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是什麼?
(1)全身因素①年齡。不同年齡骨折癒合差異很大,如新生兒股骨骨折2 周可達堅固癒合,成人股骨骨折一般需3 個月左右。
②健康狀況。健康狀況欠佳,特別是患有慢性消耗性病者,骨折癒合時間明顯延長。
(2)局部因素①骨折的類型和數量。螺旋形和斜形骨折,骨折斷面接觸面大,癒合較快。橫形骨折斷面接觸面小,癒合較慢。多發性骨折或一骨多段骨折,癒合較慢。
②骨折部位的血液供應。這是影響骨折癒合的重要因素,骨折的部位不同,骨折段的血液供應狀況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四種情況。
兩骨折段血液供應均良好,多見於干骺端骨折。血液供應豐富,骨折癒合快。
一骨折段血液供應較差,如脛骨幹中、下1/3 骨折,滋養動脈斷裂,骨折癒合較慢。
兩骨折段血液供應均差,如脛骨中、上段和中、下段兩處同時發生骨折。
骨折段完全喪失血液供應。如股骨頸囊內骨折,容易發生缺血性壞死。
③軟組織損傷程度。嚴重的軟組織損傷影響骨折的癒合。
④軟組織嵌入。若有肌、肌腱等組織嵌入兩骨折端之間,影響骨折的復位,阻礙兩骨折端的對合及接觸,骨折難以癒合甚至不癒合。
⑤感染。開放性骨折,局部感染可導致化膿性骨髓炎,嚴重影響骨折癒合。
(3)治療方法的影響①反復多次的手法復位,可損傷局部軟組織和骨外膜,不利於骨折癒合。
②切開復位時,軟組織和骨膜剝離過多影響骨折段血供,可能導致骨折延遲癒合或不癒合。
③開放性骨折清創時,過多地摘除碎骨片,造成骨質缺損,影響骨折癒合。
④骨折行持續骨牽引治療時,牽引力過大,可造成骨折段分離,並可因血管痙攣而致局部血液供應不足,導致骨折延遲癒合或不癒合。
⑤骨折固定不牢固,骨折處仍受到剪力和旋轉力的影響,干擾骨痂生長,不利於骨折癒合。
⑥過早和不恰當的功能鍛煉,可能妨礙骨折部位的固定,影響骨折癒合。
2、骨折急救有哪些要點?
骨折急救有哪些要點:1.處理傷口。
(1)對於出血傷口或大面積軟組織撕裂傷,應立即用急救包、綳帶或清潔布等予以壓迫包紮,絕大多數可達到止血的目的。有條件者,在包紮前先用雙氧水和涼開水清洗傷口,再用酒精消毒,作初期清創處理。
(2)對傷口處外露的骨折斷端、肌肉等組織,切忌把它們送回傷口內,因為已被污染,會將細菌和異物帶進傷口深部而引起化膿性感染。如有條件,可用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用無菌敷料或干凈布暫時包紮,送到醫院後再作進一步處理。
(3)骨折部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腫,即使起初包紮得很好,也會變得不舒服,所以每隔30分鍾要重新包紮一次。
2.固定斷骨。
及時正確地固定斷骨,可減少傷者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的繼發損傷,同時也便於傷者的搬運和轉送。
(1)固定斷骨的工具可就地取材,如棍、樹枝、木板、拐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但其長短要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或不使斷骨處錯動為准。
(2)如一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
3.適當止痛。
骨折會使人疼痛難忍,特別是有多處骨折,容易導致傷者發生疼痛性休克,因此,可以給傷者口服止痛片等止痛處理。
4.安全轉運。
經過現場緊急處理後,應將傷者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進一步救治。
(1)轉運傷者過程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撞傷處,以減少傷者的疼痛。同時還要注意傷者的保暖和適當的體位,昏迷傷者要保持呼吸道暢通。
(2)抬運傷者時,要多人同時緩緩用力平托;運送時,必須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擔架或繩床。木板上可墊棉被,但不能用枕頭,頸椎骨折傷者的頭必須放正,兩旁用沙袋將頭夾住,不能讓頭隨便晃動。
(3)脊柱骨折或頸部骨折時,除非是特殊情況(如室內失火),否則應讓傷者留在原地,等待攜有醫療器材的醫護人員來搬動,不要隨便搬動骨折患者。如果病人的意識已經喪失,最基本的處理是保證呼吸道通暢;若沒有呼吸應進行人工呼吸。
3、簡答題:骨折固定的要點有哪些?
