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放性骨折清創術
骨折端的處理:既要徹底清理干凈,又要盡量保持骨的完整性。粉碎性骨折的骨片應仔細加以處理。游離的小骨片可以去除,與周圍組織尚有聯系的小骨片應予保留,並予復位。
大塊的骨片,即使已完全游離也不能摘除,以免造成骨缺損,導致骨不連接。應將其用0.I%活力碘浸泡5分鍾,然後用生理鹽水沖洗後,重新放回原骨折處,以保持骨的連續性。
不過知識一直在更新的 第八版外科書說的是無論大小游離骨片一律去除。剛開始我也郁悶來著 現在知道怎麼個情況就好了 答題是答題 實踐就看實踐咯
2、什麼是清創啊?
清創(復Debridement)用於去除傷口中的壞死組制織或異物。
清創的方法很多,不同方法的定義和適應症不同。外科和保守的銳器清創由於需要使用外科器械而被認為是有創方法。醫療人員應該遵循各自(醫生、護士、專科護士和醫生助理等)行醫執業范圍和機構的規定進行臨床實踐。
在應對復雜傷口和不同的病理組織時,人們發現聯合使用不同的清創方法常具有優勢。近年來,出現了很多新型的清創方法,例如水刀、超聲清創技術、水外科和單絲聚酯纖維墊等。所有這些方法各具特點,可以在傷口的整體治療中相互取長補短。
(2)外科骨折清創擴展資料:
清創的意義:
首先,為了正確地評估傷口,我們必須要能夠看清楚傷口床的組織結構。死亡或失活組織不僅會阻礙傷口癒合過程,而且增加感染和膿血症的發生風險。
死亡組織或異物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清創的目標是使傷口「恢復」急性狀態,從而重新啟動和加速傷口的正常癒合過程。
其次,生物膜被發現存在於60%至90%的慢性傷口中。成熟的生物膜具有物理和代謝防禦機制。
這些防禦機制會讓生物膜抵抗宿主免疫、抗菌劑、殺菌劑、抗生素和紫外線等的殺傷。序貫器械清創可以破壞生物膜的生長和抑制因子,從而促進傷口癒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創術
3、骨折了剛做了手術應該注意什麼?
一、護理目標
1、維持呼吸、循環等正常生理功能。
2、保證骨折固定效果,確保外固定滿意。
3、緩解疼痛,減輕病人的痛苦。
4、科學地指導功能鍛煉,使患肢功能恢復與骨折癒合同步發展。
5、照顧生活,滿足生理、文化等生活需求。
6、合理安排營養飲食,保持機體營養代謝需要。
7、有效的預防全身及局部並發症。
8、加強心理護理,保持心理健康、並指導提高自我護理、自我照顧能力。
二、護理觀察
1、一般項目 如精神、情緒、飲食、睡眠、營養狀況、大小便及體溫、脈搏、呼吸、
血壓等。
2、外固定情況 外固定裝置是否有效,夾板松緊度是否適宜,石膏有無斷裂、石膏筒內肢體是否松動或擠壓、牽引重量是否適宜、牽引滑輪是否靈活、牽引錘是否落地等。
3、肢端血液循環。
4、疼痛 ①了解疼痛的性質及程度,確定引起疼痛的病因。②觀察發生疼痛時病人 的狀況及伴隨症狀,觀察全身及局部情況,檢查有無發熱、水腫、出血、感覺異常、放射痛、意識障礙等體征。③通過應用緩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如制動肢體、矯正體位、解除外部壓迫等進一步確定引起疼痛的原因。
5、體位 體位是否正確,肢體是否按治療要求擺放與固定。
6、患肢外固定處與身體受壓處皮膚有無紅腫、水疤、破潰,有無膠布過敏反應,骨牽引針孔有無紅腫、膿液滲出。
7、手術後病人除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外,傷口有無滲血、出血及感染徵象。
8、功能鍛煉後的反應 鍛煉時是否伴有疼痛及疼痛的性質,是否伴有腫脹、麻木等不適。
三、一般護理
一般護理包括心理護理、飲食營養護理、生活護理及預防褥瘡、泌尿系感染、呼吸道 感染等並發症。
四、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
護理問題1:生命體征異常改變
嚴重創傷引起多處骨折、開放性骨折、多臟器損傷時會影響生命體征改變,嚴重骨折後並發症如休克、脂肪栓塞綜合征、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擠壓綜合征等,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護理措施:
(1)危重病人應盡快轉送ICU病房,如果條件不具備,亦應動用各類監護設備,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的改變。
