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化骨機制

骨折化骨機制

發布時間:2021-04-10 18:30:37

1、請問骨折後,骨頭癒合過程是怎樣的,是靠什麼癒合的,希望能得到高手詳細指教,謝謝。

第一周是血腫機化演進期,骨折端端的出血機化連接骨折部位,第二到四周是原始骨痂形成期,周圍組織鈣化形成原始骨痂,四到十二周是臨床癒合塑性期,骨小梁重新排列,骨髓腔重新開放骨折部位恢復原狀

2、骨折為何會縮短,骨頭鈣化會那些症狀

病情分析: 保守治療需要卧床的時間較長,高齡老人卧床並發症較多,請上傳X線片,部分粗隆間骨折可以使用局麻下閉合復位空心釘內固定術,
意見建議:手術時間短,3枚螺釘固定,出血少,可以早期翻身下地,我們做手術最大的年齡也有九十多歲的 !

3、骨折的癒合分為幾個階段?

即骨折斷端間的組織修復過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為准備階段,包括局部出血炎性反應和壞死修復組織及生骨細胞的增殖以及斷端間纖維組織軟骨和新骨的形成;後期包括骨痂的成熟及重建骨折修復開始時,其表現為一般軟組織損傷,但隨後則是由軟骨痂演變為硬骨痂

從組織學及生理學變化上,骨折癒合可分為六個階段:①撞擊期②誘導期③炎症期④軟骨痂期⑤硬骨痂期⑥重建與改建期

骨折癒合需要牢靠的固定充足的血液供應和有利的力學環境臨床骨折處理應在盡可能保持充足的血供條件下從最初的堅強固定逐步過渡到彈性固定,使骨折斷端承受較多的生理應力,以避免應力遮擋早期介入康復治療,逐漸加大功能鍛煉,以促進局部血液供應,防止骨質疏鬆和肌萎縮,有助於早期功能的恢復骨折治療應注意協調固定與運動之間的矛盾,使其有利於向骨折癒合發展骨折癒合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除周身因素外,還取決於骨折部位血運的狀況骨折類型原始的治療,特別是骨折固定的可靠程度和有否感染等因素

4、骨痂分幾類?其形成機制是什麼?

分兩類,一類為膜內化骨,由骨內、外膜成骨細胞在斷端內外形成骨樣組織鈣化形成新生骨,在骨折
處匯合,形成梭形短管,即內外骨痴。另一類為軟骨內化骨,由斷端、髓腔內的纖維組織轉化為軟骨組織,軟骨細胞增生
鈣化、骨化而形成的腔內骨痂和環狀骨痂。

5、骨頭斷了以後長好的機理是什麼

上面說了,骨不是像水泥柱子一樣的固定結構,而是一種組織,其內部是由網狀的骨小梁構成的承重結抄構,骺部有血管通過。所以如果這些血管供血出現了障礙,就會襲出現骨頭壞死的情況,因為它們也是需要營養的。

我們正常情況下,骨頭也不是"死"的,而百是所謂的動態平衡,就是同時有骨質生成,也有骨質的溶解。正常情況下,骨骼里的成骨作度用和破骨作用達到一個基本平衡的狀態。在少年兒童生長階段,成骨作知用會大於破骨作用,因而骨骼得到了生長。

那麼,當我們發生了骨折的時候,斷面肯定不會是平整的。這時候,破骨作用就會把一些骨碎片和斷面處的骨質溶解,同時成骨作用使斷面的骨骼重新生成。

再簡單一點說道,如果你有一根鐵棍斷了怎麼辦?把斷的地方烤化了重新接起來就行了唄。

6、骨折癒合過程分哪幾個階段?

(1)血腫機化演進期。

(2)原始骨痂形成期。

(3)骨痂改造塑型期。

多種骨生長因子與骨折癒合有關,其中骨形態發生蛋白(BMP)

有較強的跨種誘導成骨活性(即誘導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分化形成軟骨或骨,其作用無種屬特異性)和骨損傷修復作用。

7、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骨質疏鬆症是在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響高峰骨量以及骨量丟失並最終發展至骨質疏鬆這些因素包括葯物飲食種族性別以及生活方式骨質疏鬆症可以是原發性的也可以是繼發性的原發的骨質疏鬆症可以分為Ⅰ型和Ⅱ型1.Ⅰ型,或稱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性腺(雌激素和睾酮)功能的缺陷,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雌激素和睾酮缺乏都將加速骨量丟失骨量丟失的確切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破骨細胞前期細胞的募集和敏感性增加,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過骨形成在絕經後的婦女,第一個5~7年中骨的丟失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結果是導致骨小梁的減少,容易出現科勒斯骨折(Colles』fracture)和椎體骨折

雌激素缺乏使骨骼對甲狀旁腺激素(PTH)的作用敏感性增加,導致鈣從骨中丟失增加腎臟排泄鈣降低1,25-(OH)2D3生成增加1,25-(OH)2D3的增加促進腸道和腎臟對鈣的吸收,並通過增加破骨細胞的活性和數量促進骨吸收PTH的分泌通過負反饋機制而下降,引起同上述相反的作用破骨細胞也受細胞因子的影響,如TNF-αIL-1以及IL-6,上述細胞因子由單核細胞產生,在性激素缺乏時產生增加

2.Ⅱ型,或稱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見於高齡男性和女性,源於骨形成下降和老年人腎臟形成1,25-(OH)2D3降低上述生理變化的結果是引起骨皮質以及骨小梁的丟失,增加了髖骨長骨以及椎骨的骨折發生危險性

3.Ⅲ型骨質疏鬆症Ⅲ型骨質疏鬆症由於葯物尤其是糖皮質激素,或是其他各種能增加骨量丟失的病變引起在Ⅰ型和Ⅱ型骨質疏鬆症中,以婦女為多見,男女比例分別為6∶2(Ⅰ型)和2∶1(Ⅱ型),Ⅲ型骨質疏鬆症中,男女發病比例幾乎無差異Ⅰ型骨質疏鬆症的發病高峰年齡為50~70歲,Ⅱ型骨質疏鬆症的高發年齡為70歲以上,Ⅲ型骨質疏鬆症發病與年齡關系不大,可見於任何年齡

8、為什麼肢體骨折,要固定斷骨的上下兩個關節?

是為了進一步增加斷骨對位、對線的穩定性,有利益斷端骨痂的形成與癒合。也就是說:肢體骨折復位後,將斷骨與上下兩個關節進行整體外固定,使其整個斷骨不會隨意彎曲、不會隨意旋轉,斷端就會相對穩固。

9、骨折的癒合過程

骨折癒合過程分三個階段,1 血腫機化期,這一階段纖維連接生長需約2周。2 骨痂形成期,即骨折已達臨床癒合階段,此期約需2個月。3 骨痂塑形期,骨髓腔再通,恢復原形過程需約2年。 傷筋動骨一百天。聽醫生的話,多養。
中文名
骨折恢復
階段
三個
對象
骨頭
效果
癒合

與骨折化骨機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