時,距骨無活動餘地,但在跖屈(提起腳跟)時,距骨可向兩側輕微活動,所以踝關節往往在跖屈位發生內翻位扭傷。
青少年踝關節扭傷的發生率較高,因為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較多。若活動前准備不充分,活動時易發生扭傷;姑娘們穿著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階時思想不集中,易發生跖屈內翻,這時外側副韌帶突然過度牽拉,可引起踝部扭傷。踝部扭傷輕者韌帶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則完全斷裂,並有踝關節半脫位,或並發骨折脫位。踝關節扭傷後,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腫脹,急性期可有瘀斑。這時做足內翻的動作會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則可無疼痛。
那麼,踝關節扭傷後應該怎麼辦呢?韌帶部分撕裂、損傷者,內翻角度增加,伴有劇痛。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於患處,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如果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可用4厘米寬的三條膠布敷貼踝部,自小腿內側下1/3處,三條膠條互相重疊,重疊部位的寬度約為每條膠布的一半,再圍繞小腿貼三團膠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貼過緊,阻礙血行。外用綳帶包紮,固定2-3周。韌帶完全斷裂者,足內翻角度明顯增加,半脫位時,足處於極度內翻位,這時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類損傷需請醫生手法復位後,用管形石膏固定傷足於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復扭傷者多由於早期處理不當而發生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患者可穿包幫鞋保護踝部,並將鞋外側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內翻。此外,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盡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時不要追跑打鬧,體育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以預防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8、腳扭了,怎麼判定有沒有骨折
如果還能走路,關節可以活動,那說明不是骨折,只是韌帶扭傷,就是有骨折也只是骨裂,不用其他治療,自己會好的,24小時以內用冰塊冷敷,24小時後可以用熱敷,可以好得快點。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