(2)熟悉各種嚴重創傷、創傷並發症的病理變化及臨床表現,一旦發現異常能早期做出正確判斷,及時提出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
(3)監護由專人負責,制定嚴密的護理觀察計劃及護理方案,嚴格履行交接班制度。
(4)建立有效靜脈通道,以保證輸血輸液及搶救用葯。
(5)認真做好觀察記錄,對病人神志、呼吸、脈搏、體溫、血壓、貧血徵象、尿量、尿質、中心靜脈壓、肺動脈楔壓、用葯、吸氧情況及反應等均做出詳盡的記錄。
護理問題2:疼痛
除創傷、骨折引起病人疼痛以外,固定不滿意、創口感染、組織受壓、缺血也會引起
疼痛。由於病因不同,疼痛的性質也不同。
護理措施:
(1)加強臨床觀察,區分辨別疼痛的不同性質及臨床表現,以確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一般來說,手術傷口疼痛於術後l一3日劇烈,並逐日遞減緩解;創傷、骨折引起的疼痛多在整復固定後明顯減輕,並隨著腫脹消退而日趨緩解;開放性損傷合並感染多發生在創傷2-4天後,疼痛進行性加重或呈搏動性疼痛,感染處皮膚紅、腫、熱,傷口可有膿液滲出或臭味,形成膿腫時可出現波動;缺血性疼痛為外固定物包紮過緊或思肢嚴重腫脹所致,表現為受壓組織處或肢體遠端劇烈疼痛,並伴有皮膚蒼白、麻木、溫度降低,缺血范圍較大或較嚴重者可表現出被動伸指(趾)時疼痛加劇。
(2)針對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對症處理。創傷、骨折傷員在現場急救時予以臨時固定,以減輕轉運途中的疼痛,並爭取及時清創、整復;發現感染時通知醫生處理傷口,開放引流,並全身應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須及時解除壓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發生壓瘡應及時行褥瘡護理;如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須及時手術,徹底切開減壓。
(3)對疼痛嚴重而診斷已明確者,在局部對症處理前可應用嗎啡、度冷丁、強痛定等鎮痛葯物,減輕病人的痛苦。
(4)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准確,防止粗暴劇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5)如治療護理必須移動病人時,應事先向病人說明必要性,取得病人配合。在移動過程中,對損傷部位重點托扶保護,緩慢移至舒適體位,爭取一次性完成;
(6)斷肢(指)再植術後病人肢體疼痛應及時判明情況,有效鎮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痙攣而影響再植肢體的成活。
(7)截肢術後如患肢疼痛,應向病人耐心解釋,一般可隨時間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須應用鎮痛葯物鎮痛。
(8)採用非侵襲性鎮痛方法,如控制焦慮,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利用視覺或觸覺分散法分散或轉移病人的注意力。另外,利用冷敷、熱敷、按摩及皮膚搽劑,也能起到骨折病人 鎮痛效果。
護理問題3:腫脹
骨折或軟組織損傷後傷肢局部發生反應性水腫,另外骨折局部內出血、感染、血循環障礙等也會造成傷肢不同程度的腫脹。
護理措施:
(1)迅速查明引起腫脹的原因,及時對症處理。
(2)適當抬高患肢,如無禁忌應早期恢復肌肉關節的功能鍛煉,促進損傷局部血液循環,以利靜脈血液及淋巴液迴流,防止、減輕或及早消除肢體腫脹。
(3)損傷早期局部可冷敷,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使損傷破裂的小血管及時凝固止血,減輕腫脹。
(4)如肢端腫脹伴有血循環障礙,應檢查夾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過緊,若固定過緊應及時解除壓迫。
(5)對嚴重的肢體腫脹,要誓惕骨筋膜室綜合征發生,及時通知醫生做相應處理。
(6)斷肢再植術後引起肢體腫脹的原因很多,包括①靜脈迴流不足;②清創不徹底、反應性腫脹劇烈f②肢體斷面巨大血腫;④離斷肢體缺血時間過長,造成相應的細胞腫脹和組織間隙水腫;⑤創面感染、體位不當、淋巴迴流障礙等。一旦發生,及時通知主管醫師,仔細查明原因,對症處理。