骨折固定的時候肯定是需要用到石膏的,然後骨頭的位置肯定要固定好
4、什麼是骨折,骨折發生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所謂骨折,顧名思義,就是指骨頭或骨頭的結構完全或部分斷裂。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時有發生。病人常為—個部位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經及時恰當處理,多數病人能恢復原來的功能,少數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骨折發生後,離醫院較近者,可直接送醫院或叫救護車。離醫院比較遠的病人,必須進行簡單的處理,以防在送醫院途中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後果。
(一)病因和發病
發生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外傷,如打傷、撞傷、擠壓、跌傷。其次是由全身性疾病及骨頭本身的疾病所引起。如軟骨瘤、壞血病、骨軟化症、骨腫瘤、骨囊腫、急慢性骨髓炎等。部分骨折與疲勞及職業有關,如過於勞累可導致足部骨折、機床工作者多出現手部骨折等等。
(二)病人表現
骨折發生後,病人表情痛苦,局部疼痛。小兒哭鬧不止。骨折局部可出現腫脹,瘀血,變形和功能障礙。觸摸局部可感覺骨頭變形,壓痛明顯,有異常活動及骨茬磨擦音。
(三)家庭養護
1.應急處理
(1)如有皮膚傷口及出血者,要清除可見的污物,然後用干凈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壓包紮。
(2)四肢開放性骨折(骨折斷端經傷口暴露出來)有出血時,不能濫用繩索或電線捆紮肢休。可用寬布條、橡皮膠管在傷口的上方捆紮。捆紮不要太緊,以不出血為度,並且要隔1小時放鬆 l-2分鍾。上肢捆紮止血帶應在上臂的上1/3處,以避免損傷橈神經。
(3)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紙板進行固定,然後用綳帶或繩索懸吊於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紮固定,也可將雙下肢捆綁在一起以達固定目的。
(4)骨盆骨折,用寬布條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關節半屈位,膝下墊一枕頭或衣物,以穩定身體,減少晃動。
(5)通過以上處置後,可搬運病人送醫院。搬運病人動作要輕,使受傷肢體避免彎屈、扭轉。搬運胸腰椎骨折患者,須由2-3人,同時托頭、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來放在擔架或木板上。搬運頸椎骨折病人時,要有1人牽引固定頭部,其他人抬軀幹上擔架,然後在頸頭兩側用棉衣等固定。搬運下肢骨折病人時,可由1人托住傷肢,其他人抬軀幹上擔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運時,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病人經應急處理和送醫院治療—段時間後,需要回家康復,家庭成員除應注意患用葯、營養飲食外,著重加強護理,協助早期功能鍛煉。
2.家庭用葯
(1)魚肝油丸2丸,每日3次口服。
(2)鈣片4片,每日3次口服。
(3)沈陽紅葯2片,每日3次口服。
(4)跌打丸1丸,每日2次口服。或用合骨丸l丸,每日2次口服。
(5)七厘散用黃酒調成糊狀敷於骨折處,每日一換。上葯可聯合服用或任選幾種服用。
3.中葯及偏方
(1)羅漢松根500克,,續斷、小接骨丹各30-60克,75%酒精15毫升,松節油5毫升,仙人掌適量。將上葯搗碎混合成糊狀,外敷患處0.5厘米厚,5-7天更換1次。
(2)黃柏、續斷各30克,大黃、血竭、龍骨各18克,紅花、元胡、牛膝各15克。將上葯研成末用蜜或開水調成糊狀敷於骨折處,隔日—換。
4.營養和飲食
骨折的病人由於疼痛,卧床不活動,消化功能不好,可引起身體代謝的變化,最明顯的是蛋白質的負平衡(即蛋白質的消耗大於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外傷所致的失血也是體內營養的損失。骨折的癒合、軟組織的修復,都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供應,如果飲食調節不好,營養跟不上,不僅影響病人對骨折、軟組織損傷的耐受力,而且還會影響骨骼和傷口的癒合及病體的康復。骨折病人需要吃些易消化、富有營養、清淡的食物,宜採用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要多食用些動物的肝、肚、排骨湯、雞、蛋、魚肉及豆製品、牛奶,並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5.家庭護理
(1)骨折病人大多活動不便或需要長期卧床,生活上需要照顧,對身體的恢復考慮較多,因此需要家人耐心細致周到的護理,家人有什麼不愉快之事,不要在病人面前表觀出來,以免引起病人的誤會。經常同病人談談,多加安慰,使其感到家庭的溫暖、親切,增強康復的信心。
