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脛骨骨折術式

脛骨骨折術式

發布時間:2021-04-20 22:00:05

1、脛腓骨骨折有哪幾種手術方式,每

?

2、脛骨幹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如果在術後沒有發生感染,那麼一般在術後7~10天左右就可以出院了。術後兩周再回來拆線。當然,如果患者的經費比較充足,而且醫院的床位也比較寬裕,那等住到拆線後再出院也是可以的。韌帶的修復一般在術後4周就可以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但是脛骨骨折的癒合速度相對要慢一些。一般在術後6~8周可以嘗試部分負重行走。當然,所有著一些要完全恢復都要三個月以後了。而且在這期間的功能鍛煉也一定要及時與合理。

3、脛腓骨骨折術後,如何鍛煉,康復?

脛腓骨骨折病人分階段進行功能鍛煉: ★癒合期 (1)取平卧位,患側下肢用軟枕稍墊高以利於靜脈迴流;(2)經骨科處理後3~4天在卧位下開始行保健體操,上肢肌力的練習,患肢髖、踝、趾的主動練習,患肢股四頭肌肉的等長收縮;(3)15天左右增加髖、膝、踝關節主動屈、伸和趾的等長收縮、髖部抗阻練習;(4)45天左右有外固定的患者可持雙腋拐做三點式步行,患肢不著地;(5)可在足底沿縱軸進行扣擊,每日2次,每次200下。 ★恢復期 (1)去除外固定後,增加膝、踝關節的主動練習,於斜板床站立,15天後開始在扶持下做起坐練習、雙足站立下做踮足尖、下蹲、練習;(2)做患肢髖屈、伸、內收、外展和膝踝關節的屈伸抗阻練習;(3)30天後在扶桿站立位練習改為雙下肢交替步行,增加踝內外翻的抗阻練習,以後扶腋拐做四點步行,逐漸增加患肢的負重。

4、脛腓骨骨折手術後怎麼合理鍛煉及何時負重下地

 早期合理的功能鍛煉,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保持肌肉力量,骨折後鍛煉應以恢復肢體的固有生理功能為主,患者鍛煉時以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度,不可操之過急。骨折在癒合中的各期均有不同的鍛煉方法,
1.骨折早期:骨折後1~2周。這時候局部較疼痛,患肢腫脹疼痛,骨折端不穩定,容易再移位。這時的鍛煉目的應以促進局部血運,加強新陳代謝為主。改善局部症狀,防止肌肉萎縮。主要做法是:前臂骨折時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動,下肢骨折時做股四頭肌靜力收縮運動,原則上骨折部位上下關節不活動,身體其他部位均應進行正常活動。
2.骨折中期:骨折後3~6周。骨折局部症狀基本消失,骨折端亦基本穩定,骨痂已形成。此時應以主動運動為主,鍛煉肌肉舒縮活動和關節活動范圍。方法:繼續增強患肢肌肉舒縮活動;逐步恢復骨折部上下關節的活動,並逐漸從被動到主動,可進一步擴大活動范圍,防止肌肉萎縮。
3.骨折後期:骨折後6~10周。骨折臨近癒合後,這段時期又叫功能恢復期。應盡快恢復機體功能,鍛煉關節持重能力,上肢骨折可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輕微工作,使關節各部分都能得到全部鍛煉;下肢扶拐者,應逐漸改為單拐,繼而棄拐行走,並逐步增加擺腿和旋轉動作,促進骨折的完全康復。

與脛骨骨折術式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