(7)因感染引起的組織腫脹,除通知醫師處理局部傷口,拆線、引流、抗生素濕敷外,應及時應用有效的抗生素。
護理問題4:患肢血液循環異常
患肢血液循環異常除骨折時合並主要動靜脈血管損傷外,止血帶應用不合理,包紮固定過緊,肢體自身腫脹嚴重等都是造成患肢血液循環障礙的重要原因,觀察和防止患肢血液循環障礙,是護理骨折病人的重要內容,對四肢骨折病人尤為重要。
護理措施:
(1)由於骨折後的固定包紮,往往不能直接觀察受傷部位血液循環狀況,而肢體遠端能間接反應患肢血供情況,因此視為觀察重點。
(2)嚴密觀察肢端有無劇烈疼痛、腫脹、麻木感,皮膚有無溫度降低、蒼白或青紫。
發生以上情況說明肢端血液循環障礙,須立即查明原因,對症治療。
(3)肢端甲床充血時間延長和脈搏改變,是患被動脈損傷或受壓受阻後的臨床表現。 但由於動脈壓力高,其症狀往往遲於靜脈受壓後的臨床表現。因此,此項指標不能做為早期診斷的依據。
(4)肢體局部受壓,如夾板的棉壓墊、石膏內層皺褶或肢體骨凸處可表現為持久性局限性疼痛。當皮膚組織壞死後,疼痛可緩解。因此對任何異常疼痛應提高警惕,必要時打開外固定物直接觀察。
(5)對血液循環不良的肢體,除對症治療外,肢體抬高略高於心臟水平。如位置過高,會加重缺血,並嚴禁熱敷、按摩、理療,以免加重組織缺血、損傷。
護理問題5:科學指導功能鍛煉
護理措施:
(1)向病人宣傳鍛煉的意義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認識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顧慮,主動運動鍛煉。
(2)認真制定鍛煉計劃,並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病人的全身狀況、骨折癒合進度、功能鍛煉後的反應等各項指標不斷修訂鍛煉計劃,增刪鍛煉內容。
(3)一切練功活動均須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隨著骨折部位穩定程度的增長及周圍損傷軟組織的逐步修復,功能鍛煉循序漸進,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漸多,時間由短至長,強度由弱增強。具體方式方法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骨折早期 傷後1-2周內,傷肢腫脹疼痛,骨折端不穩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縮運動,如前臂骨折時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動,股骨骨折做股四頭肌舒縮運動,原則上骨折部上、下關節不活動,身體其他部位均應進行正常活動。此期間功能鍛煉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以利消腫和穩定骨折。
骨折中期 2用後傷肢腫脹消退,疼痛減輕,骨折端纖維連接,並逐漸形成骨痂,骨折部趨於穩定。此期鍛煉的形式除繼續增強患肢肌肉舒縮活動外,在醫護人員或健肢的幫助下逐步恢復骨折部上、下關節的活動,並逐漸由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傷後5-6周,骨折部有足夠的骨痂時,可以進一步擴大活動范圍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硬。
骨折後期 骨折臨近癒合後,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活動和負重鍛煉,使各關節迅速恢復正常活動范圍和肢體正常力量。
(4)功能鍛煉以病人不感到疲勞,骨折部位不發生疼痛為度。鍛煉時患肢輕度腫脹,經晚間休息後能夠消腫的可以堅持鍛煉,如果腫脹較重並伴有疼痛,則應減少活動,抬高思肢,待腫脹疼痛消失後再恢復鍛煉。如果疼痛腫脹逐漸加重,經對症治療無明顯好轉並伴關節活動范圍減小;或骨折部位突發的疼痛時,均應警惕發生新的損傷,暫時停止鍛煉並及時做進一步的檢查處理。
(5)功能鍛煉以恢復肢體的固有生理功能為中心。上肢要圍繞增強手的握力進行活動;下肢重點在訓練負重行走能力。