(2)皮膚的護理,對長期卧床、特別是對石膏固定和截癱的病人尤為重要。石膏固定的病人,應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床單需要平整無皺折。截癱的病人應每2小時翻身一次,並用50%的酒精或滑石粉按摩受壓部位,以預防褥瘡的發生。
(3)便盆的使用。卧床的病人大小便需在床上用便盆來接,使用便盆時,用枕頭墊高上身;如果需長期卧床可將床邊開洞口,大便時便盆放在洞孔下,臀部下方墊一小油布或塑料布,自洞口上緣下垂於便盆,保持洞口及其周圍清潔。
(4)預防垂足,注意保持傷肢功能位置,床上應備支被架,防止局部受壓,預防垂足。
6.康復措施
(1)加強功能鍛煉。長期卧床的病人,如不適當的活動常會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強直,肢體末端腫脹。因此,應將傷肢保持在適當的功能位置,在床上活動,如做大腿肌肉收縮,足趾和踝關節運動。也可將房樑上或床頭、牆上拴一繩索活動上身和上肢,並盡力讓病人自己梳洗、吃飯,手中可握握力圈、健身球、健身棒鍛煉,以達到活動的目的。
(2)在不影響骨折固定癒合的情況下,病人可扶持他人或藉助雙拐的力量,早期下床,早活動,晚持重,活動量由小到大逐漸進行,切忌急躁。
(四)注意事項
1.懷疑病人有骨折時,要就地取材,簡單止血和包紮固定,及時送往就近醫院,切不可隨便復位。
2,治療期間,要遵從醫務人員的處置,按時服葯,切不可自行其便。
3.在醫生指導下,及時進行鍛煉,傷後 l-2周主要鍛煉肌肉,有節律的收縮、放鬆;3-6周加強關節的活動,逐漸增加運動量,密切觀察固定部位的情況及遠端肢體的顏色、感覺活動情況,如有異常現象,應及時與醫生聯系。
4.長期卧床休息要注意衛生,防止虱、蛆生長。
5.避免再次受傷。
(五)預防常識
部分病人是可以避免發生骨折的,這需要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安全第—,時刻注意就能減少骨折發生。兒童走路不穩,容易摔倒,尤其不能到高處玩耍,要教育和看好兒童,避免摔傷。少年玩耍較多,好奇心強,家長及老師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要爬牆上樹。中青年在工作及騎車時要精力集中,事事處處要注意安全。老年人手腳活動不便,雪雨天及夜晚盡量不外出。外出時要有人挽扶或持拐杖,夜晚外出要有照明工具。上街最好不騎自行車,不要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5、影響骨折癒合的局部因素有哪些?
全身性因素:營養不良或患有各種代謝障礙性疾病等健康狀況不佳者癒合慢。
局部性因素:a.骨折的部位、【聖濟】類型、程度等影響癒合。如損傷重、血腫大、骨缺損或壞死等癒合慢或不癒合;b.治療版或護理不當,如復位或固定欠妥、不恰當的手術處理、功能鍛煉不夠或過度等也影響癒合;c.骨折端的血供【骨傷】不良或周圍軟組織較少或軟組織損傷重,骨癒合慢;d.骨折局部有感權染則影響癒合;e.金屬內固定器材質量不佳或使用不當.
6、主要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
臨床認為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
1)全身性因素:營養不良或患有各種代謝障礙性疾病等健康狀況不佳者癒合慢。
2)局部性因素:a.骨折的部位、類型、程度等影響癒合。如損傷重、血腫大、骨缺損或壞死等癒合慢或不癒合;b.治療或護理不當,如復位或固定欠妥、不恰當的手術處理、功能鍛煉不夠或過度等也影響癒合;c.骨折端的血供不良或周圍軟組織較少或軟組織損傷重,骨癒合慢;d.骨折局部有感染則影響癒合;e.金屬內固定器材質量不佳或使用不當.
7、骨折的診斷要點是什麼?
骨骼由於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斷裂,稱為外傷性骨折,原有病變,即使在極輕微的外力下即可引起的骨骼斷裂,稱為病理性骨折。依據骨骼的程度,可分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暴力或車禍引起的骨折還易引起傷肢的肌腱損傷、神經損傷、血管損傷、關節脫位,嚴重的還可引起內臟損傷、休克甚至死亡。骨折端穿透皮膚與外界相通時,稱為開放性骨折,容易繼發感染。那麼診斷骨折的時候有什麼要點呢?一旦發生外傷或暴力事故時,在受傷的肢體可產生疼痛、腫脹和瘀斑。傷肢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嚴重可產生畸形,如縮短、旋轉、扭曲等,當檢查時可發現在不應該活動處可產生活動(即假關節),當移動患肢偶爾也可聽到骨斷端相互摩擦的聲音,這些都是有不完全和完全性骨折的症狀。此時,更應關注的是檢查患者的神志、心跳、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以確定是否存在大出血、休克等嚴重徵象,以及骨折是否會引起臨近器官的損傷,導致並發症,如盆骨骨折並發尿道膀胱或直腸破裂;肋骨骨折並發氣胸、血胸;肢體骨折可並發大血管、神經斷裂等,然後再檢查局部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