(6)功能鍛煉不能幹擾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活動,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頸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運動;內收型肱骨外科頸骨折不能做上肢內收運動;尺橈骨幹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轉活動;痙腓骨幹骨折不能做足的內外旋轉運動。
護理問題6:肢體功能障礙
骨折、脫位、神經血管肌肉肌腱損傷都會造成肢體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骨折後期各種並發症也會導致功能障礙發生。
護理措施:
(1)創傷後及時正確的急救與治療是減少日後發生功能障礙的關鍵。
(2)保證有效的固定,及時檢查調整外固定,使骨折順利癒合。
(3)及時正確的功能鍛煉是促進骨折癒合,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等並發症的重要措施。
(4)對肢體永久性功能喪失(如截癱、截肢)的病人及時行康復治療,加強其他肢體的功能代償訓練。
護理問題7:創口感染
傷口感染發生在開放性骨折未得到清創或清創不徹底時,重者可引起化膿性骨髓炎, 影響骨折癒合,嚴重者合並全身性感染,威脅病人生命。
護理措施:
(1)現場急救及時正確,避免傷口二次污染及細菌進入深層組織。
(2)爭取時間,早期實施清創術。
(3)增強病人體質,注意加強營養,及時治療貧血、低蛋白、營養不良及糖尿病等疾病,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4)使用有效抗生素積極控制感染。
(5)注意觀察傷口,傷口疼痛性質的改變常為最早期徵象。此外,注意觀察傷口有無紅腫、波動感,一旦發生感染,應及時進行傷口處理。
(6)對傷口污染或感染嚴重者,應及時拆除縫線敞開傷口,並實施引流,抗生素濕敷等治療。
護理問題8:缺乏手術治病的知識
部分骨折病人需要採取手術治療,亦有部分病人取得功能復位後沒有手術的必要。因此,是否採取手術治療應根據病情、治療等情況決定。
護理措施:
(1)對經非手術治療雖未能達到解剖復位,而已經功能復位達到治療效果的病人,應體諒其懇切手術的心情,並向其解釋治療的意義及目的,並講清手術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使病人解除思想顧慮,安心治療。
(2)對須手術的病人應講明手術治療的目的、定義和重要性,通過成功病例的宣傳,打消病人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
(3)向病人講述術前的注意事項,以保證術前有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睡眠;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如禁煙、禁酒,術前應根據條件做好洗頭、擦浴、更換衣服等衛生准備。
(4)向病人介紹術後注意事項,以保證術後能主動配合,如練習深呼吸、床上大小便等。
(5)根據病人的種種顧慮做相應的解釋工作,如耽心麻醉意外、醫師技術水平等,解除病人的盲目擔憂。
(6)向病人家屬說明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使病人家屬有充分的思想准備。
護理問題9:應激的心理反應
因病人的個人性格、年齡、職業、文化修養、社會環境的不同,其心理表現差異很大。特別是傷勢較重,可能會遺留較嚴重的生理功能減退或障礙者,其精神狀態勢必會受到影響,如憂郁、消沉、悲觀失望,過多的考慮到家庭和個人前途等問題,不利於治療。
護理措施:
(1)有針對性的進行醫療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及時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緒活動,通過談心、聊天,有的放矢的進行思想工作和心理護理。
(2)對截肢、截癱等遺留嚴重殘疾的病人,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使之既要敢於面對現實承認殘疾,又要樹立勇氣戰勝傷殘。
(3)認真幫助病人找出不利於疾病恢復的因素和解決克服的措施,使病人能自覺配合治療護理。
(4)盡可能早期恢復功能鍛煉及康復治療,鼓勵病人從事力所能及的活動,使他們樹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5)護理操作要輕柔認真,在病人面前談話適當,每天注意向病人報告病情好轉的佳音,包括微小的病情進展,不談有損病人情緒的話。
(6)生活上多關心病人,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對家庭經濟較困難而顧慮重重的病人,應同醫師協商,從各方面注意節約費用,盡量減少經濟負擔。
(7)保持生活規律,動員病人積極參與文化生活,如聊天、看書看報、收聽廣播或錄音、看電視、下棋打撲克,以及外出活動等。使病人生活內容豐富多彩,分散精力、克服不良心理。
護理問題10:恐懼
突然意外的創傷易使病人產生恐懼心理。
護理措施:
(1)護理人員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現出驚慌、忙亂、煩躁或不屑一顧的輕視態度,應以良好認真的服務態度,從容鎮定的神情,熟練准確的操作技術取得病人的信任。
(2)及時止血、鎮痛,使病人脫離生理痛苦反應,從而穩定情緒。
(3)對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衛生宣傳,簡單介紹病情和同類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醫院救治的經驗及傷病良性轉歸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護理問題11:長期卧床引起的畸形
骨折後長期卧床病人肌張力持續減少,肌肉廢用性萎縮,導致攣縮畸形,重則成為永久性畸形。
護理措施:
(1)長期卧床病人應睡硬板床,忌用各種軟床。
(2)除根據病情及治療需要安置特殊體位以外,四肢關節一般應擺放於功能位。
(3)長期卧床病人用砂袋、木板及約束帶將足踩固定於功能位,被子等物不要壓在足趾上,防止發生垂足畸形。
(4)對癱瘓肢體的關節肌肉要經常按摩、理療,並注意堅持被動活動鍛煉,防止發生關節攣縮、肌肉萎縮等畸形。
(5)骨折病人如病情無禁忌應及早開始功能鍛煉,以防止日後發生骨質疏鬆、關節僵硬等並發症。
護理問題1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嚴重骨折、下肢骨折、牽引、手術、截肢、截癱等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護理措施:
(1)在生活上熱情關心病人,盡量滿足病人的生活要求,取得病人的信任和依賴。
(2)認真幫助病人飲水、進食、排便、翻身、讀書、閱報,直至能生活自理。
(3)做好病室、病床、口腔及皮膚的清潔衛生工作,定期為病人擦浴、洗頭、剪指甲、更換衣服床單,使病人感到舒適。
(4)對長期卧床病人,定時翻身、按摩、做好皮膚護理。
(5)注意調節飲食,加強營養。
(6)積極鼓勵、協助病人功能鍛煉和生活訓練,使其早日能夠生活自理。
護理問題13:營養代謝失調
護理措施:
(1)盡快糾正病人的悲觀、消沉、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建立正常心態,保持健康的心理。
(2)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定時就餐,定時排便。
(3)鼓勵病人進食,傷病或手術早期供給較清淡的飲食;病情穩定後及時調整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4)根據病人的生活習慣及口味適當調整飲食,盡可能在病人喜歡的基礎上調整營養結構。並保證食物結構多樣化。
(5)多食用水果及含維生素多的蔬菜,避免進食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糖等。
(6)注意多飲水,防止便秘。
護理問題14:家庭不能配合
包括家庭不合睦,探視人員多,擅自將其他醫院或含迷信色彩的治療方法施用於病人。
護理措施:
(1)及時與家屬建立聯系,取得家屬配合,向家屬宣傳配合治療的意義,指出家庭關系緊張對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使家屬明白家庭因素在治療護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取得家屬的密切配合。
(2)治療期間應嚴格限制探視人員,即使病情穩定康復治療時,也應限制探視人員的人數、探視時間,並要使家屬明白過多打擾病人將影響治療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不利於病人的休息及傷病恢復。
(3)絕不允許擅自將其他葯物、偏方等應用於病人,干擾正常系統的治療,並要在早期向家屬進行宣傳,讓家屬了解這種做法的危害性。
4、簡述清創術的操作步驟?
切除污染創面要由外向內,由淺入深,逐步進行,並使切除過的新鮮創面不再污染,這是清創術中預防感染的重要環節之一。
(1)首先用浸有過氧化氫液的滅菌紗布塊或脫脂棉覆蓋創口,然後剪除創圍被毛。剪毛范圍要在創圍20~25厘米處。用肥皂水清洗創緣周圍皮膚,最後剃凈被毛。用3%碘酒、75%酒精消毒,鋪蓋消毒巾,准備清創。
(2)用大量鹽水沖洗創口,並用紗布、棉球清拭創內污染物。對皮膚的處理原則是,切除已壞死的創緣皮膚,但盡量保存有活力的部分,以免縫合時張力過大,並考慮創緣對合整齊。邊緣不整的創緣應盡量切修整齊。
壞死污染而不出血的皮下組織,都要切除干凈,直到健康出血部為止。撕裂創剝脫皮瓣上的皮下組織,要徹底切除。小而深的創傷,在切除創緣和皮下組織後,要沿創口的縱軸方向或被毛方向切開皮膚與皮下組織,擴大創口,以便進行深部組織清洗。
(3)深筋膜的破碎和污染部分,必須全部切除,並按原皮膚切口方向切開筋膜。目的在於顯露全部創腔,充分解除深層組織的張力。深筋膜切開是否充分,是清創術能否有效地解除深層組織張力的關鍵問題之一。因而,如果必要時,可作深筋膜十字形或雙十字形切口,使深筋膜徹底鬆弛。
(4)壞死的肌肉應切除。凡肌肉呈暗紅色,用鉗鑷夾之無收縮,或用刀切割而不出血,都是已壞死的肌肉,應予切除,一直切至出血時為止。壞死肌肉切除不徹底,極易造成厭氣桿菌(氣性壞疽、破傷風)繁殖和發病的條件。如有碎骨片或異物,應盡量取出。
(5)血管、神經和肌腱的損傷,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處理。最後用滅菌生理鹽水輕輕沖洗創腔,清除一切細小的異物、血凝塊和組織碎片,徹底止血。清創後是否進行初期縫合,應根據病畜局部污染程度、傷後經過時間、清創徹底程度、術後護理條件等考慮決定。這些因素中只有時間因素較為恆定,其他因素都有較大幅度的變動。大體上在傷後8小時內得到清創處理,可作初期連續或間斷縫合,8~24小時內得到清創處理,以定位縫合加引流或僅作引流,爭取延期縫合較為合適,24小時清創的僅作引流,爭取延期縫合。胸、腹壁透創,雖在24小時以上得到清創處理,術後仍應考慮初期縫合或定位縫合加引流。
(6)創腔內有神經、血管、肌腱、骨骼暴露時,即使不做初期縫合,也要用鄰近肌瓣將這些組織覆蓋,並作簡單的定位縫合,或8字形縫合,以防暴露特殊組織發生壞死或感染,造成不良後果。但絕不應縫合深筋膜,以防深部組織腫脹時其張力得不到解除,並影響引流。
(7)可做初期縫合的創口,如因皮膚缺損較多不能直接縫合,或勉強縫合後張力過大時,可在距原創口一側或兩側5~6厘米處,作等長的減張切口,縫合原創口。減張切口可以根據情況直接縫合。不能做初期縫合的創口,用鹽水紗布疏鬆的引流。引流物要深入到創腔深部各個死角,但不要起填塞作用。較長的創口可在兩端縫合2~3針,使創口縮小,有利於創面的對合、癒合,並爭取延期縫合。
(8)頸部與前後肢上部軟組織中,深厚強大的肌群發生開放性創傷,若創腔深廣,經清創後應在創腔的低位做反對口引流。方法是在創底用止血鉗於兩肌之間分離,直達創口附近低位引流的欲作反對口。切開欲作反對口的皮膚、皮下組織和深筋膜,使原創腔與反對口交通,將引流物由原創口引伸到反對口。此法既可減少血管、神經的損傷,又能獲得良好的引流。
5、車禍致左脛腓骨骨折,患者車禍後當地醫院為何要急診行「清創縫合,骨折固定」,對於康復的意義何在?
根據實際情況。一般開放性骨折傷口污染了,肯定是要急診清創,至於骨折固定,根據傷口大小,有沒有損傷周圍神經而定,是一期還是二期固定。一般小傷口,沒有神經損傷,或者閉合的骨折都建議患肢消腫後再手術,大傷口或者合並神經損傷的只能一期做。手術目的都是為了降低感染風險和提高療效。
6、骨外科清創縫合術!
肯定不行.清洗外傷都要有生理鹽水進行創面清洗.然後消毒包紮.如果是骨折要用兩個木板固定不能錯位,尤其是肋骨否則會傷及內臟危及生命.
7、下肢脛骨斷端外露,清創最適宜的手術是
你好,建議給予骨折部位清創處理,並給予骨折部位內固定,促進骨折癒合。
8、骨折外科懂的進來看下
一個問題,開放性骨折是不能做內固定的,這是原則,所以外固定是沒錯。
二,開放性傷口的感染幾率極高,清創切除感染組織,這是正確的醫療措施。
至於是否該拆除外固定支架,時間上來講夠了,但具體還是主治醫生來決定,沒看過你片子沒見過你本人,沒哪個醫生會給你肯定的答案,如果有人,那才是最不負責任的。
9、骨折屬於骨科還是外科
在一些小的醫院還沒分科的話,去外科看。大點的醫院一般都會分出骨科來,這樣就屬於骨科看了。畢竟相對來說專業些。